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顏氏
傳統社會,女性附隨在男人之下,絲毫沒有自主權利,只能聽天由命。〈雲翠仙〉裡的翠仙,就因父母之命嫁給一位渣男,好在靠她的冷靜與智慧,擺脫困境。(註一)《聊齋》有篇〈顏氏〉敘述顏氏嫁給一位「金玉其表、敗絮其中」的男子,索性代他參加科考,中了進士,累官至御史,最後讓她的丈夫承襲朝廷名銜。
〈顏氏〉故事略以,明朝順天有位書生,生性遲鈍,17歲還寫不出一篇文章,但他儀表文雅,善寫書信,人家看不出他是否有學問?村裡有位女孩顏氏,讀書過目不忘,能詩能文,父母希望她嫁給有才學的文人,後來雙親過世,始終待字閨中。某日,鄰婦用書生寫過的字紙包繡線來找她,顏氏看了字紙,反複閱讀,似乎頗有好感。於是,鄰婦藉機牽線,撮合兩人的婚姻。婚後,顏氏見丈夫不善為文,乃督促他用功讀書。一年後,書生稍諳應試文章,參加幾次科考,總是名落孫山。事後,顏氏女扮男裝,與書生一起參加考試,結果書生又是落榜,她則以科試第一再參加鄉試,一舉中了進士,授予桐城令,由於治績卓著,再遷河南道掌印御史。顏氏惟恐事蹟敗露,稱病辭官。不久,明朝滅亡,顏氏才敢恢復女兒身,而將朝廷名銜轉給丈夫,但他羞于承襲妻子掙來的名銜,只以一般儒生自居。所以,作者說:「翁姑受封於新婦,可謂奇矣。然侍御而夫人也者,何時無之?但夫人而侍御者少耳。天下冠儒冠、稱丈夫者,皆愧死矣!」
當顏氏見丈夫考試總是名落孫山時,她想女扮男裝去試一試,夫妻間有一段精彩舌辯,原文如下:女訶之曰:「君非丈夫,負此弁耳!使我易髻而冠,青紫直芥視之!」生方懊喪,聞妻言,睒晹而怒曰:「閨中人身不到場屋,便以功名富貴似汝在廚下汲水炊白粥;若冠加於頂,恐亦猶人耳!」女笑曰:「君勿怒。俟試期,妾請易裝相代。倘落拓如君,當不敢復藐天下士矣。」生亦笑曰:「卿自不知蘗苦,請嘗試之。但恐綻露,為鄉鄰笑耳。」
在「男尊女卑」的年代,女性不僅囿於受教及任官,倘若女性無法生兒育女,還要設法為丈夫蓄妾,延續香火。所以,本篇顏氏以開玩笑口吻,跟書生說:「凡人置身通顯,則買姬媵以自奉;我宦跡十年,猶一身耳。君何福澤,坐享佳麗?」生曰:「面首三十人,請卿自置耳。」相傳為笑。
蒲松齡是女權主義者,在《聊齋》作品中處處表現女性自主性,即以〈小翠〉為例(註二),小翠對公婆責罵,會回嘴;公婆要處罰她,索性離家出走,在衛道人士眼裡,簡直是離經叛道。本篇的顏氏女扮男裝,參加考試,擔任官員,更是作者超現實的想像。
註一:參閱【聊齋志異—雲翠仙】乙文。
註二:參閱【聊齋志異—小翠】乙文。
《聊齋》有篇〈顏氏〉敘述顏氏嫁給一位「金玉其表、敗絮其中」的男子,索性代他參加科考,中了進士,累官至御史,最後讓她的丈夫承襲朝廷名銜。(註:照片翻拍自https://kknews.cc/zh-tw/n/zya6q33.html)
〈顏氏〉故事略以,有位女孩顏氏,讀書過目不忘,能詩能文,父母希望她嫁給有才學的文人,後來雙親過世,始終待字閨中。(註:照片翻拍自https://kknews.cc/zh-tw/n/zya6q33.html)
明朝順天有位書生,生性遲鈍,17歲還寫不出一篇文章,但他儀表文雅,善寫書信,人家看不出他是否有學問?(註:照片翻拍自https://kknews.cc/zh-tw/n/zya6q33.html)
某日,鄰婦用書生寫過的字紙包繡線來找她,顏氏看了字紙,反複閱讀,似乎頗有好感。(註:照片翻拍自https://kknews.cc/history/xvyrlzg.html)
鄰婦藉機牽線,撮合兩人的婚姻。婚後,顏氏見丈夫不善為文,乃督促他用功讀書。(註:照片翻拍自https://kknews.cc/history/xvyrlzg.html)
一年後,書生稍諳應試文章,參加幾次科考,總是名落孫山。(註:照片翻拍自網路影片)
事後,顏氏女扮男裝,與書生一起參加考試,結果書生又是落榜,她則以科試第一再參加鄉試,一舉中了進士。(註:照片翻拍自網路影片)
顏氏中了進士,授予桐城令,由於治績卓著,再遷河南道掌印御史。顏氏惟恐事蹟敗露,稱病辭官。(註:照片翻拍自網路影片)
不久,明朝滅亡,顏氏才敢恢復女兒身,而將朝廷名銜轉給丈夫,但他羞于承襲妻子掙來的名銜,只以一般儒生自居。(註:照片翻拍自網路影片)
- 2樓.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2024/09/17 07:28我也認同你的解釋,然而如此一來,這兩句就不是對句。「然侍御而夫人也者」是說因夫為侍御而封其妻為夫人,「但夫人而侍御者少耳」是說夫人而當上侍御。前句有兩人,後句僅一人。
- 1樓.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2024/09/08 07:46
「但夫人而侍御者少耳」
這是指夫人成為侍御?因夫人而成為侍御?
「然侍御而夫人也者,何時無之?」
這不是由侍御而成為夫人吧?
蒲松齡說:「然侍御而夫人也者,何時無之?但夫人而侍御者少耳。」意思是說:做侍御而封賞他夫人的,隨時都有。但夫人當官而讓丈夫做侍御的太少了。你的理解,大致符合作者的意思。 夏老師plus 於 2024/09/16 17:35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