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台積電從「矽盾、護國神山、台灣面對中國攻擊的安全屏障」變成習近平攻台理由?台積電晶片何不高興賣誰就賣誰
2021/05/03 14:20
瀏覽4,242
迴響3
推薦11
引用0

臺灣過去常引用一堆白人所謂矽盾Silicon Shield理論,說若中國攻台,各國會基於自身利益干涉,台積電是台灣超級防衛武器「矽盾」。但美國限制大陸買晶片後,經濟學人美國智庫又說大陸會因台積電攻台!?這之間沒有矛盾嗎?

看看白人互相矛盾的說法:

1. 英媒《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在8月3日報導指出,雖然美國半導體技術先進,但僅有12%是在地生產,其餘得仰賴亞洲製造。因此半導體市調公司VSLI Research董事長哈奇森(Dan Hutcheson)稱台積電這個「矽盾」將使台灣成為美國的第51州,而美國無法承受台灣輸給中國的代價,並認為台灣晶片技術將成為對陸最佳防衛

經濟學人說臺灣是地球上最危險地區

2. 英媒「經濟學人」以台灣雷達圖為封面,稱這是「地球上最危險地區」,經濟也是其中因素:台灣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核心,台積電是全球最有價值的晶片廠,生產84%最先進晶片。一但台積電停止生產,全球電子業也將隨之停擺,代價巨大。台積電的科技與經驗或許領先對手多達10年,無論是美國或中國都必須花費數年才能追上。…

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高級研究員拉塞爾說:「誰控制了這些微晶片的設計和生產,他們將會為21世紀訂出方向。透過控制台灣半導體產業,大陸將控制全球市場。他們將獲得最先進的製造能力,這甚至比控制全球石油更有價值。」專家憂心中國大陸恐為了獲得更多晶片入侵台灣,並奪取被形容是台灣「護國神山」的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

這些白人對台灣半導體產業觀點大變臉,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要台積電到歐洲美國去設廠,即使台積電賠錢也不在乎。

震撼!台積電正式宣布 赴美投資設廠
2020-05-15 09:02 經濟日報 / 記者廖賢龍/即時報導

舉例來說,根據《日刊工業新聞》報導,「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似乎相當辛苦。雖然還處在從業者取得報價的階段,但是金額與台灣相比似乎高得嚇人。光建設費用據傳高達 6 倍。」且美國的人事成本較台灣高出 3 成以上,且勞工生產力低,勞力成本讓台積電頭痛。

歐盟主管工業和服務業的執行委員布勒東(Thierry Breton)接受德國《法蘭克福廣訊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訪問時表示,汽車工業深受晶片荒之苦,突顯歐洲有必要強化半導體產業鏈。歐盟執委會知情人士指出,歐盟並打算拿出上百億歐元補貼,吸引外商設廠

如果臺灣因為矽盾而「懷璧其罪」,說實在也是美國人「害的」,因為美國限制台積電不能賣某些晶片給中國企業,才會如華府智庫所言「中國大陸恐為了獲得更多晶片入侵台灣」。這種簡單的道理,我去年「台灣的矽盾被美國拆了:美國強迫台積電去美國設廠,為何有些台灣人拍手叫好?」就明確指出了。

美國不讓台積電賣晶片給大陸還要他們到美國設廠,其結果根據以上討論:一來損害台積電股東利益,二來損害美商高通等廠商利益,三來會「導致中國攻打臺灣」,最後並導致中美大戰,而讓臺灣成為「地球上最危險地區」。

那,台積電何不逆向思考,高興賣晶片給誰就賣,因為正如經濟學人所言「台積電是全球最有價值的晶片廠,生產84%最先進晶片。一但台積電停止生產,全球電子業也將隨之停擺」!

難不成,美國你敢制裁台積電嗎?

Blackjack 2021/5/2

晶片荒燒不停!專家:陸恐侵台奪下「護國神山」台積電

2021-05-02 18:23 聯合報 / 編譯陳韋廷/即時報導

全球大鬧晶片荒已經半年,半導體業普遍認為缺貨情況將持續到2022年。在全球晶片供應愈發緊俏之際,專家憂心中國大陸恐為了獲得更多晶片入侵台灣,並奪取被形容是台灣「護國神山」的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

福斯財經新聞網報導,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高級研究員拉塞爾說:「誰控制了這些微晶片的設計和生產,他們將會為21世紀訂出方向。透過控制台灣半導體產業,大陸將控制全球市場。他們將獲得最先進的製造能力,這甚至比控制全球石油更有價值。」全球目前約7成晶片在台灣與南韓製造。

負責科技與國家安全項目的拉塞爾並指出, 半導體是全球科技競爭的原爆點,它們存在於社會運作所需的一切事物之中。

去年底,美國將數十家大陸公司列入貿易實體黑名單,其中包括大陸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目的是不讓美國技術被解放軍應用在軍事方面。兩周前,美國又將7家陸企列入黑名單,阻止台積電將先進晶片賣給大陸。

拉塞爾說:「中國一直嘗試獲得這些設備,但到目前為止還不是很成功。因此,你很容易想到這樣一種情景,即為了控制這一重要產業,北京決定冒險入侵台灣並認為此事是值得的。」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3) :
3樓. frank060606
2021/05/04 02:42
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事實,就是何以德國不像美國那麼反中

因為德國龍頭工業(汽車業)與中國合作相當緊密,中國有很強的AI工業基礎



中國一位官員說:與五十億人做生意和七十億人做生意有何不同?

事實上,中國總貿易額仍佔世界矛頭

台灣有很多人很討厭[中國製造],大陸觀光客來台就說成「毒品」臺灣在「吸毒」,然後民進黨仇恨陸客到極點,尤美女還無恥造假說「陸客來台,外國旅客都不來」,狗腿業者也說台灣要轉大人及「戒毒」

我認為,兩岸還是不要有任何貿易好了,免得越搞越仇恨,大陸也必須放棄「同胞」的幻想,臺灣覺青都不惜炸核電廠了

臺灣人重視自由民主勝於一切,寧可被輻射搞死也完全不接受外來勢力統治,這是覺青臺灣下一代給大家的訊息,我想大家應該正視

風傳媒報導有臺灣人主張轟炸核電廠 翻攝youtube風傳媒報導有臺灣人主張轟炸核電廠 翻攝youtube風傳媒報導有臺灣人主張轟炸核電廠 翻攝youtube風傳媒報導有臺灣人主張轟炸核電廠 翻攝youtube

blackjack2021/05/04 10:08回覆
2樓. 冽風
2021/05/04 00:06
美國現在也是遇到人才培養的問題了,這點不用多說了,同樣科研人員拿幾千美元或者是幾千歐元,美國的福利和西歐比差太多了,連鄰居加拿大都比不過,發明mRNA疫苗技術的就是上世紀80年代跑到美國的匈牙利科研人員,但是如今美國的科研人員卻開始往西歐跑。美國對華高科技禁運其實非常不理智,大陸已經是非常龐大的消費市場了,特別是那些非常小眾卻又依靠高科技產生高額利潤的企業。最近產業界就有這樣一個消息,一家美國的晶片公司,規模不是很大,產品輸出主要對象就是中國,利潤非常高。因為美國出台的政策,這家公司害怕未來被波及,開始把自己的生產線逐步去美國化。小公司當然無法影響美國的決策圈,但是小公司想要活下去,只能選擇這條道路。

其實這幾年來經常可以看到一種報導,說西方式的教育並不能好好的培養他們本土的人才,那美國人的人才怎麼來呢,就是各國最優秀的學生到美國為美國所用

但是,美國白人無所不在的種族歧視,會相當程度的造成許多移民心生恐懼,之前我看中評社關於香港移民的報導,許多人網路搜尋的包含移民後的工作和種族歧視的問題

之前川普還在當政的時候,他裡面的智庫余茂春認為中國大陸是紙老虎,可以大力敲打,從某個角度來看,這只有在華人文化裡面的人才能理解,中國人比西方人不喜歡打仗,中國人比西方人不喜歡多管閒事,中國民意追求過更好的生活比稱霸世界更有興趣

西方人有不少是商業民族,不會完全被這些民粹擺弄,但美國人內心的恐懼就是對alien的排斥,看美國人怎麼拍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戲,就知道他們怎麼看待外國人

blackjack2021/05/04 00:41回覆
1樓. 冽風
2021/05/03 23:11
西方這些媒體,已經和「三民自」差不多了。市場經濟最早算是美國的核心思想,但是美國現在強制讓製造業回流,是違反市場經濟的。就拿晶片產業來說,晶片產業是非常消耗人力資源以及水和電力,其實也算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產業。美國國內自己生產晶片,價格是沒有競爭力的。這幾年美國炒作先進位程晶片,但是消費市場的主力還在28nm,比如這次全球缺貨的車載晶片,大陸自己的晶片公司都在開足馬力生產。晶片人才為何願意去大陸發展,這是市場的選擇,因為賺得多呀。美國封殺大陸先進位程之後,有好多國家的晶片廠家主動聯繫大陸公司,提供全套去美國技術的晶片方案。這些方案原本屬於在和美國技術比拼中淘汰的方案,但是當對岸有這個需求的時候,就會重出江湖,因為能賺錢啊。台積電現在為何要去對岸擴充28nm的產能,因為能賺錢啊。

本文是昨天寫的,今天中央社報導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接受美國電視台專訪,他說,美國應投資研發,培育更多的博士、碩士及學士進入半導體製造領域,而不是試圖改變供應鏈

顯然,台積電大概就是灑一點錢到美國打水漂,麻痺一下美國人,因為美國的人才,建廠成本,投資都不足以讓台積電在那長久發展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針對intel的發言很有趣,季辛格受訪時坦言英特爾在製造領域落後台積電,對於英特爾為何落後,劉德音說,「我們也感到驚訝。」

我看劉德音才不驚訝,他不是說了:美國應投資研發,培育更多的博士、碩士及學士進入半導體製造領域!

第三,intel重視買庫藏股勝於研發,去年8月報導「股價好便宜!英特爾精打細算 宣布100億美元股票回購計畫

這幾天改口「對於以前花在買庫藏股的錢多於研發,以後不會

結論:

1.台積電到美國設廠是一回事,重心不可能移到美國

2.台美對企業經營思考方向不同,而美國政府違反市場供需原則要搞台積電,除非台積電不在乎賠錢,要不然很難成功

劉德音:美國應投資研發與培育人才,不是改變供應鏈

作者 中央社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5 月 03 日 13:05 | 分類 國際觀察 , 國際貿易 , 晶圓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接受美國電視台專訪,他說,美國應投資研發,培育更多的博士、碩士及學士進入半導體製造領域,而不是試圖改變供應鏈。

劉德音日前在台積電新竹總部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節目〈60分鐘〉(60 Minutes)專訪,專訪內容今天播出。

對主持人問及美國人是否該擔心晶片多在亞洲生產,劉德音表示,他能理解這樣的疑慮,但晶片是否在亞洲製造不是癥結所在,因為無論晶片在何處生產,都會因疫情產生短缺。

針對英特爾(Intel)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談到,因為世界有很多晶片在亞洲製造,有必要重新平衡供應鏈問題。劉德音說,美國應投資研發,培養更多的博士、碩士及學士進入半導體製造,而不是試圖改變供應鏈。

劉德音表示,改變供應鏈成本高昂,並沒有生產力。若要保留自己的技術,放棄全球合作,恐將減緩創新的速度。

季辛格受訪時坦言英特爾在製造領域落後台積電,對於英特爾為何落後,劉德音說,「我們也感到驚訝。」

對於台灣半導體產業稱為「矽盾」,劉德音表示,這意味著世界都需求台灣高科技產業的支持,因此不會讓戰爭在台灣發生,因會違背每個國家的利益。沒有人希望台灣發生戰爭,他也希望不會發生。

(作者:張建中;首圖來源:科技新報)

blackjack2021/05/03 23:43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