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心理】爲什麽事實與邏輯對群衆無效?
2019/01/17 20:31
瀏覽52,727
迴響22
推薦27
引用0

“事實與邏輯”是我立身的座右銘,也是人類探索宇宙真相的唯一可靠方法。所謂的“科學”,並不是根據做研究的人員或對象來定義的,而是汎指一切基於“事實與邏輯”這個方法和態度的努力(參見前文《漫談兩個假設》)。

然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會遇到非理性的行爲、態度和言論。當然,人類是演化出來的動物,並不是純粹理性的思考機器,所以大部分時間受習慣和情緒影響,有非理性的趨勢,沒有什麽奇怪之處。但是現代的互聯網容許、甚至鼓勵深入的討論,那麽似乎在理性地交換了事實和邏輯之後,大家應該獲得同樣的結論。實際上卻是剛好相反:不論事實如何明確、邏輯如何嚴密,不相信的人仍然不相信;換句話說,事實與邏輯對群衆是無效的。

這裏我並不是指“裝睡的人永遠叫不醒”這樣的現象;有切身自我利益考慮的人一般是少數,我們想要説服的對象,只能是旁觀的第三者。但是即使只針對這些明顯沒有實際利害關係的群衆來説,能夠接受客觀證據來改變原有意見的人仍然不多。例如我在三年前那一系列討論高能物理理論已經成為玄學的文章發表出來的時候,方舟子忽略了我的所有邏輯,而直接說我是“科妄”;然而高能理論有40多年的總產出是零,這是一個很簡單而明確的證據,任何反對我論點的人,都必須先解釋這個事實,而顯然這樣的理性解釋是不存在。

當然,這麽普遍的一個問題,古人早已注意到;所謂的“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正是如此。在現代心理學裏,這叫做“Dunning-Kruger Effect”。詳細來説,有足夠事實知識和邏輯思維的人,對一個議題越熟悉、越瞭解,自信就越強;但是整體知識和思維水準低於某個程度之後,就剛好相反:對一個議題越不熟悉、越不瞭解的人,自信反而更強。

上圖是所謂的Dunning-Kruger曲綫:橫軸是客觀的通曉能力,縱軸是主觀的自信程度;可以看出,對一個問題只知道名義表面的人,反而自信最高,甚至超過頂尖的專家。這個高峰,英文裏被戲稱為“Mt. Stupid”,“笨蛋峰”。這個效應,導致一般群衆討論議題時,往往只有處於上面曲綫兩端的人,才會有足夠的自信願意站出來高調申明立場,而且因爲笨蛋峰對應著絕對的自信,再加上誠實的專家天生就較少,所以錯誤方的聲量常常壓倒正確的一方。

這樣的例子到處都是,像是美國支持Trump的選民(不瞭解他是一個False Prophet)、英國硬要脫歐的民衆、臺灣的臺獨、甚至J-20是否已經用上WS-15這麽簡單基本的觀察(參見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72249 ),都有大約一半的人堅持把頭埋在沙子裡,不論公開討論持續了多久,正確的事實與邏輯被表達了多少次,不願接受的群眾總有辦法堅持己見,拒絕真相。而在單項議題支持“正確”選擇的另一半民眾往往也不是基於理性考慮,只是情緒選擇誤打誤撞地碰對了而已。

我個人覺得,如果真是先天沒有理性邏輯思考的基本能力,自然一切免談,但是沒有接受真相的群眾之中,有一小部分其實是有理性的。他們的問題在於己身對事實的知識不足,所以無法在腦中構建正確的認知模型。

在這裡,我舉一些比較明確的例子:我在《漫談兩個假設》提到,像是“演化論”的“論”(“Theory”)字,並不含“一家之言”或者“尚不確定”的意義,而是指它範疇廣泛,遠超一兩個簡單定理的結果。實際上,整個現代生物學就是架構在演化論之上,支持它的事實證據真正以百萬計。所以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挑出幾個演化論還沒有完全解釋清楚的現象,對了解它的人來說,只不過是未來繼續努力的方向;但是對完全沒有相關知識的人,就似乎是致命的反對證據。大陸網民近年來以訛傳訛,以為埃及的古歷史是偽造的,又是類似的另一個例子。

這個博客的任務是開啟民智,讓讀者能更好地理解我們所在的現代世界。我從一開始的基本考量,就不指望說服拒絕做邏輯思考的人。相對地,我的努力集中在“科普”各種重要的社會、政治、經濟、軍事和自然現象,希望把複雜而往往被既得利益者有意隱瞞或扭曲的事實介紹出來,引導讀者達到正確的邏輯結論,然後或許大家能廣為傳播,使真相觸及我個人無法達到的角落。

但是正如前面所論證,這樣的企圖最終是不可能對群眾有整體性成功的。根據西方民選制(Democracy)實踐的結果,遠超過一半的民眾永遠對事實與邏輯免疫,那麼民選制的基本假設就被證偽,它的種種失敗也只不過是邏輯上的必然後果。

【後註一,2022/09/25】剛剛看到這篇發表在《Psychophysiology》的新論文(參見《The older adult brain is less modular, more integrated, and less efficient at rest: A systematic review of large-scale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brain networks in aging》),證實人腦到了40嵗左右,會經歷一個系統性的轉化,從分散式計算改爲集中式;我認爲這可能就是心理學早就注意到的35嵗之後思想固化現象的生理機制。

【後註二,2024/06/28】今天上《龍行天下》節目(參見《中國知識界的幾個嚴重問題!》),評論“姜萍事件”引發一些人的反彈;他們並不是博客的目標聽衆,但這次的經歷剛好可以為真正的博客讀者(亦即以求真為上、真心想學習科學方法的人)示範講解邏輯辯證的細節,所以討論於下。其實博客長期揭穿謊言,難免纍積了一大堆仇敵,這些人的特徵是明明願意花幾千個小時緊盯我的每一言每一語(從而證明他們内心知道我説的實話有價值),然而精力卻集中在尋找任何藉口來做扭曲;甚至我後來請湘龍轉發的澄清啓事,指出我一開始就考慮了報導有誤的可能性,這單純是爲了證明我沒有輕信可能的騙局,我還親自提供了湘龍沒有强逼的證據,在他們嘴裏卻變成“甩鍋”,然而分析和結論全對,有何過錯?談何甩鍋?這是典型的將枝微末節無限上綱的伎倆(參見《常見的狡辯術》),内容找不到錯誤,就拿解釋不清的技術失誤來一口咬定、混肴視聽。這些蒼蠅當然沒有資格污染政策,也無法污染博客(因為有“紗窗”,亦即《讀者須知》的規則),但在《龍行天下》這種用來面對大衆以吸收新讀者的管道,它們的嗡嗡噪音可能會有影響,這既是他們的目標,也是博客必須批判的理由。

事實經過其實很簡單:姜萍是中專生,剛在阿里數學競試(唐湘龍和我當時都誤以爲奧數,謝謝讀者更正)的初試得到第12名,因其性別和中專生身份引發群衆注意,包括作爲新聞從業者的唐湘龍。於是當他提前五天聯絡我以確認節目時段之時,順帶建議談論此話題;我在第一時間就回復,消息的真實性可疑,不方便討論(這裏的含義是,我無法將此事件當成事實根據來做邏輯論證)。後來唐湘龍也未强迫,但我經過幾天的思路醖釀,覺得博客有四個早已辯證成立的結論,與此事件有連帶相關性(Association,而不是Causation,也就是聯想相關,而不是因果相關;這是我上大衆媒體所作的妥協,亦即在不危害邏輯嚴謹性的前提下,試圖藉著感性聯想挑起聽衆的興趣),可以藉此介紹給新聽衆,就改變主意、同意去討論。這些相關議題分別是1)男女智能差異以及正確的政策對應、2)奧數在中學教育的應有地位、3)高考是唯一的公平升學標準,這三者的正確性完全不受姜萍是否作弊所左右;唯一的因果關聯在於4)對教育部的批評,但我一并提供了其他幾個無可質疑的證據,少掉姜萍一項也不影響結論。當然,我原本也計劃要指出姜萍事件真實性存疑,並强調我所作論證並不依賴其為事實例證,但年紀大記性差,在時間壓力下就忘了。

我在同一個節目中也提到,博客有兩個任務:解釋世界真相,以及教導邏輯辯證;前者除了結論可以拿來作爲制定政策的基礎之外,也同時充當教育上的案例。前述姜萍的事件,我們可以從這兩個角度分別做分析。首先,邏輯辯證是一個架構,事實證據是其地基。我們作爲沒有内綫消息的觀察者,即使將邏輯發揮到極緻,創造出完美的架構,仍然不可能保證所依賴的公開消息完全正確。從這裏我們可以達到幾個進一步的邏輯蘊涵(Logical Consequences):1)我們必須對新聞報導保持質疑心態(Skepticism),尤其是剛爆發的熱門新聞,參考這次我的原始反應,以及兩個月前我在《龍行天下》節目中,拒絕評論伊朗轟炸以色列的突發新聞。2)我們必須有足夠的背景知識,來對報導做初步過濾,這主要依賴閲讀和經驗。3)我們必須接受公開消息的先天不可靠性,在追求自己可控的邏輯分析要盡善盡美的同時,承認來自錯誤原始訊息的結論偏差為人力不可及的必有代價,也就是即使分析全對,也可能會有錯誤結論,例如我對Prigozhin政變是否有Putin預先允許的論證(這一點並不直接適用於本案例,因爲姜萍成績的真實性從一開始就沒有被采納為事實證據;換句話説,不但分析沒錯,邏輯結論也依舊全對)。

提升一個Meta Level來檢視思維過程,則可以看出巨大的本質差異。博客一貫宣導的邏輯思維模式是將零星的敘事以Causation作爲骨架連結起來,總結歸納為一個完整的流程/架構;這裏的重點在於提純敘事與敘事之間的因果關聯,不切合、不連入這個架構的敘事則自動被抛到一邊。而沒有受過邏輯訓練的思維則相反,完全忽略因果關聯,每個個別敘事被單獨賦予兩種標簽:第一個標簽是此敘事對主話題是正面還是反面,第二個標簽是自己主觀上喜歡還是不喜歡,最終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那一條敘事來大聲呐喊,冒充邏輯結論。以此次事件爲例,我說奧數得獎的前提之一是智商在145以上,這純粹是在介紹背景參考知識,本身完全正確,但也與辯證主軸毫無關聯(事實上,從上下文可以明顯看出,我的意思並不是智商“高達”145,而是智商“只需要”145,所以普通高中就有會一兩個,精英高中可能上百;換句話説,不是褒獎,而是帶著輕微的貶義)。但不懂邏輯的人就將此敘事單獨認知為“正面”標簽(亦即支持姜萍),然後走“王孟源說姜萍智商145”=>“王孟源說姜萍智商很高”=>“王孟源誇贊姜萍”=>“王孟源確認姜萍沒有造假”=>“王孟源翻車”的聯想跳躍。這裏的每一步都是錯誤的假邏輯推導,而之所以會選擇這個方向做跳躍,則取決於“喜歡王孟源翻車”的那個標簽。這個情緒很可能來自我既往對私利謊言和錯誤認知的批評,然而沒有邏輯能力的人當然也做不到自省(邏輯思維的價值在於它是科學求真的必要成分,只有邏輯思維能提供正確真實的認知,對世界如此,對自己也如此),所以他們不但不會公開承認,連私下對自己也不會坦誠。

近年AI的發展,證明感性思維的難度層次遠低於推論式的高等邏輯(亦即數學裏的邏輯,“低等邏輯”則指計算機科學裏的“邏輯”;更形象地說,程序本身的邏輯是低等邏輯,程序員編纂大程序的思路才屬於高等邏輯)。博客也提過,心理學已知智商差異超過30點就會有溝通困難,上一個段落所討論的思維模式差異很可能是主因之一。然而這並不代表感性思維沒有演化上或經濟上的價值,剛好相反,它不但是人類最基本、最普遍的思維模式,同時也是人際關係的基礎。這是因爲它對應的,正是英文所謂的“Small Talk”,最放鬆、最不費腦、最舒服的交流,因而也是能讓一般人暫時放下功利計算的管道。瞭解這一點之後,自然有以下幾個邏輯蘊涵:1)好的推銷員正是能針對這種思維模式,逐步牽引,創造出新情緒的人;如果能將這些新情緒固化,就完成所謂的“洗腦”,參考李登輝扭轉統獨民意的過程,以及Steve Jobs的推銷術。2)習慣於邏輯思維的人,對推銷洗腦有免疫力,但也同時放棄了對別人推銷洗腦的能力。3)原本情商和智商是相對獨立的不同智能,先天既無關聯、也不矛盾,但前述的機制使得兩者產生後天矛盾;換句話説,智商高的人即便有感知領會他人情緒的能力,但也受限於溝通障礙,無法表現出情商。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不分類 不分類
自訂分類:不分類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22) :
22樓. Qgd
2025/03/20 09:04
这个”高智商人才“说的应该是”去中医是百年大计“。他是那个在小编代管的微博下多次评论”王孟源你以前说中医是毒药,现在说是安慰剂,在中医问题上翻车了,发夹弯“云云的人。被拉黑后不停创新号反复骚扰几个月。上次小编喊他对质他就顾左右而言他”只准老王杠潘建伟易纲不准我杠老王“。他这儿的评论在微博上、YouTube龙行天下的评论区我也见过。应该是个有仇有瘾有鬼之人。
昨天我讀成“過去中醫”。這些噴子原本就是撒謊專業,當然不必在乎表達的精確性,但博客的慣例是引用時要加括號,以避免誤解。
如果我説過”去中醫是百年大計”之類的話,那麽原意是“去中醫教是百年大計”;雖然中醫和中醫教是兩回事,但對方故意不分,辯論起來容易有口誤或筆誤。
博客可以用邏輯論證事實,所以他也可以撒謊擡杠?這已經超越“有仇、有瘾、有鬼”,到了第四類,“有病”。 王孟源2025/03/21 00:47回覆
21樓. Submarine
2025/03/18 13:01
最近在国内互联网看到一个很多年轻人提出的新概念—“赢学理论”挺有意思,这套开源并且“漏洞百出”的理论可以反映年轻一代中国人的政治思考。想代为简要转述。
日耳曼赢学
一、西方中心主义
历史和经验表明:西方是先天优越的,且是从文化、制度到文明传承的全方位优越。“现代生活”指的就是西方人的生活方式。
二、种姓天梯制度
盎撒全球体系类比于印度的种姓制度,各个国家、民族在金字塔上各居其位,不得变化,同时种姓制度有上下的依附关系。这其中有两个概念:
1. 梵化。部分低种姓或者达利特可以学习、仿照更高种姓的生活方式进行“梵化”,被高种姓所接受。
2. 达利特领班。部分达利特人仇视自己的出身,想尽办法“梵化”,以获得高种姓的认可;并且他们认为自己已经不再是达利特人,并坚定拥护“种姓制度”。
三、闭环共轭赢学
1. 赢感。“赢感”是一种具有功能性、普适性和非绩效的情绪价值。它是主宰后现代民主政治和金融体系的一种群体心理。
2. 闭环赢。我过去赢,现在赢,所以将来也会赢。最后陷入“我因为赢所以赢”的逻辑闭环。和西方中心主义结合可得出:西方过去赢,现在赢,将来也赢。
3. 共轭赢:我所依附的群体赢我也赢,这是一种赢感的低成本获取方式。和种姓天梯制度相结合,可得出:拥护种姓制度的人会坚定的希望盎撒赢。
這似乎是大陸讀者(通過二創或N創)吸收了《國際政治與個人事業規劃》中有關殖民帝國金字塔體系的描述,結合多年前《印度的烈火系列弹道飞弹》一文所引領對印度民族性的批判和嘲笑,再加上對MAGA民粹勢力的吃瓜觀察,總結出來的段子,有其娛樂和教育價值,但在探討新議題的時候必須小心,Caricature模板化、卡通化的直覺印象反射不能取代基於First Principle第一原理的邏輯辯證。 王孟源2025/03/21 01:31回覆
20樓. 高智商人才
2025/03/17 05:29
王博士,你以前对中医嗤之以鼻,还说过去中医是百年大计,可最近又改口说中医是良好的安慰剂,你的事实与逻辑视乎有些偏移,你也变成群众的一员了吗?
胡説八道,我什麽時候説過“中醫是百年大計”?中醫是歷史的一部分;我嗤之以鼻的,是中醫教,不是中醫。中醫教反映的,是純粹的愚蠢(愚蠢到不知道自己有多愚蠢;正因爲這些受衆是最愚蠢的那部分人口,所以安慰劑效應特別強,邏輯自洽而明顯,你有什麽好質疑的?)和邪惡(邪惡是因爲故意雙標,亦即有急性致命疾病的時候,例如難產、盲腸炎和破傷風,中醫教徒絕對會找現代醫學;如果像是美國的基督教原教旨派,生了急病寧可在家祈禱病死也不去醫院,我還佩服你真誠)。在博客還敢當面撒大謊,真是囂張。
台灣的傻蛋/壞蛋似乎缺什麽就標榜什麽,這樣絕對的愚蠢和邪惡居然敢自稱“高智商人才”(你的聯考多少分?上了臺大電機系還是醫學系?顯然沒有,否則早就拿出來説事),就如我最近看到Youtube上一個專門撒謊搞臺獨的頻道,居然也自稱“說實話的徐某人”。其實這不是巧合,中醫教和臺獨反映的,正是同一個中國舊文化中的“精明而虛僞”劣根性:臺獨也是故意雙標,明明獨立的關鍵是打仗,臺獨份子卻普遍對當兵避之唯恐不及;但是爲了自己爽,依舊轉過頭來鼓勵別人拿性命去實踐自己的歪論。當然,臺獨還有更進一步的反諷層面,也就是出於中國人劣根性而否認中國,這裏也有一個類比,亦即Bitcoin:明明是美元超發所引起的全面金融資產泡沫的一部分,標榜的卻正是“替代美元”。
此外,雖然你挑選了最恰當的正文,並且自願示範“笨蛋峰居民”,可惜是匿名才敢胡説八道,如果能留下實名,我也會佩服你的真誠和勇氣,以及為公益而犧牲小我的奉獻精神;不過中醫教作爲中國文化的糟粕,真誠和勇氣先天就必然與其教徒無關。 王孟源2025/03/21 00:44回覆
19樓. MAXWELL
2025/03/12 12:00
      我在网上经常看到有些人,这类人有个很大的共同点:就是他们的观点几乎总是在合理化现状,而鲜有讨论现状往哪个方向走更合理。比如质疑为什么不对等反击制裁在华美企这个问题,他们通常都是在找各种理由论证不制裁的合理性,而之后到底还要不要对等反击,如果你觉得现在不反击是没到时候,那到底要在什么时候反击才算到时候,时机成熟了能不能事先出来知会一声,反击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反击,这些问题几乎不怎么能看到他们会正面详细回答你?这种做法的观感就像是官方通知没来之前,制裁在华美企的理由彷佛是微不足道或者不存在的,而通知一来,马上就知道制裁在华美企这种做法是有足够理由的,这些理由就像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一样。多少有种跟总路线一起动摇的意味。就像女权问题,比如成都地铁偷拍案“扩大影响系男方责任”,青岛逆行路虎女司机殴打退伍军人这些问题,你与其跟我扯什么“不存在系统性偏袒”来回避问题,或者“塔为了稳定,就算压迫人,也就会压迫那些破坏稳定的人”来合理化问题,就不能进一步告诉我官方到底会不会处理女权问题,什么时候处理,以什么样的方式处理?
愚蠢和虛僞是人性,不但被自由市場無限放大,也是昂撒宣傳體系的根基。與其對抗的癥結,不在於反駁個別歪論,而在於檢驗完整的認知架構。這是因爲連串系列事件,並不是N個獨立隨機的發生,它們彼此受邏輯因果的限制,有著密切的關聯,以致脈絡真相並沒有2^N個版本,而只有很少數的幾個可能選項;在很多情況下,甚至就只有正反兩個選擇。
俄烏戰爭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過去三年根據昂撒主流媒體,Putin已經因諸般重病垂死30多次,但這些媒體事先沒有提供任何證據,事後被證實錯誤也沒有任何解釋,顯然是故意撒謊,那麽他們的敘事架構(亦即烏克蘭是正義和勝利的一方)自然應該被視爲極度可疑。再加上他們自2022年5月開始,報導了100多次“俄軍彈藥即將用罄”,結果事後卻證實是做賊喊捉賊。更別提最關鍵的傷亡人數對比,他們反復强調了幾百次,硬是空口白話說俄方多十倍,然而已知(亦即來自烏國官方;很奇怪的是,只要是可能導致露餡的資訊,都被主流媒體無視而不予轉載)俄烏彈藥消耗比為7:1,動員補充人數卻是1:10,而戰局還不斷在往俄方傾斜,所以合理推論當然是反過來烏克蘭多死一個數量級左右。光是這三個簡單的觀察,就足以總結:1)烏克蘭和昂撒傳媒是習慣性的撒謊者,他們的任何新説法,都應該先反過來聼;2)不但他們的敘事架構完全不可信,能解釋可信資訊的唯一選項正是俄方一直占據絕對優勢,所以它必須是正確的,參考Sherlock Holmes的名句“When You Have Eliminated the Impossible, Whatever Remains, However Improbable, Must Be the Truth”。 這裏的Improbable,是爲什麽Putin不急著結束戰事;我已經反復回答多次,是在Biden任期内,爲了避免北約直接下場而使戰爭升級。一旦Trump上任,避免升級反而必須强勢,於是拖了半年多的Sudzha口袋在美烏做出停火要求的幾天後就輕鬆收回;華語論壇的名嘴們卻依舊把這當作新隨機事件,興高采烈地將其當作Putin談判的要素,正是典型的顛倒因果。
博客追求真相脈絡,自然不能把前後事件誤解為獨立隨機,而必須時時强調嚴謹論證而得的整體認知架構,因而不但小心保留既往討論,還進一步要求參與討論的讀者必須先復習完所有舊文。這個道理反之亦然:只有不斷維繫既有敘事,並持續檢討增補,才可能建立正確的認知架構。很不幸的,華語論壇上還有誰能做到、想做到這一點?而前述的定理已經指出,無視邏輯因果相關、錯把事件當作隨機的結果,是他們的結論也必然是隨機的噪音;這正是你所觀察到,輿論充滿愚昧和虛僞的根本由來。 王孟源2025/03/20 09:53回覆
18樓. MAXWELL
2024/10/31 10:41
无题

另一件事还有韩国室温超导,当时无论你是什么背景,文科工科,到底是不是相关专业,有没有在相关专业深造过,搞出名堂过,都可以对此发表评论,看好,看坏,不置褒贬都可以,甚至后来没有下文了就有人拿来笑话棒子的。还有我观察国内某些键政大V平常拿些外国的新闻时政,公开的数据报告,上到外国政府/政要,下到普通百姓都可以拿来点评/吐槽一番,评论区大体其乐融融,一伙人嘻嘻哈哈,这时候这些大V跟他们评论区的读者既不需要在这些国家常驻过,也不需要跟这些国家的政商学界精英深交过,更不需要去过什么白宫/克里姆林宫/青瓦台,很少有人拿上面这些由头苛责他们,等到作家张恒被女的诬陷强奸后,在网上罗列了女权的烂事,还有男女同罪不同罚的海量个例,以及对政府的偏袒表示不满(作家张恒做的不就是把这些大v对外国做的事情用在国内上吗?),前面的某些键政大v和大棋党理中客就坐不住了,扯什么“不存在系统性偏袒”,“塔为了稳定,就算压迫人,也就是会压迫那些破坏稳定的人”,还有主动@这个作家发了长篇大论被一句话怼住然后憋半天憋出个屁来的。反正现在在经历了一系列“加速”事件(比如长沙货拉拉,就此改编的最高法指导的电视剧《底线》,重庆胖猫,成都地铁“扩大影响系男方责任”,青岛逆行路虎女司机打退伍军人等),这个话题才有了更广泛的讨论基础。

我观察到的某些网民在中外事件上的态度不一,我当然不是说中国没有好的,国外尤其是西方没有坏的,而是当你评价外国的事情的时候并不需要太大力气,找时政数据点评分析一下就可以了,是浅显的直观的,孰好孰坏一目了然的;而中国的事情则截然不同,是复杂深奥的常人难以窥探的,背后必有深意的。

ps:请小编不要发到微博
嘲笑歐美的愚昧和虛僞,人人都會樂此不疲;面對自己的愚昧和虛僞,那就自然是强辯和狡辯齊飛了。我早説過,自省所需的邏輯思維和辯證規則,只有極少數最最理性的知識分子才有能力遵循;所以網絡當然也就淪爲噴子和杠精的游樂場。
其實我對中方的虛僞和愚昧已經很寬容,沒有像對昂撒媒體報導那樣一律先假設為謊言來嚴格檢驗,所以才會在《龍行天下》接受中專女生數學競試那個議題。事後自我檢討,覺得可以借用楊潔篪那句名言“我把你們想得太好了”;以前無視臺南地下電臺對大陸民風的評價,似乎也犯了以人廢言的錯誤。 王孟源2024/11/15 06:18回覆
17樓. MAXWELL
2024/09/29 20:18

我在网上冲浪的时候观察到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博主之前揭露潘建伟涉嫌虚构夸大不切实际的应用价值来挤占经费,并且在股市割韭菜,就有人拿博主学术地位不高;没有在学术界搞出名堂(诉诸权威);如果有问题,政府怎么可能批准,政府已经批准了,那就没有问题(循环论證)来反驳。但是我现在观察有许多网民质疑美国登月造假,认同美国确实登月的人拿一些专家(比如欧阳自远院士,中国探月工程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严俊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237298)(https://www.gov.cn/jrzg/2012-02/06/content_2059665.htm)(https://mp.weixin.qq.com/s/nnibijzQDD3EYIMB6yBAxw)的话作为證据,质疑美国登月造假的人就不干了,这时候什么头衔地位,有没有搞出名堂,权威怎么说的统统不作数了,至于为什么自己作为非专业人士都看得出来美国登月这么可疑而上述专业人士却连自己都不如(难道这些专业人士都收了境外势力的黑钱?)也不考虑了,虽然质疑的人绝大多数没有相关专业的学术地位,没有在相关专业的学术界搞出名堂,但是那些认同美国确实登月的人不管你是什么专家权威都必须正面解答我的问题。我个人觉得最最起码的你不要双标,质疑别人观点的时候就可以诉诸权威,等到别人反对自己的时候即使权威说了也不算数。


Ps:请对白不要转载到微博。

拿權威來説事的,的確是愚蠢的平方:不但基本假設(權威=正確)是錯的,即便接受這個假設,他們本身不是權威卻也來評頭論足,其行爲也與自己的論述相矛盾。
狡辯術萬變不離其宗,除了直接或變相説謊(例如統計)之外,都是轉移話題;這些伎倆通常是人身攻擊(包括權威説事)或直接喊口號假充結論(例如”某某論斷太過了“,太過在哪裏?),但我的論証若真的不堪到這些人也能看出問題,那麽爲何不簡單指出漏洞?又何須訴諸資格、背景、意圖或主觀印象等等來轉移話題?所以只要看這些人沒有針對話題做出邏輯論證,就可以判斷其在狡辯。
狡辯的真正問題在於,其有效性的根基來自普世人性:沒有事實與邏輯基礎的話題,内涵爲零,而世界上話題有無限多,所以這種狡辯話題的所值(亦即聽衆值得花費的注意力)是零除以無限大=零的平方。然而雖然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偏偏人性是面對別人提起任何話題,就(至少暫時)賦予100%的注意力。這個矛盾現象來自佔人類演化歷史絕大半時間的游獵社會,個體通常只能接觸到家庭成員,所以即便是瑣碎議題也有投注注意力的價值,但到了後來的都市文明中就成爲一大弱點,是垃圾信件(Spam)有利可圖的原因,也是歷史上無數宦官奸臣能進讒言的心理基礎。作爲承受方,要能迅速判定謊言的要求太高,必須有全面認知架構,再加上對相關細節的掌控,一般只能退而求其次,根據Russell's teapot原則,要求對方提供足夠的事實證據和邏輯根基,否則就直接認定為渾話而忽略。
這段回復可以轉發。 王孟源2024/10/18 22:49回覆
16樓. 龙发
2024/06/29 13:15
“事實經過其實很簡單:姜萍是中專生,剛在奧數的初試得到第12名,因其性別和中專生身份引發群衆注意,包括作爲新聞從業者的唐湘龍。”

建议王先生修改奥数为其它名字,例如其原名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或者网上开卷数学竞赛,这个比赛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奥数。

奥数比赛得奖可以高考加分的,阿里这个比赛可操作性太大,不具备加分,先生用奥数二字,容易掉进另一个阿里数学竞赛是否具备高考加分的漩涡里。
好的,謝謝更正。以後會注意,正文也會修改。 王孟源2024/06/29 22:04回覆
15樓. AbzX5
2023/01/08 17:21
既然尊重事实和逻辑的人总是少数,而多数人是不尊重事实和逻辑的,那么天生就要面对以少对多的局面。君子们只能一方面互相团结起来垄断运营公权力,另一方面尽力培育社会风气,但是人性总有很多成分是自作聪明,偏好不入流的信息. 昂撒社会当然是将计就计,利用人自私自大的特点,编理论来骗他们,统治成本很低,可是我们怎么办呢?说理无效,又不能骗他们,光靠强制力统治成本会太高,那可怎么办。
好在中國有兩千多年儒家思想,教誨群衆尊重知識學術並信任統治階級,這正是東亞文化圈的核心優勢,只要學術界和執政者能對得起這種信任,維繫發揚儒家文化的理性傳統以與昂撒謊言做鬥爭,是所有知識分子的責任。
這正是爲什麽王頤芳、丘成桐、潘建偉這些人,在道德文化層面上也值得大家深惡痛絕的基本原因:他們覺得歐美的學術人爭取資金、收割股市可以不擇手段,那麽原樣照抄、“學習先進經驗”是理所當然,但這其實是在挖中華文化的根,把中國相對歐美的最大核心文化優勢從基礎摧毀。有風骨的士人素來是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骨幹,大家共勉之。 王孟源2023/01/09 07:34回覆
14樓. GUI-龟
2020/10/09 20:10
群众反智的另一个原因
最新一期的《八方论坛》(訪沈逸/儲建國:川老的新疫與台海的新況)里,史东和嘉宾们聊到了美国民众为何不相信科学的原因。史东提供了一个观点,就是当红脖子们发现科学开始为财阀服务的时候(也就是王博士博客里提到的美国财阀雇佣学术娼妓给自己写符合自己利益的研究报告),自然不再相信科学。嘉宾沈逸在之后的节目(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8i4y1E7F1)里详细阐释了这个观点(我看的是《八方论坛》50%版,这段内容正好被截断了),当科学开始为资本服务,老百姓相信科学却享受不到科学带来的幸福感时,作为一种消极的抵抗,只能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起码心里还舒服一点。



今天在观察者网我也发现了类似原因的反智现象,比如这个劝阻读者不要意淫其他文明古代历史都是虚构的帖子(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91263&s=fwzxhfbt)下的评论,热评里有人举西方媒体编纂二战历史的例子来说明世界史是不可靠的。这背后的心理层面的原因可能是对西媒总是喜欢抹黑的一种反弹:你总是抹黑中国,正好又被我发现了,那我干脆就一棍子打死。



科学是个讲究概率的东西,找出几个反例易如反掌(尤其是研究从业者还掌握了修改条件造结论的技能),但老百姓只喜欢简单明确的结论:你不要跟我扯东扯西,就说怎么办,行不行就可以。从这个角度看,科学的权威被败坏掉并不算难事。大陆目前的科普传媒在这方面是有隐患的:大多数科普媒体的本质还是媒体,先不论这些媒体人对于所科普内容的专业素养如何,单就运作模式来说,部分媒体会接商家订单,之后为该商家定制节目。如果观众一眼能够看出是广告倒还罢了,若是媒体用的都是不入流学者搞出来的报告或者干脆就是商家给的研究报告,那岂不是走了美国老路?(我个人能想到的一个例子就是论证牛奶新国标为何降低的合理性研究报告)国家很有必要立法,至少在严重影响社会理性的几个传媒题材领域(比如科普、社论等),要求媒体标示出是否有广告合作以及合作方详情。
我以前説過了,對手跳進糞坑裏趴糞,正確的處置是找上風處離得越遠越好,可惜憤青的直覺反應始終是要跟著跳下去。
如果官僚沒有足夠的科學訓練和修養,他們對輿論自然做不出正確的管理。很多人覺得我批評中醫教是沒事找事,但對抗反科學必須從文化深層做起;如果知識份子都沉浸於中醫教這樣的反智思維,怎麽能指望他們引領社會的理性對話? 王孟源2021/01/20 07:12回覆
13樓. YueMing
2020/10/05 14:25
今天再看先生的这篇文字,感慨更多,我自己的手机里有好多个微信群,从微信群里可以看到绝大部分的人都相信 美国的民主自由是最好的,即使在Trump期间有那么多的事实可以说明美式的民主自由根本就是个谎言,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坚信美国是正确的。但凡有人说美式民主的问题就说人是偏听偏信 ,而且总是给扣帽子。真是很凉啊 !
在《Matrix》裏,Morpheus說“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你們來我的博客,就是選擇吃紅藥丸,“You stay in wonderland, and I show you how deep the rabbit hole goes. Remember, all I'm offering is the truth, nothing more." 王孟源2021/01/20 07:2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