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5 新北市>林口區>林口國家檔案館>一處融合建築造景、藝術裝置、歷史懷舊的台灣近代史博物館
2025/09/30 22:06
瀏覽154
迴響0
推薦23
引用0
我們今天來新北市林口區的「國家檔案館」參觀,這是今(2025)年才開幕的,從林口交流道下來約5分鐘即可抵達;有地下停車場,以悠悠卡刷卡出場。
↓國家檔案館採週休二日制,不過,是休週日及週一,國定假日也休館,請注意開放時間,以免白跑一趟了。目前仍在試應運期間,免費參觀,未來正式營運後(預計2025年11月),尚不知是否會收費。
↓國家檔案館的一樓,除了有「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的辦公室外,還有這間「檔案大廳」。
↓檔案大廳有很大的開放空間,這裡有一座國家檔案館的建築外觀模型。
↓前方除了有大型座椅外,牆壁上是一面互動式的圖像螢幕。左側光亮的落地窗,將園區的森林景觀納入眼簾。
↓螢幕上有依照年份排列的大事記,還有對應的國家文件照片。
↓可以點選各個圖像按鈕,看到更細的圖像、照片,從1743年清乾隆時期的古文書契,到現代的重要文件都有,引領遊客對檔案的初次接觸與認識。
↓一樓展示的資料並不多,準備爬上二樓,右側有一面藝術牆,映照出特殊的光影。從內容來看,國家檔案館是一座文物博物館;而從建築外觀及內裝來看,它則像是一座美術館。
↓這面牆如一面大鏡子,映照出後面的樹林及大樓。層疊無盡的湛紅烤漆玻璃磚,輝映著象徵林口的紅土沉積紋理。
↓來到二樓大廳,右側是主展廳,前方有一樓梯可上三樓的「國家檔案閱覽中心」,左側則可走到戶外,那邊有一條天空廊道。
↓從二樓回望剛剛爬上來的樓梯,右前方是館內唯一的餐廳,提供咖啡、飲品及簡餐。整個建築結構,非常有設計感,媲美「台南市美術館2館」。
↓這是二樓的主展廳,不過,我們稍晚再進去,先去三樓及戶外看看。
↓往三樓的樓梯處,有一顆球狀外觀的裝置藝術。
↓爬上樓梯,才發現原來這顆球狀物是空心的。
↓球狀物其實是以一片一片的國家檔案文件所組成,真是別出心裁。
↓過去台灣銀行所發行的10元及100元的紙鈔,現在的價值都遠超過其票面值了。
↓行政院針對「十大建設」等業務的指示公文。
↓頭上高懸著千百面明鏡,隨著光影的移動,交錯著明亮與黑暗的記憶,珍貴的國家檔案都複刻其上。穿梭其間,宛如翻閱歷史篇章,踏上時空旅程。
↓隨後來到二樓戶外區,這裡有一條天空廊道「綠林坡道」,還有一座特別的裝置藝術。
↓天空廊道穿梭於綠林間,而這座裝置藝術則可依站位的不同,產生千變萬化的線條夢幻美。
↓這個裝置藝術,名為「以霧為景」,是以數萬計的不鏽鋼條所製成,以仿造林口地區秋冬多霧的意象為架構,也融入附近林木堆疊的森林。
↓與旁邊的建築、森林巧妙地融合。
↓國家檔案館的外觀建築結構造型,也頗有可觀。
↓回到二樓的主展館。
↓館方提供免費的接駁Shuttle Bus,與林口轉運站間的來回運送。
↓週六有提供免費導覽服務,上下午各一場,平日則接受團體預約導覽。
↓右前方這一區為「檔案文創展覽廳」,或許就是這一展廳還沒準備就緒(Coming Soon),而稱為試營運期;左前方為「常設展廳」,是最大的展區。
↓在檔案文創展覽廳中的這間「阿凱將小屋」,是以小朋友為對象的展區,讓小朋友透過運用國家檔案,結合說故事、手動裝置及AR繪圖等方式,體驗與學習。
↓轉往常設展廳,先經過這一段色彩繽紛的「時光迴廊」,是很好的拍照點。
↓常設展廳的主題為「島讀․我們的故事」。
↓常設展廳有提供數位導覽,遊客可以自行掃描QR-Code,聆聽導覽,導覽提供中文、日文及英文選項。
↓在還不是數位的年代,所有的文件幾乎都是以紙本處理及貯存,展示櫃內有許多過去公告、發行的公文、規範等文件,已陸續被數位化,存入國家檔案館中,而成為歷史的記憶。
↓國家檔案館中的展示,似乎以1945年台灣光復、結束日本時代後為主。當時國家確實面臨了重大的轉折,而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台灣成了「反共復國」的基地。館內的介紹,除了附有中、英、日文的介紹外,還有盲人點字的服務。
↓日本戰敗後,在台日本人開始撤出,中華民國政府訂出《日僑遣送應行注意事項》,離台的日僑僅能攜帶日常用品一挑(一扁擔?)與現金一千日圓,這讓人想起電影《海角七號》大船載送日本人回去的場景。當時許多日本官員、有錢人在台置產,戰後財產都充公,由中華民國政府接收,真是不幸,人生無常啊!
↓畢竟政府的交接不容易,當時台灣省政府發佈《徵用在台日籍人員辦法》,協助政府機關的持續正常運作,因此,有部份的日本人留下來了。
↓戰後,國共持續戰爭,1949年國民政府決定遷台,百萬民眾隨著政府陸續遷台,期間還曾發生「太平輪」沉沒的悲劇,從此,同島一命。
↓國民政府撤退,做了幾個重要的決定,其中一項是運送國寶至台灣,當時共分三批、總計2982箱的國寶文物,陸續運送至台灣台中保存,免於「文化大革命」時受到破壞(點選連結文革時期文物古蹟損毁參考),保留了中華文化的傳承。
↓當時還派遣軍機從大陸運送大量的黃金至台灣,除了穩定台灣金融環境,也是日後中華民國外匯存底居高不下的重要關鍵。
↓1949年,當時敵我(匪我)在金門對峙的態勢要圖。
↓政府遷台後,實施《三七五減租》及《耕者有其田》等政策,奠定了佃農的耕地紀律與保障,形成當時「以農立國」的重要規範。
↓戰後因為通膨嚴重,1949年台灣省政府開始發行新台幣,舊台幣以4萬元換1元的比例換取新台幣,通膨現象也得以趨於穩定。
↓1949年,國共情勢逆轉,時任台灣省主席的陳誠,建議以台灣為革命復興的最後基地。因當時如果宣布「遷台」,將嚴重影響民心士氣,而被視為重大機密。
↓《中華民國憲法》於1947年元旦公告,我國從此進入憲政時期。隔(1948)年5月20日,蔣中正與李宗仁於南京就任第一任總統與副總統。而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也在更早之前被公告為國旗。
↓這是「戒嚴令」的抄本。因為情勢動盪,1948年,國民政府還在大陸時,就曾公告《全國戒嚴令》,不過當時台灣與其他4個西南省份尚不在戒嚴範圍。1949年,《台灣省戒嚴令》公告,台灣開始進入戒嚴時期。
↓看到幼兒園老師帶著一群小朋友前來參觀,不過,恐怕90%的內容他們都看不懂才對,畢竟小朋友的知識能力有限,還有世代的差距。
↓「中美合作」,此中非彼中,當時我們講的「中」,當然是指中華民國,中美合作是指政府遷台後,美國對中華民國在經濟、建設上的實質援助。
↓南京東路是由美援協助蓋成的。當時的南京東路,又稱「麥帥公路」,是從基隆到現在的台北市南京東路的一條公路,其中前半段成了現在的國1高速公路。
↓石門水庫也是美援完成的工程之一。
↓許多老一輩的朋友,對美援麵粉袋都印象深刻。當時政府推廣食用麵食,推行「麵粉換穀」政策,以換取外匯,大量的麵粉自美國輸入。
↓1964年,政府與美國簽訂「學童營養午餐計畫」,利用美援提供的沙拉油、麵粉、牛奶,幫助學童攝取營養、增進健康(當時的中美關係真好!),也才有後來的學生營養午餐制度的建立。
↓通車於1953年的西螺大橋,也是美援建造的,貫通南北的縱貫大道(台1線),當時為台灣最長的橋樑,也是遠東第一大橋、世界第二大橋,僅次於美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
↓美援惠我良多。在政府遷台多年、反攻無望下,配合美援,政府規劃讓大批當年隨政府來台的國軍弟兄,投入橫貫公路(中橫)的興建,東西交通貫通後,東部資源得以開發,中橫各地的景點成了觀光勝地。
↓1960年代,台灣農產工業興盛,罐頭外銷成了賺取外匯的利器,而有「三罐王」之稱,鳳梨、洋菇、蘆筍的罐頭,佔了外銷總額的12.3%。
↓以前罹患小兒麻痺的兒童很多。1966年,還是聯合國成員的中華民國,商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捐贈疫苗,全面推動小兒麻痺疫苗接種,大幅降低感染人數。
↓『戰後嬰兒潮』人口暴增,讓政府大傷腦筋,因而推廣節育政策,提倡「兩個孩子恰恰好」,是1960~70年代常見的口號。
↓過去有「三三三」口號,「婚後三年才生育,間隔三年再生育,最多不超過三個孩子」,後來又加了「三十三歲前完成生育目標」,而有「五三」口號。
↓配合當年推廣的家庭計畫,衛生所推出避孕文宣。當時的環境,生育被視為婦女的責任,避孕措施也幾乎都是婦女的責任,真是辛苦了偉大的女性同胞們。
↓發行了幾十年的愛國獎券,是當時許多人實現夢想的工具。
↓成功嶺軍事訓練是許多年輕學子的甜美回憶。1958年,因台海衝突升溫,大專生於聯考放榜後,先至成功嶺接受軍事訓練。有人戲稱這是大專生夏令營,可惜後來因為種種因素而停辦,新世代學子無緣這樣有血、有淚、有笑的體驗。
↓早年的電視機,是這種一大座很佔空間而且有門的機器,夠復古的。電視機上的大同寶寶,是幾十年前的吉祥物。
↓早年,國民教育不普及,要進初中(現在的國中),是需要參加聯考的。1968年,《九年國民教育實施條例》公告,從此,讀國中是國民義務,民智大開。
↓1970年代,台灣逐步由農業社會邁入工業社會,加工廠盛行,高雄港的加工出口區更是代表。大量的農村人口湧入城市,進入工廠,成就台灣當時紡織、製鞋等產業的興起。後來又倡行「家庭即工廠」,中小型加工作業成了全民活動。凱文小時候家裡就曾幫忙做鈕扣的加工,工酬雖微薄,多少可以貼補家用。
↓台灣由輕工業出發,逐漸發展重工業,尤其石化工業一日千里,加工成生活日常的各項產品,成為台灣龍頭工業之一。
↓197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台灣錢淹腳目,推行『十大建設』是關鍵的決定,海陸空重要建設齊發,包含:高速公路、核能發電廠、鐵路電氣化、國際機場、國際商港等。
↓除了『十大建設』外,政府隨後又陸續推動『十二項建設』、『十四項建設』等重大經建計畫。
↓我國的邦交國,在1960年代初期達到最高峰;然而,隨著1971年退出聯合國及相關的國際組織,斷交潮不斷襲來。1972年及1979年,日本及美國先後與我國斷交(與中共建交),都是我國外交史上的重大挫敗,影響深遠。
↓1978年12月16日,美國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與中共建交、與中華民國斷交,一時之間群情激憤,各地各種抗議活動不斷,我國也處於風雨飄搖中。其後,「風雨生信心」、「莊敬自強、處變不驚」的口號經常出現在各大活動中。
↓1979年元旦,美國與我國斷交,同時間制訂了《臺灣關係法》,維護雙方在商業、文化及非官方關係的交流合作,並支持對台軍售,關心台灣的人權及民主改革,維繫著最基本的非官方關係。
↓2001年,我國獲准加入WTO,走進世界;我國過去幾十年來,也陸續與外國合作,並派遣農耕隊前往許多國家開墾、種植,成績斐然,頗獲好評。
↓我國雖於1949年開始實施戒嚴,隨著與世界接軌,民主化的浪潮,一波接著一波,最終寫下了令人驕傲的一頁。
↓1988年及1993年的5月20日,分別發生激烈的農民抗爭活動,史稱「520農民運動」,最終農民成功地提出訴求,並且獲得政府的正視與處理。
↓1977年的中壢事件、1979年的橋頭事件、1979年的中泰賓館事件,並列為三大民主化過程的政治事件。
↓當然發生在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也是驚動海內外的台灣民主化過程的重大事件。
↓因實施戒嚴而有的黨禁、報禁,箝制了人民的思想及言論。1986年,民進黨在圓山大飯店創立,在蔣經國總統的默許下,所有參與的成員均未被逮補,黨禁形同解除,台灣進入兩黨(及後來的多黨)政治,是民主化過程重要的一步。
↓1987年7月,台灣地區正式解嚴,台灣的民主化運動如同一隻飛出籠的鳥,從此展翅翱翔;金馬地區則於1992年解嚴,終止戰地政務軍事管制。
↓1980年代規劃興建的台灣高鐵,大幅降低了南北往來的交通時間,讓台灣南北一日遊成真。
↓同樣在1980年代規劃興建的台北捷運系統,於1996年第一條「木柵線」通車,及往後三四十年陸續建構的環狀網路,使台北捷運成了連外國人都稱讚的『台灣之光』。
↓全民健保是另一項『台灣之光』,於1988年開始規劃,1994年實施,實現了公平納保、平等就醫的福利制度,提升了醫療品質及行政效率。
↓1996年的總統選舉,是我國第一次的總統直選,四組總統候選人(李登輝+連戰、林洋港+郝柏村、陳履安+王清峰、彭明敏+謝長廷)公平競選。令人遺憾的是,當年的8位候選人,截至目前(2025年)竟已有4人離世。
↓1980年代,台灣房價連年飆漲,民眾為高房價所苦。1989年,「無住屋者團結組織」發起「萬人夜宿忠孝東路」活動,被稱為「無殼蝸牛運動」,掀起熱議;1990年,無殼蝸牛重返忠孝東路。沒想到30年過去,高房價問題更嚴重了。
↓接著來到這一區是「檔案FUN體驗」,介紹文件檔案入館、保存的流程。
↓文件檔案入館前,需先辦理除蟲作業,這裡展示的是低溫冷凍處理法。
↓優良的檔案室,通常需考慮:消防安全、溫溼度控制、空氣清淨控管、安全監控、光控、備援等。
↓檔案的貯存設備多元,還要考慮密件檔案的處理。
↓館內的檔案共分25類,其中,最大宗為「財政金融類」,佔了25.12%,出乎意料之外,原本以為應該是經貿類或政治類什麼的。
↓接著來到「特展廳」,是不定期展出不同主題的展廳,目前展出的是「重返1987」。1987年有什麼特別的?原來,這一年我國宣布解除長達38年的戒嚴。
↓戒嚴時期,從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育樂等活動,皆受某種程度的管制,這裡特別提到在校園裡的管制,舉凡:升旗典禮、頭髮長度的要求(男生三分頭、女生西瓜皮)、制服衣著的規範(卡其服、裙襬低於膝蓋10公分)…等。
↓戒嚴期間,意圖擾亂治安者,處死刑,聽起來很恐怖。機關學校團體,必須懸掛國旗、國父遺像、總統 蔣公(空一格)玉照,以示效忠,這以現代的眼光來看,是很不可思議的。
↓中國國民黨在國共內戰期間,對學生運動束手無策,1950年特別在大學校園內成立「知青黨部」,負責安定校園與政治偵防。凱文高中時期曾為了將來當兵著想,在教官的慫恿下入黨,進大學後,自然也是知青黨部的一員。
↓青春大戲院,播放著過去幾十年的青春記憶。
↓1960~70年代,政府推廣說國語運動,各級學校同步禁止說方言,記得當時如果在學校講方言,是會被罰錢的;凱文小學當了六年的班長,而成了抓人的打手。推廣說國語當然是對的政策,卻有人把它衍生成不准講方言而引發爭議。
↓政府遷台後,檢討過去在中國大陸教育的失敗,便於1952年起,全面在高中以上的學校實施軍事教育,除了設置軍訓教官外,也開立軍訓課。記得高中時期唱軍歌比賽是每學期的重點活動,大家也第一次(女生是唯一一次)體驗打靶。
↓高中時期都要穿卡其制服、戴軍訓大盤帽,提早體驗上戰場的情境。不知現在的高中生,是否還過著這樣的校園生活?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簡稱救國團)舉辦的寒暑假活動,如:溪阿縱走、中橫健行隊...等,深受當時年輕學子的歡迎。當時救國團的活動報名,幾乎都要用搶的,這些活動是所有四、五、六年級青春年少時的共同回憶。
↓戒嚴期間,對社會善良風氣的管制特別嚴苛。在當時黨政不分的年代,中國國民黨發文給老三台,要求對台內節目負起審查的責任,封殺上節目的男來賓披頭長髮者,又是一件以現代的眼光看,會覺得是不可思議的作為。
↓當時有不少鞭辟時政、批評國家的書被禁。放在今天,所有政論節目的來賓,都要被抓去關了。
↓在黑膠唱片的時代,有不少歌被禁,當時有一「國語歌曲整理審查專案小組」,舉凡影響反共抗俄、民心士氣、淫穢、違反社會善良風俗,都可能被禁唱。當時還有所謂的「淨化歌曲」,規定老三台每天要播出一定時數比例的淨化歌曲。
↓電影也有檢察制度,電影內容若有損及國家或社會秩序者,都可能被禁演。
↓1986年10月7日,總統蔣經國接見美國《華盛頓郵報》的發行人葛蘭姆(Katherine Graham)時表示,為積極推行民主化,台灣在短期內會解除戒嚴及開放黨禁,成為台灣民主化的重要宣示。照片中擔任翻譯官的是前總統馬英九。
↓離開二樓展區,來到三樓,這裡是「國家檔案閱覽中心」,提供國家檔案閱覽、抄錄與複製等服務,也開放檔案文史書刊查閱。由於不能拍照,我們就不便久留了。
今天在林口國家檔案館待了約半天的時間,除了欣賞館內外的建築造景、藝術裝置外,也跟著幾個展覽區的文物展覽,進入歷史懷舊之旅,等於上了好幾堂台灣近代史的課,好充實啊!
※※※
自訂分類:國內旅遊
上一則: 2025/10/01 宜蘭縣>頭城鎮>蘭陽博物館環湖步道>一個小時即可走完的步道、步道完善林蔭多、周邊景點滿滿、飽覽蘭陽山水風光下一則: 2025/09/15 新北市>坪林區>坪林徒步旅行>坪林石雕公園、坪林親水吊橋、北勢溪堤岸步道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 2025/09/15 新北市>坪林區>坪林徒步旅行>坪林石雕公園、坪林親水吊橋、北勢溪堤岸步道
- 2025/09/15 新北市>坪林區>坪林茶葉博物館>茶葉體驗館,了解茶葉的採製流程、主題館-「茶與王」專題展覽,探索英國皇室及中國歷代帝王對茶的喜愛
- 2025/09/01 新竹市>東區>竹科浪漫靜心湖、神奇寶山鄉雙胞胎井、寶二水庫溢流秀
- 2025/09/01 新竹市>東區>台積創新館>80分鐘的免費導覽行程,體驗了晶片於生活中的應用、深入地了解台積電、更認識了張忠謀先生
- 2025/06『英國愛爾蘭全覽16天旅遊』Day-15 & 16(2025/06/23~24,一、二)
- 2025/06『英國愛爾蘭全覽16天旅遊』Day-14 (2025/06/22,日)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