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2025/04/01 墾丁三日遊-Day 2>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生態豐富的熱帶植物園區、探險珊瑚礁步道區地質景觀、360度視野墾丁全覽觀海樓、台灣量體最大400餘歲珍貴銀葉板根
2025/04/21 17:43
瀏覽105
迴響2
推薦19
引用0
我們的「墾丁三日遊」,第二天早上去過台灣本島最南端的「鵝鑾鼻公園」;下午要轉往墾丁必遊的景點「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

從鵝鑾鼻公園出來後,沿著【佳鵝公路】往「佳樂水」方向走,我們要先順道造訪位於鵝鑾鼻與佳樂水兩遊憩區之間的「風吹砂」,這裡已經是從台灣本島的最南端,折轉北上到東海岸了。

「風吹砂」到了,其實它是一段綿延總長約1500公尺的海岸砂丘。這段砂丘因地層為紅土及沙的混合物,長期受到雨水和風力的侵蝕,而形成風吹砂的特殊景象,尤其冬季東北季風起時,更形強烈。

然而,似乎是因為木麻黃及蔓生植物繁衍覆蓋,沙石漫天宛如置身大戈壁的情景,並沒有想像中的壯盛;而這段沿岸的地質似乎不太穩定,也要特別小心。

離開風吹砂後,隨即折返,車行約15分鐘,來到「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遊樂區的中式牌樓就立在「屏鵝公路」旁,到墾丁的遊客一定都會一眼看到。

從牌樓繼續開車,一路爬坡,約5分鐘來到遊樂區的大門口,門前有大片的停車場。門票平日100元,假日150元。

清代官方曾招募壯丁到此開墾,而得名「墾丁」。遊樂區原是排灣族龜仔角社的部落,而稱為「龜仔角」;日本時代為了設立「恆春熱帶植物殖育場」,曾引進五百多種熱帶植物;光復後,改為熱帶植物園,而後再規劃成森林遊樂區。

園區的景點,宛如一隻展翅的大鵬,分列鳥身的兩側。一般民眾多走前半段(左翼),到紅色觀海大道的終點「觀景樓」,來回約1.5~2小時;我們則計畫走到後半段(右翼),完整地欣賞園區的各項植物及地景,來回約2.5~3小時。

一進入園區,就看到導覽老師在為一群小朋友做導覽。真是不錯,看見了國家未來的希望。現在只要在路上看到懷孕的婦女,都會有一種看到國家救星、民族英雄的感動,對懷孕的婦女致以最高的敬意。

園區的前半段,有產業道路,也有森林浴步道,約略平行,我們決定走右側的森林浴步道,享受芬多精。

森林浴步道內,有許多高聳的樹種,其中以南洋杉為最,猜想是日本時代就引進、栽種的樹種。

來到第一個景點「茄苳巨木」

這棵茄苳老樹,高約15公尺(五層樓高),樹幹直徑約3公尺,外型健康壯碩。

約走15分鐘,便來到遊客中心,遊客中心裡面有園區的介紹及簡單的餐飲服務。

遊客中心的後面,有幾棵高大的茄苳樹和木麻黃樹。

遊客中心旁,有多處「熱帶植物區」,我們決定回頭再去,而要先往上找下一個重要的景點「觀海樓」,可以走產業道路,也可以爬步道,我們決定爬步道。

產業道路是以時間換取空間,路徑較長,不過陡度較緩;步道則路徑較短(算是捷徑),不過陡度稍高,稍費力,還好步幅寬,還算好走。

約5分鐘就接到產業道路。

墾丁森林遊樂區內,有許多隆起的珊瑚礁岩,也可發現不少的貝類遺骸,證明園區在若干萬年前是一片海底的世界,滄海桑田,海底隆起成為小山丘。

還算輕鬆地來到了「觀海樓」,這是一棟六層樓的建築,園區的海拔約在200~300公尺,觀海樓的樓頂應該就是園區的最高點。

觀海樓建於民國58年(1969年),樓高27公尺,座落在約當園區的中心位置。

我們直接搭電梯,來到位於六樓的餐廳「GADUGADU」,是排灣族語「山林」的意思,引申有「秘境」之意。

這裡有整圈環繞的玻璃帷幕景觀。

我們點了下午茶,在這裡邊享用餐飲,邊欣賞海岸風景。前方是在墾丁地區都可望見的「大尖山」,感覺不像在山腳下看見的三角錐狀那麼尖。

接著爬上頂樓,這裡有360度視角的觀景台。

從頂樓觀景台環顧四周,可以同時眺望台灣海峽、巴士海峽與太平洋的海景,還有腳底下的叢林樹冠。

恆春半島有中央山脈的延伸山脈,冬季至初春時節,常有強勁的東北季風因山勢落差而形成「落山風」;東北季風的水氣,則會被部分山脈阻擋而造成降雨。

大部分的遊客會在逛完觀海樓並走完熱帶植物園區後,便折返離開森林公園;我們則要繼續走完後半段的「珊瑚礁步道區」,探訪墾丁森林公園的豐富地質景觀。首先要走的,是就在觀海樓前方的「銀龍洞」

銀龍洞海拔約280公尺,洞長約30公尺,洞穴貫穿山體,形狀為『上窄下寬』的狹長三角形。

洞內雖狹窄,步道鋪設尚稱完整,還是要注意腳步。

銀龍洞內潔白晶瑩的洞壁,如一片龍鱗甲而得名,正是墾丁的珊瑚礁石灰岩的特色景觀之一。

很快地走出銀龍洞,前方有兩條步道相通,我們取右而行,先去「垂榕谷」。

前方谷壁上的大葉榕,因有發達的支根柱,從上垂懸而下,深入谷地而得名「垂榕谷」。生長在珊瑚礁石灰岩上的植物,為了吸收水分,會將根系往石灰岩的裂縫鑽,加速雨水的滲入,也促進了石灰岩的風化侵蝕與斷裂。

垂榕的支根柱密布堅固,撐起榕樹的主枝幹,蔚為奇觀。

許多山區或遊樂區都有「一線天」的景觀,墾丁森林遊樂區也有,它是因珊瑚礁岩崩裂所造成。

走在「一線天」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狹長的縫隙僅約容納一個人穿越,置身其中,向上仰望,只能依稀看到一道天光,非常值得親身體驗。

不遠處,還有類似的景觀「第一峽」,是早期先民通往滿州鄉的隘道,以木炭來換取魚貨。

「第一峽」狹長20多公尺、狹高約10公尺,兩側珊瑚礁岩高聳巍峨,走在其中,宛如現身日本立山黑部高聳入天的雪壁。

繼續往前,通往「棲猿崖」。

「棲猿崖」是一面高聳的垂直岩壁,我們在附近徘徊了一陣子,卻未看到任何的猿猴出沒。

「棲猿崖」是珊瑚礁岩地形發育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地景之一。原來猿猴白天會出外覓食,傍晚才會再回到岩壁洞穴平坦處休息。

繞了一圈,回到觀海樓旁邊,要繼續探索另一座也是非常精彩的石灰岩洞「仙洞」

從洞口進來,沿著石階一路往下,仙洞也是上窄下寬的岩洞,比先前的幾座珊瑚礁岩更引人入勝。

仙洞內兩側的岩層形狀各異,想像空間加大,穿鑿附會下,形成各種有趣的幻想造型。

『微笑老人』、『海螺』

還滿像的。

洞內燈光設置還算完善,雖然陡峭,只要步履小心,可保通行安全;卻也因為燈光效應,洞內氣氛特殊,頗有尋幽訪勝的神祕感。

外型特殊的『寶蓮燈』。

又是另一件大自然的傑作,令人嘆為觀止。

『石瀑』

岩石因雨水千百萬年的侵蝕,產生石瀑的樣貌可以想像。

竟還有『嫦娥奔月』。

這要發揮充分的想像力才行,有人說『三分相像,七分想像』就對了。

『南極仙翁』?可是真的沒見過南極仙翁長什麼樣子的呀!

這個就真的被打敗了。

還有『佛耳岩』。

對比原版照片,還真的有點像。

仙洞洞長一百多公尺,採單行道進出,或許是因為這些日子沒下雨,身處洞內感覺很乾爽,不像有些洞穴很潮濕,甚至滴水。

走出仙洞,再來看仙洞的介紹。仙洞內各種意會下的岩石造型,都是經年累月的雨水侵蝕,所造成的「石筍」及「石柱」等「鐘乳石」。

我們在園區內走過的銀龍洞及仙洞,還有晚一點會去的「石筍寶穴」,都屬於鐘乳石洞穴岩的自然景觀。

走過了地質景觀豐富的「珊瑚礁步道區」,準備下山了。繼續往前走,來到「望海台」

從望海台這個角度望向海岸,前方地勢陡峭的岩塊,是墾丁的地標「大尖山」,海面上的突出岩塊,則是我們昨天去過的「貓鼻頭」。

繼續下行,來到「石筍寶穴」

石筍寶穴也是在地表以下的洞穴,有石階可走入穴底。

岩石因滲水侵蝕,逐漸形成鐘乳石,據估計,約30年才能長成一公分。鐘乳石一般由上往下成長,另一種由下往上成長的鐘乳石稱為「石筍」;一旦鐘乳石上下相接,便成「石柱」

石筍與石柱都相當壯觀,自然界的奇景,秀麗奇特,巧奪天工。這些都是以前上《地球科學》課有學到過的,都一一在眼前呈現,真的是『百聞不如一見』。

接著來到「熱帶植物園區」,前方是「多肉植物區」

從日本時代(1902年)設立的「恆春熱帶植物殖育場」開始,墾丁森林園區歷經一百多年的建設,有著豐富的植物生態,而多肉植物(仙人掌等)是一大特色。

各式各樣的仙人掌,看得出來園方的用心。

接著來到也是墾丁森林園區的『鎮園之寶』之一「銀葉板根」,樹齡已400餘年,銀葉樹的葉背面呈現銀白色,因而得名。

這棵銀葉樹,有著台灣現有銀葉樹中量體最大的板根。熱帶地區因雨水沖刷嚴重,土壤腐植質的分解較快,許多高大的樹木發展出板根構造,以加強支撐。

這棵銀葉樹,有8個板根,從樹幹中心向外延伸,最長達10公尺,最高處達180公分,從土中凸起成板塊狀,約一個成人高,氣勢驚人,也彌足珍貴。

接著是往出口的「福榕步道」,步道上滿滿的榕樹,也都有很茂盛的支柱根。據說這裡曾是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拍攝場景之一,少年Pi在小島上與狐獴邂逅時,出現了不少的白榕樹。

白榕的支柱根很像長了腳一樣,一步一步向外延伸,像會走路的樹

福榕步道除了榕樹外,還有同樣高大的福木。走在福榕步道上,宛如走在綠色隧道中。

回到大門口,已經超過下午5點,大門已經關閉,只剩小門可出園。


我們走走停停,將整個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完整地逛過。園區佔地廣闊,但是畢竟是國家公園,路況維護良好,指標相當清楚,走在園區內收穫滿滿。園區內豐富的生態植物及地質景觀,花一百元就能體驗,真是物超所值。

※※※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2) :
2樓. angie030
2025/04/23 10:34

Kevin,您好

跟著您的腳步走,看見旅程的風景,記錄解說很詳細,彷彿也深入其境。

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我還未曾踏進去,改日有機會也去親身體驗逛園區。

還有,想要跟您說謝謝,您的留言,給我很大很大很大的鼓勵,感謝您。

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和鵝鑾鼻公園都很不錯喔!只是,如果從北部去墾丁,路程真的很遠,去回程各要抓半天的時間,比較辛苦一些。 Kevin(黃坤山)2025/04/23 22:50回覆
1樓. 皓呆土豆
2025/04/22 22:00
哇 ! 前年去時 ,石筍寶穴與銀葉板根都沒走到 ,看來下回得先做功課了 ~

像這種有賣票的遊樂園,應該在門票上都會有園區的地圖及景點,我們通常會對照著一個一個去找到,就比較不會漏掉了,供您參考。

我們前一次去墾丁,應該是孩子小的時候全家一起去的,幾乎是30年前的事了。那一次去,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山上看到螃蟹在爬,還有銀葉板根,很欣慰這次再去,銀葉板根別來無恙,而這次最大的收穫,是看到了許多的珊瑚礁岩及鐘乳石景觀,令人印象深刻,走在園區內,感覺非常舒服,值得再去。

Kevin(黃坤山)2025/04/23 09:2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