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媒體報導:【競選國民黨主席的郝龍斌表示:黨內要訂出兩岸交流的利益迴避規範。
他要在黨內訂出準則,在黨內某個層級以上者,就不應在對岸從事經濟活動,上任後推動兩岸買辦利益迴避法】。
買辦長年穿梭兩岸,幫台商溝通協調,促進兩岸的經濟發展,當然須要有些能力;但是國民黨的部分高層,卻利用國民黨這塊招牌,在兩岸做生意,是否應該呢?
這就涉及到才德與能力的問題,才德是中國自古以來,就不斷被討論的題目。東漢時,朝廷常要地方舉荐賢良方正的人,為國家做事,可見古人是以道德為優先考慮,而能力居次的。
但是這種德優於才的風氣,卻被曹操徹底破壞了。按曹操生性猜忌,得罪過他的人,幾乎都被他殺死,例如:崔琰、許攸、婁圭、孔融、楊修、華佗、邊讓、桓邵、劉勳等人,即使沒犯錯只要威脅到曹操,曹操亦殺之。
曹操為了籌餉,甚至掘墓,設立發丘(即挖墳)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職,專門盜墓掘墳以賺取軍費,可說壞到極點。
然而,曹操卻對中華民族有極大的貢獻,那就是擋住了北方強大的匈奴。《世說新語》容止第十四:【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匈奴想趁著漢末天下大亂入侵,但對曹操非常之忌憚,始終不敢出兵。
三國時的劉表,就是道德好,但不會做事的人。陳壽《三國志》說劉表:「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至於後嗣顛蹙,社稷傾覆。」「表雖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皆此類也」。
陳壽所說的劉表,似乎與馬英九相像。就是有外貌,有名望,有道德,但卻無能,優柔寡斷,(外寬內忌,好謀無決)。
站在整體台灣人的長遠經濟發展,穿梭兩岸的買辦,與大陸政商界來往,是必須的,否則台商個人本事再大,也是沒有用的。這種買辦當然須要一些本事,連戰每次去大陸,與中共高層合影時,常常都看到一票大台商站在一旁,難道連戰是買辦嗎?
左宗棠平定新疆回亂時,急須向英國在上海的銀行,貸款採購洋槍,若是沒有買辦居中,有再大本事,也平不了回亂的。
此文並非在替奔波兩岸的國民黨買辦說話,恰好相反,我認為的確有打著國民黨高層旗號在大陸有做生意或是做掮客(Broker)拿佣金的。關鍵是買不買辦無所謂,但是否利用機會,大搞個人私利,實有檢討的必要。
孟子見梁惠王時說:「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為了中華民族的長發展遠,而非私利,當然可以做買辦,這就是仁義,而非商業買辦,是有分別的。
還有一類經常跑兩岸,研究兩岸的學者,他們常常像春秋戰國時的說客或策士,在兩岸奔走。他們究是為了個人利益(如研究經費)呢?或為了民族大義而去呢?其實是很複雜的。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