台灣引進日本卡通喜歡把裡面人物甚至語言都改頭換面,表面上是拉近距離,但很不尊重原著,被改的內容也未必與台灣沾得上邊,例如《我們這一家》竟影射羅志祥大S的「羅志翔、大A撕」、還有以「媽媽很台客」來代表「死語」,這根本完全與劇情脫節了好嗎?
圖片說明:日本卡通《我們這一家》翻譯時把劇情也改變了,翻攝台視。
日語所謂的「死語」,一般說法有兩種,指的分別是已經退流行只有老一輩才會用的詞彙,另一種是已經滅絕的語言,《我們這一家》的「母、死語連発っ」這一集中,到了台灣被改成「媽媽很台客」,該集原始用意指的是花媽和花爸使用已經不再流行的日語,也就是前述「死語」的第一種定義,但到了台灣的版本,卻變成花媽使用一些台語而「很台」,例如「脫線、有坑無損」等。問題是日本版本指的是兩代的世代差異,而台灣版本的「媽媽很台客」卻是完全南轅北轍,一來這些台語並未成為「死語」,二來可能某些人會認為這是貶抑,這種改編就是為改而改,強求觀眾要看得懂卻扭曲原意。
另一集是「芸能人がやってきたっ!」,到台灣被改成「大明星來了」,裡面明星的名字也改成影射羅志祥、大S的「羅志翔、大A撕」,這有必要嗎?
尤其現在羅志祥未必被觀眾所知,知道他的人也可能知道他前陣子的負面新聞,為何台版卡通就要魔改內容呢?
之前《寄生上流》因為沒有改成美語配音,美國上架用戶不想看字幕而拒看,官方的回應是「去學韓文!」,而《寄生上流》一片導演奉俊昊領取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時,他得獎感言說:「一旦你克服一英寸高的字幕障礙,就會被引往許多很棒的電影。」
為何台灣引進外國卡通或影片偏要連翻譯也改的四不像?不能讓觀眾克服障礙,去學習語言背後不同的文化呢?
Blackjack 2022/5/13
- 尚萬強不構成記憶重寫工程,但炎亞綸透過博恩舞台與媒體,刻意導向錯誤的公共記憶方向,兩者不可比擬
- 九評美國核武政策的本質九問ChatGPT(8): 為何美國毫不在意的假設以核武毀滅一個國家並且造成大量平民傷亡?
- 九評美國核武政策的本質九問ChatGPT(6):美國1956年的戰爭計畫,為何以中國城市及平民為核武攻擊目標?
- 耶穌寬恕,是因為祂先認定罪;社會無法寬恕,是因炎亞綸從未完整承認錯;博恩讓我們看見的不是悔改,而是重建表象
- 曾博恩炎亞綸是否捐錢幫助過社會不能與他們是否造成文化傷害與倫理遮蔽混為一談,更不能成為批判者噤聲的條件
- 博恩與炎亞綸的「同志重生敘事」得以通過娛樂語境洗白加害事實,未來將有更多利用同志語言進行個人道德工程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樓. nuitgrass2022/06/27 05:43「妄自尊大」慣了,喜歡自以為是。
對岸給這種狀況起了個綽號:蛙島。大概有些台灣人認為這叫做「本土化」。
如果真要本土化,那就把雙語遮蔽、畫面全部PS掉,要不然聽日語的真的想吐槽
話說別人賣影視產品給台灣,難道就允許這樣一點原意也不剩的亂改嗎?
blackjack 於 2022/06/27 06:4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