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通話,強調「台灣回歸中國是戰後國際秩序組成部分」、談及「中美曾並肩對抗法西斯和軍國主義」,川普隨即致電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向其轉述中美領袖通話情形。24小時內的中美日高層熱線,引發全球關注,各方解讀基本一致:為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論降溫。
川普成樞紐 台灣淪菜單
儘管川普在事後談及與中、日領袖通話成果時,絕口不提台灣,但從北京官方、高市早苗對外釋出的訊息來看,台灣絕對是核心中的核心議題。川普在公開場合不提台灣,主要目的有兩個:首先是維持美國一向戰略模糊的對台立場,其次是同時給習近平、高市早苗面子,既尊重北京對「台灣問題屬於內政」的既有立場,也顧及美日同盟關係的親密性。
對照國際關係的三角理論,檢視這次中美、美日通話的政治效應,川普無疑站在了最有利、最討好的樞紐角色。一方面,以川普2.0孤立主義外交戰略而言,中日若陷入「內耗式對抗」,有利於美國保持相對優勢,在東亞「從從容容、游刃有餘」;另一方面,在川普「交易外交」視角下,由於台灣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美日同盟也不是至高無上的價值聯結,所以川普可以拿台灣向中、日雙方敲竹槓,爭取利益最大化。
做個比喻,川普、習近平、高市早苗3人共同上桌,而賴清德政府則是菜單上的一道菜。川普和習近平在釜山會議的共識,是把台灣這道菜盡量往後排,避免台灣成為美中衝突引爆點,同時,雙方將農產採購、禁止芬太尼、暫停貿易管制等排到菜單的前列,透過務實溝通,以穩定雙邊關係。高市早苗則執意把台灣從菜單的末尾提到前部,於是便有了這次美中、美日通話的緣起。
台灣方面應該注意到,習近平在中方新聞稿中,向川普傳遞出的涉台立場「緩和又堅定」:他並沒有放狠話,批判台獨是和平的威脅,或提及推進統一,或暗示不排除動武等,而是提出「台灣回歸中國」是中美並肩戰鬥獲得的「二戰勝利成果」的新論述。這套論述直接跳過一中、反台獨、和平統一或完全統一,直接訴諸「台灣已回歸中國」,兩岸沒有主權問題、只有治權之爭,再單方面引述川普「理解台灣問題對中國的重要性」,強化「台灣是中國內政」敘事。
中國人自決 勿受制川普
對此,民進黨政府回應口徑一致,即否認「台灣回歸中國」:總統府發言人重申「台灣地位未定論」和「兩國互不隸屬論」;行政院長卓榮泰斥「2300萬國人沒有回歸的選項」;陸委會則表示「台灣從來都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諷刺的是,賴總統幾天前剛在高調紀念戰死國共沙場的黃百韜,政府高層轉頭又否認台灣光復的歷史事實,再加上政壇一眾「挺高市、吃壽司」的政治秀,斷裂史觀的荒謬拼湊,只會加劇民進黨政府「不知為何而戰」的迷茫,也更加證明在美中日的強權過招中,賴政府上不了桌、只能上菜單的無奈現實。
外界分析認為,雖然高市早苗的「台灣有事」論有失言成分,但的確也是日本右翼當權派對川普的一次試探,結果很明顯,這次試探以美國在中方壓力下約束日本而告終。賴政府應該了解,當中國實力和影響力上升時,美國不再是過去的美國,日本也不再是過去的日本。民進黨可以看看南非G20峰會,因中日關係交惡,大陸總理李強在高市發言時離席抗議,與會多國領袖對高市早苗態度冷淡、能躲則躲,與高市熱情拉攏各國領袖的表現,形成鮮明對比。
中美日的高層通話,是地緣政治劇烈變局的一個註腳。賴政府在兩岸談判上不了桌,在國際交手中更上不了台,卻自作聰明地把台灣排到菜單的首位,任人宰割的日子恐怕才剛剛開始。兩岸對話才是促進台海和平、提升台灣主體性的最好解方,也是「兩岸中國人自己解決問題」的唯一路徑。同樣的,北京從過去與美國共管台獨,到現在促川普約束高市,不如思考如何主動促成兩岸對話,與國際社會共享台海和平紅利,避免被川普的「交易藝術」拿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