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分娩:溫柔而安全的生產方式?
2025/09/01 20:33
瀏覽45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水下的世界對我們來說充滿了神祕感,而將分娩的地點搬到水中,也激發了許多人的好奇。在傳統的自然產和剖腹產之外,水中分娩(Water Birth)提供了一種不同的選擇。今年的世界病人安全日(WPSD)主題是「每個新生兒和每個兒童的安全照護」(Safe Care for Every Newborn and Every Child),這也讓我們重新思考,在非傳統的照護環境中,如何確保產婦和寶寶的安全。
【水中分娩的優點與風險】
水中分娩是指在浴缸或專門的水池中進行分娩,讓產婦在溫水中放鬆。這種方式有不少潛在的好處:
一、緩解疼痛: 溫水能舒緩肌肉,浮力能減輕身體的重量感,有助於產婦放鬆。同時,水也能刺激身體分泌天然的止痛物質「腦內啡」,達到自然止痛的效果。
二、減少醫療干預: 許多研究顯示,水中分娩能降低使用催生藥物或止痛藥的需求,並減少會陰切開(episiotomy)的機率。
三、溫和地迎接新生兒:對寶寶來說,從充滿羊水的子宮進入溫暖的水中,能減緩出生時的衝擊,讓寶寶有更溫和的過渡。
然而,水中分娩並非適用於所有產婦,其中也潛藏著一些風險:
一、僅限於低風險產婦:水中分娩只適合懷孕過程沒有特殊狀況的低風險產婦**。
二、無法搭配無痛分娩: 對於非常怕痛的產婦來說,水中分娩無法與硬脊膜外麻醉(epidural)等無痛分娩方式同時進行。
三、感染風險:過程中可能會增加細菌感染的風險,例如綠膿桿菌(Pseudomonas)感染。
四、溺水或窒息:如果處理不當,寶寶有溺水或窒息的風險。
五、臍帶外傷:寶寶娩出時,也可能因拉扯而導致臍帶外傷。
【 專業指引與安全考量】
在美國,雖然有許多醫院提供水中分娩,但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ACOG)和美國兒科學會(AAP)等權威機構,由於缺乏足夠的數據支持,尚未全面認可這項服務。他們強調,只有在經過專業評估、並在具備完善設施與應變措施的醫療環境下,水中分娩才是安全的。
在台灣,提供水中分娩的醫療院所並不多,且收費標準不一。若有興趣嘗試,務必與婦產科醫師充分討論,確認自身狀況是否適合。醫院也應制定嚴謹的標準作業流程,並有專人監控產程,以確保產婦與新生兒的安全。
最終,無論選擇哪種生產方式,最重要的是確保產婦和寶寶的安全。透過醫護團隊的專業評估與照護,才能讓寶寶在一個安全、溫馨的環境中平安誕生。
《延伸閱讀》
➤The Evidence on: Waterbirth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