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2025 研經班四 11/13(4) 及 複習
2025/11/13 06:00
瀏覽82
迴響0
推薦12
引用0

研經一 《佛說無常經》 

研經二 《佛說四十二章經》1 ~ 12章

研經三 《佛說四十二章經》12 ~ 28章 

研經四 《佛說四十二章經》28 ~ 42章 

   

   

第4週 

 

第一章 出家證果-2  

 

     有為 不執著 就是 無為 

   

     

第一章 出家證果 (後半段)    

    阿羅漢者,能飛行變化,

    曠劫壽命,住動天地

    次為阿那含,阿那含者,

    壽終靈神上十九天阿羅漢。

    次為斯陀含,斯陀含者,

    一上一還即得阿羅漢。

    次為須陀洹,須陀洹者,

    七死七生便證阿羅漢。

    愛欲斷者,如四肢斷,不復用之。

   

      

2 修行證果的歷程      

   

  前言 

      上週  出家證果須 戒行清淨 圓滿四諦 漏盡煩惱 

      本週  介紹 修行證果的歷程  

            嚮往聖眾解脫之勝境

            效法聖者斷惑證真的行持 

    

  小乘修行的 四種層級

   

   沙門 – 辭親出家 識心達本 解無為法 

   阿羅漢 – 常行250戒 進止清淨 為四真道行 

   

   阿羅漢  曠劫壽命 住動天地    

   阿那含  壽終靈神上十九天   證   阿羅漢

   斯陀含  一上一還          即得  阿羅漢 

   須陀洹  七死七生          便證  阿羅漢 不墮 三塗惡道

   

   阿羅漢乃聲聞所證之最高果位,

       已斷盡三界見、思二惑,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故能飛行變化,示現無量自在神通。

 

   曠劫–阿羅漢能入定二萬大劫, 

         所以能長久安住世間,

         天神地祇皆為感動。 

   

   八輩上人能離忍   八輩:四果 + 四向  明斷惑證真次第   

   

   四果 無生    斷 色、無色界 思惑   出三界 證涅槃 

    阿羅漢    向                      往此方向   

   三果 不還    斷 欲界 思惑 後三品  不還欲界

    阿那含    向   

   二果 ㄧ來    斷 欲界 思惑 前六品 ㄧ上ㄧ還得阿羅漢

    斯陀含    向   

   ㄧ果 入流    斷三界 見惑         七死七生證阿羅漢

    須陀洹    向   

   

   聲聞修習四諦法 而證得勝果 

   聲聞極果為阿羅漢 

   

   阿羅漢 – 殺賊(煩惱)、應供、不生 

         殺賊–殺盡煩惱賊

         應供–已斷盡三界諸惑,道高德重,堪受人天供養

         不生–已出三界,不再受分段生死

      * 擒山中賊易,捉心中賊難

    

   變化–變:轉變,由此轉彼 

         化:化無為有 

     羅漢有十八變化,因其在 因地行持四威儀淨戒

         破根本煩惱,故有種種神通、變化;

         又指神足通。

     飛行變化–隨意變現,飛行自在,無有障礙。

 

     阿難尊者入涅槃因緣 

         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

         不如生ㄧ日,而得解了之。 

   

     阿羅漢具六種神通 – 作用自在,沒有障礙 → 由產生

         1.神足通 自由無礙,隨心所欲現身之能力

         2.天眼通 能見六道眾生生死苦樂之相,

                  及見世間ㄧ切種種形色,無有障礙 

             十大弟子:阿那律尊者 天眼第一  

         3.天耳通 能聞六道眾生苦樂憂喜之語言,

                  及世間種種音聲

         4.宿命通 能知自身及六道眾生之百千萬世宿命

                  及所作之世

         5.他心通 能知六道眾生心中所思之事

         6.漏盡通 斷盡ㄧ切三界見思惑,

                  不受三界生死,而得漏盡神通之力 

                  (有定無智慧者無法得此神通)

                  五通仙人 有三界業報

   

     曠劫壽命–羅漢入無餘涅槃,心入真空中,

               壽命無量

               很長的壽命

         曠:久遠,  劫:古印度極大時限之時間單位

   

    阿羅漢能存歿自如,住世者以定通持其色身,

        若願滅度即以三昧火自焚其軀體

    迦葉尊者自願入定以俟彌勒之出世,

        故曠劫壽命

 

    住動天地–羅漢所住之處,天神地祇皆為感動,

        或可ㄧ行一住,皆能震動天地。

        感格鬼神,外道皈依,魔君拱手。

   

    阿那含–證到三果,壽命終了時生到淨居天,

            在十九天上,而證阿羅漢果位

            意譯:不還、不來,不來果,不到人間來

        十九天:欲界 6天

                色界 初禪 3天  二禪 3天  三禪 3天 

                     四禪 前3天 + 無想天 1天 

     

   三界 28天   

   無色界 四空天 空無邊處 識無邊處

                 無所有處 非想非非想處         4天

    色界   四禪   無煩天 無熱天 善見天 

                  善現天 色究竟天              5天 

             (此為 三果所居 又名 五不還天 )

                  無想天 (此為 外道所居 )       1天

                  無雲天 福生天 廣果天          3天

           三禪   少淨天 無量淨天 遍淨天        3天

           二禪   少光天 無量光天 光音天        3天

           初禪   梵眾天 梵輔天 大梵天          3天

    欲界          四王天 忉利天 夜魔天

                  兜率天 化樂天 他化自在天      6天

   

    三界 共有 九地  ( 欲界 四禪 四無色 ) 

         九地 各有 九品思惑 ( 下品3 中品3 上品3–

     下上 下中 下下 中上 中中 中下 上上 上中 上下 )

         合計 81品 思惑 

         欲界–五趣地

         色界–離生喜樂地 定生喜樂地 離喜妙樂地

               捨念清淨地

         無色界–空無邊處地 識無邊處地 無所有處地

                 非想非非想處地   

   

      * 無煩惱 即 出三界   

   

      * 三界 八十八使 見惑   四諦 對應 五鈍使 五利使 

             欲界–32使 

             色界–28使 

             無色界–28使  

          

   

   斯陀含–證到二果,受一番生死

           即一上欲天,一還人間,即證得阿羅漢果

           意譯:一來、一往來,為二果聖者

   

   須陀洹–證到初果,經七死七生,便證阿羅漢果

           初果聖者,斷盡見惑之聖者所得果位

           意譯:入流、逆流、預流

                 逆流:逆生死之流

                 預流:預入聖者之流 

           已斷盡三界八十八使見惑

           見惑已斷,故為見道位 

   

   證到初果須陀洹,最遲七生定能證得阿羅漢果

       最快當生即可證果 

       七死七生者,七次於人間天上生死往還

       其與凡夫不同者,以彼永在人天中修行,

       永不墮入三惡趣。 

   

       * 見惑盡 

             五利使–來的快,去得快 → 迷理之惑  

                     依身 邊 邪 見取 戒禁取見 ,

                     起 貪 瞋 癡 慢 疑 等五種煩惱

             五鈍使–來的慢,去的慢 → 迷事之惑 

                     對 色 聲 香 味 觸 等境,

                     起 貪 瞋 癡 慢 等四種煩惱 

   

       * 羅漢 十使 ,18變化  無分段生死   

   

   愛欲為三界煩惱之本,斷除愛欲,

       便能出離生死苦海。

       斷盡愛欲,煩惱必無從生起,

       如同截斷四肢,就無法再起作用。

         * 若離於愛,何憂何怖? 

 

   3. 結語 課後思惟 

     

      如何證阿羅漢果 

          四果修證 了解佛法具可修性、可證性

                   因而生起出離心 

          漏盡煩惱 → 出離三界生死輪迴 ← 斷除愛欲 

          出家 → 修行助道因緣 覺性起用 破除三界見思惑 

                              依四諦行 

 

 

第五週    

 

複習   

   

1. 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 離欲寂靜 ,是最為勝。 

2. 阿羅漢含有三義: 殺賊、應供、不生 。 

3. 世尊有十種稱號: 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

    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 。 

    因具以上十德,故為「世」所「尊」。 

 

     

1.(○) 研經的目的是為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能有斷除煩惱的智慧,為圓滿生命而學習,

       找到真生命。

2.(╳) 中國佛教史上第一部經典是《八大人覺經》。   

        * 《四十二章經》 

3.(╳) 《四十二章經》譯者是迦葉摩騰、鳩摩羅什尊者。 

        *  迦葉摩騰、竺法蘭

4.(○) 出家的意義:出紅塵家→出三界家→出無明家。

5.(○) 沙門是音譯,義譯是勤習: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6.(○) 沙門有四種:勝道沙門、說道沙門、活道沙門、

       污道沙門。

7.(○) 小乘修行的四果,由初果到四果的順序是:

       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心情日記
自訂分類:禪修4-4
上一則: 2025 研經班四 11/20(5)
下一則: 2025 研經班四 10/30(3)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