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英國愛爾蘭全覽16天旅遊』Day-08 (2025/06/16,一)
2025/07/24 23:02
瀏覽200
迴響1
推薦17
引用0
【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Belfast市區之旅->鐵達尼號紀念館->愛爾蘭海峽渡輪(船班11:30/13:30)->【蘇格蘭】凱安雷恩Cairnryan->(110KM)格拉斯哥Glasgow
↓我們的『英國愛爾蘭全覽16天旅遊』已經過了一半,來到第八天。早上要先在北愛爾蘭的首府-貝爾法斯特市區旅行,隨後參觀鐵達尼號紀念館。中午將搭乘渡輪,離開愛爾蘭,進入蘇格蘭,並造訪蘇格蘭的第一大城-格拉斯哥。
↓早上一起床,就是好天氣,心情跟著好起來,早餐前先在飯店附近走走。
↓早上要先做北愛爾蘭的首府-貝爾法斯特的市區之旅,第一個造訪的景點是「聖安妮大教堂St Anne’s Cathedral」,有半圓拱型門窗、大白石柱。我們僅短暫停留,未入內參觀,無緣參觀聖安妮大教堂裡號稱『愛爾蘭體積最大的風琴』。
↓第二個景點,是「大歌劇院Grand Opera House」,建於1895年,是北愛爾蘭唯一的維多利亞式劇院,因附近不好停車,我們只能在車上拍照,到此一遊。
↓接著來到貝爾法斯特的「市政廳City Hall」,市政廳的庭園,同時也是「鐵達尼號紀念花園The Titanic Memorial Garden」。
↓市政廳有提供定時導覽的服務。
↓市政廳興建於1898~1906年,建築的四個角都設有塔樓,中間則有綠色穹頂,外觀與我們前幾天在利物浦看到的建築『三女神』之一的「利物浦港務大廈Port of Liverpool Building」很相似,原來他們是出自同一個設計師。
↓花園內有多座雕塑及紀念碑。
↓市政廳的大門景觀。依據市政府的解說牌,市政廳晚上會有燈光秀,每天會變換不同的色彩,很像我們的「101大樓」。
↓大門上,可愛的動物雕塑,是貝爾法斯特的市徽之一。市徽上的「Pro Tanto Quid Retribuamus」字眼,是拉丁文的格言,意為「我們拿什麼,來回報得到這麼多呢?In return for so much, what shall we give back?」。
↓離開市政廳,準備前往貝爾法斯特極具代表性的景點「鐵達尼號紀念館」,途中,經過這條貫穿貝爾法斯特市區的「拉甘河River Lagan」。
↓來到「鐵達尼號紀念館Titanic Belfast」。紀念館完工於2012年,是為了紀念1912年發生百年的「鐵達尼號船難事件」,所在位置是以前的造船廠舊址。
↓鐵達尼號1906年在貝爾法斯特建造,1911年在貝爾法斯特的港口(Victoria Channel)舉行下水典禮,1912年於愛爾蘭啟航,卻發生船難而沉沒。
↓鐵達尼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隻,參觀紀念館的門票也跟著Size特大。
↓鐵達尼號紀念館是一棟八層樓高的建築,我們從上面往下逛。
↓紀念館每年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十萬遊客,也曾有許多著名的訪客,包括伊麗莎白二世和發現鐵達尼號殘骸的羅伯·巴拉德(Robert Duane Ballard)等人物。
↓一進到館內,就有不少的圖片介紹,還有當年的照片。
↓鐵達尼號當年是在貝爾法斯特建造,照片左邊這位,是當年造船專案的經理Alexander Carlisle,在他退休後,由照片右邊這位Thomas Andrews接手。
↓當年打造鐵達尼號這艘船時,一開始便以打造一艘全世界最大的船隻為目標。
↓展場內有許多當年建造鐵達尼號的現場照片及模擬環境。
↓最特別的,是有提供坐小車穿過造船廠的模擬場景體驗。
↓現場打造了一個高約20公尺的模擬場景空間,遊客坐在六人座的小車廂中,慢慢地移動,透過聲音、影像、模擬實景和人物,體驗當初造船過程的場景。
接著,來看一段當年鐵達尼號造船過程的場景體驗影片。
↓模擬造船場景體驗,全程將近五分鐘,可以體驗造船工程的精密與辛苦,生動活潑的介紹,完全不覺得枯燥。
↓鐵達尼號即將完工時的照片,於此同時,船公司開始安排下水典禮,並且販售觀禮的門票。
↓鐵達尼號於1911年5月31日中午12:15左右下水,這個展覽廳的時鐘,就顯示著當時的時間,成為貝爾法斯特市民永恆的回憶。
↓鐵達尼號下水當時的場景,約有10萬人目睹了這個盛事。
↓從窗戶往外看,前方是貝爾法斯特港區,而下方這個通道,就是當年鐵達尼號下水時的滑道。
↓俯視鐵達尼號紀念館中庭的景象。
↓鐵達尼號當年下水的照片,船隻的外形,與我們在電影《鐵達尼號》中看到的幾乎一模一樣。
↓展覽區內模擬的一定比例鐵達尼號模型。
↓復刻當年鐵達尼號頭等艙的房間擺設,不似電影裡的華麗。
↓三等艙的房間擺設,顯然簡陋許多;還可以想像電影裡撞冰山後,三等艙艙房淹水、老鼠亂竄的畫面。
↓許多鐵達尼號當年船身內部的擺設照片。
↓當年船隻內部的服務人員,計有:行政管理人員61人、工程人員317人、一般服務人員507人,合計885人,另有船隻設計相關人員23人。
↓鐵達尼號上配備了許多先進的通訊設備,可供與一千多英哩外的世界聯絡。無線設備是以摩司代碼(Morse Code)操作。鐵達尼號也是皇家郵件輪船,提供了3635個郵袋,每個郵袋有2000封信的額度可使用。另配備火箭和照明彈。
↓船上使用的家具,絕大部分為木製品。
↓鐵達尼號上共配備了6台鋼琴,其中3台放置於頭等艙、2台在二等艙、三等艙則只有1台。果真票價不一樣,享受就有差別。
↓鐵達尼號1911年在貝爾法斯特成功下水後,1912年4月2日從貝爾法斯特試航至英格蘭的南安普敦;4月10日從南安普敦首航,分別途經法國的瑟堡及愛爾蘭的皇后鎮載客,4月11日再從皇后鎮出發,橫跨大西洋前往目的地紐約。
↓貝爾法斯特是20世紀初當時全世界最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因此能建造出全世界最大的鐵達尼號。
↓鐵達尼號的首航,共搭載了1317名乘客及908名船員,合計2225人。照片中分別是一等艙、二等艙、三等艙的乘客及船員。
↓鐵達尼號在皇后鎮載完所有的乘客並啟航後,到達終點站紐約前,約還有2827海哩(Mile)。皇后鎮當時是愛爾蘭最重要的郵務及載客港口,因在皇后鎮上船的遊客須在皇后鎮先住宿一晚,當時還引發皇后鎮住房的熱況。
↓鐵達尼號4月11日離開皇后鎮後,原計劃於4月17日早晨抵達紐約;然而,鐵達尼號在4月14日深夜撞擊冰山,導致船隻進水,最終於4月15日凌晨沉沒。期間,通訊人員多次向附近航行船隻發出緊急求救訊號。
↓如同我們在電影上看到的,船隻傾斜的情景。
↓傾斜加上船身過重,造成船隻於中段折斷,而後加速垂直入海;除了被安置於救生艇上的乘客平安外,其餘遊客及船員接續落海,幾乎無人生還。
↓Carpathia(喀爾巴阡)號是馳援鐵達尼號的第一艘船,共計救出713位生還者,隨後將他們載往紐約。期間,各種傳言不斷在出發地(英法)及到達地(美)流傳著。
↓Carpathia號於4月18日晚上9:30抵達紐約,比原定航班到達的時間晚了一天多。迎接他們的是大約3萬名乘客的家屬、記者及一般民眾,鐵達尼號的船難事件也被陸續揭發、報導。
↓牆上有所有2225位船員及乘客的完整名單,其中,共713位獲救、1512位失蹤(罹難),真是世紀大災難。
↓鐵達尼號的船長Edward John Smith(長得跟電影裡的船長很像),他在船難事件後,一開始被視為悲劇英雄,而後卻被當作事件的代罪羔羊。
↓重大事件後,媒體及公眾總會關心事件中的名人,鐵達尼號也不例外,幾位百萬富翁被持續關注其生死存亡。
↓鐵達尼號沈船事件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尤其大西洋兩岸皆啟動事件的調查,為何會發生如此重大的災難?為何會有那麼多的人因此喪命?
↓牆壁上密密麻麻的,都是這些倖存者的供詞,訴說著事件發生的始末。
↓如何才能避免再次發生,是事件調查的最終目的。
↓經調查,歸納出以下七大遺憾:1.惡劣的天候,將冰山推向鐵達尼號的路徑; 2.輕視冰山的警訊;3.瞭望者觀測冰山的配備不足;4.有冰山警示仍加速通過;5.缺乏緊急事件的演練;6.救生艇不足;7.其他船隻未能即時收到求救電話。
↓這個場景,很像鐵達尼號撞向冰山當晚的情境。
↓電影裡,在鐵達尼號已經淹水,人們開始驚慌亂竄之際,小提琴樂團仍然堅守崗位,為大家彈奏曲目,這裡就有當時使用的小提琴及提琴手的介紹。
↓鐵達尼號被打撈上岸後,發現的船上的公共設備、器具及私人物品。
↓見證世界最豪華遊輪的風華年代後,收拾起複雜的情緒,走出鐵達尼號紀念館,團員們紛紛模仿起電影裡男女主角在船頭約會的浪漫情景。
↓我們接著要趕著去搭前往蘇格蘭的渡輪。不料,有一位團員竟記錯集合時間,且與其夫人分開參觀紀念館,大家遲遲等不到這位團員,船班的時間也慢慢逼近。最後,領隊帶著其夫人匆忙進紀念館找人,延遲半小時後,終於找到人,三人快步跑回到遊覽車,我們也順利壓線進入海關,避免了一場危機事件。
↓我們要從北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搭渡輪穿越愛爾蘭海峽,進入蘇格蘭的凱安雷恩Cairnryan,船班期程為11:30~13:30,中午就在船上享用午餐。
↓餐食有兩種主食可選,這是炸魚排,另一為鮮蝦沙拉(未拍照),還有一咖啡杯,可自行到咖啡機取用咖啡(喝到飽)。
↓相較於幾天前從英格蘭搭渡輪到愛爾蘭要三個多小時,這回從北愛爾蘭到蘇格蘭,航程只要兩個小時。一到蘇格蘭的港口「凱安雷恩Cairnryan」,車輛從不同樓層,依序開出。大家等海關的安檢,又耗了一些時間。
↓我們並未在凱安雷恩停留,而是直接開了將近兩小時的車,來到蘇格蘭的第一大城「格拉斯哥Glasgow」,這是貫穿格拉斯哥市區的「克萊德河River Clyde」。
↓格拉斯哥的雙層觀光巴士。
↓來到我們今天下榻的飯店「Crowne Plaza」。
↓飯店旁,有兩座特別的建築物,左側是外型很像可頌/雪梨歌劇院的「克萊德音樂廳SEC Armadillo」,原名「克萊德大廳The Clyde Auditorium」,是一座表演場地;右側外型像飛碟、時尚感十足的,則是「水電競技場SSE OVO Hydro」,是一座室內競技場兼會展中心,常舉辦各類體育賽事和音樂會。
↓飯店就位於克萊德河的河畔。
↓正前方就是BBC(英國廣播公司)的蘇格蘭大樓。
↓離晚餐還有一些時間,便跨河到對岸走一走。
↓左側的飯店Crowne Plaza與右側的BBC隔岸對望。
↓來到對岸,這裡也有特殊的建築,前面這一棟,是「格拉斯哥科學中心Glasgow Science Centre」;後面那一棟,則是「電影院IMAX Theatre」。
↓科學中心前的一座科學玩具-萬花筒(哈哈鏡Kaleidoscope)設施,站在裡面,可以看到各個角度的自己,畫面無限延伸。
↓萬花筒是利用鏡子反射的反射,製造出對稱圖案與無限延伸的效果;而萬花筒的發明人,是蘇格蘭在地的科學家/發明家David Brewster。
↓這座電影院IMAX Theatre,外型很像一顆有著金色外皮的大蛹。
↓電影院前,有兩座黑白相間的圓盤意象圖案,也是科學玩具。
↓圓盤會隨風轉動(也可手動運轉),產生圖案(形狀)在移動的幻覺(錯覺);左側的圖案像是越轉越大,右側的圖案則像圓錐體或塔樓一樣,變成3D形狀在轉動。一旦反方向轉動,則又是另一番光景。
來看一下圓盤轉動的圖案變化影片。
↓另一個角度看到的科學中心與電影院。
↓電影院的正門,後側則是BBC大樓。
↓回到河岸邊。
↓吃晚餐的時間到了,今晚在飯店內用餐。
↓又是炸魚、炸雞、薯條,英國的廚師會不會太不上進了?
↓餐後,再到河岸另一側走走。
↓飯店位置雖然有些偏僻,卻遠離市囂人群,反而是我們喜歡的氛圍。
我們16天的行程,已經到了後半段,明天要領略蘇格蘭高地的風情,並且在尼斯湖搭船遊湖,仔細找找看有無尼斯湖水怪的蹤跡。
※※※
相關旅程連結:
※※※
自訂分類:國外旅遊
上一則: 2025/06『英國愛爾蘭全覽16天旅遊』Day-09 (2025/06/17,二)下一則: 2025/06『英國愛爾蘭全覽16天旅遊』Day-07 (2025/06/15,日)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 :
- 1樓. 喵永2025/07/25 07:172026/06準備搭維京遊輪米拉號(Viking Mira)遊冰島>法羅群島(丹麥)>挪威,超期待真開心。聽起來很不錯,而且6月去應該是氣候最舒適的月份,預祝您旅途順利愉快! Kevin(黃坤山) 於 2025/07/25 11:2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