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漫談北京奧運會:展望
2008/09/09 16:00
瀏覽12,371
迴響16
推薦13
引用1

北京奧運會已經成功、圓滿地結束了。成功是因為中國大陸達成了預定目標,在體育競賽上奪得金牌第一,在政治宣傳上無論是體育場內還是體育場外都讓全世界看到一個嶄新的、現代化的、和朝氣蓬勃的中國。圓滿是因為一切活動都按計畫順利進行,尤其安全工作做到滴水不漏,沒有任何重大事故發生,譬如恐怖活動的攻擊事件得到了有效的防止。

 

我們很自然地會問:北京奧運會給中國帶來什麼?中國將往何處去?

YST 的回答是:北京奧運會展現了中國的綜合國力,給中國未來的發展帶來了信心與動力,中國的崛起勢不可擋。

 

這篇文章就是闡述上面的回答,同時作為本系列文章的結論。   

 

(一)「綜合國力」是什麼?

 

當我們敘述一個國家的實力時,通常指的就是「綜合國力」。那麼我們如何定義「綜合國力」呢?

 

在「科學觀點看統獨」這個系列文章,YST 說:「綜合國力」是一個國家的天然資源、人力資源、政治結構、人民素質、國家版圖、基礎建設、經濟力量、軍事力量、文化力量....等等的綜合體。

 

這個敘述太過廣泛,清華大學教授閻學通有一個說法更簡潔、也更容易讓讀者體會。

 

閻學通把上面所有構成國家的要素分成三類:經濟、軍事和政治。然後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就定義為這三個要素的乘積。

 

首先,這個簡單的分類是非常合理的。一個國家的實力不外乎硬實力(看得見的)與軟實力(看不見的)。看得見的硬實力很容易分為軍事力量與非軍事力量,這個非軍事的硬實力就是經濟力量。至於看不見的軟實力全部歸納為政治力量。閻學通的分類簡潔明瞭,非常容易掌握。

 

這個定義的重點是,「綜合國力」是三個要素相乘而不是相加。也就是說,當某一個要素趨近於0的時候,「綜合國力」也趨近於0。我們舉兩個例子說明。

 

最顯著的例子就是當蘇聯的經濟變得很小的時候,它的「綜合國力」也就微不足道了,蘇聯擁有再強大的軍事力量也無法阻止國家的分裂。

第二個例子是日本,日本的經濟力量是美國的三分之二,蘇聯即使在全盛時期經濟力量也只有美國的二分之一。但是由於日本的軍事力量很弱(受到「和平憲法」的限制和美國控制)、政治力量不能自主(外交受美國操縱),所以日本的綜合國力不高,而蘇聯是超級大國。

 

(二)中國在奧林匹克運動會金牌第一的意義

 

. 中國是體育大國

 

中國在北京奧運會金牌總數(51枚)高居第一,比第二名的美國(36枚)多了15枚。這是非常顯著的差距,可以完全排除任何僥倖的成份。

 

有很多人會問:奧運金牌第一就是體育大國嗎?

答案是:當然,奧運金牌第一的國家毫無疑問是體育大國,甚至是體育第一大國。

 

. 金牌遠比其他獎牌有價值

 

我們必須認清原始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得獎者只有一個,就是所謂的「金牌」。也就是說,原始的運動比賽只有一個勝利者,其他全是失敗者,這跟戰爭的情形一模一樣,只有輸贏。

 

所謂「銀牌」、「銅牌」不過是近代人加上去的安慰獎,大家心知肚明勝利者只有一個。

 

想想看,差一點的失敗者(銀牌)與差很多的失敗者(銅牌)有什麼不同?

 

「銀牌」與「銅牌」在「金牌」面前是非常沒有份量的。如果你不相信,我們無妨提議在以後的奧運會增加「鐵牌」和「木牌」。YST 跟你打賭這個提議一定不會通過,因為這麼一來「銀牌」就更不值錢了,基本上就跟「木牌」差不多,拿「銀牌」的人真會氣死。

 

. 中國可以打敗任何國家

 

參加奧運會的目的是從運動比賽的勝利獲得自信心,這對一個國家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在奧運會上金牌數目第一最重要的影響就是產生心理上的優勢----中國可以打敗任何國家。這種心理上的自信對任何國家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對崛起的大國就成為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了。

 

自從蘇聯分裂以後,美國一枝獨秀,成為不可挑戰的單極霸權。十多年來,美國也利用這種優勢廣做宣傳,宣傳美國在全方位上的絕對優勢。從人民素質、商品品質到美國價值,美國成功建立了在任何方面都無法挑戰、無法動搖、絕對領先的形象。

 

不論美國還是蘇聯,他們都是白種人。中國在奧運會上取得壓倒性的金牌第一就是在心理上打破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同時也是打破白種人優越感的神話。對崛起中的中國和中華民族,這種正面的自信心具有關鍵性的重要性。我們必須認清,一百七十年來,任何非白種人從來沒有達到這個境地。

 

黃種人奧運金牌第一,中國在奧運會上的勝利是歷史性的紀錄和價值。

 

. 民族自豪感

 

中國在奧運會金牌第一毫無疑問會產生民族自豪感。這種自豪感顯然會超出國籍。只要你是黃種人,不論你是不是中華民族,不論你是在中國還是海外,這種心理的影響是非常真實的。

 

你們知道為什麼當劉翔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拿到 110米高欄的金牌時中國舉國歡騰嗎?

答案是:民族自豪感。

 

田徑短跑一直是黃種人的弱項,因為短跑需要強大的爆發力。曾經有科學的論述基於人類的基因,黑人的爆發力最高,白人次之,黃種人最差。而人類運動的歷史也証明了這種說法。理論和實驗都有了。

 

科學測量的數據無法否認。我們清楚看到最近這些年黑人囊括了所有短跑(兩百米以內)的金牌,這就是証明。更有意思的是,所有一百米跑進10秒以內的全部是黑人,沒有一個例外。

 

在劉翔以前,黃種人的短跑歷史紀錄不但非常差而且是差到慘不忍睹。黃種人在奧林匹克運動會和世界錦標賽的最好成績是:

2003年世界錦標賽,日本人末續慎吾以 20.38秒獲得男子 200米銅牌;

2000年雪梨奧運會,日本人伊東浩司進入男子 100米半決賽,但是沒有能夠進入決賽;

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日本人西川貴教進入男子 100米決賽。

 

這種記錄真是羞辱性的可憐!

 

想想看,人類追蹤短跑紀錄不是個別的和短期的,而是全面的(每個種族至少都有好幾億人)和長期的(超過一百年),而且這個觀察有非常精確和完整的紀錄。觀察的紀錄告訴我們:「黃種人短跑最差,白種人居中,黑人短跑有絕對的優勢」。這種從長期歷史的記錄所歸納出來的結論就具有很高的說服力了。

 

所以劉翔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拿到110米高欄的金牌、破奧運紀錄、平了12.91秒的世界紀錄,這是不得了的大事,是0與1的突破。這不但是中國人的光榮,也是黃種人的光榮。

 

當 YST看到劉翔站在頒獎台的中間、左右各站一名黑人選手,心裏有說不出的痛快!

 

(三)奧運獎牌第一是超級大國的指標

 

北京奧運會帶給世界最多的話題就是「金牌第一」與「獎牌第一」的熱烈討論。無論是從傳統體育競賽的角度,還是大家公認的運動榮耀,「金牌第一」都比「獎牌第一」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但是,是不是「獎牌第一」就變得完全沒有意義呢?

答案是否定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獎牌第一」象徵超級大國的地位。從歷史的觀點來看,「獎牌第一」比「金牌第一」更具有超級大國的指標性。

 

近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從1896年在希臘舉行的第一屆開始,到2008年在北京舉行的第29屆,總共舉行了26次。空白的三次是1914年(第六屆,第一次世界大戰),1940年和1944年(第12屆與13屆,第二次世界大戰)。

 

在26次奧林匹克競賽中,拿過獎牌第一的國家有:

希臘(1次,1896年),法國(1次,1900年),美國(13次),英國(1次,1908年),瑞典(1次,1912年),德國(1次,1936年),蘇聯(8次),俄國(0次)。

 

希臘、法國、英國、瑞典的獎牌第一都在1912年以前,參加的國家不多,偶然性比較高,意義不大。但是英法屬於體育強國則沒問題。

 

德國在1936年的柏林奧運以33枚金牌與89枚獎牌高居第一,明顯打敗第二名美國的24枚金牌與56枚獎牌。這個獎牌第一是非常有意義的。德國那個時候國力的強盛在柏林奧運會充分顯示出來。

義大利在1936年的柏林奧運以8枚金牌與22枚獎牌高居第三名。顯然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義大利的企圖心。

日本在1936年的柏林奧運以6枚金牌與18枚獎牌居第7名,也算是冒出頭了,跟英法這些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差不多。日本比歐洲的德國和美洲的美國固然不如,但是在亞洲一枝獨秀,足夠欺負中國了。怪不得日本躍躍欲試,想一統亞洲。

 

真正比較有意義的統計是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各國的元氣在和平的狀態下逐漸恢復,於是有更多的國家參與奧林匹克運動會。

 

我們老中都不要譏笑印度。印度早在1900年就參加了巴黎奧運會,並獲得兩枚銀牌。在1948年的倫敦奧運會,印度拿了一枚金牌,是男子曲棍球。中國的奧運獎牌在1960年以前都掛零。

 

第一個奧運獎牌破0的中國選手是楊傳廣,1960年羅馬奧運十項全能的銀牌獲得者。楊傳廣的金牌是被美國改變記分規則偷走的。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太弱了,導致美國在奧運委員會強勢主導修改十項運動的計分標準,為美國運動員強生(Rafer Lewis Johnson)量身打造了十項運動的金牌。

 

唉,美國的霸權並不乾淨,政治骯髒倒也罷了,就連體育也不例外。說實話,堂堂一個大國用這種下流手段對付中華民國這個小弟實在沒有必要。從這件事我們就可以看出來美國重視金牌遠超出銀牌,重視到下黑手搶小弟的心愛物的程度,完全不顧大哥的地位、身和面子,也違反了江湖規矩。

 

俄國什麼時候第一次參加奧運我不知道,但是第一次獲得奧運獎牌是在1908年的倫敦奧運,獲得1金2銀。1912年俄國參加斯德哥爾摩(Stockholm)奧運會,獲得2銀3銅。以後不知道為什麼俄國沈寂了很久,從1920年到1948年一枚獎牌都沒有拿到。YST不知道這段時期俄國或蘇聯有沒有參加過奧林匹克運動會(如果參加則獎牌掛零),但是蘇聯在1952年赫爾辛基(Helsinki)奧運會一鳴驚人,以22枚金牌與71枚獎牌高居第二,僅次於美國的40枚金牌與76枚獎牌。從此以後,蘇聯與美國就展開激烈的奧運獎牌爭奪戰。

 

從1952年到1992年這段冷戰期間總共舉行了11次奧林匹克運動會,美國抵制了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蘇聯軍隊入侵阿富汗),蘇聯抵制了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報復美國)。所以冷戰期間的11次奧運會美國與蘇聯都只參加了10次,蘇聯拿了8次獎牌第一、2次第二,美國拿了3次獎牌第一、6次第二、1次第三。

 

冷戰以後,蘇聯解體,分裂後的俄國國力不敵美國,在體育上也同時表露出來。從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起一直到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在獎牌總數上美國都是第一,俄國都是第二。經濟極度衰退的俄國在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獎牌總數甚至淪為第三,輸給東西合併的德國。奧運獎牌總數再一次指標性的表達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

 

有趣的是,冷戰結束以後中國的崛起悄悄地出現。中國綜合國力的快速成長與中國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獲得的獎牌數快速上升一模一樣。從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到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中國的獎牌數分別是50(第4)、59(第3)、63(第3)。

 

幾乎每一個人都預測到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中國在獎牌總數上是坐二望一。YST 個人也預測到中國會在金牌總數上領先美國(中國40出頭,美國不到40),但是沒有想到中國的金牌總數竟然衝破了50。中國在金牌的巨大勝利(51枚對36枚)完全遮蓋美國在獎牌總數上的微弱領先(110枚對100枚)。中國在北京奧運會上的勝利是清楚的、明顯的、乾淨的、和沒有爭議的。

 

讓我們回顧一下。

氣勢奪人、震懾人心、呈獻燦爛文化的開幕式,五彩繽紛的焰火秀,超級先進的鳥巢與水立方,頂級的(state of art)運動設施(印度垂涎想獲得贈與,YST 認為此事萬萬不可),壓倒性領先群雄的金牌數目,帶著無盡歡樂結束的閉幕式,北京奧運會的成功遠遠超出所有人的想像,給所有的反中人士和反華份子毀滅性的一擊。

 

美國對北京奧運會讚不絕口,日本轉播開幕式的收視率創歷史新高(一度突破51%),NHK 的評論員對開幕式稱讚備至並在隨後的新聞節目中不斷播放。想想看,美國靠山和前宗主國都對北京奧運會定調了,哪裏還輪得到台灣的台獨們與獨台們酸溜溜地說三道四?

 

是的,冷戰結束後奧運會的獎牌總數清楚指示中國的崛起,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更清楚展示了中國的綜合國力。

 

(四)日本做不了亞洲的領頭羊

 

日本從1869年開始「明治維新」。「明治維新」是重大的政治改革,「明治維新」改革的基本精神就是「脫亞入歐」。

 

日本第一枚奧運獎牌是在1920年,獲得兩枚銀牌(網球),名列17。

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日本獲得7金7銀4銅,進步到第七名。

二戰前夕1936年在柏林舉行的奧運會,日本獎牌的排名也是第七。

 

日本最好的成績是在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獲得16金5銀8銅,金牌排名第三,獎牌排名第四,但是日本這個「獎牌第四」是一個遙遠的第四,與前三名有很大的差距。日本即使在自己家裏使盡吃奶的力氣,頂多就是這樣了。

 

此後日本便慢慢下滑到七、八名,等到中國大陸出現奧運以後日本就慢慢下滑到十名以外。

 

日本在奧運會獲得獎牌的名次與日本的「綜合國力」在世界的地位有非常匹配的起伏。

 

日本雖然有很強的企圖心,但是日本是沒有能力領導亞洲的。

中國領導亞洲一千多年,帶來的是中西文化的交流與相互印輝。為什麼?因為作為世界的一極,中國長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日本企圖領導亞洲才幾十年,帶來的是戰爭與混亂。為什麼?因為作為亞洲的領導,日本從來沒有站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上,哪怕只有一天。

 

日本想「脫亞入歐」,並且想用歐洲人的價值觀來領導亞洲,這種作法不但天真而且幼稚得可笑。結果呢?日本玩不過歐洲人,也玩不過美國人,亞洲如果跟著日本走就完蛋了,永無翻身的一天。

 

(五)北京奧運會後的中國邁向超級大國

 

中國主辦奧運的目的就是展現一個超級大國的「綜合國力」,中國做到了。北京奧運會的成功是空前絕後的,「空前」已經沒有爭議,「絕後」也可以想像,因為只有中國豐富的文化才可能超越2008年的演出。

 

奧林匹克運動會是西方人發明的遊戲,中國在北京奧運會以絕對的優勢奪得金牌總數第一,它的意義非比尋常,那就是用西方人的遊戲規則打敗西方人。(Beat them at their own game.)這是最令西方人啞口無言的。

 

喜歡或不喜歡,一個上升中的強盛中國已經出現世界政治的舞台。

 

金牌第一帶給中國人無窮的信心邁向超級大國之路。

 

(六)什麼是「超級大國」?

 

「超級大國」就是一個綜合國力非常強大的國家,它的一舉一動都足以影響整個世界。

 

如果我們回顧(一)裏面有關「綜合國力」的定義,我們就知道中國會走什麼路

 

(七)北京奧運會後的中國

 

. 邁向經濟大國

 

中國人的聰明與勤勞在這個世上是獨一無二的,這是中國最大的資產。中國人在北京奧運會展現無比的創造力,克服種種困難,漂亮地完成這項龐大的工作,還有什麼能難住中國人?

 

大家不要小看這個奧運會,硬體和軟體的設計牽涉到多少高科技。中國的航天科技被廣泛地用在開幕式。譬如鳥巢裏面那座31米高的聖火火炬,它的設計與製造就很不簡單。為了能夠確保能抗每秒21米的強風,設計的工作交給中國設計飛機的航空部門,航空部門經過模型的風洞試驗才完成設計。全世界有風洞設施的國家也只有中、美、俄、歐而已。

 

整個開幕式的進行像鐘錶一樣的準確,總導演張藝謀控制場景的情形就跟發射衛星的控制室一樣。中國的航天科技保証數千套設備和數萬件零件能夠正常的和準確的運行,各項表演做到萬無一失。有道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如此浩大又非常精緻的演出那裏只是人多就能做到的,開什麼玩笑。沒有堅實的科技在台下支撐,哪有台上精彩的表演?

 

北京奧運會是一場文化、藝術、體育、科技巧妙配合的綜合演出,這種技能就是中國邁向經濟大國的本錢。

 

北京奧運會帶給全世界中國創新的印象,中國不要做為人打工的世界工廠,中國要用自己的科技力量和創造精神製造屬於自己的品牌,走入高端產品。想想看,一條中國絲巾或中國絲質領帶在美國賣20美元,一條義大利絲巾或義大利絲質領帶就可以輕鬆賣到100美元。大陸一個真皮的皮包不過50美元,但是一個法國LV皮包可以賣到2,500美元。為什麼?答案只有兩個字:形象(image)。

 

形象是非常值錢的,北京奧運會後中國要把奧林匹克的形象轉化為商品的形象,創造出高品質的品牌,這樣就能夠賣出好價錢,創造更大的經濟與利潤。

 

西方很多投資公司的經濟學家都在唱衰中國奧運會後的經濟,但是我不同意。北京奧運會的投資與建設算甚麼?中國需要的基礎建設太多了,單是高速鐵路的建造就是不得了的工程與天文數字的投資。中國正在建設全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速度超過每小時三百五十公里的高速鐵路將把中國的經濟帶到另一個高峰。

 

. 邁向軍事大國

 

看看美國就知道了,國防工業是帶動尖端科技最重要的工業。航空母艦、載人太空飛行、超級計算機、新一代的感應器、探測系統與通訊系統、起飛重量超過兩百噸的大飛機....等等,這些都是一個軍事大國必不可少的。北京奧運會團結了全國13億人,軍事大國不是夢想,而是下一個實際的挑戰。

 

中國有充足的資金、有世界一流的大學畢業生、有勤勞的工人、有勇敢又不怕吃苦的解放軍,中國沒有理由不成為世界頂尖的軍事大國。

 

. 邁向政治大國

 

歷經朝鮮戰爭與越南戰爭以後,武力推翻中共政權已經不可能,西方國家以美國為首一直努力不懈的就是要“和平演變”中國。“和平演變”中國的中心就是推銷美國式的民主與人權。美國非常清楚只要中國接受了美國的這套民主制度,中國在一年之內就會有超過三百個政黨每天吵成一團,什麼事也做不了。

 

北京奧運會震驚了西方國家。中國制度的高效率是西方國家望塵莫及的,長久下去一定把西方國家全部打敗。美國國務卿萊斯女士前幾天發表談話,清楚表示中國政府這種集權式的資本主義是西方國家無法匹敵的,她對此非常憂慮。

 

呵呵呵!萊斯女士若不是後知後覺就是裝瘋賣傻,她這麼聰明的人其實早就知道美國這種一人一票的“民主”是一定把國家帶入低效率、高浪費的惡性循環。她非常清楚在這個制度下救不了美國,所以她只能想辦法販賣“毒藥”把中國也拖下水。

 

看看美國花了大把鈔票在選舉上,結果選出小布希這種草包當總統。美國好意思推銷他這種可笑的“民主”嗎?

“民主”制度下推出歐巴馬與馬凱這樣的總統候選人,他們有可能解決美國的問題嗎?

 

YST 四年半前就寫一篇「「西方式的民主」是中國的毒藥」(2004/01/07),引來聯合報的網友一片撻伐之聲,他們跟著美國爸爸不斷念經:“民主是普世價值”。其實這些人根本不懂自己在說什麼。

 

兩年多前,YST 又寫了一篇「「西方式的民主」給台灣帶來的災害」(2005/12/02)。台灣實行的「民主」是政治制度最佳的反面教材,是寶島台灣現身說法對中國大陸作出最大的貢獻。

 

中國的確有很多問題,但是這些問題不是西方能夠解決的。西方人的藥方都是不懷好意的,看看1991年的俄國就知道了。中國人這麼聰明不需要美國這個老師,中國人會用自己的辦法解決問題。

 

中國有一句非常智慧的老話:「治大國如烹小鮮」,哪裏能夠吃美國開的這副猛藥。這不是找死嗎?

 

(八)結論

 

 

儒家文明:三千弟子朗誦論語

 

 

儒家文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中有孔子的三千弟子朗誦論語,非常令我感動。是的,現在是東方儒家文化對抗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當大型電子螢幕現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中國人寬大、好客、包容的文化盡在其中矣,這與基督教視異教徒為邪惡異端的文化形成尖銳的對比。中國終於抓住機會發揚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讓番人見識。

 

北京奧運會的籌劃、建設與運行史無前例,這種規模是西方國家無法做到的,中國能做到與儒家文化深植人心密不可分。多少人日夜趕工,多少人長期苦練,多少義工做出無私的奉獻。從北京奧運會這個龐大的工程中國已經慢慢地摸索出一條未來的道路。

 

哈佛教授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不是一再鼓吹「文明的衝突」嗎?

 

Okay,「儒家文明」versus「基督文明」。 The race is on.

 

YST 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

照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10年後的中國必定又是另外一幅光景,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系列全文完)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國際
自訂分類:不分類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6) :
16樓.
2009/03/17 16:30
开幕式让NHK主持目瞪口呆忘了解说

美國對北京奧運會讚不絕口,日本轉播開幕式的收視率創歷史新高(一度突破51%),NHK 的評論員對開幕式稱讚備至並在隨後的新聞節目中不斷播放。想想看,美國靠山和前宗主國都對北京奧運會定調了,哪裏還輪得到台灣的台獨們與獨台們酸溜溜地說三道四?

这里我给YST补充一点,我是在日本看的开幕式,记得是3个主持人负责解说,两男一女(没记错的话),从开幕式一开始,他们就一直都处于惊讶状态,高潮来临时,几个主持人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沉默了好久,然后突然一个男主持回过神来,立刻说了一句,我们大家都忘了解说了,他们这才赶紧去看稿子把话接上。北京奥运开幕式绝对是空前绝后的。

15樓.
2009/03/17 05:56
非常欣慰 有这样的台湾朋友

这位台湾朋友有这样的认识真的不简单; 目前民主不能救中国. 中共建立的强有力的统治,大大保障了经济改革的效率,只要中央下指示,全国一盘棋;这是落后的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不二选择.当然从长期来看,民主还是个好东西.

本人在德国留学,感觉到,现在欧洲什么事情都离不开中国; 中国人的地位确实高了很多,这不是民主带来的.

希望两岸的政治领导人有足够的智慧能处理好两岸关系,最大限度的降低中国人内部的消耗跟摩擦. 如果两岸能顺利统一,二十年内中国一定是一个超级大国,重整汉唐盛世.

14樓.
2008/11/01 14:50
不怒而威
在個人生活裹,習武者須「戒之在鬥」,
在政治領域中,他朝我國成了超級大國,應否續守「永不稱霸」之諾?!

13樓. 笑傲江湖
2008/10/02 11:48
比較 - 中國與台灣

當全世界的中國人在專注神舟七號載人太空任務是否可以順利完成的同時,

台灣UDN web當天的標題 竟然是台北同性戀遊行的消息,

為什麼會差這麼多??  唉 !!!

12樓.
2008/09/18 17:58
问候YST
我是一个中国的网友.我很少愿意到台湾网站或者去看台湾网友的文章.因为我从来就不对一心想脱离中国,脱离中华圈的台湾抱有好感,我总认为民进党这八年来什么政绩都没有,倒是培养了一大批盲目台独或独台的人.很高兴能看到你的文章,让我知道了台湾还是有很多清醒的人.还有很多人认同一个中国的立场.所以我特意找到你的博客地址,看了你的一些文章.很高兴能认识你!!!希望能看到你更多精彩的猛文!!!
11樓.
2008/09/16 22:49
可是還是有缺點

中國人

對金融過份不了解-導至現在還有很多金融從業人員(銀行理專-保險業務員等)欺騙無知民眾-

大家的錢都被財團騙走了

由其是炒做房產的建商--非常可惡

故意製造假新聞--大陸客要來台炒地皮------造成地產假成長真獲利(建商)

我才從是國際金融沒有很久--但是以經深深體會到為何白種人會比較富有的到道理

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閣下對此話題的探討

可以參考我的部落格

我的部落格內的資料只是我目前有的資料的一小部分而以

最進在台灣人壽上早會--聽從事保險的同業說理財

真是會聽到會吐血

程度連幼稚園都不如也可以教客戶理財----------唉

10樓.
2008/09/16 22:27
一個字

9樓.
2008/09/14 00:43
我们还要做许多事
民主对中国还是重要的,不过当然不是马上就发展,但我想很快了,民主是普世价值。(一个大陆人)
8樓.
2008/09/13 22:00
:
向YST报告:您的这篇作文被凤凰网转载了,被誉为"超级猛文".
7樓.
2008/09/12 15:28
:

向英明的正义的YST献上衷心的节日问候!中秋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