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章/新聞:
唐教授所講的歷史「故事」,不但詼諧而且「公平」。那些風雲
人物不論他們的徒子徒孫如何「奉之為神」,在「故事」中他們
都成為「凡人」。唐教授也蠻強調一點:
考慮「時代背景」,當時這些人只是做了他們覺得對的事。
唐教授也說不要因為種種原因,扭曲某人「功過」。中山先生、老袁、
老蔣、老毛、都一樣。想想最「背」的大概是「汪精衛同志」,堂堂
「中國第一美男子」,「書、判、言、身」俱全,竟然做了「漢奸」!!!
老蔣派人去河內那次暗殺,不知算不算也讓他更回不了頭?
人是會變的,所以「功過」都要看,寫歷史本該如此,只是
「知易行難」也。或是像胡適先生的玩笑:「知難行亦不易。」
提到胡適先生,想到唐教授著作中印象特別的一本正是
《胡適口述自傳》。閱讀本書除了可以重溫「白話文學革命史」外,
胡適先生又做了什麼等等,你還可以知道他那時想些什麼。
學術方面不敢班門弄斧,口述史的好處是有來有往,「聊出來」的
部份,使唐教授加入許多「註解」, 這些註解的好看不下於本文。
很少有這樣的一本書吧?至少這些「註解」,對不是學歷史的我
有相當啟發。《李宗仁回憶錄》也是很久之前看過(第一本?)。
還有個唐德剛教授說的小故事:
這些「口述史」都是由「哥倫比亞」大學出資贊助完成,所以出版時
往往因為審稿、經費等等,出版內容無法自主。例如《顧維鈞回憶錄》,
原稿有一部份有關「二十一條」談判中國與日本間的「游鬥」,顧維鈞
先生和唐德剛教授都認為是「最精采的」部份,竟然被「節省」掉了。
這大概是顧唐兩位賢達共同的遺憾吧!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6樓. yjj0072010/03/23 11:17戰爭與愛情應該是歷史小說
〞戰爭與愛情〞應該是歷史小說,而不是愛情小說
每次挖出這書,總是讓小弟我手不釋卷
(雖然讀來會覺得沈重,那是因為書中所寫的苦難能深入人心)
謝謝分享。 NetSpider 於 2010/03/23 13:32回覆 - 5樓. 泥土‧‧‧郭譽孚2009/11/06 11:49也談一點袁與顧唐‧‧‧
袁世凱當年在韓國曾經當過中國駐韓的代表,掌控韓國皇室,我想那才是他權力的滋味‧‧‧清廷的內閣總理,絕對沒有那麼的滋味‧‧‧
此外,袁所面對的清末大局,恐怕理智的論述分析,帝制不是完全沒道理的──革命黨的主張也不能說錯。這不是和稀泥,而是地大人多,資訊不發達,實在大家有希望,沒人能說服別人。
最後,顧與唐的說法,兩人其實是失職的,洋人不出版,就應該自己留底,以待將來,另出專著而保留重要史料。
換句話說,美方當然有她們的觀點,但託蔽於美國者對於自身主體性也應該努力保持才對。
泥土敬白
謝謝賜教
當時帝制剛剛被推翻,袁世凱做一個有「實權」總統還好,
回頭很難。他一開始也未必願意,他兒子熱過頭,
每天印假報紙欺騙他,直到女兒戳穿。真是荒唐可笑,是嗎?口述史的撰寫可不容易。李張兩本的序看一下。
小的像胡適口述自傳只有英文,也要有人支持。
中文版是重新譯寫的。顧李張三本有中英文版等於一個大學專門計畫。
NetSpider 於 2009/11/07 19:17回覆
首先對方要願意配合(他看得上你)。
時間兩三年,經費十至廿萬美金,專任
研究人員、助理、研究室、參考圖書館等,
有顧問更好。
台灣誰敢或肯做?尤其不一定「賺」
有些長者也等不及了。 - 4樓. 大老鷹姐姐2009/11/03 20:08若是今天
不考慮版稅的話
可以在網路上出完整版
不必受出版社之限制
很可惜,「張學良」那本就該由國民黨出錢。 NetSpider 於 2009/11/04 22:37回覆 - 3樓.2009/11/03 15:06紫氣東來還漏了季老
http://news.mingpao.com/20091103/msa.htm
馬家輝寫的悼文.
張大春的輓聯
書緣證果,隨洽人緣,問道平生留雜憶
史學關情,即豪文學,留心近事補殘編
本來有生必有死, 人類文明在一代代人的生死之間鼓浪而推進.
這些大師們(老天, 拜託台灣傳媒別濫用大師一詞, 差點害我都不敢下字)
學有專工, 文采風流, 貢獻桑梓, 瀟灑紅塵
應該是活得精彩, 來去無罣.
謝謝!
明報馬家輝這篇也很值得一讀。 NetSpider 於 2009/11/04 22:34回覆 - 2樓. 紫气东来2009/11/03 13:38哀吊!
中国今年很多大师离去...............唉!
像前几天的钱老与贝老。
小弟部落格也有介绍他们的文章。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很多年才能鍛鍊出有智慧的結晶 NetSpider 於 2009/11/04 22:44回覆 - 1樓. 吳育剛2009/11/02 22:29唐德剛的愛情小說
唐德剛這位安徽老鄉還寫過兩大冊愛情小說"戰爭與愛情",實在不怎麼樣,也許因為他把愛情小說當傳記寫,或是這位學者一輩子只會唸書、做學問,不會談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