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出版快報訊息 Part 3-作品雜談
2009/03/24 21:04
瀏覽603
迴響1
推薦6
引用0

  每一段歷史,都存在著某些感動。
  每一個人的背後,都有好長的故事。
  二零零九年,加西莫多出書了──《露水時代》。
  二零零三年至二零零八年,精選五年來小說創作短篇集結。
  《露水時代》包含有最早期的『死神之約』以至近期創作的『無須思索的愛著』等十六篇短篇小說,另外收錄七篇極短篇小說。
  書本價格:新台幣兩百五十元整,以外幣購買無匯兌問題。(運費另計。簽名不加價,因為本人字醜,可宣告無條件放棄。)
  有意洽詢者請回應、留言、寫mail或以任何能聯絡到我的方式知會我。
  
branko1022@yahoo.com.tw
  此書為五年來的私紀念,僅出版一百本。欲購從速!
  因為作者本人很習慣寫沒個樣的雜文,所以就仍是以嘩啦嘩啦一大串當作主訴症狀。

  出版之初,幾乎朋友都問我同樣的問題:幹嘛要這麼做?彷彿自費出版這回事就等同於飲鳩服毒自殺一樣。之前與詩人莫傑在MSN上談過,他道出了我的心境:「想做一個中途的總結,然後再重新開始。」看起來很簡單,但事實上卻是藏匿著不下千百種念頭的歸納。

  我沒寫過長篇作品,哪怕最長的小說也只有早期的科幻作品。不過確實寫過超過四十篇的短篇及極短篇。長篇作品被我認定是一段歲月的旅程,書寫的同時其實也與自己某部份的生命做一個串接。聽起來似乎越花時間的長篇就越透露出作者一整段生命的痕跡;而短篇小說因為短而能在幾天內完成,它所代表的是作者本身透露出於當下所獲得的感受的傳達。

  我無法猜測長篇小說作者是否能記得他書寫長篇時的心境點滴,但我確實在每一篇短篇小說裡納入了自私且渴望得到共鳴的私人想法。幾乎只要是有所感受的情景,經過某程度的醞釀之後都可成篇,只是蘊藏底下的心境以及想法是否足以寫出來。

《車站的匿名信》、《死神之約》
  我記得,《車站的匿名信》以及《死神之約》寫就之後,或許是路子說的吧。說我似乎很喜歡寫背景是車站的故事,我不是鐵道迷,但我確實是在火車站裡想到了這兩篇小說的梗節。要寫成長篇或許要參入很多因素以及人物感受等等,但如果只是短篇卻可以簡單而單純地包含某一個感受。早期的時代裡,很多人把長篇小說作為批判文學,但在這個網路時代裡,似乎雜文以及短篇小說反帶著這種說教味道。

《不上不下的我們》
  二零零六年,我寫下了《不上不下的我們》,作為處於對懵懵懂懂的二十五歲人生胡同的紀錄,算是私小說的表現。結果沒想到竟讓許多處於懵懂胡同的人們產生共鳴,因此獲得了不少的響應。有不少人訴說起自己的故事,哪怕是三十五歲、四十歲,依然有著同樣卡在胡同而無法走出的朋友們。就像身子捆上了無形的枷鎖,解脫不了的是對現實無法抵抗的無奈。偶而會希望時間快轉,看是否未來的我還記得或忘了什麼,倒不是想看未來的我是什麼模樣,而是很單純想知道某些經歷過的事情是如何的改變了現在的我。如果你現在深愛的對象,卻在醒來一過二十年的日子,才發現身邊的不是他,而是另一個人。難得有一回我重新看了這篇,腦海裡卻想起尼可拉斯凱吉出演的扭轉奇蹟。

《鏡湖》、《我們稱呼的永生》
  《鏡湖》與《我們稱呼的永生》分別是投稿倪匡小說獎以及宗教文學獎的落選作品。倪匡文學獎複選把我刷掉的備註是:故事雋永,意境深遠。(這理由實在不是刷掉一個人的好藉口)《鏡湖》則沒有任何的評論,就像被沉入深海的棄船。鏡湖的來源比較特殊,是來自我書寫的一句詩:『湖底清澄也如仰見蒼天之鏡。』唯一不同的是拿了個故事包裝它。
  當初《…永生》貼在官方論壇時頗受好評,甚至有人揚言該是得名之作,儘管後來公布獎項後有人替我叫屈。不過那都無妨了,因為我生成了一篇自己很喜歡的小說,而得獎與否則是附加價值。小說重點是探討在未來人人都有機會獲得永生的情境下,未來的社會該是如何改變,當下的人們該是如此自處。更簡單的是,我們該如何重新定義海誓山盟這詞彙所代表的意義。
  《鏡湖》則是書寫病中人與某個註定死亡的男孩的一段忘年情感。其實只是很單純地,藉由一個將死之人得到對生命的另一種觀望。而這篇小說某一層代表的意義跟我出版此書的個人簡介上的一段話相互呼應。
  『誌我們活過的年代,終究不離生命太遠。而存在的每一天,喜樂哀悲都是確實、並非無可琢磨。』

《病房內外,女子男子》、《時光旅人的愛情筆記》、《無須思索的愛著》
  我不常繕寫有關愛情題材的小說,但卻也寫了幾篇:《病房內外,女子男子》、《時光旅人的愛情筆記》、《無須思索的愛著》。
  《病房》這篇主要是寫生離死別的夫妻情感。預備出書前的重新校對,我因為發現某個巧合而不甚欣喜。某部份與徐林克的《我願意為你朗讀》一書不謀而合。徐林克的作品裡,男孩總是朗讀各類史詩作品讓不識字的女人聆聽。而我的作品裡,婦人總在丈夫的床邊輕聲唸吟梁祝的故事。而這篇有點感傷的愛情故事,也很誇張地被轉貼到許多地方。
  《時光旅人的愛情筆記》,其實只是很單純地書寫一段愛情從男孩試圖分手到最終破鏡重圓的故事。當有一天,你試圖分開的對象失去了記憶,你會不會再重新整理自己去愛上對方。唯一比較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好像丟了很多屬於旁白者的自言自語進去。
  《無須思索的愛著》是寫著一段婚外情的開始與結束。這篇完成貼出後,我收到三個女人的回應。有個讀者寫了將近一千多字的mail給我,訴說她的婚外情始末,也許當時的她是如此地痛苦而為難,所以對此篇的共鳴便顯得十分劇烈。她非常感謝我把小說的結局寫得圓滿而不顯得勉強。她不否認地說,她也希望自己的故事也可以同此小說一般地圓滿結束。說實話,我收過的回應及共鳴不在少數,但卻沒有一封來自陌生讀者能如此揪心感動、發自肺腑的信件。一篇書寫婚外情的文章,一滴來自陌生讀者落下的感動淚水,這是令我非常印象深刻的地方。

《悖德夜》
  我很幸運,有些小說作品才出爐便能登上UDN的首頁推薦,儘管書寫那部作品的原因只因為一個小賭注。有一回,我同竹筴魚、路子、無名大哥等人在MSN上瞎聊。突然小魚提起李文義大哥要創作人多方創作的話題,結果我們便決定寫一篇情色小說。這就是悖德夜的源頭。
  悖德夜其實只出發於一個論點:愛滋病患能不能再次享受性快感?如果當一群人都是愛滋病患時,是否他們能藉由不羈的PARTY重獲性快樂。這篇被登上UDN的時候被改名成:『XX淫獸悖德夜』。(XX我忘了)某一部分的加西莫多名氣,也是來自聳動此篇的成就。

《連哭都沒有淚水》
  一篇關於贖罪與罪惡感的作品。歲月縱走無情,有些人往前走了,但記憶卻還留在後頭而未能同時消化。構思這部作品是在從台北騎車前往新竹的路上,接近三個小時的摩托車時間,大概就把這篇的枝節都想好了。我沒有宗教歧視,但確實對原罪論很感冒,我深信所有的罪惡感都來自作為的是否好壞,而非生下來即所有。若是把罪惡當成一種自然,罪惡感自然就不存在。唯有挖開心田省思自我作為的同時,我們才會發現罪惡感的出現。

《露水時代》
  幾乎是一貼出來就頗受好評的作品,用日據時代包裝的無奈故事。許多人要我把這篇刪除了,趕緊拿去投稿文學獎。可對我而言,貼出來的本身就是最快樂的事情。篇名變成我出書的書名,只因為我很喜歡把萬事萬物做露水論,因此,我們會更珍惜身邊點滴而不至於遺忘。
  少數一個有趣的插曲是,為了想知道日據時代到底日軍有沒有使用保險套,我還費了好大一番功夫到處查閱。後來查到確實有啊。當時日軍派發的保險套上還寫了字:『皇軍一發。』啞然失笑,我實在搞不懂就是。

《眼下的青春》、《飛特男孩》
  忘記是哪個讀者說過,我的小說讀起來風格很強烈,就像推理小說非得死人不可。他無法相信主題鮮明、意境沉重的小說竟然是出於一個風趣兼帥氣(?)的大男孩筆下。
  我很樂意書寫快樂的小說,最好有點類似快拍、夾雜著點鄉村搖滾風格的小說。這兩篇小說都帶著一點桀驁不馴、對大人或社會眼光的反抗。我大概天生就是左派份子。專科讀書時代,校方不允許一到三年級的學生穿牛仔褲、拖鞋上課。為抵抗校方專制,當時還是金髮的我穿上白色西裝,紳士得很,但腳底下卻踩著日本傳統拖鞋──木屐。我把木屐底下的皮革拿掉,走起路來會『喀喀』作響。
  我也是學校成立以來,少數敢跑給教官追的人。從一開始教官記我警告記小過,直到教官壓根不抓我了。我是個囂張的反抗者,而不是沉默的墨守者。畢業前,教官對我一連串反抗校規舉動發表感言:「年輕人有點傲氣是好的,但你不要忘記了,我們也是年輕過的。」
  「教官你是『曾經』年輕過,我們是正在年輕呢!」記得我當時是這麼說。走出教官室時,我聽見同學的呼聲。這兩篇小說的中心思想大抵就是:『不想只照你們的規矩走。』

《入聖》
  我曾在花蓮壽豐當過半年的帶髮修行人,再加上一點肉身成佛的元素便寫出這篇小說。我喜歡禪宗『以心傳心,不立文字』的共鳴觀點,就一部分來看與小說創作異曲同工,只是我們立的文字不是說教,而是還不錯看的小說。朋友笑說這篇才該拿去投宗教文學獎,但我其實沒想到那兒去就是。

《沉默之聲》
  算是對社會冷漠面的一種反噬吧,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我是那種在便利商店結帳都會面帶微笑說謝謝的人,是會在捷運上看見有人盲目摸索地圖時給予方向的人。
  我在捷運上想出這篇小說,如果能聽見車上乘客的心聲,那麼冷漠的聲音會是什麼樣的聲音。
  住家旁邊的便利商店有個十九歲小女孩服務員,起初我微笑說謝謝時,她都會露出錯愕的表情。害我一度以為自己的微笑充滿邪惡。兩個禮拜後,她開始也帶著微笑對我說:『歡迎再度光臨喔!』
  這樣的感覺很好。

《異鄉輓歌》
  十年到二十年之內,台灣將會面臨許多人種上的問題。我沒有歧視的眼光,但我認為這是種趨勢。光是本省人跟外省人的話題就可以喊到這樣,那麼有一天台灣有一部分的混血兒,是否本土的小鬼也會欺負混血兒。
  只要你是中美或中日混血,大家都會抬頭看你。但我確實遇過一個被欺負的小男孩,他被欺負的原因只因為他的母親是個越南人。
  所以代表混血美國或日本就是尊貴的人種,然後混越南或印尼的就是卑賤的人種?聽到小鬼們欺負的理由,少有動怒的我動氣了。
  我相信,文化的磨合是需要時間的。但是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是不該被血統所扭曲的。


  之前要編輯時,排版的夢龍問我要不要在每篇小說後頭寫個備註或作者感想之類的。說真的,要寫是不難,但似乎會打擾讀者的雅興。因為某些零零碎碎的想法與寫作源頭是很沒有必要放到書上去污染整本書的品質。要的話,把這篇文複製列印出來夾在書頁間不就好了。

  不過確實,這篇倒是我最真實的嘔吐就是。

  我也很認真想過,這出版訊息可以到part幾。大概還剩下實體書本心得,以及售後服務狀況等等。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只是隨筆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 :
1樓. 北國寧靜
2009/03/25 04:18
可能還有Part 4...?

好似興奮的待產婦人陸續推出的懷胎日記。呵呵......

這是個難忘的經驗

所以除了打打歹戲拖棚的廣告

順便為此作一個心路歷程的紀錄^^

大概會到P6吧~~XD

4.實體書心得

5.購書報告

6.未來展望

鄭匡寓2009/03/25 14:3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