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坦克迅猛發展
一、 中國大陸坦克的發展
中國大陸的武器製造都從仿製到研發創新,方向十分正確,中國大陸的坦克製造分為三代:
(一)第一代坦克
在1956年獲得俄製T-54A的技術,在蘇聯幫助下中國第一個坦克工廠在包頭建設完成,被正式命名59式坦克。從上世紀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基於不同地域的作戰需求,中國在59式坦克基礎上研製出了62式輕型坦克、69式坦克和79式坦克。69式中型坦克是中國北方工業公司在59式坦克基礎上研製而成的,其中參考了1969年繳獲自中蘇珍寶島武裝衝突的T-62中型坦克。69式主戰坦克既是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代中型坦克,到1981年69式有超過3500輛被出口至世界各地,成為1980年代中國大陸出口數量最大的軍用裝甲車輛。69式坦克最重要的意義在於使中國在獨立自主的坦克發展道路上邁開第一步培養了一批坦克設計人才。
(二)第二代坦克
1980年代中後期,中國大陸與西方國家關係轉好,1981年,中國北方工業公司融合北約制式105mm坦克炮的技術和英國馬可尼公司的火控技術,成功研製了79式中型坦克。在通過吸收消化國際先進設計,中國北方工業推出了80式主戰坦克。這是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二代主戰坦克,該坦克在總體結構和技術特點方面有較大創新和發展,其火力、機動、防護性能比第一代坦克有大幅度提高。80式是中國新型坦克開始擺脫蘇制坦克設計的開始。80式坦克只是中國第二代主戰坦克的基型車,沒有正式服役,研製主要的目的便是為今後開發一系列後續車型進行技術積累。在其問世後的幾年中,北方工業公司又研製出了一系列更為先進的新車型,其中包括80-I、80-Ⅱ和85-Ⅱ等,使得80式主戰坦克發展成為了一個車族。88式主戰坦克是中國第一款成熟的二代坦克,88式改型有88A、88B,以及外貿型90、90-2式等。88式從1988年裝備中國解放軍到2003年已有約1000輛服役,逐步被新型96式主戰坦克取代。96式主戰坦克是在吸收了85-ⅡM/85-ⅡAP主戰坦克成熟技術與經驗的基礎上加以改進而成的,是在90年代中後期投入量產並列裝解放軍的準三代主戰坦克。96A型主戰坦克是96式坦克的最新改進型,是在三代坦克服役前解決中國三代坦克數量不足的權宜之計。該型坦克通過安裝附加裝甲和上反穩像式觀瞄系統,解決了96式坦克防護力和火控能力不足的缺點,綜合性能與俄製T90C型坦克相當。該坦克是中國第二代主戰坦克系列的最新型號,繼承了東方坦克重量輕,結構緊湊,外形低矮的特點,安裝了先進的火控系統和多種光電技術的應用,加上先進的計算機,紅外等高新技術的車載設備,使火力反應時間更短,打擊精度更高,生存能力更強。經過改進後的96A式在火力上已經達到第三代先進水平,但在機動性,信息化程度上還與西方第三代坦克有不小差距。整體水平介於二代、三代之間,因此稱之為準三代坦克。
1988年參考俄製T-72坦克的整体設計决定將第三代坦克炮塔的正面防護標提高至700毫米,到1998年底,第三代坦克最終定型命名為98式坦克。98式改進型号98G最终改進衍生出99式主戰坦克。1995年底,軍方决定在88式外銷型號85Ⅱ-AP的基礎上研製二代半坦克96式。直至今天,96式坦克仍然是中國裝甲部隊的主要力量,2000年左右中國開始對96式坦克的性能提升。中國坦克從59式發展到98式,走過了一條艱辛到成熟的發展之路。相比世界坦克強國而言,中國的坦克發展起步晚了30多年。但經過40多年的探索實踐,中國坦克工業的科技人員積累了豐富的研製和改裝經驗,逐步擺脫單純仿製的發展模式,擁有了自行設計研製先進主戰坦克的能力。對中國軍事工業而言,這是最可珍貴的財富,值得台灣好好學習。
(三)第三代坦克
99式主戰坦克是解放軍最新的主戰坦克,其製造成本與性能更高,具備優異的防彈外型,其砲塔和車體均採用複合裝甲,是中國陸軍裝甲師和機步師的主要突擊力量,被稱為中國的陸戰王牌的第三代主戰坦克。1989年,解放軍總參裝甲兵部與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簽署第三代主戰坦克的研發合約,1996年99式主戰坦克正式定型。99式動力採用中國產WR703/150HB系列柴油機,最大輸出功率1200馬力。99式主戰坦克的砲塔拋棄了原來的俄式鵝卵型鑄造砲塔,採用了西方式的焊接砲塔以增強防護性,其中砲塔的基礎裝甲為約束陶瓷複合裝甲,在後續的改進中在砲塔的正面和砲塔尾倉兩側的護欄上佈置新型反應裝甲,進一步強化了防護能力。在火力上,99式主戰坦克採用了自行研製的125mm滑膛砲,可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和榴彈三種不同類型的砲彈,列裝了激光制導炮射導彈系統,同時採用了自動裝彈機,使成員減少到3名。99A型主戰坦克綜合作戰能力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是中國首款信息化坦克,被稱為陸戰之王。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將99A坦克列為中國最致命的五種新裝備之首。
二、99A型主戰坦克
(一) 99A型主戰坦克性能
99A型主戰坦克在99式主戰坦克的基礎上做了一系列的升級,在外觀上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加裝了大量的披掛式爆炸反應裝甲,主要安裝在砲塔正面和側面,避彈性能與防護能力均獲得顯著提升。99A坦克比99式的砲塔前部體積有所增大,而且反應式裝甲也經過了重新設計。其披掛式爆炸反應裝甲,可明顯提升對新型穿甲彈的抵禦能力。另外,99A的底盤也得到強化,提高了抗反坦克雷的性能。中國人民解放軍已將其能力最強的99A型戰車部署到中印邊境喀喇崑崙山脈,99A型的部署確保對印度戰車(如T-72和T-90)相比的顯著性能優勢。2020年7月10日大陸央視報道了解放軍第81集團軍接裝全新主戰坦克的視頻,視頻畫面車長位置的高射機槍只有槍架、彈箱和對空瞄準鏡,卻沒有槍體,此位置或是預留給遙控武器站。遙控武器站是一種新型裝甲車輛輔助武器,可以有效提升戰鬥力。在電子信息方面,現代坦克不再僅是突破防線的鋼鐵洪流,更是信息化戰場上的節點。坦克本身的通信和電子戰能力,車載計算機的處理能力,以及計算機的軟件設置和功能分配,都是裝備改進的重中之重。
新版99A坦克或被賦予新編號,最初服役的99A在發動機壽命和傳動系統可靠性方面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目前99A坦克配用的柴油機壽命已經有了大幅度提高。更換了動力包的99A或被賦予一個新的編號。在附加裝甲方面,99A的基本裝甲構型不會變化。但外掛的反應裝甲卻是可改變的。如果99A更換了反應裝甲盒,同樣可以賦予新的編號。99A坦克是中國第一台信息化坦克,通過信息化實現了火力、防護力與機動力的倍增。99A坦克採用125毫米主炮,性能有極大提升,能發射彈種更多,威力更強大,密集度更高。首次炮口增加了覘視鏡,可快速校準炮口誤差,增加射擊的精確性。
(二)中國99A坦克與美國M1A2坦克比較
M1A2的車身具備複合式裝甲,抗穿甲力達到850毫米,勝過99式的700毫米,從第三代戰車開始,裝甲就不是由勻質鋼鐵製造,而是改為內含多種材質、多種形狀結構組成的複合裝甲,能夠抵擋動能彈或高爆破甲彈的穿透,使防禦能力等同於更厚的均質裝甲。最新的99A坦克防護力能達到1000毫米以上,因為99A在複合裝甲之外加裝了反應裝甲,利用爆炸推動外層鋼板,能更有效干擾穿甲彈的穿透。美國自用的M1A2使用貧鈾材質,可進一步強化防護力,正面炮塔動能彈防護力可以達到960毫米。M1A2坦克由於將彈艙設於炮塔尾部,其複合裝甲會從側面一路延伸到側後方來保護彈藥,使得它的防護較為全面。這樣設計的坦克比較適合地形複雜的中歐戰場,該區作戰時側面被打擊的幾率較大。另一方面,M1A2坦克將彈艙置於炮塔尾部,也是為了讓彈藥與乘員艙隔離,在彈艙被擊穿後,彈藥爆炸威力會從頂部宣洩而不會傷及乘員。這種彈艙的設計也註定了只能人工裝彈,射擊效率大打折扣。俄式坦克將彈藥集中於炮塔下方的車內,一旦被擊穿殉爆,人員逃生幾率會下降很多。與擁有120毫米主砲的北約國家相比,99型擁有帶有自動裝彈器的稍大的125毫米大砲比M1A2多出5mm,可以多塞些發射藥,增加炮彈動能,自動裝帶器負責將人員減少到三人。
M1A2坦克以夜視距離較遠的熱像儀、較精準的瞄準系統成為第一種「數字化坦克」,99A的射控系統在設計上完全向西方看齊,裝配了熱像儀、雙人獵-殲式火控系統、網絡系統,發展已勝過俄國坦克而與美製坦克並駕齊驅。M1A2剛問世時,其AGT-1500燃氣輪機使其機動力成為當時坦克的佼佼者,不但馬力高達1500匹,相對於柴油發動機,AGT-1500結構簡單,容易維護,而且耗用的冷卻功率也小,實際馬力比柴油發動機高出130匹。99A將發動機提升到1500匹,重量卻僅增加3噸,使「馬力重量比」提高到27.3匹/噸比M1A2來得高,機動性較好。根據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報導,中國可以生產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標準的地面武器系統;但是,某些出口設備仍然存在質量缺陷,這限制了中國擴大出口市場的能力。99A還具有一個主動保護系統稱為 GL5主動保護系統,可以跟踪100米外的來襲彈頭和反坦克導彈,並在來襲導彈上發射兩個小型攔截器。大多數型號配備 12.7毫米重型機槍和同軸7.62中型機槍。容納第四名機組人員所需的空間使M1A2坦克體積更大更重。99A型可以從槍管發射反坦克導彈,對抗低空直升機很有用而M1A2不能。99A能夠以每小時50英里的速度疾跑,而在M1A2速度為42英里/小時。
(三) 99A型坦克部署青藏高原用於極端海拔作戰
印度向俄羅斯購買了大批先進坦克,準備在中印邊境挑釁,大陸央視曝光了99A坦克已在中印邊境鎮守。99A型坦克除了底盤、發動機、傳動系統大幅改進外,還增加了雷射主動對抗系統對敵方雷射測距儀、星光夜視鏡、熱像儀等,同時也加裝了可見光/近紅外線光學電力儀器干擾、致盲激光發射器等。印度目前裝備的最強坦克是少量購自俄羅斯的T-90S。T-90S也是在八、九十年代研製,為T-72坦克的改進版。其重約46噸,也使用125MM主炮,但使用傳統裝甲鋼板、多層複合裝甲及爆炸反應裝甲混合防護。軍事專家比較中印兩種主戰坦克,T-90S源於前蘇聯的T-72,當年其設計是在歐洲平原作戰根本沒考慮到高原作戰,T-90S不論火力和防護力也較99A弱,中印邊境局勢緊張後,大陸軍方證實76集團軍通過鐵路將過百輛99式坦克運到海拔四千五百公尺的崑崙山腹地集訓。
三、中國15式輕坦克
15型輕坦克是專為兩棲和高原山區作戰開發的,在高海拔使用重型99A坦克不若15型輕坦克方便。15型戰車的存在減輕了大型戰車的負擔,使輕型戰車可以覆蓋更困難的地形-印度由於缺乏自己的輕型戰車而缺乏優勢。印度正在考慮購買更多有能力的戰車,即俄羅斯的T-14 阿瑪塔第四代坦克,加上不斷升級的大型T-90和T-72坦克車隊,一旦爆發,對中國在該地區的小型裝甲部隊構成了嚴重挑戰。輕型坦克一般特點主要用於重量輕、速度快,其戰術價值在於偵查、空降作戰等,雖然有裝甲薄弱的缺點,但大致上火力遠比一般步兵、先遣部隊來的強,因此往往率先成為攻擊作戰中的首批部隊。中國基於高原作戰的需要,在2018年將15式輕坦克裝備於解放軍成為當前最新型的輕坦克。原則上,各國重型坦克均以機動力、火力與防護力作為發展重點,越南自衛反擊戰時,中國陸軍曾配備62式輕型坦克,中國海軍陸戰隊亦配有63A式輕型坦克,無論是62式坦克或63A式坦克,火力與防護力是弱點,15式坦克剛好彌補上述兩款的缺點。中國15式坦克的裝甲厚度超過700毫米,配備有1000匹馬力動力,不但適合城鎮作戰,一般的丘陵、台地或山地地形更為適合,這也是為何中國軍方率先部署在南方戰區的裝甲部隊中,不但輕巧甚至更為靈活,若在戰術選擇上能和主力坦克99A式合作,對於敵軍皆能構成強大的威嚇。
15式坦克不但重視自動火砲追蹤掃瞄系統,亦能自動填裝戰車砲彈。15式坦克重約33噸,車身長9.2公尺、寬3.3公尺、高2.5公尺,乘員三名。主砲以105mm為主,車身亦配備12.7mm機槍與35mm榴彈發射器,嚴格來說火力不算小,拜現代科技之賜,戰車砲彈隨著材料技術的進步,和120mm戰車砲相比差距縮小,加上105mm砲彈尺寸較輕,更適合部隊士兵補給搬運,砲身更適合東方人的體格。媒體報導指出,這批新列裝的輕坦克將部署在位於中國南方的75集團軍,因此外界分析認為,這種機動力強的多功能輕型坦克,將優先部署在西南方的高原地區。由於15型是專門適應於水網密集的區域作戰,我們也可以期待看到它在海軍陸戰隊服役。事實上,中國一直在積極發展海軍陸戰隊的主戰坦克。15型將是一個主要選擇。15型的一個幾乎相同的版本VT-5已出口至孟加拉海外市場。
四、中國坦克的出口
中國已展現具有開發和大規模製造現代化坦克的能力,不僅自己裝備了數量龐大的新型坦克,還將坦克出口到國外。由於中國強大的研發能力,不同型號的出口型坦克間有明顯的差異(如VT-2、VT-3、VT-4、VT-5)。當然中國自用坦克的部分技術和組件並不會出現在這些坦克上,比如99A坦克上的主動雷射殺傷系統。中國坦克出口在近些年依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績,,VT-4 是專門為出口建造的易維護中型坦克,VT-4已經出口到泰國,尼日利亞和巴基斯坦,其先進的性能,許多子系統和技術受益於99型坦克技術但成本相對便宜。可穿透 700 毫米的裝甲,世界上只有一小部分坦克可以做到。 包括複合材料和爆炸反應裝甲在內的雙層保護提供了高度的生存能力,以補充坦克的火力。VT-4坦克先後在泰國和巴基斯坦的採購中擊敗了來自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競爭對手獲得了最終的勝利。首批VT-5在前不久交付孟加拉國。而VT-3也早已出口到坦尚尼亞等非洲國家。自1950 年代中期以來,中國一直是製造主戰坦克的主要產業,其最多產的產品是北方工業公司的 59 型坦克,已生產超過 10,000 輛,既供國內使用,又出口到三大洲的十多個客戶。
儘管開發了一些世界領先的裝甲戰爭技術,但作為低成本和低維護出口產品,中國一直在繼續生產經過試驗和測試的 59 型的增強型衍生產品。最著名的變體是為巴基斯坦開發的阿利德坦克和為伊拉克開發的阿爾卡菲爾-1坦克。從 2004 年開始服役的阿爾卡菲爾-1坦克徹底改變了59型的性能,比原來的坦克重了 22%。在 730 馬力時,它的發動機功率幾乎提高了 50%,並且它配備了更重的125 毫米滑膛砲。雖然體積小,維護和操作非常容易且便宜,但阿爾卡菲爾擁有強大的火力 現代火控系統和激光測距儀,並受益於模塊化複合裝甲和爆炸相關裝甲,以提高生存能力。中國目前生產的坦克級別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中國目前為自己的軍隊生產三種坦克,另外兩種專供出口。隨著中國坦克技術繼續快速發展,其設計將提供壓倒性優勢的可能性仍然很大。99A 型的繼任者正處於先進的發展階段,並且可能真正具有革命性,甚至超越俄羅斯的 T-14 和韓國的 K2 等高端外國設計。
五、台灣一定要發展重工業及軍火工業才能躋身強國
據美國《陸軍技術》報導,主戰坦克設計日趨複雜、重量不斷增加、火力不斷增強,干擾對抗能力得到了提升。台灣如果要擺脫買美國破銅爛鐵一定要發展重工業及軍火工業才能躋身強國。近年,台灣買了許多軍火,但整體戰力並未提升。美學者認為台灣應停止向美亂買「無用武器」,台美友誼應以「誠實」為根基不可高價訛詐台灣,台灣也應自行研發無人機艦等武器,不要任由美國擺布。而坦克事故太多除了武器老舊外,人員訓練也更重要。目前國軍士兵服役期間太短普遍訓練不足,這樣如何能上戰場?近日台美關係持續升溫。美國軍事戰略專家亨澤克軍事網站「Defense One」發表評論指出,台灣應停止繼續向美國購買「錯誤」的武器,美國政府也不應允許軍火公司左右美台關係的發展。美國應探討如何協助台灣,更該要求台灣應停止將國防預算虛擲在昂貴的傳統武器上。台灣原欲花費20億美元購買108輛M1AT戰車,雖然這種坦克體積巨大,無法在台灣的許多道路上行駛,也難以躲避敵機偵查,但美國最近突然拿翹拒售,可見國防靠美國非常危險。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樓. 文武兩邊站, 可可疊羅漢2022/05/28 10:11
台灣有能擋住二顆子彈的肚皮、無所不在的掃把,以及因不要臉而天下無敵的「面」皮......
何偉 於 2022/05/28 21:3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