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美國艾森豪獎金會簡介
2014/09/20 10:04
瀏覽528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一、美國艾森豪獎金會簡介

() 美國艾森豪獎金會的緣起與宗旨:

1. 緣起:

   美國艾森豪獎金會(The Eisenhower Exchange Fellowships, Inc., 簡稱 EEF ),是在西元一九五三年十月十三日美國艾森豪總統歡渡六十三歲壽辰時,由一群國際著名的企業家、教育家等,團聚於賓州 Hershey 的壽堂中,共同提出的一個國際領導階層人士交流計劃,期使各國能更了解美國國情,並促進世界和平,作為壽辰賀禮,以肯定艾森豪氏在政治上與軍事上對於全世界的貢獻。翌年遂由各界捐獻,成立了美國艾森豪獎金會,每年審慎地從自由世界各國中,遴選具有高度學識修養且對該國有相當貢獻的青年領導者,由美國艾森豪獎金會贊助費用,赴美考察訪問三個月至九個月。

 

2. 宗旨:

美國艾森豪獎金會基於對「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了解,更能促進國際文化交流」的體認,建立各國各界傑出領導人士間之交換訪問活動,藉意見及觀念的溝通,使彼此更為瞭解,進而達成促進世界和平之長遠目標。此種非政治性、非營利性而以領導階層溝通為對象的訪問計劃,咸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具成效之交換訪問考察研究計劃。

 

() 美國艾森豪獎金會每年推動的三項交流計劃:

1. The Multi Nation Program (MN)

每年自世界各國遴選二、三十位得獎人,於三月至五月間在全美作為期十至十二週的旅遊拜會訪問活動。

2. The Single Nation / Single Area Program (SN or SA)

每年選定一蛻變中國家或地區,提供大約二十個得獎名額,於秋季在全美各地作為期八週拜會訪問活動。

3. The USA Program

每年自美國遴選得獎人,安排於其他國家拜會訪問,以加強他們各自於專業領域中對美國社會發展的影嚮力,這項計劃由美國艾森豪獎金會或其他國家艾森豪獎金得獎人贊助之。

 

 

二、艾森豪獎金中華民國協會簡介

一九五四年台灣的銀行家張心洽先生獲選為美國艾森豪獎金會第一位台灣的得獎人,隨即開啟了台灣與艾森豪獎金會近一甲子的淵源,從一九六四年起,台灣幾乎每年都會有一位傑出的政商界菁英獲選為艾森豪獎金會的得獎人,得到赴美進行考察研習的機會,到了一九七三年,在台灣第二位獲得美國艾森豪獎金會的得獎人:蔣彥士先生的發起之下,台灣艾森豪獎金會正式成立,期許集合台灣艾森豪獎金會的得獎人共同實踐美國艾森豪獎金會藉由領袖間交換信念,促進國際敦睦關係的理想。在此之後台灣艾森豪獎金會開始參照美國艾森豪獎金會的領袖交流計畫,自費邀請各國艾森豪獎金的得獎人前來台灣,進行為期數週的訪問,讓這些優秀的國際領袖深入了解台灣的風土人情、多元文化、民主改革與經濟建設的成果,成功開拓台灣的國際地位,更為台灣爭取了眾多的友誼。

 

從一九五四年銀行家張心洽先生獲選美國艾森豪獎金會台灣首位得獎人後,當時因為台灣幅員太小,未能與其他東南亞國家如日本、泰國等相提並論,是以直至一九六四年蔣彥士先生方獲胡適先生(時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舉薦,成為台灣第二位得獎人。當時蔣先生於赴美訪問期間,向美國艾森豪獎金會據理力爭,告知台灣面積雖小,但政府正勵精圖治,大力推動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建設,並已開始派遣農耕隊,協助其他開發中國家發展農業,同時亦為中國大陸同胞嚮往民主、追求自由的明燈,已在世界上發揮很大的影響力,實應有資格年年獲選一名得獎人赴美訪問,美國艾森豪獎金會董事會覺得蔣先生所言甚為合理,是以從一九六四年起,幾乎每年遴選一名我國得獎人赴美考察。

 

美國艾森豪獎金會遴選的得獎人中,四分之一來自亞洲,尤重在東南亞地區,其次則為西歐諸國及南非,而半數以上的得獎人,都來自開發中國家。早期的得獎人,主要選自工程界、農業界、教育界中從事發展工作的人,後來遴選範圍逐漸擴大,包涵了企業管理、都市計劃、金融事業、公共行政及環境保謢等界的人士。國際間的評論,都認為此交流計劃不含政治性,遴選周密,不僅促成領導階層人士間的交流,亦能與民間直接接觸與聯繫,是項很具績效的作為。

 

我國在一九七三年,獲得美國艾森豪獎金赴美訪問的得獎人已達十一人(但當時首屆得獎人張心洽先生己故),都深深覺得此項國際交流計劃的影響非常宏遠,乃經蔣彥士先生提倡,向我國企業界、金融界及教育界的領導人士募捐基金,於是年十二月四日下午六時,假圓山大飯店舉行創立大會,成立了艾森豪獎金中華民國協會(The Eisenhower Fellows Association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簡稱 EFA),凡我國得獎人都是協會的會員,每月召開一次會議。董事長由董事中推選產生,並選任一位會長主持會務,除向美國艾森豪獎金會推薦台灣得獎候選人外,並自一九七六年起,參照美國艾森豪獎金會的交流計劃,以「認識中華民國」為主題,開始遴選其他國家教育、財經、政治及新聞界的傑出人士來台作一至二月的考察研究,以瞭解我國人民、文物制度、民主改革與經濟建設的成果。

 

本協會現任董事長為許水德先生,另設執行祕書一人執行會務。目前EF台灣得獎人已達五十位(其中七位已故),皆成為本協會之董事。

本協會的會務活動包括:

(1)    甄選世界各國傑出人士來台灣作二至四星期的考察訪問,迄今本會之得獎人已達六十二人。

(2)    籌組提名委員會,遴選推薦台灣的領袖人才參加EF得獎人甄選,赴美國研究考察。

(3)    捐款支持EF,促進彼此之友好關係外,並與該會維持密切的合作關係。

(4)    每月召開會議討論會務,並舉辦餐會、球敍、參訪等活動,促進得獎人間之聯誼。

 

「兩岸青年領袖研習營」

「兩岸青年領袖研習營」計劃之推動,緣起於海峽兩岸的艾森豪獎金得獎人,共同感受美國艾森豪學人訪問計畫(Eisenhower Fellowships)所提供的參訪學習機會,嘉惠個人國際視野的提升與多元文化的探索;並深深感動於「以合作代替對抗,以瞭解代替無知」的使命號召。因此,決心集結兩岸社會菁英的經驗與能力,共同推動兩岸年輕世代間之瞭解與融合,培育兩岸未來領袖菁英間互助合作的基礎,並期許這項活動,未來能成為華人世界的「艾森豪獎金得獎人計劃」,為兩岸間進一步的瞭解與合作,立下深遠基礎。對於這項計劃,我們希望能達成下列目標:

1.         促進兩岸青年世代的相互瞭解與融合。

2.         建立兩岸青年跨領域對話合作的團隊經驗。

3.         培育兩岸青年人文思考、社會關懷的領導人品質。

 

我們在2010年首度辦理的兩岸青年領袖研習營活動中,課程規劃以室內專題研討為主、戶外實地參訪為輔,主題涵蓋台灣的經濟、社會、文化各層面,同時安排了尊重多元、關懷弱勢的服務學習課程。主講者或是學養斐聲華人世界,或是專業名聞國際,來自各界菁英的共同理念是,傾學相授,引領兩岸青年世代,登高眺遠。為期三週的研習營期間,跨地、跨校、跨社會文化的共同學習與生活,不但讓兩岸優秀青年深入瞭解台灣,更能深度瞭解自己,並從此聯結出許多友誼。

 

2012年起,「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亦在對岸開始舉辦相同性質之營隊活動,由本會邀請台灣的優秀青年組團參加,今年營隊活動已邁入第二年,主題為社會實踐與學習。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政治
自訂分類:不分類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