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要我們戒貪瞋癡 ,您能
做到多少?
不近女色的佛教戒律,女難是
否搭救之公案說明:“戒不如節,節
不如解”;了悟戒律真義,才能掌握
節奏,進退合宜,守戒自然渾然天
成,不至於守到冥頑不靈。亦即
守戒要懂得守節更要懂得化解。
人人朗朗上口的貪瞋痴慢疑
五大夙習,運用之妙,就存乎"一
心"。
李鳳山師父養心日月談一書
提到,不是不能貪,不能瞋,不能
痴;看您如何貪,如何瞋,如何
痴?對守戒律他提出戒節解道理
外; 對貪瞋痴有另 一種解意:
~貪於內在、瞋於正直、痴出深度 ~
如果只叫人不貪不瞋不痴,
讓人憋在那兒,一旦碰到事情,有
時反而更貪,更瞋,更痴。所以他
說戒節解三者並用,才能活學活
用,才是開明修練的大學問。
貪 於 内 在
貪有往外貪,往内貪。當我
們虛心地,拼命地反求諸己,可說
就是往内貪;若拚命地往外發展,
不求内在的充實,就是往外貪。有
本事我們要往内貪,不要往外貪,
等到内在充滿時,該怎麼做,需要
什麼,要多少?心理比誰都明白,
該有的自然會有,不需要特別往外
求。所謂的虛懷若谷,反求諸己,
内在充滿,外在充實。
瞋 於 正 直
瞋就是脾氣上來了,就是
發怒!我們看到廟裡有怒目金剛,
鍾馗捉妖,哼哈二將,都以恐怖臉
色現形,就是告訴大家邪不勝正,
這世界既然有邪,要以正來抵禦;
如沒那股煞氣,也無法把邪氣趕
走。所以我們要培養一股正氣,令
邪氣不易侵入。即古人所謂浩然正
氣!譬如有人說話温吞,看人眼也
不正,兩眼無神或飄來飄去,你就
會感到他沒什麼浩然正氣。正氣是
一種威嚴,若瞋裡有正,正裡有
直,能夠不偏不倚,展現正直,才
是瞋的可以。
痴 出 深 度
藝術家不痴,沒法成就偉大
藝術作品,科學家不痴,沒有辦法
成創作家,發明家。重點在我們要
懂得什麼是痴的功夫,不鑽牛角
尖,把範圍擴大,海闊天空,才痴
得有效果,免得走進死胡同。
痴其實是一種專注。專注中
不斷增長增廣學問,讓研究的東西
緜延流長,歷久不衰,痴起來才
有意義。<註>
所以讀書貴在活用,人生貴
在意義,財富貴在助人。否則容易
陷入所知障,知識障的死胡同而不
自知。
註:資料來自李鳳山著 養心日月談~迎進正向能量,開啟靈性生活。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