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台灣股價指數收盤達到27301點,同日盤中最高點曾達到27463點,這些都是台灣股市的歷史新高。比去年底收盤時的23035點相比,上漲了19.5%;比今年 4月9號最低點時的17307點更是大漲了57.7%。雖然主計總處預估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可以達到4.5%,出口成長率也會超過20%,總體經濟表現看起來都還不錯,但是這些榮景一方面是受AI與台積電所撐起,另一方面則是由美國對等關稅引發企業搶單所帶動台灣出口。而這些所謂「不理性繁榮」其實背後存在著兩個大大的黑影,即美國對等關稅和AI泡沫的不確定因素。因此,雖然現在看起台灣股市還在不斷的上漲,但是從諸多因素來看,台灣股市的風險可說是愈來愈高,投資者在進場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評估其中的風險,不要成為「不理性繁榮」下的犧牲者。
日前,川普突然發文說,中國大陸對於稀土出口的管制愈來愈嚴,充滿了對美國的敵意,因此他決定要將中國大陸的關稅再增加100%。結果周五美國股市立即應聲下跌,道瓊指數收盤大跌829點,輝達和台積電ADR分別下跌4.9%和5.4%。依據台股和美國高度連動的關係來看,周一台股大跌應該是避免不了,只是看會下跌多少而已。
其實最近有很多跡象顯示,美國和中國大陸的關稅和其他議題協商一直沒有進展,最明顯的指標就是,原本美中領導人有意安排11月在首爾舉行的APEC高峰會中,進行川習會,討論雙方的關稅和其他議題,而雖然看見之前雙方的高層閣員有進面討論,但是卻沒有傳出一些具體的結果,反而是,看到中國大陸減少採購美國的黃豆,以及大幅限制稀土的出口等等。這些大動作明顯的都對美國的經貿利益造成影響,所以川普才會先暗示說可能不去首爾,然後又突然說要再增加對大陸產品關稅100%。
川普這種隨興而變動的關稅政策,在過去這一段時間裡面,曾經出現過很多次,這種不按牌理出牌的作法,其實正是現在國際間各種風險的最主要來源。比方說,川普不喜歡現任的巴西總統,他就決定對巴西產品課徵50%的關稅,完全不顧美國對巴西的貿易其實是順差的現況;同樣的,印度採購大量的廉價俄羅斯原油和天然氣,川普不高興,就把印度的關稅提高到50%,結果印度總理就跑去中國大陸參加金磚會議,導致美印關係更加惡化。
同樣的,過去這一段時間,我們政府多次的赴美協商關稅,同時台積電也早就承諾擴大對美投資,總額達到1650億美元,結果台灣得到的是20%關稅再加上原本約3%多的疊加關稅,遠高於日韓的15%關稅,後來行政院副鄭院長又多次赴美協商,但是仍沒有得到確切的結果。現在台灣面對約23%的關稅,未來會如何,跟本沒有任何人有把握,因為美國現在就是所有不確定因素的最主要來源。請問,如果最終協商的結果,台灣還是要面對約23%的關稅,台灣的產品未來要如何銷往美國?
另外,除了一般性的關稅以外,美國還一直拿著232條款來要脅要提高對高科技產品輸美的關稅,其中尤其是針對晶片的關稅。川普多次提及要對晶片課徵300%的關稅,不過有在美國投資者可以豁免。台灣除了台積電以外,還有許多晶片的上下游廠商,他們是否要面對這麼高的關稅?還是說,他們也必需前往美國投資,以逃避這麼高的關稅?不久前,行政院鄭副院長說,我們不接受美國和台灣生產晶片「五五分」的要求,但是台灣會協助美國成立高科技產業園區,複制台灣的科學園區的成功經驗。問題是,有人估計如果美國要完全複制的話,需要的投資金額將高達5000億美元,請問,這些投資金額要從那裡來?這可能才是美國最需要知道的答案吧!另外,技術人員再那裡?技術從那裡來?如果答案都是由台灣提供,會不會造成台灣高科技產業的空洞化?相信這才是國人最擔心的吧!
總而言之,雖然現在台灣的股市屢創新高,但是主要都集中在電子相關產業,尤其是晶片上下游廠商,這種過度集中的現象必會造成更大的風險;再加上台灣還要面對美國對等關稅的諸多不確定因素,因此股民在投資股市時,一定要多「停聽看」,謹慎的選股和下單,才能減少投資的風險,避免成為「不理性繁榮」下的犧牲者。(作者為政大經濟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