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英國愛爾蘭全覽16天旅遊』Day-03 (2025/06/11,三)
2025/07/09 06:08
瀏覽245
迴響2
推薦22
引用0
牛津大學巡禮->(17KM)布倫亨宮Blenheim Palace(邱吉爾家族豪宅)->(44KM)科茲瓦爾斯丘陵Cotswolds-全英最美的小鎮Bibury
↓我們的『英國愛爾蘭全覽16天旅遊』,隨著進入第三天,要從世界級頂尖大學的牛津走起,接著前往鄰近的布倫亨宮Blenheim Palace,欣賞邱吉爾家族的豪宅,最後來到科茲瓦爾斯丘陵Cotswolds,造訪被評為全英最美的小鎮Bibury。
↓凱文是到了英國,才知道牛津大學是書院聯邦制的大學,是由38所獨立的書院及4所學術學院所組成的。
↓更特別的是,牛津大學不像一般大學有明確的主校園,而是散佈在城鎮的各個角落裡。因此,一早搭車到了牛津大學後,宛如走在小鎮的繁忙街道中。
↓牛津大學建校歷史悠久,但是沒有人可以明確地說出其創校年份,走在其中,隨處可見具歷史性的建築物。
↓很快地,來到了這座「赫特福德橋Hertford Bridge」,它連接赫特福學院Hertford College的兩棟建築物,因造型酷似威尼斯的「嘆息橋」,因此也被稱為牛津大學的「嘆息橋Bridge of Sighs」,不過並未對外開放參觀使用。
↓在嘆息橋的對面,是「博德利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電影《哈利波特》曾在此取景拍攝,而成了粉絲朝聖之地,我們也來了。
↓博德利圖書館的正門上,有著牛津大學十來個學院的院徽。
↓「Bodleian Libraries」,以複數表述,代表著牛津大學一系列圖書館組成的藏書體系。牛津大學每個學院都有自己的圖書館,而博德利圖書館是牛津大學最主要的圖書館,其館藏書籍數量,是英國第二大的圖書館,僅次於大英圖書館。
↓我們雖不進圖書館內參觀,光能目睹其精緻古典建築本身,就很不虛此行了。博德利圖書館建於1602年,是歐洲最古老的圖書館之一。
↓不遠處,看到的是落成於1749年的「拉德克里夫圖書館Radcliffe Camera」,是牛津大學的地標建築之一,也是英國第一棟圓頂型的圖書館,是以當時安妮女王的醫學顧問John Radicilff命名,這是他當時使用的博物館。
↓繼續往前行,經過這一堵牆,沒想到牛津大學裡也有類似我們台南女中的『台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的圍牆。
↓牛津市中心有好幾座市場,這是自1774年使用至今的「Covered Market」,這裡有免費的廁所。市場雖然年代久遠,卻不見其髒亂惡臭,2017年還曾因查爾斯王子蒞臨參觀,而獲得了【皇家認可印章the Royal seal of approval】。
↓眼前這一棟「卡爾法克斯鐘塔Carfax Tower」,豎立於牛津市中心熱鬧的街角,是一座建於12世紀的教堂,也是牛津市中心最高的建築物。據說可以入內攀登99層階梯到塔頂,眺望整座城市,不過我們的行程並沒有做這樣的安排。
↓繼續欣賞古典、奇妙的建築。
↓牛津郵局前的古董級郵筒。
↓往前來到拜訪牛津必到的「基督堂學院Christ Church」,入口處的鐘樓,是特色之一。
↓基督堂學院是傳統的貴族學院,曾出過13位英國首相,電影《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曾在這裡取景,而使得基督堂學院成為哈利波特迷的聖地。主入口處,是一座名為「湯姆塔Tom Tower」的鐘樓。
↓基督堂學院成立於1546年,整體建築充滿藝術感,連大門都蓋得像一座城堡。
↓基督堂學院並未開放一般遊客自由參觀,在特定的時段內,才開放購票入內參觀。
↓我們並未計劃入內參觀,從門口往內探望,是一座像是四合院的建築群,名為「湯姆方庭Tom Quad」,中間有一座教堂。揣摩想像著《哈利波特》中霍格華茲魔法與巫術學院的電影場景。
↓我們不入內參觀,卻從側面走過來,欣賞整個學院的建築風光。這個季節,英國薰衣草正盛開中。
↓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不斷地湧入。這是名為「Meadow Buildings(草地大樓)」的建築。
↓旁邊就有大片的草坪,是基督堂學院的特色之一。
↓來到基督堂學院的後側,前方樹叢後方,是剛剛看到的Tom Quad教堂。
↓原路折返。
↓離基督堂學院不遠處的「牛津博物館Museum of Oxford」,空間並不大,裡面展示著牛津及其人民的歷史,還有不少的藏品。牛津的範圍太大、景點太多了,我們只排半天的行程,實在無法盡興地逛。
↓最後,再來看看這座「撒克遜塔The Saxon Tower」,這是建於1040年、牛津最古老的建築。
↓離開牛津地區,準備吃午餐了。
↓今天的主菜是英國傳統的炸魚餐,雖然好像不太健康,吃起來卻還算美味。
↓下午來到離牛津約半小時車程的「布倫亨宮Blenheim Palace」,這是【邱吉爾家族】的豪宅。園區佔地廣闊,一進來就先走一大段的林蔭大道。
↓布倫亨宮是英國唯一一座不是由皇室成員居住,卻以Palace(皇宮)稱呼的豪宅。在入口處前,竟還有Palace Station,提供園區接駁小火車,可見園區之寬廣。
↓布倫亨宮雄偉的主正面建築。
↓入口處在地圖的正下方,園區採『三進式』長條形建築,左側中間棟,為主要的皇宮及現行的展覽廳。
↓入口採挑高花崗岩設計,雕刻細緻多樣。
↓布倫亨宮建造於18世紀初,是英國安妮女王Queen Anne為獎勵第一代馬爾博羅公爵(1st Duke of Marlborough)約翰·邱吉爾John Churchill在「布倫亨戰役Battle of Blenheim」中的勝利所建。
↓『第一進』內,還有一座鐘塔,右側是咖啡廳及紀念品店。
↓大器的拱形門窗及花崗岩石柱。
↓布倫海姆宮自1950年開放參觀以來,今(2025)年迎來重要的75週年里程碑。
↓進到『第二進』的廣場,這裡是園區內舉辦重要活動的場所。
↓回頭望,壯觀的鐘樓及圓拱石柱殿堂。
↓我們接著要進入主要的皇宮(現行的展覽廳)內參觀,對了,布倫海姆宮是免費開放參觀的。
↓一進到宮內,大廳並未高挑,除了精緻的大理石壁柱外,還有大面橢圓形屋頂油畫(可惜匆忙間只拍到半面)。
↓先看一下布倫亨宮的歷史。先前提到,布倫亨宮是18世紀初英國安妮女王為了獎勵邱吉爾戰爭勝利而建造的。
↓這是安妮女王,與邱吉爾的妻子Sarah是兒時的玩伴。當時安妮女王賜予土地及資金建造布倫亨宮。
↓左上角為邱吉爾的妻子Sarah,是這個皇宮建案的監工;右上角為邱吉爾找來的建築師,卻不是Sarah所屬意的建築師。結果,意見分歧造成工程延宕,預算也超支,直到邱吉爾於1722年去世前,都未能見到皇宮的完工(完工於1733年)。
↓接著看看邱吉爾家族在皇宮內的各個使用空間,這是主臥室,看起來並非很豪華奢侈。
↓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邱吉爾,曾兩度擔任英國首相,於1874年誕生於布倫亨宮,1943年【開羅會議】的三巨頭之一。邱吉爾於1965年去世,其國葬冠蓋雲集,是其人生的最高榮耀。
↓皇宮內有無數的雕像、油畫、藝術品。
↓這間畫室的壁爐上,有一座最古老的時鐘;古典吊燈上,掛著真實的蠟燭。
↓這間也是畫室,掛著許多家族成員的肖像。
↓這間寫作室中,掛了好多幅掛毯,其中,最左邊的大掛毯,就是描繪布倫亨戰役的情景。
↓家族裡使用的嬰兒床。
↓這間曾在戰爭期間,被充作教室使用。
↓簡單的會客室。其實也不簡單,富麗堂皇的空間。
↓布倫亨宮裡有獨立的圖書館,館藏相當豐富。
↓這是Winston Churchill邱吉爾幼兒時期在布倫亨宮使用過的皮椅馬鞍。
↓逛完展覽室,來到『第三進』。
↓來到布倫亨宮的後院,庭園美景是豪宅的基本配備。
↓皇宮裡有大片的花園,還有小湖。
↓布倫亨宮可說是十八世紀英式庭園全盛時期的代表作,皇宮內瀑布噴泉、花壇園林,無一不是驚艷之作,媲美法國的凡爾賽宮。
↓布倫亨宮有大片的草坪,草坪邊有一座銅雕人像,是慶祝Winston Churchill邱吉爾150歲生日所立的雕像。
↓我們在布倫亨宮待了將近3個小時,接著來到號稱『英國人的心靈故鄉』的「科茲瓦爾斯Cotswolds丘陵區」。
↓這裡的小鎮Bibury,被形容為英國最美麗的小村莊。
↓這裡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排排的傳統阿靈頓排屋(Arlington石頭屋)。
↓沿著這條阿靈頓街Arlington Row走,便可覽盡造型特殊的阿靈頓排屋。這些石頭屋,最早建於14世紀,原本是修道院的羊毛倉庫。
↓科隆河River Coln貫穿Bibury小鎮,增添優雅風情。
↓走在櫛比鱗次的房舍、綿延不絕的綠地,擺脫世俗塵囂,享受小鎮恬靜的風采。
↓斑紋特殊的皮帶牛,也享受著慢活的生活。
↓今晚入住Hilton Puckrup Hall Hotel & Golf Club,是一間Hilton集團的度假飯店。
↓晚餐的前菜,是這趟英國行出現過幾次、由羊小雜做成的熱狗,並無羊騷味,還算可口,只是,大部分的團員都淺嚐而止,有些可惜。
↓餐後,到飯店附近走走。這間是高爾夫俱樂部的度假飯店,晚上8點多了,高爾夫球的果嶺上,還有『高手』樂在其中。
今天的車程雖都不算遠,但是感覺行程滿緊湊的,不太像領隊所說的英國行是一趟輕鬆之旅。晚上早早就休息了,明天要到莎士比亞故居,還有曾經是英國最繁榮的港口利物浦。
※※※
相關旅程連結:
※※※
自訂分類:國外旅遊
上一則: 2025/06『英國愛爾蘭全覽16天旅遊』Day-04 (2025/06/12,四)下一則: 2025/06『英國愛爾蘭全覽16天旅遊』Day-02 (2025/06/10,二)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 2025/09/01 新竹市>東區>台積創新館>80分鐘的免費導覽行程,體驗了晶片於生活中的應用、深入地了解台積電、更認識了張忠謀先生
- 2025/08/16 苗栗縣>三義鄉>鯉魚潭水庫>風光明媚潭水景色、全國唯一鋸齒堰溢洪道-季節限定溢流美景,氣勢磅礡。順遊漫步雲端森林廚房,享受隱藏山中的景觀美食
- 2025/08/06 台北市>北投區+中正區>淡水線石牌捷運站走一遭、天成大飯店聚餐
- 2025/06『英國愛爾蘭全覽16天旅遊』Day-09 (2025/06/17,二)
- 2025/06『英國愛爾蘭全覽16天旅遊』Day-07 (2025/06/15,日)
- 2025/06『英國愛爾蘭全覽16天旅遊』Day-04 (2025/06/12,四)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2) :
- 2樓. 安歐門2025/07/09 10:22
英國人的吃,絕對世界最後幾名,鮮魚薯條已是極致美食,
他們自嘲說,因為如此,才能專心著重其他發展,
現在歐美人假仙說吃內臟骯髒,其實他們以前什麼都吃。
大學的自由創新思想,千年造就歐洲成為世界鼎盛,
沒有「自由」的民粹國家,永遠不會成就帝國,
因為人才都是桀驁不馴的,他們無法存活於專制國家。
一趟英國行,讓我大開眼界,也對英國的印象大幅扭轉。首先英國的食物,絕對不能期待,從每天飯店的早餐就可看出端倪,千篇一律,不論大小飯店,擺出來的餐食,幾乎一模一樣,沒什麼變化也無各自的特色。
以為英國人會一板一眼,上菜絕對遵守Lady First,結果,即便是米其林的餐廳,也是以服務生上菜的方便性考量來送餐。
或許誠如安歐門大哥所言,英國人自嘲他們是把重點放在其他更需要發展的地方去了。
Kevin(黃坤山) 於 2025/07/09 22:43回覆 - 1樓. 喵永2025/07/09 08:28英國吃的方面習慣嗎?我們夫妻一向都很好養,除非很難入口,否則我們都會歡欣就食。不過,英國的食物,果如行前眾多親友告誡的,不能期望太高,驚艷絕談不上,果腹倒是可以。 Kevin(黃坤山) 於 2025/07/09 22:3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