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即便美國川普總統取消AI晶片三級管制的措施,但仍堅持輝達的H20晶片不得輸往中國,但未料後續在黃仁勳執行長不斷遊說,以及美國在整體貿易戰略的考量下,做出新的政策調整,其中隱含晶片換稀土的美中談判框架。
也就是說美國突然放行H20晶片出口中國,背後有多重意涵,這不僅是單一的貿易決策,更是美中科技競爭中一場複雜的策略調整,主要是著眼於有限開放與技術控制、輝達與美國企業的利益考量,更反映出美國不再是簡單的全面封鎖中國大陸,而是在維護自身技術領先地位、國家安全利益與企業經濟利益之間尋求平衡的結果,同時這也顯示雙方在科技領域的博弈將會持續,且未來將採取更為靈活和策略性的手段。
其中有關美國在AI晶片策略的調整方面,H20是輝達為符合美國出口限制而特別為中國市場設計的降規版AI晶片,儘管它不屬於輝達最高階的產品,但仍具備出色的推理運算能力和完整的軟體支援;美國這次調整出口政策的目的是透過「有限開放」的方式,讓中國的AI開發者繼續對美國技術產生黏著度,建立對美國技術的依賴關係,而不是徹底切斷技術來源,導致中國完全走向自主研發。
此外,若完全禁止輝達產品出口到中國,中國企業將加速自主研發,恐讓華為等中國本土廠商在全球市場上壯大,削弱美國及其盟友的競爭優勢。透過持續輸出降階產品,美國試圖以技術圈養策略,防堵中國在軍民融合領域快速發展。
事實上,從輝達與美國利益來考量,黃仁勳曾表示,因先前的出口禁令,該公司面臨數十億美元的庫存損失,故輝達也一直積極遊說美國政府,放行H20不僅有助於輝達去化庫存,也能讓該公司在中國這個巨大的AI市場中維持一定的市占率;至於美國政府希望推動更廣泛的美國AI堆疊戰略,涵蓋晶片、作業系統到AI模型等各個層面,透過允許H20出口,美國企業可以繼續參與全球AI生態系統,確保美國技術仍是業界標準。
更重要的是,輝達晶片的決策是美中談判拼圖的一部分,可能是美國換取中國在稀土礦物等其他領域承諾的籌碼;畢竟中國在稀土生產方面擁有絕對優勢,其稀土產量曾占全球95%以上,現階段也有60~70%的市場比重,代表中國在全球稀土儲量與生產的主導地位;甚至中方在稀土加工與精煉的壟斷更是顯著,中國在稀土精煉產量上占全球份額高達90%以上,特別是重稀土的精煉產能更是高達99%。
面對中方對於稀土擁有絕對的管控權,美國雖積極尋求稀土供應鏈的多元化,包括開發新的礦源、投資環保技術和推動稀土回收,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目前進程皆有限,此則更加凸顯美方欲藉由輝達H20晶片的開放,期望在下次美中關稅談判時能獲得中國關鍵礦產更多的資源。(作者為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