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士科T17、T18基地成為AI龍頭輝達海外企業總部首選,因總面積達3.89公頃,地段完整、交通便利,是台北市繼內科和南港後的第三科技園區,但地上權屬新光人壽,新壽又已與台新人壽合併,契約主體變更。而北市府與新壽對解約金與履約爭議僵持不下,形成政治、法律與商業三重卡關,拖延輝達落腳時程。守住輝達首選地,是台北市長蔣萬安責無旁貸的責任。
綠營搶親 蔣須展現魄力
事到如今,輝達已正式致函經濟部,請求盤點含台北市在內的替代場址,並限期10月24日回覆,時程壓力清清楚楚。經濟部回覆全力協助,並端出多處國有地的備案;但輝達仍把T17、T18視為首選,顯示群聚效應與都會人才圈的價值遠非換個場址即可替代。
面對外界焦慮,賴清德總統雖強調中央會全力協助,但若真心想解決,早該仿照國家隊模式,由行政院統合內政部、經濟部、國防部等單位,成立「AI國家隊」單一窗口,協同北市府排除法規障礙與土地瓶頸,而非讓部會各自放話,浪費時間在政治算計與功勞歸屬的爭奪上。
顯而易見,台北市能否留住輝達海外企業總部,不只攸關台灣AI產業發展,更是一場中央與地方政治角力的隱形戰場。尤其高雄市長陳其邁招手輝達,表示會密切配合中央提供最優惠條件;台南市長黃偉哲更公開承諾,會用造鎮規格的土地打造輝達專屬園區。綠營首長的積極「搶親」,更讓蔣萬安備感壓力。
台北市議員秦慧珠說得最直白:「如果輝達離開台北市,無論蔣萬安要連任、還是副市長李四川要選新北市長,都不用選了。」對國人而言,蔣與李兩人政治前途事小,輝達若留在台北市,將強化台灣AI產業鏈核心地位,串聯台北、新竹至新北的半導體與軟體研發群聚,形成高階AI研發總部、創新應用與新創加速中心的樞紐。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出生於台南、對台灣感情深厚,在美國創業後多次公開感謝台灣是輝達成功的關鍵,讚許台灣是「全球AI供應鏈的心臟」,每次回台都親自拜會供應鏈夥伴,強調輝達與台灣是「命運共同體」。因此輝達海外企業總部留在台北,不僅可吸引國際人才與資金進駐,也能提升台灣在全球AI供應鏈中的戰略話語權,帶動整體數位經濟升級。
北士科T17、T18既是輝達的首選,身為台北市長,蔣萬安對北士科T17、T18卡關的態度顯得保守。蔣雖表態不容許新壽閒置未開發、將依約終止合約收回土地,但行動上仍停留在發文與會勘層次,缺乏明確時程與談判策略。面對輝達設定時限、中央明顯「作球」給綠營縣市首長,蔣萬安若未能展現魄力,恐錯失輝達落腳北市的契機。
新壽僵局 別當AI絆腳石
蔣萬安或許憂心強勢處理北士科T17、T18地上權問題,會淪為柯文哲「圖利京華城案」翻版,因此行動顯得畏縮。但兩案法律性質截然不同,京華城爭議在於容積與都更審議程序,涉及違法圖利;T17、T18則屬公有地上權契約管理,依約可因法人變更與履約不佳而終止。面對總體經濟發展,蔣市長自應展現施政魄力,不應過度自保,進退不決。
在商言商,新壽爭取企業與股東最大權益無可厚非,但現在企業已被貼上「圈養囤地」、「坐地喊價」惡名,市場批評它多年不動工,卻在談判時開出高額解約金,不禁讓人質疑企業只為囤地謀利。而新壽亦試圖翻轉形象,董事長魏寶生呼籲各方回歸契約協調精神,願與市府坐下來理性協商。
黃仁勳固然深愛台灣,最不樂見捲進政治角力戰場,且鄰近國家也全力爭取輝達海外企業總部,且各有其優勢。包括越南以研發與AI工廠加速吸附供應鏈,且已與輝達建立深度合作;馬來西亞以電力升級與綠電、資料中心群聚連番加碼;新加坡則以「確定性品牌」持續加倉AI算力。當鄰國把效率做成品牌,台灣若再內耗,企業自會用腳投票。
對蔣萬安而言,留住輝達不只是政績,更是展現治理能力的試金石。北士科地上權的制度障礙必須盡速排除,退而求其次再談松南營區或T12備案。新壽也應展現企業高度,把國家產業發展放在首位,提出具體可行的協商方案,別當台灣AI產業絆腳石,才能扭轉負評,避免淪為「全民公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