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溫網傳奇小威廉絲與靜脈血栓栓塞症(VTE)的防治爭議
2012/07/09 10:30
瀏覽2,116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周末晚間,本來已準備要就寢了,突然想到電視的體育頻道,可能正在實況轉播溫布頓女單決賽,於是趕緊開電視,結果只能看到最後15分鐘,神勇的小威廉斯(Serena Williams),就以2比1的戰績打敗對手,隔了兩年第5度封后。開心(ㄏㄏ、ㄎ、哈)

這真是體壇上難得一見的奇蹟,令人敬佩,尤其是令人很難想像到她,曾在去年2月間,差點就因VTE(靜脈血栓栓塞症)而喪命,一時傳出何時還能復出,是遙遙無期的謎。果真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嗎?

就是因為看到了這一幕「小威傳奇」,又讓我想起了美國CDC不久前有兩篇報告強調VTE不減反增的事實,所以決定再來談一下VTE防治的一些新話題。微笑

VTE是美國住院及手術病人的惡夢,每年推估有將近100萬人罹患DVT(深層靜脈血栓症),其中約三分之一會死於併發的肺栓塞(PE),但實際數據有可能還更多!

因為有的DVT沒有症狀,也有聲稱不明原因死亡的案例,其實就是VTE,反正是佔美國人民死因的不是前三名,就是前五名。最近日本醫界的共識是,他們認為VTE罹病率與歐美諸國大致相同。

目前VTE的預防,無疑是國際間最夯的病安話題之一(台灣例外尷尬),然而有好幾個學術團體,對實際策略各持不同意見,以致去年在日本的京都召開了The Global VTE Prevention Forum,算是取得了一些共識: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 On VTE Prevention ,一般認為大約30-60%的VTE是可以預防的。

主要的爭議是,到底哪些病人較容易發生DVT(低、中、高、最高風險的族群)?有哪些病人需要積極給哪一類的抗凝血劑?以及使用彈性襪(Elastic stocking),及間歇性空氣壓迫下肢(IPC)等,Mechanical prophylaxis的意義。

而抗凝血療法,可否在病人出院時暫停,或是應該持續30天或按照CDC的定義=90天內,也缺乏統一見解。

加州大學(San Diego)的Maynard教授所提出的3-Bucket Tool中,算是有很明確的規範,但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ACP),在去年11月發表他們的準則,強調要使用藥物預防之前,務必慎重評估VTE與出血的風險,同時不建議日本人很愛用的彈性襪做預防,因為沒有科學論證。尷尬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自2008年也有他們自己的風險評估及治療Guidelines,但比ACP積極多了,所以在美國雖然沒有統一做法,CDC卻強烈建議,醫院一定要有預防VTE的標準做法,不能沒有對策,而且必需配合通報。

DVT的90%發生於下肢,但長期置留中心靜脈導管(CVC),是上肢DVT的最主要決定因素,值得注目(Kabani)。

美國手術病人當中有1.1%(約為每年10萬人),被推估會發生VTE,但門診手術的發生率則只有0.1%,一旦發病,30%可能於30天內死亡。

如出現有症狀的肺栓塞,在1小時內死亡的比率可高達43%,由此可見Serena(小威廉斯)的命有多大,當時就是注定不該死的。

除了帶頭跑的美國,將它視為是#1 Cause of preventable hospital death而有具體動作以外,日本也早就將「預防VTE」列為全國共同行動的病安目標,英國、加拿大及澳洲等英語圈國家,亦積極監測這個品質指標,反觀台灣何時才會重視它或跟進國際腳步,還有得耐心觀察。

<延伸閱讀>
*從「小威廉斯」的肺血栓栓塞症談病人安全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科學百科
自訂分類:病人安全文化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