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熱,想起那一夜在挪威。
清晨從松恩峽灣的小鎮弗拉姆(Flam)坐了六個多小時火車返來奧斯陸,下榻的旅店櫃台查對我的訂房資料後說:「歡迎回來。」
上次在這個城市只參觀了國家劇院,永遠都是計劃太多、時間太少,有時還計畫趕不上變化。趁著當晚外出覓食,決定無論如何要去一趟得過歐洲當代建築獎的奧斯陸歌劇院(Oslo Opera House)。
出門時,天空還飄落羽毛一樣的雪花,我心裡有點發愁,這麼冷啊,過一會兒下大了怎麼辦?
幸好電車停在歌劇院的對街,走出來雪停了,清晰映入眼簾的那一棟獨特建築,要怎麼形容?
在喧囂的城市中,我見過太多巍峨卓麗的建築,奧斯陸歌劇院雖然用堅硬的花崗岩和大理石打造,立起了高高的玻璃幕牆,但它有一絲溫柔,仿佛張開雙臂擁你入懷。
位於海港的奧斯陸歌劇院,像是從水面浮起一座小小的島,白天一個匆匆可能就錯眼而過,尤其是在白雪覆蓋大地的季節。據說這正是建築師Snøhetta從寒冷冰川中汲取的靈感,務使歌劇院成為周圍自然環境的一部分。
有別於其他歌劇院給人高貴氣派的距離感,奧斯陸歌劇院有一個傾斜的坡道,歡迎人們從地面走上它的屋頂,站在頂端環顧市區和海灣的景像。
▲奧斯陸歌劇院的前方是大理石廣場,左方有一平緩坡道可以登上屋頂
▲歌劇院與旁邊街道,環以水池隔開
▲從旁邊坡道看過去,歌劇院的前方即是港灣的水域
▲已經有許多人站在劇院屋頂,目擊白日與黑夜的嬗遞
▲站上了劇院屋頂,見到對面的城市已然華燈初上
▲從歌劇院看見奧斯陸港灣的盡頭,一側是那邊(上)一側是這邊(下)
▲從歌劇院另一邊的坡道下行離開
▲歌劇院的玻璃牆,映出市區的夜景,似乎融為一體
▲歌劇院的內部由幾根大柱撐起高頂
▲主廳的形狀像馬蹄形,有聲學共鳴的效果,讓人想起過去的古典劇院
▲回到歌劇院的地面看對岸
▼前方是義大利藝術家Monica Bonvicini的雕塑作品「She Lies」
▼夜,頻頻催促白日離去,長日將盡
對有些人來說,歌劇院是另一個世界。
確實,誰是帕華洛帝(Luciano Pavarotti)?誰是巴瑞辛尼科夫(Mikhail Baryshnikov)?誰又是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介紹什麼歌劇院,那附近有夜市嗎?
抱歉,附近沒夜市,歌劇院裡的餐廳也沒星星,但 Baby its cold outside,進去屋裡看看無妨吧。
奧斯陸歌劇院的內部仍然保留若干古雅品質,卻也可見結合創意的架構。據說耗資五億歐元、歷時五年完成,表演場地分主廳和兩個副廳 – 歌劇廳、芭蕾舞廳、音樂廳。
我看陳列的表演海報很是動心,但風塵僕僕實在累了,又是隔日一大早的飛機。沒看到節目不遺憾,沒看到劇院現場不免留下殘念。
有機會的。懷抱如斯,且行且走。浮生亦是。
怎麼去》從中央火車站步行15分鐘可達,坐電車或巴士到Jernbarnetorget 站下車,沿著人行道的標誌行進。
▲走進大廳,樓梯往上是劇院的入口
▲▼大廳中央是劇院主體,外牆一圈以橡木材質裹覆
▲▼大堂邊角分隔區塊的牆壁像乳酪的穿孔,在照明時產生融冰的錯覺
▼溫暖的黃色燈光,一掃室外的寒冬冷冽
▼大廳的演出節目海報,當然不是只有歌劇
▼我在這張海報前駐足凝視良久,想起托爾斯泰說了「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白天的奧斯陸歌劇院,像一座浮出水面的幾何小島
▼奧斯陸傳統的國家歌劇院
《同場加映》
白日在火車上看到挪威的鄉間景象,俗言俗語形容就毀了。
就這樣看看吧。
聊作溽暑一注清涼。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4樓. Charles Lin2018/08/24 12:27謝謝BJ分享,貼上兩張照片共襄盛舉,一張是夏天時從海港郵輪看歌劇院,另一張是我女兒冬天時拍的。
- 3樓. 我是google迷2018/08/15 23:41可以走到人家屋上頂耶!我喜歡。挪威歌劇院也是靠港灣,海天一色的夕陽,美呆了,我只看過雪梨歌劇院與義大利歌劇外觀,聽說聽歌劇要穿禮服,穿夾腳拖也就只好放棄。
- 2樓. 花鼠妹2018/08/12 13:36
鏡頭下的奧斯陸歌劇院好美喔!
放眼望去,盡是雪白一片.
冬季的挪威真漂亮!
感謝分享
- 1樓. Olivia 隨心所欲2018/08/11 09:45
正陶醉在您的文章與如畫的相片裡...如然迸出《夜市》一詞,害我嚇了一大跳...
誰會把冰冷、挪威、歌劇院...與熱、熱鬧、夜市...等詞畫上等號呀?
坦白說,那是一個自我轉折,否則我怕抑制不住繼續多談。可是寫那些不是傻了嗎?我提醒自己的定位是旅遊,現在人人寫景點,家家談吃喝,我這篇既然不想費力多寫文字,就加兩句關鍵字湊熱鬧啦。反正寫來寫去,讀者不就是看看照片嗎? BJ周 於 2018/08/12 12:0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