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張上淳有義務解釋新冠肺炎兩成重症棄急救「其實救得回來」是何意!
2021/07/07 10:20
瀏覽1,110
迴響2
推薦11
引用0

台灣新冠確診死亡率破4.5%,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九成死者有潛在疾病及多數家屬採取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所致,且「患者若接受插管治療、其實救得回來」,ICU醫陳志金批這話重擊家屬心,我認為張上淳有義務解釋新冠肺炎兩成重症棄急救「其實救得回來」是何意!

關於DNR,我在5月26日就對類似問題質疑,因為當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急診科主任李彬州在臉書表示阿婆快樂缺氧送急診,兒忍痛拒插管,只求通電話最後道別,我當時看了很疑惑,快樂缺氧隱形缺氧預後這麼差嗎?不插管為何透過電話決定?為何病人不自主決定?醫師如何確認接電話的人一定是病人的最近親屬並且有權決定?

我當時找到一篇發表於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JID)月刊Asymptomatic hypoxia in COVID-19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outcome,裡面提到無症狀的缺氧有非常差的預後(33.3%轉移至ICU,25.9%死亡)。台灣的統計與研究如何,必須給交代,甚至指揮中心也該給個指引。

如果預後不佳,插管是否徒增痛苦,但有可能恢復一定程度,那是否該積極治療?張上淳究竟是不是為了降低「致死率破4.5%,高於全球平均值」的污名,還是真的「其實救得回來」,有必要說清楚,不要讓家屬有罪惡感!

Blackjack 2021/7/6

兩成重症棄急救!張上淳嘆高死亡原因:其實救得回來

14:562021/07/05 中時 陳人齊

我國死亡人數達六百八十一,致死率破4.5%,高於全球平均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分析國內致死率高的可能原因,歸納出九成死者都有潛在疾病,加上多數家屬採取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處置,才會造成國內新冠死亡率偏高。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據統計,國內新冠死亡平均年齡高達七十三歲,其中六成四是男性,九成都有潛在疾病,但多數死亡年齡都高於六十歲,六十歲以下的致死率僅有百分之二不到。

張上淳指出,按照年齡分層看,六十至六十九歲的死亡率為百分之六點六,七十至七十九歲的死亡率達百分之十五,八十歲以上的死亡率更高達百分之十五,若用死亡時間來看,國內是在第二十周感然人數達到高峰,目前看到的大多數死者,也多是在第十九、二十周開始發病。

張上淳說,由此可見初期死亡率高是因為突然太多感染者,醫療量能一時無法負荷所致,當時對於重症病患的處置,國內是要求要收治在負壓加護病房中,而國內負壓加護病房的數量一開始不足,但放眼全球每一個國家幾乎都有遇到相同狀況。

張上淳表示,之後隨著專責病房陸續開出,國內死亡率也開始下降,尤其國內五月緊急採購單株抗體藥物,也是死亡率開始下降的關鍵。

他以台北區接受單株抗體藥物治療的六十幾名患者為例,當中僅有一人最後仍然進到重症,但沒有生命危險,其他大多數經治療後都是輕症,些許仍有輕微肺炎的症狀。

張上淳說,國內死亡率高還與家屬具有DNR觀念有關,有許多患者若接受插管治療,還有很大的挽救機會,或許是因為家屬不願意看到親人遭受插管的不適,因此放棄治療,導致許多可挽救的病患,沒有機會接受侵入性治療。

#國內 #張上淳 #死亡率 #致死率 #高達

***

20%確診死亡「其實救得回來」?醫批張上淳:一句話重擊家屬心

11:482021/07/06 中時新聞網 蔡炆璇

面對疫情爆發,造成本土許多起確診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同時也是傳染病防治醫療網臺北區指揮官張上淳曾感嘆表示,約有20%死亡個案有簽署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雖然插管治療對病人和醫護人員很辛苦,但有相當比例能救回一命,「其實救得回來」。然而最後這一句「其實救得回來」,讓加護病房醫師陳志金聽了十分刺耳,因為他認為這話將帶給醫護和家屬沈痛打擊,令大家自責不已。

由於跟死神交手是加護病房醫師陳志金的日常,因此他在臉書直言自己「救得回來」的定義,可能是插著管子、氣切、臥床、無法進食、大小便無法自理,沒有尊嚴、沒有生活品質的延長死亡,所以他坦言「這並不一定是每個病人、每個家庭都會想要的救回來,這是一個困難的抉擇,沒有對錯只要是經過充分的討論所做出來的決策,沒有違反病人的意願與價值觀,將來比較不會後悔,無論做什麼決定,都是以後大家要共同擔承的,尊重醫療團隊和家屬所共同討論出來的決定、同理家屬的感受與為難。」

有鑑於此,陳志金認為張上淳不懂換位思考,才會強調許多染疫身亡者只要不放棄治療「其實救得回來」,並公開痛批他的話無疑讓「當初決定DNR的家屬和醫療團隊來說,是一種打擊!這會讓他們懷疑自己當初的決定是否做錯了?也會無形之中,加重他們的內疚與自責,而這個影響,可能是一輩子的...為了替比較高的致死率,找出一些可以解釋的原因,無可厚非。但是,加上一句『其實救得回來』,實在是沒有必要。我相信這句話應該是無心的,但是,一句無意的話,聽在當初做這個困難決策的家屬耳裡,卻可能是一種傷害」。

不僅如此,陳志金文中還強調「每個DNR(不實施心肺復甦術)決定,對家屬來說,都是天人交戰的!家屬對於不急救的決定,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內疚與自責,心中一定會反覆的問自己,家屬也要能和醫療團隊充分的討論,一切以病人的意願為依歸,代為做出這個困難的決定,無論結果如何,將來也不後悔、也會共同承擔、不互相指責,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而陳志金這一席話也讓人看到,作為加護病房醫護人員,每天站在生死離別面前,他們如此堅毅,同時也具備著莫大的勇氣、智慧和同理心。

#張上淳 #家屬 #急救 #陳志金 #加護病房

加護病房醫師陳志金的FB

每個DNR(不實施心肺復甦術)決定,對家屬來說,都是天人交戰的!

每個病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有些人希望自己可以「賴活」、有些人希望自己能夠「好死」。

身為決策代理人的家屬們,要能夠好好的和醫療團隊充分的討論,一切以病人的意願為依歸,代為做出這個困難的決定,無論結果如何,將來也不後悔、也會共同承擔、不互相指責,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家屬對於不急救的決定,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內疚與自責,心中一定會反覆的問自己:

「我這樣的決定是對的嗎?」

「我這樣的決定,對爸爸/媽媽,真的是最好的嗎?」

「爸爸/媽媽,是會感謝我替他做這個決定,還是會怨恨我?」

「他是不是還有機會救活,而我是不是太早放棄了?」

「可是,看他插著管子、或氣切的活著,這樣每天躺在床上,真的是他想要的生活嗎?」

當媒體報導專家說:「此波疫情高死亡的原因,是因為有超過20%的家屬放棄急救,其實救得回來....」

這樣的說法,對於當初決定DNR的家屬和醫療團隊來說,是一種打擊!這會讓他們懷疑自己當初的決定是否做錯了?也會無形之中,加重他們的內疚與自責,而這個影響,可能是一輩子的~

尊重每個家庭的決定、尊重子女們想要為他們的至親所做的選擇,不要把我們自己以為是「對」的決定,加諸在每一個人身上,因為,每一個家庭都有他們自己要承擔的為難。

為了替比較高的致死率,找出一些可以解釋的原因,無可厚非。但是,加上一句「其實救得回來」,實在是沒有必要。我相信這句話應該是無心的,但是,一句無意的話,聽在當初做這個困難決策的家屬耳裡,卻可能是一種傷害~

「救得回來」之後,插著管子、氣切、臥床、無法進食、大小便無法自理.....

沒有尊嚴、沒有生活品質的延長死亡的時間.....

這並不一定是每個病人、每個家庭都會想要的「救回來」~

這是一個困難的抉擇,沒有對錯

只要是經過充分的討論所做出來的決策,沒有違反病人的意願與價值觀,將來比較不會後悔

無論做什麼決定,都是以後大家要共同擔承的

尊重醫療團隊和家屬所共同討論出來的決定、同理家屬的感受與為難~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2) :
2樓. 上大人-文化覺醒
2021/07/07 22:24
台式療法

就連印度不是到處找氧氣筒和呼吸機嗎? 為何台灣很少用也不缺? 因為中了就說沒救﹐誰都必死的﹗ 

台灣只是不想向外求救﹐家醜不外揚也。不然每天中招只有幾百﹐但死的有數十﹗能信嗎?

基本上我認為covid-19是類似流感的一種疾病,下一篇來談談 blackjack2021/07/07 23:39回覆
1樓. !#@$%^&*()_+
2021/07/07 12:38
.
其實他媽的



90%可以預防



如果民進黨



不擋疫苗的話



95%可以預防



如果民進黨



沒搞3+11的話



99%可以預防



如果中國共產黨



管理的話......

其實張上淳兒子早已經預言過了

無助的老人想要阻擋疫情蔓延,但這是無效的,因為科學與政治無法併存

blackjack2021/07/07 13:21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