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政府貪腐之首~~基督徒孔祥熙
孔祥熙
宋譪齡
孔祥熙(1880—1967),孔子家族第75代孫,基督徒,國民黨「四大家族」貪腐代表之首,曾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部長、行政院副院長、院長、中央銀行總裁、中國銀行總裁等職,掌握民國財政金融大權達十一年之久,並利用職權為其基督教家族聚斂了巨額財富成為當年世界首富。抗戰勝利前夕因眾怒難犯、聲名狼藉終被趕下政治舞台,於國民黨政權在大陸覆滅前兩年赴美定居。
孔祥熙字庸之,山西太谷人,祖輩在山西開過票號錢莊,到其父輩因吸食鴉片,家道漸趨沒落。孔祥熙年青時因病到教會醫院就醫,因崇洋而參加基督教,後就讀教會學堂,且被教會送到美國讀書。
在美國讀書時,認識了孫文因而結識了宋藹齡,不久二人結婚。宋藹齡乃把其妹慶齡介紹給孫,接英文秘書職務,後宋慶齡迫孫文與其不識字原配離婚,自已成為孫夫人。
孫文去世,1927年底蔣介石與宋美齡成婚。此時蔣掌握國民黨中央政權。後大舅子宋子文,在財政經費與蔣介石發生矛盾,因而辭去財政部長之職。蔣介石遂把當時任實業部長的連襟孔祥熙改任財政部長。
孔祥熙(字:庸之)一切聽命於蔣,利用發公債,提高稅率,發鈔票,向國外貸款等手段為蔣介石籌各種經費,並因此而發展和鞏固了孔的金融大權。抗戰期間,孔在抗日大旗下,靠貪腐手法大發國難財,使孔家變成當時民國首富。
1932年3月,孔祥熙夫婦奉蔣介石之命,赴歐美購買軍火。在義大利,他們購買了一大批飛霞式轟炸機,並且聘請了義大利顧問周來華協助建立空軍。但當義大利二十架飛霞式轟炸機運到國內,經防空署檢查,發現炮管裏的束復線都已磨光,根本無法使用。蔣介石得到報告後,表面說要追究責任,以後卻並無下文。
重慶有十多家日報、五六家晚報,除了孔家出錢辦的《時事新報》外,無不抨擊痛恨這位被稱為「財神爺」的基督徒,對他家的醜聞是決不放過的。他們公開抨擊,含沙射影,種種方式,種種筆調,對孔絕不留情。抗戰期間不少漫畫刊物以及多次巨型漫畫展覽,「孔財神」一家是最大的冷嘲熱諷對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算高龍生、汪子美的《幻想曲》。報刊對孔的譏評促成了「耗子過街,人人喊打!」的局面。有些民營報紙老闆對編輯部說: 「除對老蔣一人外,其他的人不對就罵。」不敢罵蔣介石是為了保護自己以免日後被清算斗爭。孔祥熙大家都在罵,大快人心。
抗戰期間,國民黨政府口頭上也號召“舉國抗戰”,“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而孔祥熙及其家屬反利用所掌握的權力,謀取私利,大發國難財。國民黨統治區的廣大民眾,對“四大家族”在抗戰後期的獨裁、貪婪、不恤民生的所作所為,日益不滿。
抗戰七週年紀念日,各地學生曾紛紛集會,揭露國民黨的腐敗統治,要求改良政治。國民黨內與孔家爭權爭利爭寵的各派系也趁機而動,予以抨擊。只是由於蔣介石的庇護和壓制,孔家貪污蠹國的醜行一直未曾得到徹查和應有的懲處。
孔祥熙亦官亦商,聚斂了鉅額資財,在官僚資本家中居於首位。孔在從政前雖也有些資產,但成為國中首富是到南京政府做官之後。他利用手中所掌握的權力,在使國家壟斷資本不斷膨脹的同時,也使自家的資財隨之迅速增長。孔家的資本主要是商業資本,他家的山西裕華銀行只是商業資本的保姆,工業資本則多半是他人依附或偶而為之。抗戰時期孔家的商業,主要由他的長于斂財的妻子宋靄齡和長子孔令侃、次女孔令偉經營的。
抗戰前,宋靄齡曾夥同宋子良、陳行、徐堪等在上海組織七星公司,專做證券、標金、棉紗、麵粉等的投機,在交易市場上多次掀起風潮,引起輿論的抨擊,但由於有基督徒姻親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庇護,畢竟無事。抗戰初期,宋靄齡僅在套取外匯的投機中就“撈了800萬英鎊”。1939年時,宋靄齡在美存款,居重慶政府“所有要人在美國銀行中的存款的第一位”,被美國記者賽利文稱為“中國人民的錢袋”。
孔的長子孔令侃在21歲時,便被蔣介石指派為中央信譯局常務理事,肩負實際責任,他利用進口軍火大獲鉅額回扣;抗戰期間利用西南運輸公司,掌握“國家專運”特權,趁機裝運私貨,走私販私,獲取暴利。孔令侃“經商賺錢”的本領,曾經受到孔祥熙的誇獎。
孔的次女令偉在重慶掌管祥記公司、廣茂興、晉豐泰等企業,利用當時工不如商、商不如囤以及豪門權勢,大搞囤積居奇等不正當經營,大發國難財。至於1944年的朋分美金公債案,更使重慶山城輿論沸沸颺颺,導致孔祥熙被迫下臺。
。孔令侃主持揚子公司和長江公司,孔令偉主持嘉陵公司均以經銷美國貨為主。孔家企業違法經營套利的醜聞也時有發生,1946年長江公司的糧食案,1948年揚子公司的囤積案,皆轟動一時受到社會輿論的齊聲指責。
知識界以馬寅初為代表,在很多場合,公開揭露、抨擊蔣介石的財政政策,矛頭均指向孔祥熙:「千百萬將士犧牲流血,億萬人民顛沛流離」,「後方之達官貴人……卻趁火打劫,大發國難財」等等。在市中區黃家埡口中央實驗劇場,馬老發言慷慨激昂。他說:有人說蔣介石是「民族英雄」,那麼就必須做到「大義滅親」,立即殺掉孔祥熙。馬老主張開「臨時財產稅」,徵收豪門巨富的不義之財,充作抗日經費。他對恐嚇者說:「所有指責,全系事實。」十天後又在重慶大學演講,受到熱烈歡迎。
孔祥熙對此十分惱怒,要求懲治馬寅初,兼以馬的演講也刺痛了蔣介石,蔣遂下令逮捕馬寅初。但馬老的聲望很高,使憲兵司令部很感為難。經反覆商議後,於是以請馬老去前線考察為名,將馬老送到貴州息烽關押。據監獄主任周養浩說:「送馬到息監,全監在押者十分激憤。」「在這種壓力下,只有對馬老在生活上多加照顧,如馬老有冷浴的習慣,獄方極力配合。對馬老在獄中發表什麼言論,我也只有裝著不知道。」以後輾轉關押,不久還是釋放。出獄後,馬老對「四大家族」的揭發仍在繼續。
國內民眾與輿論對孔財神的抨擊也是不停的。國民黨內元老派和政學系、CC派、三青團等也伺機倒孔,首先發難的是政學系。
1941年日本進攻香港,危在旦夕之時,國民黨政府在港的一些要員,急電重慶政府派飛機前來香港執行撤退任務。有一張由蔣介石親自批准的應接回重慶的人員的名單。計有《大公報》總經理胡政之,教育部駐港特派員周尚,號稱「南天王」的粵軍領袖陳濟棠,國民黨中央委員駐港澳支部主委和政府駐港軍事代表陳策和著名抗日將領方振武等。這些人都在香港啟德機場等候專機。他們怎麼也沒有料到,飛機降落時身著軍服馬褲的孔二小姐把持飛機艙門,拿著手槍聲稱,誰敢上機就開槍。什麼中央委員、上將、大員一律不准上飛機。還把上了飛機的「南天王」陳濟棠趕了下來。方振武、陳策也被拒絕登機。而孔家副官則抬箱扛包將私人物品運上機,還把洋狗、奶娘、侍從,甚至高級馬桶、澡盆都搬上了飛機。
這是最後一班飛機,日軍槍聲已近機場。導致以後發生的種種情況是:擔任過孫中山保衛工作、海軍中將、只有一隻腿的陳策,為了逃出香港,冒險渡河到達廣東,逃出日本佔領區。陳銘樞、胡政之在九死一生後逃出香港。方振武在逃離香港途中被日軍擊斃(他是香港知名人士陳方安生的爺爺)。
政學系不僅向蔣介石告狀,還利用《大公報》等報揭發和抨擊,並要監察院派員調查。此事未了,「半甘半晉」、人稱衛大法師的衛聚賢拜訪監察院院長于右任。衛是清華大學畢業的歷史學家,作為「山西人才」,被「收容」於孔家「人才庫」,以高薪放在中央銀行研究室。衛藉機長期研究歷史,頗多建樹。衛找到於院長說:「去年中行結算,不多不少結餘一元法幣。豈非怪事?」
中行乃國庫,當年經費已被「孔宋皇親國戚」鯨吞。經手人員早有所不平,又因分贓不均而互相攻訐。衛雖是吃孔家飯的人,但他畢竟還有幾分文人骨氣,聽見中行之事不平則鳴,他不敢公開抨擊孔,故把有關情況向監察院院長于右任透露。
監察院經會議認為衛的檢舉材料有根有據,決定由鄂籍監委劉禺生執筆寫就《彈劾中央銀行總裁孔祥熙貪污瀆職、禍國殃民一案》。監察院秘書長程滄波,在監察院承上啟下是一個非常關鍵的人物,原是CC重要骨幹,曾擔任過中央日報社長,他認為可以「輿論先行」。於是由程簽署把新聞稿送「中央社」。殊不知蔣介石侍從室第一處主任陳佈雷打電話說,蔣介石 「命令」撤回新聞稿。
次日僅有一家《益世報》刊出,原因是參加監察會的委員范爭波是該報主筆,他返報社以本報訊發出此稿。範本身又屬中統,從他的立場,不僅要刊出,還要放在顯著地位。結果《益世報》被勒令當天報紙收回,罰停刊一月。這種懲罰算是很輕,雖是中宣部下的條子,實際是陳佈雷所為。程滄波也被停職,隔了一段時間,才被派到中宣部當副部長。
于右任身為建國元老,素來就看不起蔣介石「不學無術」,聲稱不干了,並正式提出辭呈,這個消息立即為蔣介石所知,命行政院送來汽油三桶,是作於于院長遠行之用。「彈劾一案」自然流產,。
抗戰期間,孔祥熙繼續擔任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中央銀行總裁、「四行」聯合辦事處副主席、賑濟委員會委員長等職,並於1938年1月至1939年11月任行政院長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孔施政無方,採用濫發紙幣的政策,致使物價騰貴,民不聊生。同時,孔祥熙也乘掌握國家財政金融大權之機,大 力發展官僚資本,急劇膨脹私人財富。他任人唯親,在重要經濟部門「無孔不入」,縱容夫人宋靄齡和子女們大發國難財。根據過去流傳的說法:「蔣家天下陳家黨,宋氏兄妹孔家財」,可知在國民黨四大家族中,孔祥熙是最有錢的,是中國官僚資本的典型代表。
孔祥熙上臺後,利用手中職權,對外勾結帝國主義,對內利用蔣介石對自己的信任,利用江浙財閥和特務集團,控制金融業。首先他想盡辦法直接控制了中國銀行、中央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等四大銀行,然後又設立中央信託局、郵政儲金會業局。他打著孔氏家族的旗號創辦或者接收了中國實業銀行、中國國貨銀行、四明銀行、山西裕華銀行、祥汜商行,慶汜商行、揚子建業公司、嘉陵企業公司、利威汽車公司等。有了財政、金融、經濟大權,孔祥熙幾乎是無非顧忌地採用 各種手段,如或明或暗地用白銀國有、發行法幣、公債投機、外匯管理、購買軍火、出售黃金等手法,實行投機倒把,搜刮民脂民膏,大發橫財。
比如在控制銀行方面,由於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等大銀行反對蔣介石的內戰政策,不願購買南京反共內戰的債券,孔祥熙和宋藹齡夫婦配合,發起一場流言攻勢,鼓動工商界資本家和一幫青幫地痞向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發泄不滿,把銀行利率高,銀根繃得緊,工商業主無貨得到貸款的怨氣都撒在這些銀行身上,然後孔祥熙又以政府官員身份召集上海地方協會、救濟協會,城市官員和上海很行家開會,用多種方式催促銀行貸款,不久又以社會的呼聲的名義,突然宣佈由政府接管 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
孔祥熙在控制中央、中國、交通銀行後,接觸又以囤積其發行鈔票的辦法,致使寧波商業儲蓄銀行、中國通商銀行和中國工業銀行的“信譽垮臺”,進而施加壓力,強迫其經理辭職,由所謂“政府增資”安插親信直接控制了這三家銀行。
所謂“法幣改革”,是孔洋熙面臨三十年代日益嚴重的經濟危機,以政府核準的名義,採用統一的紙幣流通的“法幣政策”。這種“法幣政策”,由南京政府的“國家法律”賦予中央、中國、交通、農民銀行發行的紙幣具有“無限清償”的能力,其他銀行紙幣按規定兌換“法幣”,停止使用。
在發行法幣同時,南京政府又以“白銀國有”名義進行集中,持有銀幣、銀錠、銀塊者必須兌換“法幣”,方可流通使用。當然農民用白銀換“法幣”,要按政府規定的比價兌換。用這種封建性掠奪的辦法,孔宋家族和蔣氏家族聯手發了一筆橫財,不啻剝去民眾身上的一層皮。更重要的是,實施“法幣政策”,使國民黨政府更加強大了對商業銀行的控制,完成了對全國的金融壟斷。由此蔣介石對孔祥熙倍加信任,為他成立中央信託局,成立以孔氏家族名義創辦商業銀行和企業公司大開方便之門,使孔氏家族能肆無忌憚地以各種名義走私貪污、搜刮外匯、剝削民眾。
隨著所掌握的權力的不斷擴大,基督徒孔家的貪慾和權欲也急劇膨脹,他們不擇手段地斂財聚富,大肆增殖私人資本,終成為「世界首富」。正是這種對貪慾和權勢的無限追求,致使他們最後從頂峰墜落。
避居海外
到抗戰後期,孔家的醜聞不斷被人揭露出來,一樁樁走私、舞弊大案令輿論大嘩;國民黨內與孔祥熙素來有矛盾的政學系、CC系、軍統組織以及蔣的大舅子宋子文等群起而攻之;一些愛國民主人士也憤怒聲討孔家不顧國家民族利益大發國難財的可恥行為;美國統治集團也對國民黨政府的貪污腐敗深感不滿,又因孔祥熙在經辦美援的過程中,中飽私囊而失去了對孔的信任。
一時間,孔祥熙成了眾矢之的,他在舊中國的政治舞台上再也混不下去了,蔣介石不得不採取「換馬」的策略。1944年11月,孔祥熙被免去財政部長之職;1945年5月以後,他又先後失去了行政院副院長、中央銀行總裁、「四行」聯合辦事處副主席和中國農民銀行董事長等重要職務。
在1945年5月召開的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儘管孔祥熙施展了他慣用的收買拉攏的辦法,但選舉結果仍令他目瞪口呆,孔祥熙等四人落選
。後來,蔣介石命人強行將孔祥熙等四人添加上去。這樣,孔祥熙只剩下了中國銀行董事長、國府委員和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等職,這多是些有名無實的頭銜。
抗戰勝利後,孔祥熙雖然不居高官,但孔家的財富繼續增長,孔家企業違法經營的醜聞也時有發生,1946年長江公司的糧食案,1948年揚子公司的囤積案,曾轟動一時,受到社會輿論的指責。這些事實說明,孔家的「商譽」和以往的「官聲」一樣令人側目。但是由於受到蔣介石和宋美齡的特意庇護,孔家總能一次次「逢凶化吉」,畢竟他們的貪腐利益是一致的。
孔祥熙下台後,手中沒有實權,很不得志,住在上海老宅,門庭冷落,滿腹牢騷。為了謀求東山再起,孔祥熙也曾進行過一些活動,1946年曾當選為「國大」代表,但由於政學、CC等派系的抵制,孔復出無望。1947年秋,孔祥熙更感覺到日暮途窮,孔祥熙不得不以接獲宋靄齡在美病重的電報為由,匆匆離滬去美國,從此就結束了他二十餘年的政治生涯。
相關被揭的一些弊案:
1945年春,國庫局的幾個知情年輕人開始向重慶國民政府秘密檢舉中央銀行美金公債舞弊案。
一筆天文數字般的國家巨款巧妙地成為國庫局少數人的囊中財富,對於這樣一個損公肥私的簽呈,身為主導者的上司中央銀行總裁的孔祥熙自然會批了一個「可」字。案發後,社會「反孔」情緒日趨強烈,蔣介石不得不考慮「換馬」。但孔是蔣的姻親,有宋靄齡、宋美齡這些姻親「護孔」,「換馬」談何容易。此事竟使得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苦痛極矣」。
1945年4月10日,蔣介石致電在紐約的孔祥熙,指出在停售美金公債後,仍有1100萬餘債券在繼續交易,應予追繳。4月11日,孔祥熙覆電稱:「此事當時經過實情為何,弟不詳悉,已將鈞電轉主管局局長迅克遵辦,並嚴令責成負責,追繳齊全。俟弟病稍愈,即當回國親自處理。」
5月22日,蔣介石又因中央銀行業務局的黃金舞弊案發現重大嫌疑,電召孔祥熙速回。
6月1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下了他對孔祥熙的考語:「(庸之)不能為黨國與革命前途著想,而徒為本身毀譽與名位是圖。」至此,孔祥熙不僅在政治上失勢,在蔣介石心目中的地位也很不堪了。
7月11日,陳佈雷告訴蔣介石,已有人在參政會提出美金公債舞弊案,蔣於是立即召見孔祥熙,將此案調查經過、事實、人證、物證一一告訴他,「囑其好自為之」。
蔣這時的態度還是要掩護孔祥熙,不料孔卻「不肯全部承認」。13日下午,蔣介石再次召見孔祥熙。這一次,蔣就不只是空口白說,而是向孔展示證據了:「直將其人證、物證與各種實據交彼自閱。」但孔仍堅決否認舞弊,甚至賭咒發誓。蔣不得不拉下臉來,「嚴正申戒」,孔這才「默認」。
蔣介石見孔祥熙不再強辯,態度又轉為溫和,「囑其設法自全」,將主動權交給孔,要他自己尋找解脫辦法。當日蔣介石日記云:「余以如此精誠待彼,為其負責補救,而彼仍一意狡賴,可恥之至!」
14日上午,蔣再次與孔祥熙談話,據蔣介石日記記載:「彼承認余之證據,並願追繳其無收據私吞之美金公債,全歸國庫也。」15日,蔣介石反省上週各事,在日記中寫道:「傅斯年等突提中國銀行美金公債舞弊案,而庸之又不願開誠見告,令人憂憤不置。內外人心陷溺,人慾橫流,道德淪亡,是非倒置,一至於此!」
孔祥熙一面在蔣介石面前承認有問題,但同時緊急佈置國庫局採取應付措施,組織18個人連夜造假賬,對付審查。
21日,孔令儀攜孔祥熙覆函見蔣介石,對陳賡雅等人檢舉的1150餘萬元美金公債的下落作了交待,但仍不肯承認這一過程中有任何舞弊不端行為。
孔令儀是孔祥熙長女,自幼深得蔣介石的喜愛。孔祥熙讓令儀遞送報告,自有其考慮,但是,對令儀的喜愛和對舞弊案的查究是兩回事。當日蔣介石日記云:「庸之圖賴如前,此人無可理喻矣!」
7月24日,蔣介石發佈命令,准予孔祥熙辭去中央銀行總裁一職。同日,又手諭孔祥熙:「姑念抗戰以來努力金融,苦心維持,不無微勞足錄。茲既將其經辦不合手續之款如數繳還國庫,特予從寬議處。准將國庫局局長呂鹹、業務局局長郭錦坤免職,以示懲戒為要。」
蔣介石這樣寫,是一種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辦法,旨在為以後的進一步調查定下基調。事實上,他並不想徹底查清。8月16日日記云:「晚檢討中央銀行美債案,處置全案,即令速了,以免夜長夢多,授人口實。惟庸之不法失德,令人不能想像也。」
所以他要下令「速了」。17日,他約請司法部部長謝冠生、俞鴻鈞及陳其采會商辦法。8月26日,陳、俞二人向蔣書面報告,將此侵吞案的性質輕描淡寫地定性為:「未按通常手續辦理,容有未合」,「亦有未妥」。蔣接到報告後,未有新指示,一場轟動一時的舞弊案件就此畫上休止符。
當朝野各個方面的聲討孔財神劣跡時,四大家族也爆發了內鬨。出現了震驚陪都的兩大件大事:
一、槍決中央信託局運輸處處長林世良
1941年底,美國救濟總署支援中國數百輛道奇卡車,主要是運輸抗日戰爭中急需的醫療用品,前線所需食品罐頭、軍隊禦寒用品等軍用物資。當時戴笠在昆明西南運輸管制局設有監察處,凡通過車輛由他檢查,持有把關大權。沒有想到,肥水不流外人田,孔祥熙大筆一揮全部交給中信局運輸處處長林士良,林此時在孔家大走紅運,與孔二小姐打得火熱。孔為了培養未來的女婿,也十分信任他,所以將這數百輛大卡車全部交給他了。不久,軍統接到昆明拍來情報,林世良的運輸大隊一半的車子不是運輸軍事物資,而是大批重慶市場缺俏物資,如進口的化妝品、美國尼龍襪、法國香水、女用衣料、男用毛呢、美國香煙、歐洲洋貨和咖啡、名牌煙酒等等。那時抗戰陪都物資缺乏,連牙膏本地都造不出,外面沒有進。這樣一批外國進口貨,運到重慶真是黃金萬兩。戴笠與孔有仇,自不放過此一機會,下令立即扣留林世良,並由監察處將全部車輛送至重慶。車到重慶後抵達海棠溪站前二公里半的地方,這是蔣介石上黃山(蔣住黃山)必經之路。戴笠一切安排妥當,蔣由曾家岩到黃山公館,戴陪同到達二公里半的地方,戴向蔣報告他扣留了50輛運私貨的軍用大卡車的事,並請蔣下車後親自查閱。蔣一看大怒,問是誰幹的,並令戴笠將主犯林世良送交軍法總監。戴趁熱打鐵,乘蔣盛怒之際,把寫好的案情報告和查扣物資清單連主犯林世良親交軍法總監何成浚。在戴笠陪同下,軍法官審訊口供,林士良有恃無恐,一一承認。軍統辦公室主任毛人鳳立即向報界透露,尤其是《商務日報》半版報導這個消息,並寫評論。有的報紙說:「中外古今,朝朝代代都有貪官污吏,故不足奇,關鍵是當局對貪污能不能依法自治。」並主張亂世重刑等等。此時,孔二小姐不僅損失了百萬金條的私貨,而且林世良的性命也危在旦夕。她跑到宋美齡那裡哭訴要求放人,致使蔣介石夫婦為此發生爭吵。
戴笠拿著林的口供和《商務日報》以及駐重慶外國記者向國外,主要是發往美國的電訊,呈送蔣介石。蔣此時正在向美國求援貸款,為了表白他依法嚴懲的態度,不得不在戴拿來的口供上批「槍斃,以肅官箴」等字。戴笠怕變,又親持批文到軍法總監要何總監立即執行。這種速度是孔家沒有預想得到的,他們還在計劃援救林世良時,中央社的消息已在各報刊出:「昨日槍斃走私貪污犯林世良。」儘管他只是孔家替罪羊,但對孔財神不可能打垮的神話,是一次大大的動搖。
二、財政部直接稅局局長高秉坊判無期徒刑
高秉坊是山東博興縣人30年代,高出任稅務司司長是孔的親信。四大家族的陳果夫、陳立夫與孔祥熙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1945年2月,重慶各報以顯著位置刊載了「中央社訊」題為《高秉坊瀆職貪污,法院昨逮捕法辦》的新聞。消息傳出,朝野上下一片驚訝,街頭巷尾議論紛紛。
這件事原來是由陳果夫主導,他吩咐下人去調查。經過一段時間,專案小組寫了一份高貪污瀆職的調查報告。陳果夫以侍從室主任看也不看就批交法院嚴懲不貸,法院判高秉坊死刑
高不服,請名律師章士釗、戴修瓚為他辯護。加上法律的支持依法更審,復發重慶地院,於1946年1月20日作出更審,改判:「高秉坊連續對於主管事務,直接圖利,處以無期徒刑,剝奪權利終身。」
高秉坊被關在重慶石板坡監獄中,也是別開生面的。監獄同意高的家屬及同僚,在大牆之內砌一棟一房一廳的私房,高就在裡面服刑。他伙食自理,配一名廚師也是自費。各報記者通過監獄長就可以採訪。這在國民黨的司法監獄史上,由犯人在獄中自建公館坐牢,也是唯一特殊的例子。
高秉坊一案對倒孔是火上加油,還沒有等到官司打完,孔財神在眾怒之下已經垮台了。
倒台之前的孔祥熙與其老婆宋藹齡早已偷偷將巨額的公家所有美金、金條從巴西轉到瑞士存藏,雖然烏紗帽丟了,但仍是一個擁有10億美元的世界首富。
從「反孔」的戰略上看,四大家族內部的派系鬥爭,殺了林士良之後又抓了高,加速了孔財神倒台。岌岌欲墮的孔氏財閥,最後更瘋狂,一方面在轉移侵吞的黃金、美鈔,又發生吞蝕美元貸款,接著發生黃金漲價消息外洩案。這些使輿論沸騰。監察院插手調查,公佈購買黃金的大戶。
重慶是陪都,外國報紙和通訊派了不少記者,又以美國為多。他們向外發新聞不受任何檢查。國民黨中宣部以一個副部長專門與他們打交道,同時還設了一個「駐外記者招待所」,不僅要為他們提供通訊方便,對生活也派專人侍候。美國記者中雖有的為蔣說幾句好話,他們可都是自由主義者,有聞必錄,把孔祥熙一家醜聞都發到美國去了。國內見不到的新聞在外國報刊上反而有報導。如1943年,孔祥熙想為財政開一條邪路,四川是產鴉片煙大省,重慶又是川、云、貴三省毒品集散地,孔投資,指定由川西最大毒品販子、大袍哥冷開泰和重慶袍哥少壯派領袖石孝先合辦公司。這件事美國記者知道了,在一次國民黨行政院新聞發佈會上,美記者提出這條新聞,以求證實,中宣部發言人矢口否認,此公司因而流產。
在「四大家族」內鬥失意的孔祥熙,仍然是「孔財神」。1947年四川水災,上海市長吳國楨主持為水災募捐大會,邀了孔出席。與會者滿以為這個中國第一富豪,會樂善好施,結果孔卻一毛不拔。慷慨捐獻的竟是杜月笙。吳國楨對左右說:「你看這個傢伙還不如一個流氓!」
1942年孔祥熙利用職權,將尚未出售的350萬美元儲蓄券按官價購進,歸入他的私囊,1943年國民參政會三屆三次會議開幕,傅斯年提出質詢,檢察院院長也提出彈劾。蔣介石一面通過新聞檢查制度封鎖新聞,一面通過他的侍從室拿走了全部材料,並派遣侍從室的主任陳佈雷說服傅斯年,力圖隱瞞醜聞,理由是一旦公開腐敗案,日後恐再難得到美國的支持。蔣介石還請傅斯年吃飯,保證他會認真處理此案,然而此事一拖再拖,經過傅斯年等人反覆抗爭,直到1945年,終於迫使孔祥熙下台。
長女孔令儀在美國與陳紀恩結婚。宋靄齡便讓財政部直接稅署署長高秉坊的妻子主持財政部婦女工作隊,連夜為其趕製嫁粧。一個星期後8個大樟木箱的嫁粧被送到重慶的珊瑚壩機場,孔祥熙包了一架專機,將這8箱嫁粧送往美國。不料天有不測風雲,這架專機剛起飛不久,便出了事故。8大箱嫁粧連同那架飛機在熊熊大火中化為灰燼。沒辦法,孔祥熙和宋靄齡只好又叫人連夜趕製了嫁粧送到了美國
當時是1943年,正值抗戰最艱難時期,物價飛漲,民不聊生,廣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新聞媒體對國民黨上層的腐敗醜行不斷有所披露,國民黨中央領導人也希望通過對內部腐敗的揭露,來警示其他人,從而渡過難關,贏得抗戰的勝利。孔祥熙因為掌握財政大權多年,這基督教家族生活不知檢點反比較奢侈,自然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就在運送嫁粧的飛機失事後不久,《大公報》就以「談孔小姐飛美結婚」為題,對此事做了評論,評論中一針見血地指出:「孔令儀乘飛機赴美的花費(暫以損失一架飛機計算),可以使2000名災民一年有吃有穿,還可以使他們維持簡單再生產。如果把孔令儀的全部花費加起來,是可以救濟萬人以上的難民。第二是財政部連夜為其加工製作嫁粧也實在令人驚嘆。如果把財政部兩次為孔令儀製作嫁粧的人力用來趕製前線將士的服裝,大約供應兩個師的被服不成問題。如果用這筆款子建一所大學,那麼在決定了校長之後,只需聘任教授,出示招生廣告就夠了。」
《大公報》對孔祥熙嫁女事件的抨擊,引起了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強烈不滿。試想在那個多數人饑寒交迫,前方將士衣食無著的情況下,孔祥熙夫婦為女兒趕製嫁粧,不僅耗費財政部大量的人力物力,還將所耗全部計在財政部的賬上。如此明目張膽地貪贓枉法,怎能不令人憤慨!社會人士紛紛對孔祥熙進行指責,這成為孔家另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孔令侃本來也有在政界混的打算,但孔祥熙本人後來在政界走下坡路,所以孔少爺乾脆就從商。抗戰結束之後,創辦揚子公司,倒買倒賣,囤積居奇,大發國難財,日進斗金。他們這一夥人這麼折騰,上海經濟秩序大亂。蔣介石派蔣經國前來上海整頓經濟,蔣經國想藉機「打虎」建自已名聲。蔣經國一開始憑著太子的威風,查封了揚子公司。但孔令侃到宋美齡那裡一哭一鬧,蔣經國便招架不住,反被虎咬,敗下陣來。國民黨敗走台灣之前,孔令侃將他的揚子公司的大部分物資、資金轉移香港、台灣和海外,本人則定居美國,繼續做台灣的獨門軍火生意。1992年,孔令侃死於紐約,沒有後嗣 。
孔祥熙的二女兒孔令俊(又名孔令偉)一向縱情聲色,吃喝玩樂。外加飛揚跋扈,惹事生非。孔令俊對於名車的興趣尤其大。愛玩名車難免違章,違章難免就有警察過問。但孔令俊對付警察的辦法令人瞠目結舌,一次遭遇警察攔車,她居然大踩油門,將警察撞成重傷。另外一次則一槍打死了警察,就像踩死螞蟻一樣簡單。她會有事嗎?當然一點事也沒。
孔二小姐的惡名於是傳遍南京,以至於當時流傳開一句詛咒人的話:「叫你出門遇到孔二小姐」。孔二小姐掌握自家的祥記公司、廣茂新、晉豐泰三個舊商號的經營管理權,組織了祥廣晉聯合總管理處,自任總經理。勝利後,她自己又搞起嘉陵公司來。她和哥哥孔令侃一樣,利用當權者的庇護,大搞非法走私和投機買賣
。
為了謀求東山再起,孔祥熙也曾進行過一些活動,1946年曾當選為“國大”代表,但由於政學、CC等派系的抵制,孔復出無望。
1947年秋,孔以接獲宋靄齡在美病重的電報為由,匆匆離滬去美國孔祥熙和宋靄齡一直在美國的裡弗代爾過著寓公的生活,後來又搬到紐約長島的一幢新房子裡但是美國並不是孔祥熙所想像的安靜的「避風港」,孔、宋家族斂財的傳聞成了人們街談巷議的話題和媒體追蹤的熱點。
孔祥熙的財產之謎,險遭美國人揭露。國民黨在大陸的敗退,美國一些政界人士強烈認為是國民黨貪污腐敗所致,他們送給蔣介石的幾三十幾億美元的軍援,都被國民黨貪污了。當美國總統杜魯門得知與他較勁的宋美齡在美的活動有孔祥熙3000萬美元支持時,吃驚不小的總統立即下令他的聯邦調查局查清孔祥熙財產的來源和數量。杜魯門跺腳大罵:「他們(指孔宋--筆者注)全都是賊,沒有一個不是賊……他們從我們送給蔣介石的38億美元中偷了7.5億美元。他們偷了這些錢,把它投資在聖保羅的房地產中,有些就投資在紐約這裡!」有人告訴杜魯門,孔家和宋家確有20億美元存在曼哈頓。杜魯門憤憤不平地到處談論蔣介石政府裡的「貪官和壞蛋」
美國總統杜魯門一直對國民黨貪官污吏將他們龐大的美援中飽私囊而憤憤不平。在杜魯門的直接命令下,美國聯邦調查局開始調查孔家、宋家在美國的財產,並對孔祥熙實施秘密監視。對此,孔祥熙惶惶不可終日。後來,孔祥熙找到一位美國的朋友,這個朋友給他出了一個主意。
首先,孔祥熙與這位朋友進行了多方面的幕後活動,終於花大錢打通關節,由美國參議院外委會及美國財政部公佈了一個類似『證明』的材料,說什麼在美國的全部華僑連同中國銀行在內,所有存款不超過5000萬美元,這就從側面否認了杜魯門關於10億美金的猜測。然後,孔祥熙破例接見記者,編造了一些謊話。他說:『我家祖輩父輩,歷來經營票號、商號,家產總算是富有的,不過,這幾十年來,由於通貨膨脹,戰亂頻繁,祖產大部分都損失了。本人投資於國內各工商事業的資本,這次大陸淪陷,也整個蕩然無存。民國以來的內戰,和大陸的淪陷,孔家損失慘重,目下生活所需,不過是剩下的一點積蓄而已。』言罷神情感傷,似乎他真的是一無所有了。
這一著果然奏效,自然聯邦調查局的調查不了了之,反正也是國民政府他們的事,孔祥熙的危機也隨之而解。
。1949年蔣介石集團退處台灣,再聘孔祥熙為“資政”。
1954年,蔣介石在臺灣召開第二屆所謂『國民大會』。孔祥熙認為重溫舊夢的時機已經到來,便突發奇想,回臺灣去參加競選『副總統』。為了謹慎起見,便派曾任過臺灣省主席的魏道明先到臺北去探察行情。
此時的蔣介石對孔祥熙已不感興趣為了在臺灣重建蔣家王朝,蔣介石把希望放在了太子蔣經國的身上,他採取一系列措施,對國民黨進行改造,重新進行人事安排,重用陳誠等人,讓他們輔佐太子。這種格局逐漸形成,不可能讓孔祥熙插上一腳
魏道明一到臺灣,蔣介石就深知其意,連忙授意陳誠、蔣經國將孔祥熙的代表擋回去。於是,陳誠、蔣經國便命一家報紙發表文章,大罵豪門,矛頭直指孔祥熙,連魏道明也當作豪門走狗一併痛罵。魏道明自知不妙,灰溜溜返回美國向孔祥熙覆命。
孔祥熙的副總統夢徹底破滅了,這對他的打擊很大,想到過去隨蔣介石鞍前馬後,拚死效力,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可現在蔣介石六親不認,只認親兒子這以後,孔祥熙不再與聞政治
1962年孔赴台灣暫住。
1966年宿疾復發赴美治病
1967年8月16日因心臟病在紐約去世。
1994年,名噪一時的孔二小姐因患直腸癌 醫治無效病逝,終年75歲。
妖婦宋美齡晚年在美國的生活,向台灣政府支領每年近一億公費,2003年10月23日終於暴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