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透視/一場國慶兩種視野

國慶慶典是一年中國家最重要的活動,除了彰顯百工百業團結於憲政之下,同時也藉此向世界各國宣示主權存在的事實。這也是為何國慶活動的主辦單位,歷來便由象徵最高民意的立法機構負責,就算過往威權統治時期,這個形式程序也從未毀棄。今年國慶當然沒有例外,由立法院長韓國瑜擔任籌備會主席,並率先在典禮上致詞。
然而,台灣基本上為行政、立法、司法分立的體制,大體以美國為師。美憲設計的邏輯,乃認定三權之間與後來的政黨之間,必然會因各自利益而出現衝突;透過衝突,三權得以相互制衡,人民權益因此獲得屏障,此即所謂「以野心制衡野心」的政治學理。故而,在此設計下,衝突與矛盾被視為日常。數年前川普以總統之尊在國會兩院發表國情咨文演說,民主黨的裴洛西議長竟在後方議長席當眾撕毀總統演講稿,堪稱是行政立法兩權對立的經典畫面。
國慶大典當然希望對外能宣揚國人的團結,爭取更多海外僑民與友邦認同。但大典主席由立法院長擔任,他既是象徵最高民意的機關首長,又是在野黨領袖,發言上自有其必須斟酌之處。故而,韓院長在致詞中簡略提到「中南部風災」、「低薪族超過一百二十萬」、「光電板破壞生態」、「大罷免撕裂台灣」、「錯誤能源政策」、「美濃大峽谷」、「對美關稅談判犧牲產業」、及「戰爭危機」等,涵蓋了過去一年台灣所面對的重大議題,並將之比喻為「一旦潰堤就足以讓整個台灣滅頂的隱形堰塞湖。」無人能否認韓國瑜所言,均是台灣目前面臨的重大挑戰,身為最高民意首長,避而不談反而失職。
但總統在隨後的演說,卻呈現了另一個迥然不同的畫面。賴總統認為,「今年是台灣崛起的一年!」因為,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為百分之五點一,為亞洲四小龍之首;就業狀況是二十五年來最好,股市也連續六個月上漲,市值超過三兆美元,高居全球第八大股市;外匯存底也首度突破六千億美元大關,創下歷史新紀錄。總統誓言,他將努力守護這些寶貴的資產,運用它們來提升台灣乃至全球的產業及經濟發展。
如前所述,在分權的憲政設計下,行政與立法存在觀點上的差異並無足為怪。但國慶大典目的是要呈現團結的氣象,兩者發言南轅北轍,難免引人側目。某位評論者便指出,韓與賴的發言,「感覺是在不同國家講的」。執政黨發言人則在第一時間便批判韓院長的發言「相當不恰當」,為「特意的攻擊」並有造謠之嫌。其他綠營政治人物也爭相指責韓的致詞「堪稱史上最失格」,缺乏國會議長的高度。
孰是孰非讀者可自行判斷,但此事件其實暴露了總統府國安團隊的無能與失職。執政者若認為國慶大典必須呈現上下一心不容雜音,其實早應與韓國瑜會前協商,避免造成今天矛盾的局面。韓的立場與政策人盡皆知,執政黨豈能將典禮的順當寄託於韓的自我約束?如此治國又怎能讓人對眼下的關稅談判有信心?
雷根擔任總統時同樣朝小野大,但他所欲推動的政策幾乎全都如願。史家稱他為「偉大的溝通者」,因為他執政時常主動與在野黨溝通避免對峙。他的名言:「政治分歧可以透過對話縮小,而不是透過敵意擴大。」或許值得台灣執政者省思。
(作者為文化大學政治系特聘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