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上任滿月的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11月7日在日本國會答覆議員質詢時,認為「台灣有事,可能構成日本的存亡危機事態,日本或可行使集體自衛權」的一番談話,引起中、日之間的軒然大波。至今仍然在彼此互不退讓的僵局中,短期內恐難有解決方案能為雙方接受。這場因台灣問題所引起的國際外交重大事件,舉世都在矚目究竟最後如何落幕。

其實,最先提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說法的是日本故首相安倍晉三,他在2021年12月1日與台灣智庫透過網路視訊會議時,第一次表達了這樣的意見。不過那時,安倍晉三已非日本首相,而是個人意見。所以他的看法並不能代表日本政府的官方政策,與這次高市早苗是以日本首相身分,加上向來以安倍晉三傳人自居的日本右翼人士敏感立場,再度將大陸視為核心利益的台灣問題搬上檯面,難怪惹得大陸外交與國防部門砲火連連,使得危機事態立即引爆,可說「台灣無事,日本有事」,國家政府首長的發言必須謹慎,否則惹火上身,一個完全假設性問題(台灣有事),卻導致烽火連天的後果,殊為不值。

同時,「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看法,等於將台灣矮化為日本藩屬的地位,日本成了台灣的宗主國,台灣民進黨政府還不斷感謝日本政府的支持,完全喪失了一再強調的對等、尊嚴原則。看來在日本人眼中,還將台灣視為日本殖民地的固有觀念並未改變,台灣人還沾沾自喜,令人感到可悲與可憐。

尤其,高市早苗剛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今年10月31日見面,談到雙方對區域與國際社會的和平繁榮,都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希望與北京當局建立具建設性且穩定的關係,並持續對話。對於日、中之間諸多懸而未決的課題,高市表達了將致力減少分歧的看法。

只是言猶在耳,見面不過一個星期後,高市竟然有如脫韁野馬一般,觸動了大陸當局最敏感的神經,兩國關係頓時完全停擺,大陸當局已經祭出減少觀光客赴日旅遊、減少留學生赴日學習、停止日本水產與和牛的進口等諸多制裁,接下來如果情勢仍然不見好轉,隨之而來的更嚴厲處置與稀土原料的禁止輸日,都是大陸可能運用的王牌。

據悉,日本國會右翼議員已經正在醞釀發起驅逐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的議案。如果一旦通過,則必定會引發中國驅逐日本駐上海總領事的報復行動。如此外交行動戰的開打,將難以善後與善終,不禁令人為中、日外交關係的前景堪憂。

其實,了解兩岸關係發展的有識之士都會明白,大陸已將完成兩岸統一與中華民族復興大業,提上時程。未來一、兩年內,「台灣一定有事」已是不可避免的大勢所趨。以今日大陸強大的軍事實力而言,日本以有限的自衛隊力量,將難以在其中扮演任何足以扭轉乾坤的角色。換句話說,當那日,日本絕對「不敢有事」,中國已經發言警告日本,不排除直接攻擊日本本土,造成日本重大的損失。

如今,情勢演變已有越來越難收拾的地步,主要是中、日都將對方逼到牆邊,難有轉圜餘地。因此,習近平主席才於前途主動與川普通電話,將大陸對收回台灣主權的堅持,明白告訴了川普,希望美國能約束高市,盡早收回不當言論。否則一旦局勢惡化,一發不可收拾,大陸也算事前已告知美國,日後若日本「真的有事」,也不能怪大陸沒有打招呼。而川普在與習近平主席通完話後,立即也與高市通了電話,相信一定會將大陸強硬立場,做了傳達。目前就看事態發展,是凶是吉,盡在高市的一念之間,令人有所期待,也無能期待,難呀!

回想過去的一百多年,兩岸人民受盡了日本的凌辱苦難,每思及此事,均仍然令國人氣憤難平,亟思尋找「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的機會。也就是說若「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成真的一天,第三次的中、日大戰勢將上演。我們雖然不樂見此事真正發生,然而「解鈴還需繫鈴人」,高市首相應該率先撤回所發的不當言論,緩和中、日緊張關係才是上策,我們不禁拭目以待,靜觀其變!

(作者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