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一畢業能賺多少錢償還學貸?沒有福利也沒有資源,我們還能幹什麼?」學生團體
教育部今年4月凍漲大學學雜費一學期,組成「常態性大專學雜費調整方案專案小組」,歷經五個月擬出方案,預計明年2月實施。為改善高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公立大學新生學雜費調漲5%到10%,私立學校調漲5%,除縮短公私立學雜費差距,部份收入協助弱勢學生,另外教學成本與教育品質會列入學雜費調整機制作為參考。
台灣大學、政治大學、東海大學、朝陽科技大學等學生團體,霸佔公聽會現場,高舉「工資不漲、學費飛漲」、「經費透明、檢討分配」等標語,高喊「假公聽、真蠻幹」,認為政府根本不採納學生意見,學生更質問國教院副院長王如哲,直指專案小組成員遴選過程有異。
專案小組學生代表林家興認為學生和家長才是學雜費調漲的主角,但專案小組決策過程一共22位代表,學生和家長僅有三位,其他都是政府、學者與學校代表,會議各方人數比例不均,學生意見遭忽視。
專案小組學生代表張道琪現場指出,她和林家興曾多次在會議中抗議學雜費不應調漲,不僅未獲重視,還被要求和其他成員達成調漲共識。
除專案小組負責方案決策外,另有「工作圈」彙整意見,上呈專案小組。王如哲表示,已增加其他學生代表到工作圈討論,讓學生充分表達意見,但私立與技職院校的學生代表可能因工讀未出席,目前學雜費調整機制就是希望減輕弱勢學生負擔。王如哲希望學生與政府間互相尊重,政府要聆聽各方意見,學生勿因政策不如預期而全盤推翻,要理性尊重政府。
教育部表示,專案小組學生代表原由「教育部學生自治及公民教育實踐政策諮詢小組」與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推派兩名代表,但因缺少中南部大專及技職院校學生,再由學生自治諮詢小組推派私校與技職學生代表各一名。教育部更表示,公聽會後的專案小組不會增加學生代表,學生代表參與會議前應自行彙整學生想法在會議中發聲。
抗議學生在現場不斷重申三大訴求:一、反對學費調漲,要求逐年調降;二、檢討現行教育資源分配模式,資源分配標準透明;三、對資本課稅,以擴大公共教育經費。學生激動表示,勞工遭資方剝削,還得負擔高學費,政府應透過課稅讓資本家負擔公共教育經費。
朝陽科大社會工作系學生王韋筑不希望學生意見被忽略,她激動落淚表示,家裡共有三個小孩就讀私立學校,油電雙漲之下,家長還得負擔高學費,希望政府有同理心替學生和家長著想。
東海大學學生議會議長古逸偉認為,學雜費調整機制應是學校、學生、家長三方的共識,目前學代比例在校務會議僅佔十分之一,學生推行政策困難。若教育部權力下放給學校自行調漲,校務會議中學生代表比例應達三分之一才公平。
回應突如其來的抗議行動,教育部宣布原明年2月調漲,改為最快明年8月實施。
「這是假的。」張道琪指出國教院公布的工作期程表中,政府原就預訂明年9月實施,臨時延緩僅安撫學生情緒。今年9月召開第三次專案小組會議時,方案完全沒有雛形,研議過程不合理。她表示,今早學生將於立法院附近召開記者會,抗議程序不透明,重申學生訴求。
(
大學學雜費調漲一事持續延燒,當初參與學雜費專案會議的學生2日在記者會上指出,綜觀5場會議,不僅與會人士以政府和校方居多,且每次會議都沒有設定議程,談話也都沒有結論,之後更以形同強迫的方式要求他們接受。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馬湘萍對此回應表示,該調整方案只是草案,開會過程也有充分傾聽各界聲音,之後兩場公聽會也會持續蒐集各界意見。
至於教育捐,國民黨立委陳碧涵認為,雖是好的想法,但如今經濟不景氣,許多企業自身難保,倘若又涉及稅制,推行恐有困難,時機也不太恰當。
「教育部請我們去開會,根本只是強迫背書!」清華大學研究生聯合會會長張道琪闡述當初參與專案小組開會時的情景,內部設計分為3級,首先的「小組會議」中,光是政府和校方人數就佔了18名,學生、老師和家長僅占4名,差異極大。
不僅如此,之後用來深度討論的「工作圈」非但沒有設定議程,每次談話也沒有結論,「彼此就只是在清談。」教育部還另闢工作會,討論制定政策的細節,進度也沒有公開;張道琪強調,在
「台灣根本沒有高等教育!」北部大專院校學生會聯盟召集人林家興補充說,如今大學廣設,不管是國、私立大學畢業的學生,畢業之後都得面對慘澹的經濟和渺茫的就業機會,政府不先思考如何改善高教結構、增加學生就業管道,反倒要求漲學費,實在於理不合。
「漲學費也改變不了反重分配現象!」全教總副秘書長羅德水指出,就讀私校者以弱勢家庭生為主,他們不但需要負擔較高,分配的資源又低於公校生,再漲學費根本是逼其入絕境;總統馬英九在2008年就職典禮曾說過,將逐年調整教育預算,全教總要求政府應兌現政見。
此外,目前的賦稅結構完全朝企業傾斜,但大多數稅收都是由受薪階級負擔,羅德水表示,政府應對企業課徵教育捐,教團已準備向國民黨、民進黨的立委遊說。副理事長吳忠泰也提到,教育部預算編列浮濫,且退休官員轉任私校教職者眾,多達2500人以上,坐領雙薪,近日立委許智傑將提案修法,杜絕教育肥貓作祟。
針對學生和教團意見,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馬湘萍強調,日前提出的常態性學雜費調整方案只是「草案」,會議中絕對有讓各方代表充分表達意見,絕對沒有強迫學生、家長幫政府背書,後續兩場公聽會中也會持續傾聽師生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