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什麼是氏姓,到變律令過程及為什麼?
2018/04/24 21:49
瀏覽1,298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古墳在3~4世紀間開始建造,通常都是豪族酋長的後繼者為祭祀死去者所造。龐大的古墳為一個人而造,且型態可說是全國共通。這意味著可能一個貴族聯合組織的出現,所以日本歷史上大和朝廷的出現與古墳有密切關係

聯合組織的大和政權以大王為中心,地方豪足以自己根據地或職稱互相稱道,而有相同稱呼的同族集團稱「氏」,統率者稱「氏上」,下面成員稱「氏人」。氏上和氏人因工作或家世由朝廷賜與而獲得「姓」,「姓」氏族人身分的表徵,故以氏為基礎,以姓來制度化的制度,稱作「氏姓制度」。氏姓制度通常是具有世襲的家族血緣

到了587年,蘇我氏滅了政界前輩物部氏,利用外戚手法讓配合自己的大王即位,掌握了十足的政治權力,但被蘇我馬子擁立輔佐推古天皇的聖德太子並未順蘇我氏的意。他做了幾項和蘇我氏背道而馳的改革,例如,打破世襲的氏姓制度的冠位十二階,以及服從天皇的憲法十七條,試圖從貴族聯合政權轉而為以天皇為中心的集權制。以建立天皇權威和政治制度權力,用平等外交和威脅與日俱增的中國隋朝打交道,並在607年派遣第一位遣隋史小野妹子打開日本習中國的政治的文化管道,使日本漸漸走向律令制度。而聖德太子的理想在他逝世20年後的大化革新得以實現,大化革新的理想是隋唐律令制度,革新禮、設二官八省,廢除天皇和豪族私有土地,設官人制以取代原有的氏姓制度,其目的是納豪族入官僚體制,確保地方豪族社會和經濟地位,也是大化革新改革方針之一。701年日本成為一個律令的國家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