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穿死腦筋模仿歐美之怪胎nerds 或稱書呆子[不懂整合教育和稅收政策]的烏托邦白日夢,有學理工的高材生到歐美留學,像李遠哲那種自視甚高的菁英,長期待在實驗室裡,沒深入研究歐美高等中等 教育政策如何制定的,只會拿皮毛表象當範本,美國家長之所以多半乖乖認命留在學區,極大誘因是在於地方稅收, 特別是高房屋稅大多回饋到社區學區的教育經費上, 羊毛出在羊身上。
台灣亂搞升學機會平頭假平等, 高中教育經費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平均分配,不像人家美國各學區教育經費各自為政各有高低,憑什麼在台灣違反人性,要求兒女資質高的家長讓子女去念名聲普通的高中,實例可參酌<家住勢利眼snubbish市旁>http://blog.udn.com/littlezone/14841280


5樓. 真心開心關心!核不核民意比高
2014/11/16 11:36
閣下可多閱讀最新管理策略的經典大作 , 將人才分成兩類人 當作分動物 植物這樣大範圍 浮泛來區分, 在邏輯思考上與實際求證上, 都自討苦吃而且很難說服人, 好的策略絕對是可行的想法 (硬將改革分成畫願景與執行手段的二分法 早已過時)! 可見沒實際在業界掌經營策略大權 才難免堅持二分法
前面筆者TruBigHeart回應直接講明 就是李遠哲在化學研究上高度創新, 屬於第二類人, 但在高等教育政策上, 骨子裡其實屬於第一類人, 表面上大開設立或升格大學的門, 要破除大學高貴的迷思, 其實歐美才真正破除迷思, 他們將高中後教育多元成立專業如培養廚師的兩年制社區大學 (類似專科), 李遠哲反其道而行, 認為不讓廚師念的大學升等為普通綜合大學, 就對不起 或歧視廚師學徒, 反映其一般數理化學科高過傳統技職學徒學科的傳統士大夫封建心態, 將研究自然科學的分類方法套到人類社會高等教育上, 當然遭遇窒礙難行的困境

4樓. 危險的二分法
2014/11/15 07:49
敢問又跳出還喊冤的教改萬事通大化學家李遠哲是您定義的第一類 還是第二類人呢? 拿到鼎鼎大名的諾貝爾獎,您敢說他只是按公式牌理出牌嗎? 可惜他在化學領域出類拔萃, 就自我膨脹, 以為自己在教育政策上也是天縱英才,
柯p進台大醫科 在台大急診部門呼風喚雨, 也自以為天縱英明, 自吹台北市最聰明的人, 女市長候選人長得漂亮就該做櫃台, 當酒女, 這種歧視婦女的言論 要是在歐美先進國家 早被轟到引咎退選, 您好像頗欣賞 或者反諷此 [出軌]言行為第二類另類人, 但更像惺惺相惜, 都是聰明的第二類人?
in reply to
第二類人的政治 http://blog.udn.com/northbridge/18809970
cited
6樓.FYI (in reply to
教改所顯現真正的問題 http://blog.udn.com/hilo0002/15244597
2014/07/20 14:19
只要聽在後段班大學任教過教師的真心話, 都可見證廣開綜合大學之門的惡果
資工系學生上工程數學, 老師居然要從 [數字換到等號另一邊正負號需互換]講解起
現在高等教育成了買方市場, 學校為維持學費的財源穩定, 規定教師死當率必須低於10%
李 遠哲不用負責? 人人可上普通大學,根本是錯誤的教改目標, 美國將高等教育區分為多種, 有專門教廚藝的社區大學, 李遠哲反其道而行, 將技職專科升格為普通大學, 這根本不是跟歐美學習, 這是他受亞洲社會重視大學學歷的士大夫觀念餘毒, 硬要不喜歡念書的高中生去念普通大學, 格主顯然跟主張這種台灣自己發明的教育改革的派系有頗深的淵源, 到現在還自我陶醉, 有種就去後段班大學教必修課 [工程數學], 看你能教出甚麼樣有創意的高材生, 紙上談兵多輕鬆啊!
5樓. TrueBigHeart
2014/07/23 13:47
格 主籠統講改革大方向當然可輕鬆說改革無誤, 但忽略目標制定就是關鍵, 執行設計忽略配套不過是雪上加霜, [打壓明星學校]根本違反人性, 即使美英德等先進國家皆有[明星中小學], 因此改革的重點應在疏導 [非主流明星學校想吸收但另有其他才華的學生] 升學的壓力 此外 格主
常 用二分法, 什麼 [記憶力強 擅長背誦] vs. [不擅長背誦 = 夠有創意] 也不符合實況, 多看看臉書 微軟 谷歌的創辦人當年都進小中大學的頂尖名校 Harvard & Stanford 哈摩& 史丹福大學, 他們的創意是劃時代拔尖的等級, 猜想教育部高官自己的小孩考不取名校, 就利用職權利用亞洲社會家長望子女成龍鳳的心理, 廣開名校大門, 以假公濟私 此外 用志願序懲罰想進名校的考生更是違反人性, 順便引用
http://blog.udn.com/northbridge/14454621 [十二年國教亂政 - 開罵之一]:
關懷弱勢學生, 應該把資源往弱勢地區送...而
不是反過來把優秀的學生往糟糕學校送...
民意論壇/台灣教改 是升學還是賭博?
|
2014/08/21 |
【聯合報╱方如恩/國中教師(新北市)】
(編按:本文內容為刊登於8月21日《聯合報》民意論壇)
人總在錯誤中學習,沒有犯錯,怎麼從中汲取教訓,避免下一次重蹈覆轍?
台灣教改不一樣。發生錯誤,政治人物相互指責,名嘴們出一張嘴巴演出自以為是的連續劇,沒有人再去深究,錯在哪裡?要怎麼修正?之後全新人馬,再設計一個 天馬行空的制度,丟到部裡讓象牙塔或官派或偏激教育團體相互角力又形成一個怪物,花大錢辦研討會做文宣說帖,再命令基層執行,從不理會基層發出的警訊,失 敗了再說什麼立意良好但執行方向錯誤的場面話,更可惡的是,還把失敗主因怪罪家長老師觀念守舊、心態不改!
我們第一線的老師,從學生國一入學就不斷追蹤更新朝令夕改的十二年國教政策,看報紙、研究簡章、聽演講、問行政同僚,自己還要先消化才能把遊戲規則解釋給學生與家長聽。簡報檔加了加改了改,提醒孩子注意這兒那兒的,深怕他們一個不小心少聽了一項,比序就輸給別人。
會考分數出來後,即使知道沒什麼用處,還是極盡可能找出可用的資訊提供家長孩子填志願依據。但在志願序也要算分的情況下,我們真的無法預測北北基七千多名 考生和他們家長的想法,然而教育部局居然還下令學校假日加班,要輔導老師留守接電話輔導家長選填志願…見鬼到極點,老師們是要爻杯還是問乩童?
特招在免試之後的設計失當,前段學生一定會卡位,幫自己留個後路,再拚特招;中後段學生即使考出他們的最佳成績,還是只能撿剩下的空缺,什麼適性輔導?什麼選其所愛,愛其所選?
更扯的是,教育部一直宣導二免特招名額不多,軟硬兼施就是要學生一免就定位。許多孩子原本可以進公立學校或離家比較近的學校,在一免被擠到私立學校,賭性又不夠堅強能撐到二免,只好勉為其難接受分發結果。
結果這種博弈式的遊戲規則,造就出不用會考,只要憑藉「過人的膽識」,撐到二免,就可以賭運氣進入明星高中的奇聞;還讓中前段的社區高中大幅流失學生,甚至讓原本因少子化而岌岌可危的私立名校起死回生、一位難求;更讓補習班業者可以開發更多的名目來大發利市!
而我們做老師的,只能眼睜睜看著孩子受煎熬,我到底要怎麼去跟孩子解釋,他的一分耕耘非但沒有一分收穫,還要用賭博的方式來決定他的學校?試問,這種賭命賭運賭風水的制度,怎麼會是對的制度?
「沒會考擠進成功」,背後隱藏了多少孩子的憤怒與淚水、家長的茫然與無奈?一個升學制度再怎麼設計,基本的公平正義是絕對要遵守的,不能為了達到某個目的 不擇手段,將公平正義棄於不顧,這絕不是一個正確的政策。一個政策若評估施行下來沒有比現況好,就不該貿然執行,任何教育政策都不該把孩子當作白老鼠!教 改要有成效,很簡單,一個政策出來,老師孩子笑容多了,補習班業者哭了,就是成功,這麼簡單的道理,到底還要台灣花多久的時間才能領悟?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30939&kdid=AR10&r=5
|
民意論壇/5C生 能在5A名校快樂學習?
|
2014/08/17 |
【聯合報╱鍾邦友/高職教師(高雄市)】
編按:本文內容為刊登於8月17日《聯合報》民意論壇
 |
家長團體與國教行動聯盟日前在教育部門口表達12年國教問題,並以標語凸顯訴求。 報系資料照 |
|
昨天加入學生的Line群組,發現他們在討論二免放榜,便加入討論。有人說:「學校某科竟然收到兩個C的學生,真是丟我們的臉!」,又有人說:「台北市的 名校連5C都能上榜,更糟!」我趕忙回應他們「C只是課業要再加強的意思,只要肯努力,每個人的成績都能迎頭趕上。」心裡卻不免擔心,這個標籤化的C,是 不是已被學生有意無意的負面解讀了!
之前就有朋友問我,她的小孩4B1C竟然上了前三志願的明星高中,她一則喜又一則憂,喜的是這所學校以往擠破頭也進不了,可是卻憂心孩子未來的適應問題,然而她的孩子似乎別無選擇,因為二免若再放棄,就只剩私立學校,也難怪她要頭痛了。
這讓我想起廿年前的自願就學方案,當時很多在聯考從未錄取明星高中職的國中,破天荒得到若干強制分配名額,錄取的學生歡天喜地入學,卻在第一次月考,遭受 史無前例的沉重打擊,明星學校高階的課業要求,成了所有「自學生」的不可承受之重。 當年我恰巧是高一導師,班上有六個自學生,有一位在周記寫道:「自己好像是學校的恥辱」,看了教人實在於心不忍!我利用課後及周六,補強他們國英數三科的 落差,一年之後願意辛苦的兩個,總算低空過關,但其他人卻只能無奈留級或轉學。最後自學方案在飽受批評後倉促結束,但是當時的教改傷痕,卻成為那些孩子永 難磨滅的心理創痛。
雖然身為教師我無怨付出,但卻不認為這該是教學的常態,不適切的制度何苦為難孩子,讓他們備嘗艱辛!
今年拜免試的錯亂制度所賜,低分高就不在少數。或許政府的用意就是想要達成各校均質,結果卻讓很多明星學校的招生素質,呈現明顯兩極化,而非政府希冀的常 態分配。試問有幾個C的學生,能快樂通過5A學校的嚴峻考驗?難道一句輕描淡寫的「補救教學」或「勤能補拙」,就要第一線師生解決所有政策失誤的問題?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30190
‧發表者: BB |
2014/08/19 04:55:40 |
‧標題:補充 |
不說台中二中,就連興大附中、文華高中都各缺14和68人。先前在他處看到一個比喻說得很好:「這已經不是吃不吃得飽的問題,而是幾百個高級便當空在那裡,卻沒人吃。」 |
‧發表者: BB |
2014/08/19 04:47:03 |
‧標題:聽起來是胡扯的事,卻真實發生了! |
樓上知道有不少地區往年的前五志願/公立高 中,今年到二免放榜後還有從幾十到破百的餘額嗎?最誇張的例子就數例台中二中。也就是說,只要將該校填第一志願,不管會考幾分都進得去!這個現象是因為中 前段生擔心自己上不了以往排名前面一點的學校,還會因為志願序被扣分,只好保守往下填低一點。一路向下填的結果就是私立學校招滿滿,公立高中卻缺額一堆!
|
愛學習
我也4B1C 那時候只要一想到公立高中美術班可能會讓我無法適應
還不是最後選了私立高職美工科 這樣才最符合自己需求
自己要的是甚麼 自己比誰都清楚
反駁 <特招復燃 只是便宜明星高中>
【聯合報╱吳原榮/高中校長(竹縣關西)】
2014.08.22 10:03 am
為解決十二年國教入學時程與免試問題,教育部提出「先免後特、多元入學、一次分發到位」構想,讓學生考完會考再考特招,雖可見解決問題的彈性,但也有諸多問題浮出。
其一是既然多了特色學校志願選擇,只要是程度稍可的孩子,幾乎會報名特色招生考試,這讓絕大多數十五歲青春年少的孩子,要接受會考與特招兩種考試折騰,真是情何以堪?
再者,以學校端而言,既然在同一張志願卡上可以呈現免試與特招志願,那只要符合特招資格的學校就會競相提出特招需求,這又會出現一些問題,首先是今 年因為 先免後特制度導致特招招生不理想的學校,根據法令,明年特招申請會受到嚴實督核,可能辦不了特招,那不是很冤枉?另申請特招沒問題的學校,是把特招看作招 生方式,還是學校真的有特色學習課程與特招入學有完整對應關係,這真是很大的疑問?
強調多元入學絕對沒有錯,而且必須,但如果這個多元入學管道是特色招生,教育主管機關是否該讓它名實相副?國內目前真具有學術特色的高級中等學校, 是所謂 考上明星大學很多的學校?還是真的很努力作課程翻轉,展現學校特色的學校?真的很努力作課程翻轉展現學校特色的學校是有,也令人尊敬,但它們可能收不到參 加特色招生優質的學子,所以特色招生在這樣新的教育政策宣示之下,它繼續淪為現階段明星高中的一種取才方式,但卻不是一個「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的學 校發展公平的方式。
既然很多縣市都已經喊出不辦特招,只要放大免試名額,甚至全額免試即可漸入佳境的十二年國教,為何又要逼除了基北區外已經沒什麼市場的特招死灰復燃?http://udn.com/NEWS/OPINION/X1/8887084.shtml
※延伸閱讀》
‧新聞眼/挖東牆補西牆 再來四免?
‧新聞眼/「免」得沒完沒了 一場歹戲!
‧教長又改口:明年12年國教 先免後特
【2014/08/22 聯合報】Yan De Lin · 留言最多的人
PR60的高中校長逮到了炮打PR99高中的機會,真爽啊!
吳原榮校長,如果你祖上積德,讓你日後當上了建中校長,不知道還會不會這樣說?
林泉利 · 留言最多的人
民意論壇盡用這些馬後炮又沒擔當的社區校長的發言....
10 樓 blondie 發言於2014-08-22 22:04:35 |
|
|
|
鼓勵不讀書 居然是台灣民粹20年來的最高峰嗎
民粹的下場居然是如此不堪與醜陋
見不得別人好..別人的小孩死不完
居然在台灣 一一實現 創了世界首例
即使美德中日韓等等世界一級強國 也沒如此醜惡
難道台灣人的民粹 是顯露台灣人的本性 還是蒙蔽良知
有些人,就是不能接受天生的不平等。
老在追求虛假的"假平等"。
能免的,其实是在制造另外一种特权!办法好像是可以一免,再免,三免四免的?这种办法可以说漏洞百出!
這麼說又有何用? 有能力就把關西高中搞成明星高中
民意論壇/糾結於特招 不如真正免試
【聯合報╱張慶瑞/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台北市)】
編按:本文內容為刊登於8月17日《聯合報》民意論壇
十二年國教今年實施後,所有爭論都圍繞在入學形式上。目前看來,十二年國教已是不可逆了,但實施目的到目前似乎只著墨在簡化考試內容與讓明星高中消失。
一免、二免與特招無論如何調整,任何人都知道只要有任何變相的五育評鑑來篩選國中生,都會形成更多競爭的壓力。教育部一再修正的各種形式篩選機制, 包括國 中歷年成績、畢業會考、多元比序,都只會造成更多元化的補習班出現,不但無法降低學習壓力,反而可能造成經濟弱勢家庭更多負擔與障礙。學習的過程,必然與 同儕的互動有密切關係,高中間差異性絕對無法透過行政措施來平衡。即使讓現有明星高中消失,未來必然會有新的族群出現,這在九年國教發展的歷史中已明顯呈 現。
九年國教是採取就近免試入學,短期內雖然造成有些戶口的移動,但這問題很快就隨時間消失。高中生年齡增長,中程距離交通不會是困擾,因此以縣市的大 學區方 式免試入學,依志願別登記後採取機率分發入學應是解決升學壓力最佳方案,讓免試入學成為真正免試。與其廢除特招、一試兩用、先特後免等各種假免試建議,不 如真正免試,完全取消入學考試,才能降低家長與學生困擾。
全台灣再依區域與人口比例,在北中南的更大區域中選取非常少數特定高中來舉辦特招,如果有不願意就近免試入學,而希望進入特招高中,就依自由意願參與特招後分發入學。
高中教育與國中教育本質上就有不同,在青年的階段,有部分學子已相當成熟,鄰近國家有科學高中設立,即使在歐美國家也不乏其例。台灣維持少數特招高中對國家長期競爭力的發展是絕對正面的,至於少數特招高中需要新設或是由現有高中去徵選,這是可以由公眾來決定的。
十二年國教真正應該花時間深入設計的是,如何快速提供足夠而有訓練的師資給區域高中職,讓各高中職的教學品質接近,如何讓進入十二年國教的學子能夠真正得到良好訓練而提升國家競爭力。
另一個重要議題但也通常是國內的禁忌議題—「高中職教育的知識與常識的比例」必須嚴肅檢討。國中基礎教育所用的「有教無類」的尺,在高中職的養成教育中是否應該進化成「因材施教」的天平?十二年國教的高中職教育容許因材施教嗎?目前教育部規畫的特色高中真是因材施教嗎?
「技職教育」在高職階段要如何引入?培育領頭羊人才的進階知識教育是否要在高中教育中呈現?教育部的「培養人文素養、專業的謀生能力,以及多元的軟實力」規劃,是要在不同程度的學子身上分別呈現,否則即使諾貝爾獎得主也多無法兼具,更遑論要求一般人。
國民教育在國中與高中職的階段絕對要有不同的定位,國中教育可以是基礎通才教育,但高中教育要考慮適性揚才,技職體系教育與一般高中應該要考慮分 流。所有 課目都等量式的要求只徒然加重學習負擔,知識需要嚴格的學習程序才能瞭解與架構,技藝與常識則需由不斷練習與日常生活經驗中掌握。除了少數必修學科外,所 有學科都可採取彈性化方式讓學生自行選擇組合。
十二年國教在高中職階段不應該要求各校同樣比例的知識、技藝與常識的訓練。就近入學的免試高中與需要考試入學的特招高中,各自創造出定位的品牌,十 二年國教的目的就真正達成了。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30194& amp;kdid=AR10&r=9
Yao Lung Liu · 臺中二中
錯! 糾結明明在志願序扣分的保守後填與先免後特的"路過",特招今年使許多考生不成為制度受害人,不要因果錯置。

lck889 yahoo
反正就是考試嘛,20年來,李遠哲教改以來,都脫離不了還是考,就是當初的「聯考」化簡為繁,化公為不公嘛,20年來就這樣台灣從四小龍龍頭變蛇尾了。
LaurentTaipei Chen · 留言最多的人 · Taipei, Taiwan
以前的「明星學校」是經過決戰的,
現在的「明星學校」倒像是玩百家樂,德州撲克,好像是「賭」來的。
已然不配稱為「明星學校」,應改為「台北賭校」。
Lee Victoria · 留言最多的人
昨天已聽到鄰居要升國三的孩子跟他爸媽嗆:
叫什麼叫啦,人家不必考也上成功,讀什麼讀啦!
12年國教 明年起先免後特、1次分發
|
2014/08/22 |
【聯合報╱記者林秀姿/南投報導】
 |
台北與新北市十所公立高中昨聯合在北市木柵高工舉辦續招報名,大批學生與家長頂著烈日排隊,但上榜機率不到兩成。 記者胡經周/攝影 |
|
明年十二年國教入學制度拍板定案。教育部昨天宣布否決北市版的「一試兩用」,明年要參加特招分發的考生依舊要考特招考試,不能只套用會考成績;明年特招不再像今年聯招,將改由各校自辦小論文等特招考試來單招。
不再二免 暑假還學生
教育部昨天在南投縣舉辦「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確立明年十二年國教入學將採「先免後特、多元入學、一次分發到位」原則;且作業期程縮短,七月中旬即可免試、特招同時放榜,不必再二免,把暑假還給學生。招生簡章最快下月底出爐。
教育部長吳思華表示,預計明年還是五月中旬辦會考,之後學生可以決定是否再考特招。會考三周後,考生在一張志願卡上「免特合一」選填志願。免、特同時放榜,學生只會錄取一個志願。含明星高中在內的所有學校,每校免試名額都要超過五成。
否決北市版一試兩用
北市原建議把會考成績轉換成總積分,同時用於免試超額比序及特招,即「一試兩用」。但教育部昨在其他縣市的要求下,堅持會考成績只能做為特招的「門檻」,要參加特招分發的考生,一定要再加考一至三科的特招考試,如考邏輯推理等。
吳思華強調,免試、特招合填一張志願卡,仍是「先免後特」,免試和特招的志願可以交叉選填,不參加特招的學生就只要填免試的志願;經過電腦系統篩選後,學 生放榜時只會從兩個入學管道擇一錄取,絕大部分的學生可以在一次分發就定位。吳思華表示,明年有特色課程的學校才能辦特招,加上有會考成績當門檻,並非校 校可以辦特招、人人可以考特招。
台北市教育局長林奕華贊成「一次分發」,但表示國中輔導選填志願的配套措施必須更完善,讓學生和家長瞭解制度。
桃園縣教育局長吳林輝和高雄市教育局長鄭新輝則批評,教部說法是技術性的「先特後免」,會鼓勵更多學生去考特招,擺明為基北區明星高中想先挑學生解套。
※延伸閱讀》 ‧冷眼集/教育 經不起一再翻盤 ‧評論/特招復燃 只是便宜明星高中
|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31003#reply_list
續招報到 北市秒殺 新北缺額多
|
2014/08/24 |
【聯合報╱記者吳思萍、陳雨鑫/連線報導】
雙北續招昨天報到,北市5所學校共招收343名額,正、備取名額都秒殺補滿。新北5校僅海山高中招滿,其他4校仍有缺額。錄取學生鬆了口氣;沒補上的學生難掩落寞,難過地待在現場,久久不肯離去。不少學校人員則嘆,總算結束數月來招生惡夢。
北市教育局長林奕華說,拚三免續招沒上的學生,大多可回原一免、特招、二免錄取的學校就讀。部分學生若簽了私校的「放棄原學校錄取聲明書」,教育局會盡力與原私校協調,讓學生都能「回得去」;若覺得與原學校已有疙瘩,仍有其他的私校可選擇。
新北5校續招收到的報名表雖多,但開出187缺額,最後只報到133人。僅海山高中開86個名額全招滿,備取24人卻來了98人搶位,甚至還收到5A+的學生。其他4校都還有缺額,中和高中原缺26人,報名續招人數達801人,超過缺額30倍,但最後僅收到15人。
北市西松高中續招招生96人、內湖高中134人、中崙高中49人、大直高中28人、和平高中36人,昨天全都補滿。
正取上西松高中的學生謝欣聿說,原本考4A1B上南湖高中,但從家裡到學校搭公車要40分鐘,因此參加續招,選擇離家近的西松高中,走路上學只要10分鐘,終於可以放下忐忑的心,迎接高中生活。
而原錄取基隆高中、基隆女中的學生,因為想在續招時再搏一把,因此簽了放棄原學校聲明書,現在無法回去原學校就讀,急得紛紛在網路上詢問:「還有哪間學校可讀?」
不少參加備取的學生抱怨,忙了整個夏天,天天提心吊膽,快得憂鬱症。還有落榜生要等明年參加轉學考,再拚理想學校。
各高中職預計下周一將讓續招落榜的學生辦理回流報到,育成高中被拿了230多張同意書,預估被挖走1成學生。私校也即將在本月31日前繼續個別招生。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31311&kdid=AR10&r=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