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聯合報社論/悲慘的和平:在以軍與哈瑪斯槍口下的平民
2025/10/21 00:07
瀏覽235
迴響0
推薦8
引用0
2025-10-18 00:38 
在以色列和哈瑪斯停火期間,巴勒斯坦人16日在加薩城伊斯蘭大學的一棟建築物裡避難。 (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在埃及與多國領袖簽署《加薩和平備忘錄》,正式啟動第一階段的以哈停火協議。當天場面盛大,現場「二○二五和平」的字樣醒目,但交戰雙方的以色列哈瑪斯都缺席,讓各方對加薩和平的樂觀期待減色。剛錯失諾貝爾和平獎的川普,聲稱中東迎來了「歷史性的和平曙光」,他的調停也受到眾人爭相稱頌;但看看被炸成廢墟的加薩,大家便明白這迎接到的和平有多悲慘。

距離二○二三年十月七日哈瑪斯向以色列發動突襲,至今整整兩年。那天,哈瑪斯向以色列發射了三千枚火箭彈,恐怖分子並越過隔離牆進入猶太社區和軍事基地,殺死了一千多人,並擄走兩百多名人質。以色列隨即展開強力報復及人質營救行動,兩年來,死於轟炸與突襲的加薩人共高達六.七萬,一萬多人失蹤,近兩百萬人無家可歸。

換言之,哈瑪斯以一夜的狂歡勝利,換得加薩兩年的地獄燃燒;以殺敵一千的斬獲,付出加薩近七萬人命的殞落。這樣的代價,多麼鉅大。如果歷史有機會重來,哈瑪斯仍會選擇不計代價「以卵擊石」嗎?如果這慘烈的一課,無法讓其他國家的好戰政客及平民百姓學到教訓,那麼加薩這兩年慘無人道的血腥,豈不是完全白費?

開啟一場戰爭並不困難,只要心懷仇恨和敵意,再加上一點暴力手段——那怕只是擦槍走火,都可以點燃。但要結束一場戰爭,卻是極其艱難:要有極具公信、威望和實力的第三者從中穿針引線,不斷以威嚇、利誘軟硬兼施說服,才可能達成。就像俄烏戰爭,川普和普丁雖舉行過會談,仍無法找到施力點。而以哈戰火已外溢至鄰近的伊朗、葉門和卡達,能夠達成初步的停火和平協議,已極不易。

目前看來,這個停火協議仍顯得相當脆弱。這兩天,哈瑪斯不僅重回加薩街頭執法,更以「打敵犯罪」為名,當街處決了數十名被指為與以色列合作的「通敵者」,血腥畫面引發國際震驚。川普聲稱支持哈瑪斯暫時性地「鎮壓幫派」,卻也揚言,哈瑪斯若不繳械,將授權以色列繼續空襲。沒錯,這就是加薩居民的人生處境:他們不是活在哈瑪斯的槍口下,就是喪命在以色列的砲火下,惶惶終日,不得溫飽,連兒童也難倖免。

當政治人物占據了以哈停火的主場和頭條,爭相享受調停有功的冠冕和頌詞;但只有把眼光放回那些化為死亡及流離統計數字的平民身上,人們才能真正感受到戰爭的殘酷不仁。戰爭沒有贏家,以色列也不例外。這次的以哈之戰,以色列在加薩的狂轟濫炸,嚴重挑戰了許多對猶太建國心懷同情者的良心底線,甚至失去了對以色列在敵意環伺中艱苦立國的尊敬,總理內唐亞胡更遭國際刑事法庭指控犯下戰爭罪及危害人類罪。畢竟,埋骨在被炸成廢墟的加薩塵土下的,很大比例是手無寸鐵兒童及婦女。包括若干喪生的以色列人質,其實也葬身在無法辨識的斷垣殘壁中,因而屍骨無法歸還。

兩年前策劃突襲的哈瑪斯領袖辛瓦,今年已死於以軍轟炸;一些流亡海外的哈瑪斯領導人,也分別在伊朗、卡達、黎巴嫩遭以國刺殺。然而,只要哈瑪斯不放棄恐怖路線,加薩的和平就只是空想。以哈戰爭兩年的慘絕人寰景象,看在台灣人民眼中,應該不可能無感。戰爭的過程,就是無限的仇恨和殘酷的殺戮;政治人物僅憑脣舌與躁動就能輕率挑起戰爭,享受英雄式推崇的也是他們,但最終受苦的卻是平民。看了加薩的命運,大家對戰爭能不謹慎?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