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章/新聞:
李家同教授再次因為「爭議性」言論成為話題人物。引用文章一言道:「李家同教授昨天以「智慧來自閱讀」為題演說,發表演講,談大量閱讀的重要性。他很擔憂年輕人愛讀網路文章,「下一代一定會變得比較笨」,網路文章太簡單,看太多不會邏輯思考,不如讀法官判決文。」大量閱讀是好事,引用文二中有的建議如:「多讀經典名著,好的論述文章、社論、讀者投書、判決文、偵探小說、歷史及有趣的知識,等等也不錯(判決文不算)。
拜託!請問,那一位教授「中文/寫作」的老師會推薦學生去念「法官判決文」?李教授第一個錯誤就是「又撈過界了」。不是教中文的跑來出「溲」主意。我猜測美國學生也是只唸一段而非全文。當學生時推薦的書先不說,記得老師最多說:「論說文要寫的好,要常常讀的是「社論」吧?」還有就以「經典名著」來說,誰的著作算「經典名著」?老師們先吵成一團。英國牛頓(與德國萊布尼茲分別發明微積分)的「數學原理」絕對夠「邏輯」吧?但原始版本是拉丁文。誰要看?來來來舉個手。沒有吧?等你上大學再說。阿嘉莎‧克莉絲蒂著作甚多,也不是每一本都很「經典」(留學時看了一堆英文版)。「一個都不留」殺人的是‧‧‧你猜。提醒一點:有人自以為是神的使者,想完成法律做不到的事。「東方快車謀殺案」到是不可錯過,耐心一點看完會發現英文原著比中譯本要有味道。兩者都有電影,還不只一個版本讓你慢慢回味。
李教授第二個錯誤就是「以偏概全」。網路文章只是閱讀的來源之一,錯誤當然有。BBC、CNN網站上所提供的是「新聞」,而這些新聞沒有錯誤?就算書籍好了,從國中起就請歷史系出身的伯父劃重點,「每一本」歷史教科書都有「錯誤/爭議」,大學的通史亦同。「盡信書不如無書」,信之然也。連郭廷以先生的中國史綱也不免有印刷之誤。李教授本人著作中有一本介紹世界經典名著的書,其中的錯誤不知改了沒?而且那一本書內容有一半是編輯寫的。
李教授第三個錯誤就是「把許多問題看的太簡單」。挑其中一兩個談談。例如,大量閱讀我也同意,問題是我們留給學生多少時間?父母自己一邊看電視一邊叫孩子去唸書,恐怕培養不出「閱讀」習慣。自小唸的課外書不少,但是大量閱讀和「邏輯思考」的啟發訓練是另外一回事。個人經驗要到大學時代,除了旁聽「理則學」,還去參加「演講辯論」比賽,這方面的能力才一點一點磨鍊出來。還有一個問題談到寫作,要知道「論說文」、「學術論文」不一樣,「中文」、「英文」寫作也不一樣。寫作除了寫要有人改,最好願意和你討論一下。李教授的憂慮可以理解,但似乎想把教研究生的方法拿來給一般人套用是行不通的。李教授又說:「很多學生功課不好,不是不聰明,而是看了太多漫畫,沒辦法思考性閱讀,」(引用文三)真是荒謬之極。沉迷漫畫要有所限制,但微積分與漫畫也無關。在美國超人、蜘蛛俠等沒有出版漫畫?我認識一位高中生(在美國),漫畫也看微積分也修,去年參加全美Accounting I 學術競賽得到亞軍。另一位是金庸小說迷但台大博士已經拿到了。所以我們的問題在教育制度。就像裁縫為人做衣服,台灣該有自己的制度不是照抄美國。借用李教授自己的話:
發現問題徹底蒐集資料、分析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還發現了一件頗有趣的事:
李教授身為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也許不知道清華大學前任校長也在寫網路文章。這位前輩的網誌除了文章好,而且有些文章可要「用力」看才摸得到邊,絕對沒有那麼簡單。
延伸閱讀 ‧‧‧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6樓. 金刀2011/01/29 18:08今天李家同教授在爸媽冏很大有不少回應
蜘蛛好久不見 XD 不知是您消失了一段日子 還是小弟沒注意到您又重出江湖 ^^
方才看到公視也有留言給您, 不知您有沒有來啊 今天錄影小弟沒看到您
李教授在節目中說了不少比較一刀未剪的看法 我想 他出發點至少是好的
不過我也同議您說的 有很多事 被簡化了
包括李教授也對於解決問題想得太過簡單
今天錄完節目感觸很多 ... 只覺得這個社會越來越複雜 問題也越來越多
- 5樓.2011/01/27 20:52爸媽囧很大 誠摯邀請您
公視爸媽囧很大 誠摯的邀請您與李家同對談
爸媽囧很大最新消息!
1/29 (六) 中午12點~下午3點
“孩子不閱讀 真的會變笨嗎?”
針對李家同先生對網路文學和經典文學將現身說法
誠摯邀請對此主題有想法者到錄影現場參與討論!如有意願歡迎報名
請來電至小鑽
0972120250
(02)7729-1991#522
或寄e-mail至
liaochuang@gmail.com
留下您的姓名和電話
工作人員將會與您連絡現在有點忙不一定天天上網,因此錯過您的邀請。
希望下次還有機會。謝謝。 NetSpider 於 2011/01/29 20:17回覆 - 4樓.2011/01/27 01:12飲食習慣看自己
其實李教授說的判決書指的是美國的Brown Case,這案子裡大法官打破了「種族隔離=平等」的迷思,我自己是覺得寫得相當動人。
我國的判決書大部分都寫得像訃聞,相信李教授也不會推薦這種文章。
網路文章確實有值得一看的,但大多數人不會主動去選擇這些值得一看的文章,也不會過濾掉資訊瀑布下一而再再而三的網路留言。
的確,可以看的東西太多。
Devide but equal 有點自欺欺人。
記得以前老師們除了 『I have a dream』外
推薦 Times、Newsweeek 較多,
自己到美國後覺得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s 比較有趣。 NetSpider 於 2011/01/27 12:06回覆 - 3樓. Archangel2011/01/24 19:44網路文章非常簡單,這是事實。
真正有深度的文章都在教科書、經典文學與生活經驗之中,
人類頂多把這三類的知識消化吸收轉成自己的語言而放在網路上。
李家同教授的意思就是要大家多讀書,
不要整天只會上網浪費時間。
可是現在大多數的小朋友不愛念書,才會討厭李家同。
但是這些人又討厭被說是笨蛋。
所以說再多也沒用,多念書吧。
李教授昨天是演講,失言不免而且不是第一次了,對吧?
你的深度是指什麼?其實要看你的選擇。
NetSpider 於 2011/01/25 18:44回覆
書籍只是一個媒體,網路也是。
「小朋友不愛念書,」好像以前老師們也這麼說。
我沒有反對大量閱讀,而成長時期養成閱讀習慣,
父母要投入/陪伴很多。就算教科書也需要『更新』耶!
人要『更新』多看專業雜誌是真的。教科書速度是很慢的。 - 2樓.2011/01/24 19:20網蜘蛛話沒聽清楚!
李家同說的是"簡單"的網路文章 就像九把刀的小說!
九把刀的文章我沒看過 也不想看!因為我想一個當眾脫褲子 製造新聞賣書的人 能寫出什麼好書?所以不屑看!因此也不知道李家同對他的評論是否公允!
但是我看了他的說話 我認為一點都沒錯!台灣年輕學子除了少數精英外 大多數都像豬頭般膚淺!尤其是什麼13妹之類的 年紀已經不小還在裝可愛 令人想吐!
台灣男人鼓勵女孩子裝可愛 甚至願意花錢鼓勵女孩子外型愈辣愈好 滿足男性內心深層的變態心裡! 這個社會卻視而不見 任由台灣日本化 將來台灣人就得付出代價!
你好,
我談的是昨天的演講,不是針對「九把刀」事件。
NetSpider 於 2011/01/25 17:21回覆
不過網路只是讓人看文章的選擇(來源)更多更方便,
而有些人寫的網路文章並不簡單。史紀也找得到耶。
膚淺這個問題說來話就長了。 - 1樓. 路人Juno2011/01/24 16:11我的意見是在我們讀完全部李家同的受訪內容之後才應該發表意見
下文於2011/01/08 15:25發表在http://blog.udn.com/politicschao/4773442:
======
這件事我的意見是在我們讀完全部李家同的受訪內容之後才應該發表意見。
如果每個人花太多時間在臉書或PTT上,然後接受媒體幫我們將李校長訪問內容濃縮成兩句話「只有笨蛋才看PTT(批踢踢)」,「成功的人不會上facebook(臉書)」然後發表高見,那麼李校長的話就說的很正確。
可惜我找了半天也找不到全部李家同的受訪內容,也許我在此不該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