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itpointe Golf Club☝
Poppy Ridge Golf Course☝
The Ranch Golf Club☟
- 8樓. B2013/01/16 15:37真需要暖冬
原還期待著,即使球場關一個半月,溫度不低的話還想去試試。。。
結果? 即使難得有個好天,也都是零下雪地! 苦啊!
還是住加州幸運。瑞士的球場不允坐車,除非有傷,真格是運動呢!
旅人世界 & B's 心眼 -
遊賞世間美的人、事、物...究境一探,是否真的"物以類聚"?咦,雪地不正好當砂坑打?零度坐車可不行,風迎面吹來會冷死。
我們興沖沖一大早趕到球場,一看草上都是霜就知道會舘一定會説:“誒,fronst delay,一律延一小時”,然後一大群臉臭臭的老傢伙全擠到推杆草皮練球去或在 Cafe 喝點甚麼吹吹牛皮。
運動的話我們也運動的,你們動腿我們動嘴,一天下來嘴角肌肉可能比你們的小腿腹肌還疼。。。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於 2013/01/16 16:09回覆 - 7樓. 【Hey Ho】2013/01/16 02:32衲兄說得容易
我打高爾夫球,開始於研究生時期,原因無他,因為學校裡自己有十八洞場地,那時候只要憑學生證才六美金。
回台灣和岳父一起打過幾輪,後來工作一忙,球伴也少了,便少有機會再上場,頂多到 Driving Range 暖暖身手而已。
衲兄這十六字訣,意會了,但是對咱這種不曾一以貫之的半調子,實在是知易行難。一但疏於練習,全部「走鐘」,一塌糊塗。兄弟好説。高爾夫從沒有人敢説容易,兄台只要再拾球杆,不日必可復出江湖,重振雄風。
網路上不乏名家揮杆的影片,連慢速分解動作都應有盡有,遠比文字受用。然而我仔細想過,高球揮杆誰沒見過?關鍵不在知不知道,而在做不做得到。
我的 game 近來簡直淪喪殆盡,上百杆一場的都打過,球友們敢看 how 不敢問 why,怕觸及高某內心不知甚麼深刻傷心處。其實我自己當然知道為甚麼墮落如斯。
過完新年重振舊山河,準備朝天闕。現以打出低九十,不日當可恢復八十幾杆,再努力一把個位數指日可待。
球友 DJ 説,“你最讓我佩服的地方不在打趴我們的距離或準確度,在每次打完後當天最嚴重的毛病下次來時一定改正”。我謙虛的説:“謝大哥抬愛,這個我知道,因為我回去一定處心積慮非改正不可,可是下回我還有下回的毛病會出現”。他們叫好時我一定鼓勵他們一直叫,因為:“如果你們不鼓勵我,我會自暴自棄,而且説到做到”。
打球,朋友真的太重要了。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於 2013/01/16 11:06回覆 - 6樓. B2013/01/15 03:23去年十月底,算開始喜歡上高爾夫。。。
哈,因為有衝動想天天去,而且還真的天天打,打了10天沒間斷!
雖然球技仍差,但最少已經開始有了樂趣,不會覺得走18洞是件苦差事,更妙的是連腰都不再痛了,比坐電腦桌好過百倍。
旅人世界 & B's 心眼 -
遊賞世間美的人、事、物...究境一探,是否真的"物以類聚"?我現在都開車,走 18 洞對我而言是苦差事,開車以後腿不痛了腰開始痛。
希望能像 B 這樣天天打球,不過連打十天衲兄可能會全身筋、骨、皮、肉連頭髪都痛。
我認識一個老韓初識高球,驚喜之餘跟我説:“我從今起只要是醒著的每一分鐘都要打球”。我問他是否已經開始新的人生,他答説沒有,“因為我老婆説,要是我那樣她就會把我敲昏,每天不省人事”。
祝 B 有個愉快的暖冬。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於 2013/01/15 13:25回覆下次來,大家打一場。男女平等,互不相讓。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於 2013/01/15 11:13回覆 - 5樓. ''2013/01/14 20:17早看到就好
我封桿十餘年 固然是因揮桿時手臂受傷
其實是缺少運動細胞 也不耐陪公子讀書
早看大作 或許球具就不會孤處牆角了
不遲不遲,手傷早好了,貴公子想也已成大器,現更有何藉口?快“啟”杆吧,別再封了。球杆永遠不會壞掉,擺著也只是白擺著,有何益處?
高爾夫這東西能打是福氣。有些是地方太貴,有些是人沒細胞,有些是沒興趣,再來就是沒時間,沒球具,或附近沒球場,等等。所有條件都具備的話那真是不打白不打。
有人以為高爾夫昂貴,這我承認,端看你如何判斷。昨天我剛接到北加高協的一封電郵,意思不外冬季清淡,Pebble Beach 球場大減價,給 40% off,快快去訂,會員現在打一場“只要”美金四百。
聖牛(Holy Cow)啊!四百?四百我都可以去加勒比海渡假一週了。
高爾夫真正昂貴的地方不在金錢而在 effort。你天天勤練,朝思暮想,勇猛精進,花費無算的時間、精力、腦汁(錢先別算),這樣弄一輩子也不見得打得好,只要三天不練就一定打不好,這才是它“昂貴”的地方。
或許有人會説,既然它這麼嬌貴,那我不打算了。但對領悟過高爾夫真髓、體會過它(極其高妙、強大)樂趣的人來説,不打絕對不是一個選項,因此“只好”旦旦而伐了。
為甚麼會這樣?因為高爾夫的“昂貴”帶來的是無比的喜悅、滿足。我敢説如果那一天人類跟外星人接觸上了,只要他們是 bipedal(二足類),他們一定也有類似高爾夫的球類運動。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於 2013/01/15 02:49回覆 - 4樓. OldMan - 風景線2013/01/14 08:33Late release
我久不打了,2011在桃園打了一場,2012兒子請我打了一場,最後幾年的 swing thought 只有一個:late release, 即轉身下桿,忍道最後一秒分,才翻手擊球。
與歲月賽跑,開始打太極,做瑜伽,可以維持,甚至增進柔軟度。
瑜伽、太極想必大有助益,我也想很久了。
我希望此生能打到至少一次 under(<72 杆)。
有人統計説,全世界高球人口約一億,破百(打過 < 100 杆)者約一千萬,破九十(打過 < 90 杆)者約一百萬,破八十(打過 < 80 杆)者約十萬,破七十(打過 < 70 杆)者約一萬。
能打 under 表示在人在全球數千人之少數群體裡佔有一席之地,甚為不易。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於 2013/01/14 12:20回覆 - 3樓. OldMan - 風景線2013/01/13 23:51蘋果有慧根
保齡比喻甚佳,站著看瓶倒,站不住,或彎腰扭身站,瓶難倒!
運動原理都一樣:力學上一定有一種最佳方式達到理想目標。終極姿勢維持不住,表示沒有做到“最佳方式”,所以“理想目標”無以達致。
國人素來“重文輕武”,希望大家能改變思想觀念,重文而不輕武,將體育放在五育第二位,曰:德、體、智、群、美。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於 2013/01/14 12:09回覆 - 2樓. OldMan - 風景線2013/01/13 23:45真經
讀來如武林真經,唯有學武的人,能識真髓,更上層樓。好説好説,我寫這篇是因為最近自己有點領悟,某些文字或許看來奇怪,但只要我在揮杆時想到這些字,打出來的球就是會好。例如,人上了年紀柔軟度減退,前曲不足時打下去容易 topping,也就是打到“北半球”。此時我發現自己有“縮左臂”、“提左手”的毛病,一來因為身體狀況,二來因為我一直感覺球場草地這麼漂亮,打壞可惜。所以才有“左膂不提,不怕打壞場地”這一句。
這篇不算甚麼文章,是我從自己擊球誤區裡領略出來的教戰守則。謝謝誇獎。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於 2013/01/14 07:03回覆 - 1樓. Apple *2013/01/13 22:12?
沒打過高球, 但讀之有理. 只是不懂最後一句,
為什麼要等球落地?
好像打bowling也是, 站著等瓶倒.
Apple
我想是這樣子的:正確做出該有的收杆並維持平衡就 ensure 了先前各階段的動作不得草率,也就是説,前面如果隨隨便便,後面該有的姿勢就做不出來。譬如説,如果用力過猛,最後可能人會定不住,走出去。
定住並維持一段時間不只是為了好看,也在確證那個“定”不是裝出來的。高爾夫跟所有其他運動一樣,不勉強、不故意非常重要。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於 2013/01/14 06:55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