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7 淡水古城一日遊>小白宮(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
2022/05/11 11:49
瀏覽1,867
迴響0
推薦6
引用0
凱文今天的淡水古城一日遊,早上已經走了大部分的老街區的景點,下午接著要先到有「小白宮」之稱的《前清》淡水關-稅務司的官邸參觀;而後,再轉往就在附近的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
↓我們從真理街走過來,很快就到「小白宮」了。
↓這裡是《前清》淡水關-稅務司的官邸,位於昔稱的「砲臺埔」地區,是淡水河口數來第二個山丘的至高處。1862年淡水設立滬尾洋關,正式開關徵稅,是臺灣第一所管理外國貿易的關稅機構。這裡是洋人在淡水經商、貿易、居住的主要地區,當時興建了許多異國風貌的建築,小白宮便是其中一棟。
↓當時在地人習慣由房屋外觀的顏色,為西式建築命名,而前清淡水關稅務司的官邸,室內外皆漆成白色,因而被在地人暱稱為「小白宮」。小白宮已於1997年由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
↓小白宮是需要買票入內的,全票每張80元,除了可以參觀小白宮外,還可以憑票同遊淡水紅毛城及滬尾礮臺。開放的時間,是每週一至週五的09:30~17:00;週六、週日、國定假日則為09:30~18:00;每月第一個星期一休館。
↓這就是「小白宮」,興建於1862年,已有超過160年以上的歷史,外觀是搶眼的西班牙式白色建築,還有橘紅磚屋瓦。下午的天氣,比早上更穩定些,太陽不時露出臉來。
↓我們要先往後院逛,後院面積廣闊,先看到了一棵老榕樹,榕樹下有座椅可休息乘涼。
↓園區四周有不同材質的圍牆。
↓這面牆是官邸創建時就使用且留下的黑磚斗子砌圍牆。官邸四周的圍牆,除了黑磚斗子砌圍牆外,還有砂岩塊石砌圍牆、水磚砌圍牆,見證了百餘年來不同時期因破壞後的重建歷程。
↓旁邊還有一座很特別的消防栓。
↓這座消防栓,稱為「郵筒型立式消火栓Fire Hydrant」。淡水居民早年俗稱它為『水管頭』,為日治時期「滬尾自來水廠」(全臺第一座自來水廠,於1899年竣工,水源引自大屯山山麓),設置於淡水街庄的公用給水器,提供當時淡水地區民眾汲取及使用,同時兼具消防之功能。
↓往前又看到不同材質的圍牆,不過下半部被植物攀爬滿布。
↓民國57年(1968年),官邸曾遭受「葛樂禮颱風」的侵襲而圍牆受損,這一面牆是原本於創建時的黑磚斗子砌圍牆,於民國74年(1985年)被整個打掉,重新打造並加高,成為新作的砂岩塊石砌圍牆。
↓繼續往前,有一座大涼亭。今天平日沒太多的遊客,我們在這裡短暫享受清涼悠閒。
↓這裡看到一座郵筒,真是有趣,真的有人會在這裡投寄嗎?真的會有郵局的工作人員會來收信嗎?不過,繼續留在這裡確實可以成為歷史遺跡。
↓小白宮主體建築的後半部,有一小間的販賣部,凱文與老婆買了這裡的新鮮手作水果冰棒,一枝50元。
↓後院大榕樹旁,有好幾張這種長長的鐵椅,我們就坐在鐵椅上享用冰棒,香甜味濃,心情大好。草地後方有一間與建築主體相仿的建築物,也是白牆橘紅屋瓦,一貫小白宮的風格。
↓結果,近看才發現這是一間廁所,想不到這裡的廁所也這麼漂亮。
↓在草地上看到大坑洞。
↓原來這個大坑洞大有來頭。清光緒10年(1884年)的【清法戰爭-滬尾之役】中,法軍兵船向海岸砲擊,稅務司官邸遭受攻擊,砲彈穿屋而入,炸毀僕役臥室,另有部分砲彈擊中花園,據說目前的四處凹陷土坑,就是當時砲彈爆炸後,所遺留之彈坑痕跡。
↓從這個角度看,便能看到四個彈坑的痕跡。右邊是小白宮主體建築,左邊則是剛剛看到的廁所。
↓在廁所旁邊的圍牆邊,看到了「總稅務司公署界石」。
↓《清代稅務司》與《日本稅關》皆曾於淡水海關產業上勒石為界。國民政府來台後,當時的總稅務司李度(美籍)以小白宮做為其官舍,為再確立海關屬地,又和淡水海關重立「總稅務司公署界石」數顆。原本小白宮旁之界石,於1997年被關稅總局取走,成為海關博物館展示品。另相同之界石,經淡水熱心文化人士,於淡水烽火時,在前海關處搶救後,特重立於此,以還原古蹟原貌。
↓我們繞了一圈後院後,來到主建築前的觀景台。
↓觀景台這裡有附近的景點介紹,前方可以眺望淡水河及觀音山。往右邊淡水河接近出海口處,可以看到台北港及目前正在興建中的、連結淡水與八里的「淡水大橋」;往左邊淡水河上游,則可以看到連接關渡與八里的「關渡大橋」。
↓站在觀景台上,可鳥瞰淡水河美景,正前方就是觀音山,右方則是台北港及淡水大橋(遺憾照片沒拍到!)。
↓左方遠處就是關渡大橋。
↓回到小白宮的主體建築,可以看到一整排的「半圓拱門」,白色建築是熱門的拍照景點。小白宮的基座是用石材所砌成,有抬高於地面約一公尺的設計,還有排氣通風口。
↓小白宮主建物前方也有小花園。
↓小白宮正前方舊大門處,有一棵老樹。
↓這是一棵「緬梔」,又稱「印度素馨」,俗稱「番仔花」。緬梔(音ㄓ)花有異香,可提煉香水,6~9月開花,花冠外部為白色,中心為鵝黃色,即俗稱的「雞蛋花」。傳聞這棵緬梔花是英國人所種,已近百年歷史,是小白宮珍貴的自然資產。
↓緬懷一下這棵百年老樹,已在此屹立百年,也許是因為它也夠老夠壯,枝幹開展,為了保護它,舊大門從此不開,而另闢新大門。
↓緬梔花的旁邊不遠處,發現這顆「淡水稅關所屬地」石碑,這是由「淡水古蹟博物館」重新豎立的,以茲紀念。
↓這是小白宮的主體大門,四周都有半圓拱圈及迴廊。面向淡水河的正立面(北面)有11個半圓拱圈,東、西兩面則各有4個半圓拱圈。
↓大門口因為基地有墊高,配有小階梯可以走上去,階梯旁有幾棵有歷史的龍柏。
↓龍柏因為樹姿如龍盤旋而上,故名龍柏。伴隨小白宮數十年的龍柏,雖經多次風雨摧殘,樹型已傾斜,卻仍能生氣蓬勃地展現它的生命毅力。
↓從這個角度看,確實有幾棵龍柏樹型雖已傾斜,仍屹立不搖。
↓我們要進入小白宮主館內了。小白宮原本最多時共有三棟建築,後經歷史變遷,部分館舍在清法戰爭中被炸毀,目前僅剩眼前的這一棟,整體空間也跟著受限。一進門地上鋪著木質地板,還有木質門窗,都是後來整修時鋪上、裝上的。
↓首先進到這間「正廳」,這間過去是「宴會廳」,目前當作展示廳,牆上掛著小白宮的大事紀(應為記)及淡水的地圖,廳內也保留了部分過去的房間格局。
↓「正廳」是建築中最大的空間,研判是對外公開的空間,可能是正式的宴會廳或是較大的起居室。正廳背面牆上有兩處不對稱的矩形開口,有窗戶的形式,卻無實際功能,與正廳相接的空間(應該就是先前所看到的販賣部),研判應該是日治時期增建做為廚房使用,開口大小及形狀剛好符合做為送餐口。
↓這裡有一面巨大的「小白宮大事紀」。
↓1866年,滬尾洋關購地興建第一棟官邸。
1875年,購得官邸左側土地,另建兩棟其他官員的宿舍。
1896年,來到日治時代,當時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來台,曾宿於此。
1997年,公告為三級古蹟。
↓還有一面大型的淡水河畔的畫作,前有商船及老外的雕塑,畫作的兩旁,有兩處不對稱的窗戶。
↓右邊的窗戶,有對外的通風口,左右對稱上下開闔。
↓左邊的窗戶,則是送餐窗口,當後面的廚房料理完畢,便透過這個窗口,送餐至這裡的宴會廳。
↓廳內還有一面淡水河沿岸的古蹟今昔圖,不過,真的看不出來今昔分別是什麼。
↓戶外有長長的白色迴廊,視覺上有協調柔和的美感。
↓來到正廳右側的另外這一間,是書房兼辦公室,牆上還有書櫃及壁爐。
↓這間其實原本是一大間,而以內牆分割成三個空間,其中我們看到空間比較大的這一間,研判是書房兼辦公室,或是小型家居空間。台灣地處亞熱帶的氣候,平地應該用不到壁爐來取暖,不過,卻反映出殖民主義的思鄉情結。
↓另外右邊小門進去的兩間,則是做為浴室和儲藏室。
↓小白宮的幾個房間都有開窗,加上長廊,室內的採光、通風、防日曬等都考量到了,是很好的設計。
↓來到這裡,看到了第三種不同時代砌的圍牆。
↓這面圍牆,一樣是因民國57年(1968年)的葛樂禮颱風的侵襲而被破壞,後來才重新改施以新作的清水磚砌圍牆。
↓這面圍牆上有滿滿的炮仗花,不巧我們來的時候花期已過;地面上則是大片的馬櫻丹,正盛開中。
↓白紅相間外型、有浪漫迴廊的小白宮,是熱門的拍照景點,尤其有不少的新人會在這裡拍婚紗照,今天遊客不多,我們很悠閒地享受了這一片空間。
↓我們在小白宮輕鬆地待了約半個小時多,小白宮內有許多的歷史遺跡,凱文感佩新北市政府-淡水古蹟博物館工作人員維護古蹟的努力。在小白宮工作人員的建議下,我們要先再轉往一樣位於小山丘上、不遠處的「多田榮吉故居」。
↓從小白宮走過來,約100公尺多就到了「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
↓這裡是免費參觀的,開放的時間與小白宮相同,每週一至週五的09:30~17:00;週六、週日、國定假日則為09:30~18:00;每月第一個星期一休館。
↓進到多田榮吉故居園區,會先看到一片前院,院子裡有一小池塘。
↓這裡有故居的平面配置圖,整個故居的範圍屬狹長型,主館場有人數限制,最多可同時容納10人入內。
↓多田榮吉故居位於淡水礮臺埔山腰邊,基地南側面對淡水河口,遠眺觀音山,景色優美。本宅邸於2005年公告指定為「縣定古蹟」,後配合新北市升格而更名為「市定古蹟」,於2016年修復竣工後開放參觀。
↓我們從前方小門進入宅體,進入前要先脫鞋。
↓一進入宅體,就是「茶之間/起居室」,展示廳內保留了不少當初改建時留下來的舊宅屋瓦。
↓多田榮吉先購得此處土地,後於昭和9年(1934年)興建私人住宅完成,當時是淡水地區較早接用自來水的民宅。為了利於觀賞美景,特別將住宅緣側留設於南側,是一座充分反映基地特色的日式住宅。
↓牆壁上有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的10個Q&A,2個大家最想了解的問題:
Q1:多田榮吉生於1864年,原籍日本兵庫縣。1897年多田渡海來臺,設立「千代田商會」,開始從事電氣器材的販賣。1905年遷居到淡水,1930年被任命為第4任淡水街長(類似鎮長職務)。二戰後,才被遣返回日本。
Q2:多田榮吉故居為傳統日式住宅,其正立面面寛約有83公尺,主要入口居中,兩側設窗,但至後段逐漸收縮到面寬僅餘1.9公尺,成為一個「前平後尖」的格局。住宅本體面對淡水河出海口與觀音山,有較佳之眺望視野。
↓旁邊這一間是「台所/廚房」,主體架構保留了當初的模樣。
↓接著來到「座敷/客廳」,充滿了日式榻榻米、木板隔間門窗的傳統空間感。
↓從客廳內部就可以直接眺望淡水河美景,觀音山如在眼前。
↓走出戶外,從園區的後院往前半段看,這裡有高大的樹木,樹蔭多,夏天應該很涼快。
↓可以坐在樹下乘涼,欣賞山河風光。比起小白宮,這裡的視野稍受前方建築物的影響。
↓後院這裡有類似日本神社內常會看到的「手水舍」,不過看起來比較像是裝飾用,水流並未流動,而且設在後院,比較怪一些。
↓從這裡往右直看,可以看到剛剛在小白宮觀景台下方的停車場,遠處就是興建中的「淡水大橋」。後院這裡有一間小店舖,可以租借和服,穿著和服逛逛園區,假裝人在日本,以彌補疫情讓大家無法出國的鬱卒。
↓「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是個小據點,園區不大,我們待了約15分鐘便離開了。往前走,經過了小白宮的舊大門,算是對小白宮完整的觀察及Ending。
※※※
淡水古蹟博物館:官網(點選連結)
小白宮-開放時間:(閉館前30分鐘不再售票)
週一至週五 09:30—17:00
週六、週日、國定假日 09:30—18:00
休館時間:每月第一個星期一
多田榮吉故居-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五 09:30—17:00
週六、週日、國定假日 09:30—18:00
休館時間:每月第一個星期一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 2025/04/02 墾丁三日遊-Day 3>恆春古城徒步旅行>東南西北四城門全覽、豎孤棚/搶孤中元節年度活動現場、海角七號遊覽車碰壁之城門、城市珊瑚礁岩驚奇猴洞山史蹟公園
- 2025/04/01 墾丁三日遊-Day 2>鵝鑾鼻公園>外型如人頭的船帆石、『臺灣八景』之一、全國獨一無二的武裝燈塔鵝鑾鼻燈塔、令人拍案叫絕的珊瑚礁石海岸地景
- 2025/03/31 墾丁三日遊-Day 1>號稱全台最大的土地公廟「車城福安宮」、與鵝鑾鼻公園成犄角之勢的貓鼻頭公園、恆春海角七號阿嘉的家
- 2025/03/24 台北市>文山區>景美仙跡岩>共有14個不同方向的登山口、搭捷運就可抵達的輕鬆步道、相傳呂洞賓留下足跡的大岩石、視野極佳大台北皆舉目可及
- 2025/03/20 基隆市>中正區>容軒步道>10分鐘即可登頂、270度觀景平台的輕鬆步道
- 2025/03/09 台南市>中西區>「府城南門公園」周邊歷史景點探訪(下)>台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台南女中(丁窈窕樹、神秘古地道)、台南大學、南大附小、台灣府城小南門遺址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