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旅行我做主」,為了看不一樣的風景,體驗不一樣的感受,我住過古堡、洞穴、樹屋、蒙古包、印地安帳篷。因此去荷蘭,想住風車屋沒訂到,倒是住進了以奇特聞名的方塊屋(Kubuswoningen/Cube House)。
方塊屋在鹿特丹(Rotterdam)。
鹿特丹是荷蘭第2大城、歐洲第1大港,它跟首都阿姆斯特丹很不一樣。二次世界大戰時,鹿特丹被德軍猛烈轟炸,等到德軍佔領之後又被盟軍轟炸,許多老房子都蕩然無存,戰後重建的市容便顯得現代新穎。
▲鹿特丹的市貿中心和購物中心
▲方塊屋附近的Blakk地鐵站,有流線型外觀,出口還有一個飛碟?
▲▼方塊屋四周的“普通”大樓和住宅也有小特色
▼方塊屋在港灣區,當然能見到這樣的情景
方塊屋所在的歐德黑文(Oude Haven)港灣區,有1千多年歷史,是鹿特丹第一個港口,也正是當年被德軍洗劫一空、被轟炸徹底破壞的海事區。
鹿特丹市政府規劃重新開發的構想藍圖,就是要有呈現生命意象的個性建築,而不是堆疊千篇一律的功能建築。
想想看,這種鼓勵和包容開創性的思想,而且是政府官員和市議員們的眼界共識,難怪鹿特丹的公共建設讓人耳目一新,也看到荷蘭人的民族特質和教育文化,展現在藝術、哲學、文學和建築領域的獨特成果。
因此在這塊區域出現了方塊屋、鉛筆屋、水管屋和種種奇異的多維實驗建築,其中以立體方塊屋最受注目,不僅成為鹿特丹的特色標誌,也成為熱門的觀光景點。
▲方塊屋後面就是六角形的鉛筆屋(公寓樓) ▼水管屋其實是中央圖書館
▼方塊屋後方的碼頭,對面那棟帶有新藝術風格的白宮White House,曾是19世紀歐洲最高辦公大樓
方塊屋本身不稀奇,稀奇的是木框骨架的方塊,被側面傾斜45度立在六角形的混凝土柱基座上,也就是一角尖立、三角朝天,屋頂成了金字塔,所有牆壁都是傾斜的,這種不對稱的外觀和內部,出現在當時的人們眼前,引起一片驚嘆。
建於1984年的方塊屋,走在時代尖端,創出自己的潮,就算到了今天,它的第一和唯一,依然讓人覺得酷炫、不退燒。
方塊屋由荷蘭建築師Piet Blom所設計。這傢伙是一怪胎,風格就是挑戰傳統、特立獨行,他也很少願意向現實妥協,所以問世作品不多,然而作為結構主義運動的重要先驅,人家出手就成經典,不服都不行。
▲方塊屋的內庭,樓下多是商家,樓上才是住家
▲不知情的話,可能會懷疑方塊屋裡能住人嗎?
▲你能想像施工性的複雜嗎?這也是無法大量建造的原因
▲你看這管理好吧?有哪家把冰箱售物架亂七八糟的堵在外面?
▲方塊屋的頂端都是一個三角金字塔,內部可做多種用途變化
▼每個方塊屋都有許多窗子,既能受風也能採光
Piet Blom認為建築的形式、美學和空間體驗,都跟每個人生活的諸多面向是一體的。他的設計座右銘是–生活在城市屋簷下。所以他對城市社區的規劃,覺得應該像鄉村一樣。
了解建築師的主導想法,也就不難了解方塊屋在他的設計概念裡,一個立方體是一棵樹,每棵樹合在一起就是一片森林。這片抽象森林既是城市一部分,也是自成一體。
好的建築會說故事。一個城市給人的辨識度,也端視有多少像方塊屋的故事。鹿特丹被CNN票選「歐洲最酷城市」,每年吸引觀光客絡繹不絕。
方塊屋實際上是一集合住宅,由38個立方體緊密相連,裡面有住家、辦公室、超商、餐廳、學校、遊樂場、博物館等,幾乎是一個機能齊全的獨立小區。
有趣的是,方塊屋位在交通繁忙的Overblaak大道上,立方體與基座之間以長廊銜接,結果成為一座跨越七線大道、通往附近市場、港口和車站的人行天橋。可以說,方塊屋也是一個大型「過街樓」。
▲方塊屋四通八達,與旁邊有弧線窗型的公寓共用入口
▲方塊屋有一個露天餐廳,還有一個西洋棋博物館▼
▲方塊屋的基座有許多小型商店
▲▼方塊屋一側有四號碼頭,一側是交通大道,可以穿堂而過
▼還好人家不流行機車,不然會吵死
方塊屋當中有兩個較大的超立方體(Super Cube),一個是建築學院,一個現在改成了青年旅館Stayokay,嘗試住進方塊屋並不困難。
但我在2010年入住方塊屋的時候,只有日租一個雙臥房公寓的選擇。如今增設旅館,可見遊客對方塊屋的好奇從來不減,是一地方開發項目的成功案例。
每個立方體內部分成三個樓層,一樓是開放式廚房和客廳;二樓是雙臥房、浴室和儲藏空間;客房、休閒室在三樓,也有人把三樓改成做日光浴或屋頂花園。
由於立體容積的關係,比正規少了1/4可用的空間,身材高大的人比較不適合住在裡面。少數人在方塊屋裡會覺得頭暈,這是視覺影響腦幹平衡感的關係。
方塊屋至今仍然獨一無二,原因是施工的複雜性,據說承包商建造的時候,不像一般房子搭鷹架直接往上蓋,而必須先做出立方體的模組,然後一個個的固定結構。這種費時費工的建造法,睥睨天下難以山寨。
▲“一棵樹”的設計圖,樓梯比較不適合行動不便的人使用▼
▲來吧,就從這門口進入實體屋看看
▲這是一樓的客廳 ▼另一端是用餐區塊
▼轉角就是一廚房(哪裡下得了毒手啊?)
▼二樓有雙臥房和儲藏空間
▲二樓的主臥房▼床沿有窗,從床頭櫃看出去也有景
▼二樓書櫃上方三角窗,與頂樓天窗一起採光
▲爬上三樓閣摟,是一個休閒空間,窗子望出去是別家“樹梢”▼
你看那巴黎鐵塔在各地都有山寨版,唯獨這方塊屋三十多年來就沒有二貨,雖然加拿大多倫多在1996年模仿原創,建了三個立方體的瘦身版方塊屋,但那是擺看的裝置罷了,後來也拆了。
所以鹿特丹市政府真是“夭壽讚”,決策讓建築師們創新和實驗,並且尊重和接納他們的設計,讓我們看到人家的公共建設何以能永續,也讓我們了解鹿特丹何以是新建築薈萃之地,並且有許多世界知名的建築設計師和建築設計公司在此投資據點。
當初一個原本在炮火下成了廢墟的老城,從瓦礫中大破大立,今日轉變成一個既現代又摩登、充滿建築奇跡的國際都會。2001年,鹿特丹獲選為「歐洲文化之都」。
【註】本文看到下面一則新聞有感而發。
3年13座天空步道、80座彩繪村 觀光局:不能再蓋了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天上午審查交通部觀光局明年預算,立委再度針對各縣市近年為搶觀光,瘋蓋天空步道、彩虹村等質詢。
立委林俊憲指出,全台三年竟蓋了80座彩虹村、13座天空步道、4座玻璃教堂,立委批評觀光局長年只重視硬體升級、忽略軟體服務;觀光局長周永暉表示,天空步道不能再蓋了。
交通部前部長賀陳旦今年3月就曾強調,希望各地不會再重複蓋高跟鞋教堂、天空步道等設施。
林俊憲表示,觀光局長期只重視硬體升級、忽略軟體服務品質,導致我國觀光景點重複性及相似性過高,缺少特色,短短三年台灣已有80座彩繪村、13座天空步道、4座玻璃教堂,觀光局編列大筆預算卻無法帶來永續觀光效益。
他提案將觀光局編列「國家風景區開發與管理-國家風景區建設計畫」編列18億3900萬元預算凍結2成,要求觀光局一個月內提出書面報告,經同意後才使得動支。
對此,觀光局長周永暉表示,天空步道不能再蓋了。觀光局技術組組長黃勢芳表示,18億預算主要是針對既有設備的維護與修繕,觀光局今年起已不再興建景觀橋樑,除非是偏遠地區具備交通功能的吊橋,但此類吊橋通常會去找公路總局,若只是單純景觀橋向觀光局申請,基本上都會駁回,今年截至目前已駁回三件天空步道申請。
交通委員會也作成決議,凍結國家風景區建設計畫預算兩成,3億6780萬元。(2018-12-06 聯合晚報)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8樓. 盹龜雞~ 0314 的玫瑰園2019/08/27 11:44BJ 周 這一篇鹿特丹方塊屋的剖析介紹 , 也是 夭壽讚 !
- 7樓. ono2019/07/18 20:14
今年初我剛去參觀了方塊屋
大家都是從外面看
住在裡面剖析方塊屋的
您應該是第一位了
- 6樓. 南瀛睡牛2018/12/11 15:58
鹿特丹的確有很多獨特建築, 方塊屋我只有看外觀無幸入內一覽。 前不久重新看成龍的「我是誰」電影,小時候看沒什麼特殊印象,去過鹿特丹後特別有感覺,片中也有方塊屋喔!
- 5樓. Charles Lin2018/12/11 11:58
荷蘭建築,除了舊的山形屋之外,近代建築也一向令人刮目相看,也是很多台灣建築師朝聖的地方。
像下附Amsterdam Main Station 附近的MEMO Muesem及 ING House,是兩棟令我印象深刻的建築。
- 4樓. WaWa 祝大家財源滾滾、幸福滿滿2018/12/09 21:20
每張圖有如油墨畫,好特別喔~
只是光看就暈眩,更不用說進到裡面。
- 3樓. faith2018/12/09 16:48
對啊~我也會頭暈
當然最棒的是完全的採光, 在室內就可以養大型植物.
方塊屋本身就是風景, 所以照片中所有的窗外都沒有盆植花
不過這在愛講風水的亞州, 還有寸土寸金, 拼命更要拼出建坪的台灣,
可能就有更多的考慮了, 當然還需能找到世界上最貴的建築大隊吧~
荷蘭好像沒有地震吧? 所以廚房右邊的玻璃瓶可以放的這麼高~
很喜歡讀您的遊記~
總能學到些什麼~ 謝謝~
FAITH你那兒不開放留言,我沒法跟你說快畫吧,等新作很久啦
方塊屋的窗外不但沒有盆植花,連一隻鳥都沒,我就很納悶,這是外太空衛星站吧?(←科幻片看太多)
講風水不建方塊屋也行,可是建80座彩虹村、13座天空步道、4座玻璃教堂.....搞到連國人都嫌棄,哪還能吸引外國觀光客來台灣看這些?
荷蘭不在地震帶上,否則應該建出更奇特的建築吧?
BJ周 於 2018/12/09 23:48回覆 - 2樓. Olivia 隨心所欲2018/12/09 09:41
第一張相片就讓我很有想畫的念頭,用粉彩來畫應該很棒
!!
被您的外觀圖文引誘很久....一進入客廳,竟有暈的感覺,住進去不會頭昏嗎?
等你學好素描,將來出遊看景用畫的,那就非常與眾不同,等著看你作品哦。
我坐車坐船坐飛機熱汽球都不暈,走繩索吊橋玻璃棧道也不暈,在方塊屋裡沒什麼暈眩感,可天天住方塊屋也不行,因為我比較喜歡寬敞的空間,體驗一回就可以了。
BJ周 於 2018/12/09 23:16回覆 - 1樓. Flying Eagle2018/12/09 00:52
這方塊屋我不用住在裡面,光看外觀就已頭昏,但是這獨一無二的確千金難買。追求個性和創意,而非功能,這是傳統、務實的亞洲人欠缺的。文末那篇新聞我也看過,和荷蘭比起來,只能長嘆!
你用“務實”兩字形容,真是客氣。亞洲人不是沒創意,而是太急功近利,什麼好弄好賺錢,就一窩蜂的去做。要不是方塊屋太難模仿,早就像貨櫃屋堆疊各地了。
其實今年五月就已經有這樣的新聞–「山寨又無聊?台灣十大最「瞎」景點票選!」
不明白為什麼相關部門的反應如此遲鈍,難怪許多大同小異的景點現在已經乏人問津。等到找網紅打卡、人氣部落客寫文都沒人要看時,就只剩下一堆爛攤子了。
BJ周 於 2018/12/09 23:0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