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北部大專院校學生會聯盟針對教育部學雜費調整方案草案之聲明
反對教育部黑箱作業 一意孤行漲學費
針對教育部前日公佈常態性大學學雜費調整方案草案,國立大專校院學費可能漲幅高達10% 、私立大專校院5%一事,本聯盟無法接受此份「看似統合各界意見卻一意孤行」的教育部黑箱草案,本聯盟於教育部「常態性學雜費調整方案審議小組」內的學生代表認為:教育部會議歷經半年,多次會議,議場內盍各言爾志、毫無共識可言,教師代表甚至憤而退席抗議。該小組之會議結構、議程、方案資料全由教育部及教育部智庫單位一手朝特定方向主導,忽略學生意見、順從各校意圖漲價壓力的形式過場。教育部不思積極解決多年累積高等教育結構之沈屙問題,只圖在短時間內盡快滿足各校壓力與立法院審議時程交差了事。犧牲廣大學生權益,我們感到十分遺憾與無法接受。
我們強調以下幾點:
一、教育部所提出之甲案不但存在教育商品化之思維,將學生視為學校的產品,且並未說明各校每單位學生研究訓輔成本之計算公式。
二、教育部所提出之乙案不但將調整學雜費之權利與責任丟回各大專院校校方,在目前校內根本缺乏合理與平等的溝通機制之下,學生與家長根本毫無能力抵抗校方調漲學雜費。校務會議僅十分之一學生代表,又如何抵抗學校行政官僚之意志?
三、教育部一味強調反重分配及補助弱勢,但所採方式僅是挖東牆補西牆,國家又逐漸減少對各大專院校之補助,傷害整體學生權益,是高舉改革大旗以掩蓋剝皮事實。
四、教育部面對目前高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資源濫用的問題,未思積極解決與管理,僅一味將責任丟回各大專院校,身為國家教育管理的最高機關,此種卸責行為應受譴責。
我們的訴求如下:
一、在學生於各校內校務會議代表權比例仍然不足、學生在各校的財務使用參與權與審視權依然微弱、各大專院校財務報告不甚透明甚至有做帳嫌疑、教育部不願改革廣設大專院校造成教育資源稀釋、大學學歷貶值的惡果之前,本聯盟認為毫無討論學雜費調整的空間,更反對在此時調漲學雜費
二、立刻停止由教育部與各大專院校校方一手主導的學雜費調整審議流程,重新邀集各界具代表性支教師、家長、學生、校方以「平等」比例代表出席,重新與教育部代表協商學雜費調整一事。
三、台灣社會各界學生、家長、教師團體與個人要共同團結站在一起,以具體行動與論述反對由教育部及校方一首主導的學雜費調整政策。以維學生應有之權益及高等教育改革之願景。
我們即將發起【全國學生反黑箱、反剝皮學雜費調整方案】連署活動,也懇請各學生會與學生們加入,一同捍衛學生權利,拒絕做被任意剝皮的羔羊!
臺灣北部大專院校學生會聯盟
臺灣北部大專院校學生會聯盟在教育部常態性大學學雜費審議小組內的代表瞭解到,該會議只是盍各言爾志的諮詢會議,教育部早已一手主導順從校方壓力的學雜費調漲方案!這些方案遭到在場學生代表一致反對,教育部卻仍一意孤行。
在未改革高等教育體制、改善廣設大學與學歷貶值現象前;
在未積極處理後校退場、放任大學畢業薪資倒退十五年前;
教育部卸責於這些財務預算不透明、校內學生代表毫無財務預算規畫與審議權而只想從羊身上剝皮的校方行政官僚。
北學聯在此要發起全國範圍的反對連署,希望能募集到百所以上大專院校學生會及各校自治組織社團幹部、一般學生一同連署反對教育部一意孤行調漲學雜費!
(
台大、清大、政大、東海、亞洲、朝陽等十多所大專院校學生,昨天串連抗議大專學雜費調漲案,癱瘓了教育部首場學雜費公聽會。
主持會議國教院副院長王如哲說,他不阻止學生的抗議行為,但希望各方彼此尊重,讓各界都能發言,才有「公聽」的意義。國教院尚未決定是否重辦中區的公聽會。
東海大學社工系、人間工作坊學生黃瀚緯說:「今天霸占公聽會是起點,各校大學生未來將如影隨形參加每一場公聽會、小組會議」。
教育部「大專學雜費調整方案(草案)」首場公聽會昨天下午在台中教育大學登場,學生高舉著「經費透明、檢討分配」、「工資若不漲、學費不給漲」等標語,不斷高喊「假公聽、真蠻幹」、「假溝通、真蠻幹」口號,從會場外抗議到會場內。
東海大學台灣文化研究社學生徐漢華說,「我們就是要讓公聽會開不下去!」
東海學生黃瀚緯說,每學期的學費約新台幣5萬5000元,加上生活費,1學期需10萬元。許多同學上課之餘,還要打工以減輕家計負擔。抗議學生聽完,此起彼落高喊:「基本工資不漲,但學費卻要漲?」
抗議學生表示,公、私立學校都有弱勢學生,調漲對他們都不公平。
王如哲說,根據國教院研究,國內大專學雜費政策有「反重分配」現象,公、私立大學學費明顯差距,受扶助的中低收入戶子女就讀私立大專院校約36.5%,比率高於公立學校18.5%,若調整學費,漲價的學費會將部分補助弱勢學生。
王如哲也提到,教育部一定制定一套調漲機制,不會讓私校亂漲,對於辦學績效不佳的大學,也可以反過來要求「凍漲」甚至減少教育經費補助。
(
反對大學調漲學雜費,台灣北部大專院校學生會聯盟昨天在臉書發起「全國學生反黑箱、反剝皮學雜費調整方案」連署活動( http://www.facebook.com/#!/events/300466306725450/ )。北學聯發言人、政大學生林家興表示,大學財務不透明,漲學雜費未傾聽學生意見,讓大學生無法接受。
林家興表示,教育部組「常態性學雜費調整方案審議小組」,花5個月研議調漲方案草案,但會議卻由教育部與各大學主導,忽略少數出席的家長、學生與老師代表意見;教師代表甚至憤而離席,以表達抗議。
林家興指出,他並不反對調漲學雜費,只是目前各校財務不透明,用錢也不參考學生意見,甚至將經費用在與學生無關的事,等經費不足才向學生伸手;且教育部廣設大學,稀釋教育資源,讓大學學歷貶值,這些問題沒有解決前,教育部不該同意調漲大學學雜費。
林家興表示,北學聯希望暫停學雜費調整審議流程,讓更多教師、家長、學生代表出席,重新與教育部協商。他也邀請大學生加入連署,捍衛自己的權利。
(
教育部提出大學學雜費調整草案,預計將在北中南舉辦公聽會,聽取各方意見。昨天才舉辦第一場就遭癱瘓;景氣欠佳,大學要漲學費,當然會構成家長及學生的壓力。但如果學費問題一直無法理性討論,對台灣高教發展也不是好事。
這幾年景氣不佳,大學學費多年未漲,不過水電等物價紛紛上漲,政府要求所有大學都凍漲學費,大學也愈來愈撐不住。
台灣的學費到底高不高,各方看法不同。台灣比起英國、美國、日本、韓國等,學費是低很多;但是政府廣設大學後大學文憑貶值,現在高中職畢業生不能不讀大學,但畢業後起薪卻很低,難怪大學生會滿肚子火。
教育部在此時想建置一個常態性的調漲機制,也相當有勇氣,只不過,在大學文憑貶值的時代,學生及家長都希望大學如要漲學費,就應財務透明,並端出「好的牛肉」,提升辦學品質。
其實,學生及家長也不必太過擔心。台灣的大學密度堪稱全世界最高,兩千三百多萬人口就有一百六十多所,景氣不佳,加上少子化,為了搶學生,即使政府開放大學學費可以漲,敢漲的學校恐怕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