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經濟日報社論/慎防英法兩國潛在金融風險
2025/10/12 09:13
瀏覽10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經濟日報社論/慎防英法兩國潛在金融風險

2025-10-12 02:29 
英國和法國這兩個歐洲主要經濟體正面臨日益嚴峻的財政危機,其國債規模和財政赤字的快速擴大,引發全球市場對其經濟穩定性的擔憂。圖為倫敦證交所。(路透)

英國和法國這兩個歐洲主要經濟體正面臨日益嚴峻的財政危機,其國債規模和財政赤字的快速擴大,引發全球市場對其經濟穩定性的擔憂。一旦危機引爆並且擴大,台灣難免受到衝擊,因此必須未雨綢繆,以免災情慘重。

arrow_forward_ios
閱讀文章
Play
00:00
00:05
00:59
Mute
Play

法國政府債務占GDP比率已從十年前的94%升至114%,而英國則達到103%。更令人警惕的是,法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3.49%,高過希臘的3.42%,而英國的收益率更高,達到4.6%。這些數據顯示,市場對兩國財政穩健的信心正在減弱。

法國的主要困境來自其結構性問題。首先,經濟增長乏力,多年徘徊在1%左右,遠低於債務增速,使得政府債務占GDP比率持續攀升。其次,法國製造業競爭力長期不足,生產率增速僅為德國的三分之一。在數位經濟等新興產業中,法國也明顯落後。此外,法國的剛性支出占比過高,養老金和龐大的公務員體系使得政府缺乏調整空間。再者,法國的政治僵局進一步限制了財政改革的可能性。這些問題疊加導致市場對法國償債能力的信任逐漸崩潰。

英國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自脫歐以來,英國陷入經濟增長停滯,長期依賴的金融業也受到國際資本外流影響。新興產業發展滯後,使得英國在科技革命中完全缺席。與此同時,英國的公共服務體系幾乎瀕臨崩潰,特別是在醫療和教育領域,這進一步削弱了經濟競爭力。此外,英國的債務問題陷入利息支付的惡性循環,國債收益率的上升使政府償付的利息成本不斷增長,進一步加劇財政壓力。

法國和英國的財政危機具有共同的特徵,就是緩慢升溫,但難以降溫。雖然危機尚未全面爆發,但其風險正在逐漸累積,主要表現在金融市場的脆弱性、國際救援能力不足以及多邊合作的衰退。一旦市場信心轉變,兩國的國債市場可能迅速崩盤,進而引發更大範圍的金融危機。英國和法國的貨幣可能大幅貶值,資本外逃壓力增大,對兩國經濟造成雙重打擊。而法國作為歐元區的核心成員,其危機可能引發歐元區的連鎖反應,危及區域乃至全球穩定。

英法兩國的財政問題已經成為全球金融體系中的不穩定因素。一旦危機爆發,將對歐洲乃至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國際社會應對此保持高度警惕,並提前制定應對方案,以減少金融危機的蔓延和擴大風險。

台灣作為一個高度開放且出口導向的經濟體,面對這種潛在的危機,應緊密監控市場波動,密切關注歐洲債券市場、歐元匯率以及相關金融指標的變化,並且及早預測可能的衝擊。同時必須減少歐洲資產曝險,金融機構應降低對法英國債或其他高風險歐洲資產的持有比率,分散投資至其他穩定市場。另應建立防火牆機制,強化本地銀行與金融機構的資本充足率,確保足以應對國際金融市場的潛在震盪。

法英潛在風險可能導致歐元貶值,因此央行必須靈活管理新台幣匯率,透過適度的匯率調控,避免新台幣劇烈波動,從而維持出口競爭力。另一方面,應模擬危機情境,進行壓力測試,讓政府及金融機構為可能的金融危機做好準備,並強化快速反應機制,建立跨部門的危機應對小組,快速因應金融市場異動,並確保決策過程效能。

台灣做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節點,必須嚴控法英潛在金融危機帶來的衝擊與損害,備妥預防性在因應方案,採取前瞻性策略,以確保經濟穩定。這不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企業也應主動調整策略,以提升整體經濟的韌性和適應能力。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