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不想再談張亞中,因為我已將張的主張,說到頭了。但是因為現在戰鬥藍的新聞正熱,趙少康也是當紅炸子雞,而張趙之間,還有一種競合關係,所以只得再次將張拖進來,實在是不得矣也。
國民黨在張亞中的民調高漲後,許多藍營人士,似乎像打了雞血,引起無限的想像。
關於張亞中,我已寫過兩篇有關他的主張及論述,但我沒有分析他當選以後的實際政治操作,如選後的各方療傷止愈,及對2022年的縣市長選舉與2024年的總統大選操作。
我認為張這次選舉,對朱立倫的尖銳攻擊,固然對自己得分方不少,但也結下了選舉恩怨,對黨內的團結成極大的傷害,對未來兩次的選舉,是絕對不利的。
台灣的選民結構,自30年前,就開始轉變,從新黨30年下來的台北市議員的席次,就可以看出,按台北市議員有63席,新黨只有3席,而新黨在立法院的席次, 20多年來,連一席也沒有。
但是,這次張亞中的異軍突起,民調高漲,主要就是黃復興黨員的大力支持,但黃復興黨員的票,與新黨是高度重疊的。韓國瑜的最大支持者,也是黃復興黨員,但是最後以550萬票飲恨,這個550萬票,可以說是黃復興加上泛藍票的極限。
所以,張的票源,最高也就是這樣多了,他極可能在這次獲勝,但是當選黨主席後,最高興的就是民進黨,這只要有一點政治sense的人,都很清楚的。
台北市議員羅智強說:【他可以預見2022的選舉民進黨將會用一句話完全擊潰國民黨,「投OOO就是投張亞中」,國民黨不只在2022將遭致覆滅性的慘敗,「2024總統大選,民進黨也將躺著繼續執政」】。
我認為張的當選主席,對縣市長的選舉,影響不大,但卻考驗張的募款能力,關鍵時期是在2021年及2023年,即縣市長及總統大選的前一年,而不是當選後。
按台灣70年來,參與民主選舉的人,都知道選舉就是看誰錢砸的多。我認為光是總統大選,至少要30-50億台幣。沒有靠吃陽春麵,可以選上台灣人領導人的。
台灣一共要選出380位直轄市議員、532位縣(市)議員、2,099位鄉(鎮、市)民代表、7760個村里長。估計花的錢,至少要100億以上。
這些錢不一定是直接交付,比如滿街的廣告看板,就是由支持的商家代付的,各地競選總部的義工便當,也是支持商家代付的。當然,有更多的錢,是直接支付給樁腳的。而由於選罷法的規定,很多錢在帳上都看不到的。總之,其中的水是很深的。
因此,競選總幹事及財務長人選,非常的重要,我不知道張的人脈,是否可以找到合適的人選。
我下面要談趙少康的戰鬥藍,我認為趙的這一套,本質上,就是另立地下黨中央,對2024年的總統大選,超前佈署。所以,張亞中與趙少康,已提前較勁,這兩人都有一種捨我其誰的氣魄,且兩人的個性,外人都不容易協調。但趙在27年前,連一個台北市長都選不上,27年後,可以選上總統嗎?(按趙到2024年,已75歲)。
洪秀柱對這次選舉,講了好幾次,希望候選人不要攻擊對方太尖銳,我認為這是針對張說的。因此,朱立論如果落敗,國民黨就註定分裂,而趙的機會就來了。
我的結論,台灣兩大政黨。國民黨是爛黨,民進黨則是亂黨,這是朱高正30多年前說過的,我認為非常到位。我對這兩個黨,是沒有什麼寄望的。中共自去年起,就對台灣兩個政黨,都放棄希望,這從去年江啟臣當選國民黨主席,習大連賀電都不發,就很清楚了。
我認為中共真正的對手,應是美國,這是很清楚的,雙方將各以實力為基礎,來進行各式各樣的對抗,台灣只有靜等結果,無法自己做主,張想以對等地位,來與中共談判,我認為張是過份抬高了自己。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7樓. 魔師帆正東2021/09/25 14:03我的看法,就是朱江張三人,只有張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吳敦義新書發表 馬英九、王金平同台
吳主席 是 馬、王 都能接受的人選,是 國民黨內的
最大公約數。
吳敦義主席 應該參選 黨主席 、參選總統 才是 啊! - 6樓. Andylove2021/09/24 20:14很多很多台灣人在企盼著戰爭的到來,張亞中統派除外。
那些獨派很渴望戰爭的,這個筍子也是。胡說八道,到底有沒有弄明白我說的,我是堅定的統派,張亞中則是統合派。張是中華民國派,者對台灣的長遠是不利的。 筍子 於 2021/09/24 21:06回覆 - 5樓. 亓官先生2021/09/22 07:32
中美兩大作弊大國的碰撞
台灣必然灰飛煙滅了
毫無懸念!
- 4樓. 上大人-沒出息2021/09/22 04:01昨日的船票上今日的船
就是這堆"廢腐之言"中找到的金句。 - 3樓. Taiga2021/09/21 22:43我想習近平理想中的「統一方程式」應該是「蔡英文下台後由蘇貞昌繼任」。出兵作戰一定要有個「光明正大」的理由,即所謂「師出有名」。「蔡英文+蘇貞昌」是最容易讓習近平找到理由的一組人;而最不容易讓習近平找到理由的是張亞中,俗說不是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對習近平來講,張亞中就是個「笑臉人」。
不過就如版主所言「張想以對等地位,來與中共談判」,這在台灣的GDP是大陸的45%的時候是極其可能的,現在則已成明日黃花。「邦聯」、「聯邦」、「大屋頂中國」等等應該都已成過去式。
現在台灣有名望的人士投資在「政治」可能不划算,因其有效期短則五年,長不過十年,什麼意思呢?我的意思就是,台島上的政權最長混不過十年。統一方式最可能是「武統」。
萬一發生武統,那麼台島人士在往後的一兩百年內都別想再玩政治。以美國為例,在南北戰爭後,美國南方人士一百多年沒有人出來競選總統,直至1976年的吉米.卡持才能衝破這個無形的枷鎖。
在「民主」(民粹)政治下,不容人做長遠思考。張亞中可能不會成功,但以後的人回頭來看這段歷史,當會覺得他的「主和」策略是對的。 - 2樓. 冽風2021/09/21 10:55
說的很好,國際場合憑實力說話,台灣30年來實力不增反減造成今日窘境。台灣現在就是案板上的魚肉,哪個黨都救不了。
國民黨還想用昨日的船票上今日的船,只是癡人說夢罷了
- 1樓. blackjack2021/09/21 10:48
朱立倫或任何人選上,2024國民黨都沒希望,我也不會投國民黨及任何人一票
民進黨長期執政又怎樣,共產黨也長期執政,兩岸都一黨專政,剛好可以比較誰做的比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