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社會老齡化問題,退休年限究竟是維持法定年齡,還是彈性延長,近來在中國大陸引發熱烈討論。
中國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曉初近日表示,退休年齡問題需要綜合考慮中國人口結構變化及就業情況,有些國家正在研究、討論或已決定提高退休年齡,但這個問題在外國仍有爭議。
中通社報導,是否延遲退休的爭論快速升溫,成為中國大陸各大網站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很多網友各持己見,有人力挺也有人反對。隨著爭論不斷升高,彈性退休的呼聲漸起。
中國法定退休年齡是男性年滿60歲,女幹部年滿55歲,女工年滿50歲。從事礦井、高空、高溫、繁重體力勞動和其他有害健康工作,達到規定年限者,男性年滿55歲、女性年滿45歲就可退休。
專家指出,到2035年,中國將面臨兩名納稅人供養1名養老金領取人的情況,被稱為「老齡社會峰值點」,歐美國家已提前30到35年制定養老戰略。根據中國人口壽命延長和養老保險基金壓力,應延長退休年齡。
贊成者認為,隨著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大幅提高,實行多年的退休年限應改一改,且延遲退休可減輕中國養老金的壓力。
但反對者以一線工人和大學畢業生居多。他們認為,一線工人大多體力消耗大,收入偏低且不穩定,退休後可獲得穩定的養老金收入。一些年輕人更表示,就業壓力已夠大了,如果再延遲退休,工作就更難找了。
還有網友反映,2009年中國人平均壽命73歲,如將退休年齡延後到65歲,平均下來只能拿8年的養老金,而此前已交了幾十年的養老金,並不公平。
面對退休年齡之爭,有專家指出,延遲退休並非應對老齡化的唯一良藥,更不可能以「一刀切」的方式推行,而解決退休問題關鍵在盡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