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新春在論述了「經濟問題」和「中美博弈」之後,YST 把論述的重心轉移到軍事,前面兩個題目討論的是國家的氣勢,經濟是基礎和底氣,軍事則是手段,是國家氣勢的表面化,所以軍事問題是我們談天下大勢的自然延伸。由於已經進入夏天了,YST 把這個系列的題目改為「虎年談天下大勢」。
在「虎年談軍事問題」這個系列文章,YST 準備了三個題目:
1. 中美的軍事對抗;
2. 不對稱戰爭;
3. 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
乍看之下這個論述的安排不太合理,因為他們不是平行的題目,而是在涵蓋範圍上逐漸縮小,上一個題目的內容其實包含了下一個題目。是的,的確是如此,「不對稱戰爭」是在中美的軍事對抗中,中國以弱擊強所採用的戰略,而「彈道導彈攻擊大型海面船隻」是解放軍在「不對稱戰爭」和美軍作戰時所使用的一種革命性的創新戰術。
YST 論述的方式雖然安排得有點不合常理,但是把上一個題目的關鍵項目單獨挑選出來作為下一個題目更能凸顯重點。這是老美常掛在的口中的“Top-Down Design”,希望讀者不要見怪,或者見怪不怪。
這個系列有科普的味道,尤其是第三篇。不要害怕,所有的內容都是深入淺出,一看就懂,一懂就會恍然大悟,原來現代的武器系統如此簡單有趣。希望讀者看完以後對現代軍事的瞭解有進一步的認識,也對中國大陸的科學家與工程師艱苦卓絕的奮鬥精神有更多的敬意。
本文是論述軍事問題的第一個題目:中美的軍事對抗。
讓我們進入正題。
(一)躲不過的中美軍事對抗
在人類的歷史中,任何大國的崛起都必須打敗一個比它更強大的國家,這幾乎是大國崛起的定義。如果沒有這一戰,崛起是假的、是不能服人的、是不穩固也不能長久的。
YST 個人不相信和平崛起,願意也好,不願意也罷,這一戰總是要來臨的,越是不願意就越是躲不過,我們要有心理準備。
就像歷史中所有強權的誕生,中國的崛起開始於經濟的崛起,經濟的崛起為軍事的崛起打下根基,歸根結底,為的就是迎接西方帝國主義最後的武力挑戰,這是一道必須跨過、無法避免的門檻。所以軍事問題對中國的崛起屬於必要的關鍵。
在「中美博奕(結論篇)」這篇文章中我們提到動用武力,其中有一段的論述是這樣的:
甲. 舉手人數是7~8:中國大量販賣武器給伊朗,在聯合國制裁伊朗案投下反對票,施行毛澤東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戰術;
乙. 舉手人數是9:中國徹底和美國攤牌,將中美外交降級,武力攔截運台武器的船隻與飛機。
也許有讀者覺得奇怪,「在聯合國制裁伊朗案投下反對票,大量販賣武器給伊朗」的政治挑戰遠比「武力攔截運台武器的船隻與飛機」嚴重,這投票論說不通呀。原因如下:
甲類的動用武力屬於代理人的戰爭,對中國的風險低,比較容易獲得通過;
乙類的動用武力屬於直接參與的戰爭,對中國的風險高,獲得通過的困難度較高。
在「漫談海地」我們就說過,西方列強天天掛在嘴上的「自由貿易」是最大的謊言,看看加勒比海的海盜歷史,資本主義從一開始就是壟斷和戰爭,這是五百年來資本主義的本質,不可能改變的。所以我們看得很清楚,無論是兩岸問題,還是中東與中亞的問題,西方列強考慮的全是圍繞著戰爭,導致中國面對自己的問題其核心考慮也不得不是戰爭,南海問題就是最佳例証,大陸四艘最先進的導彈驅逐艦全部放在南海艦隊,未來的第一艘航空母艦一定也是編入南海艦隊。
戰爭這一關誰都躲不過,現在的和平運作都是在為未來的戰爭佈局。最好的結局就是在戰爭的壓力下對手會低頭認輸,這就是和平了。
軍刀下的和平是我們最高的期盼。
所以虎年系列的下一篇 YST要談的自然就是「軍事問題」。
(二)決定戰爭的因素
戰爭是人類面臨最複雜的事務,它的起因複雜、過程曲折、結局與長期影響也很難預料,但是這些都不是本文要討論的。這篇文章我們要論述的是在2010年全球熱點劍拔弩張的時候決定戰爭的主要因素,他們是時機、時間、裝備、外交、士氣和後勤補給。
這些熱點的交戰雙方是西方先進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但是我們把焦點聚集在中國和美國,因為它們是決定性的主角。
1. 時機
從種種跡象看來,美國的經濟問題已經走投無路必須尋求軍事解決,而且軍事解決的時機越早越好。
美國需要在歐巴馬任內解決經濟問題,否則赤字問題將一發不可收拾,所以軍事解決最好的時機就是今年動手,明年結束,後年選舉爭取連任。
戰爭的需要一向取決於遠因(譬如經濟),近因不過只是藉口(譬如發展核武),隨時可以編一個,這不是問題。所以戰爭的近因通常是最不重要的。
譬如最近美國藉口「天安艦事件」要和韓國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宣佈要將航空母艦「華盛頓號」駛入黃海進行反潛演練。這完全是瞎說八道,航空母艦是一個純攻擊性的武器,反潛是驅逐艦的工作,更確切地說,應該是護衛艦的工作。把一艘10萬噸的核動力航空母艦開到黃海不是對付北韓,而是向中國展示武力,這是美國在中國首都北京家門口耀武揚威,看你膽敢怎麼樣?
如果北京政府下令開火,美國政府就有理由武力教訓中國,甚至可以發動戰爭。
如果北京政府裝孫子,美國政府就贏得了政治宣傳,不戰而屈中國,以後在國際談判上可以予取予求。
看到沒有?這就是航空母艦好用的地方,美國非常確信解放軍不敢開火。
美國這種跑到別人家門口耍橫的做法屬於流氓行為,是典型的軍事挑釁,但是那又怎樣?這是強國對弱國的特權。
是的,美國目前把中國看成不聽話和不安分的弱國,所以一有機會就進行公開的壓制。歐巴馬總統已經說了:“美國不做老二”。仔細想想,美國的作法是非常自然的,美國必須這樣做才能向世界宣示「我是老大」,才能讓全世界相信美國仍是老大,也才能夠維持美國全球老大的地位。美國卯足了勁展示肌肉,比的就是氣勢,必須壓制住中國的也是氣勢,美國沒有必要放第一槍。
時機對美國有利,美國有發動戰爭的主動權,因此處處對中國挑釁,中國人不必生氣,美國的確有這個本錢。我們必須認清現實,除非中國有本事武力打敗美國,否則不可能改變這種態勢。
2. 時間
無論是兩岸問題、中東問題、還是朝鮮半島問題都是越拖越對美國不利,原因是國際實力美消中長。
YST 認為在時間上有兩個關鍵點,一個是2012年,另一個是2020年。
2012年,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亞洲及附近開始運作。
2020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開始全球運作。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未來10年最重要的軍事工程,其次是航空母艦,再其次才是第四代戰機。
這三樣工程都將在2020年完成,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重中之重,是第一優先的項目,它的影響深入到幾乎所有的飛行器、地面車輛、海面船隻和智能武器。北斗系統由30多顆衛星組成,目前已經進入高密度發射組網期。
2020年,中國將會擁有覆蓋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除了瓦良格應該有兩艘自行設計的航空母艦正式服役,至少有兩種第四代戰機和一種長程戰略轟炸機。
從軍事觀點來看,中國只要撐過2020年就立於不敗之地,北斗系統是關鍵。
如果沒有重大改變(譬如降低政府開銷和加稅),2020年美國的財政將進入無可挽救的境地,美國的稅收扣除必要的固定開支(譬如社會安全和老人醫療)有可能連借貸的利息都無法支付,整個財政系統面臨收縮或瓦解。YST 的推想,削減政府開銷與加稅都不可能,10年後借錢也會非常困難,美國的作法是一面印鈔票,一面尋求戰爭的機會,最終用戰爭手段來擺脫負債。
時間對中國有利,美國拖不起。美國發動戰爭要趁早。YST 不懂美國在等什麼?
3. 裝備
軍事裝備是美國最大的優勢,至少在未來二十年內不會改變。我們將在下一節作詳細的討論。
4. 外交
孫子兵法說伐兵之前先伐交,美國精通此道,美國在發動戰爭之前一定對目標國進行外交孤立的活動而且非常成功。美國在中國的四周點火,朝鮮半島、台灣海峽、東海的釣魚台、南海的南沙群島、南亞的印度、中亞的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美國的火種無處不在。
美國在外交的運作上遠勝中國,中國在國際上是孤立的,幾乎可以說沒有一個朋友。中國唯一的軍事結盟國是朝鮮,但是即使朝鮮這個朋友都是靠不住的,金正日一心一意要和美國邦交正常化,朝鮮一旦跟美國搭上線就會拋棄中國。今天中國和朝鮮維持表面的友好,那是因為美國不要朝鮮。中國整天誇口的“鮮血凝結的友誼”其實是一個笑話,金正日可不這麼認為,他巴結美國遠比心向中國嚴重。
胡溫政府的外交運作是非常失敗的,事實上,中國已經陷入四面受敵。
5. 士氣
美國軍隊的士氣在越戰後開始江河日下,主要原因有四個:
a. 男女混編;
b. 募兵
從征兵變募兵,這項措施導致目前美國是窮人當兵,他(她)們基本上是為優厚的退伍福利打仗;
c. 政治覺醒
資訊的發達導致美國人民的政治覺醒,使美國政府在鼓舞戰爭士氣上越來越困難。現在要說服美國士兵為正義而戰是有問題的。YST 甚至在電視上看到美國水兵公然表示對美國的中東政策不滿,譬如有一位女性軍官對美國的雙重標準表達無法同意,她甚至說出如果以色列擁有核武器為什麼伊朗不能擁有核武器?這個電視訪問使我極度震驚,美國軍隊是非常保守的,仍然強調一切服從領導。YST 個人認為這位女性軍官的軍中前程已經完了;
d. 軍中同性戀
美國對軍中同性戀採取「裝不知道」的消極和放任態度(don't ask and don't tell),這肯定會對士氣產生打擊。
6. 後勤補給
由於美國必須遠離本土作戰,後勤補給是美國軍事行動最大的劣勢。後勤補給在戰爭中的地位幾乎是決定性的,這是為什麼在中美軍事對抗上 YST不看好美國最主要的原因。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就詳細論述美國被兩個大洋隔離,孤立在地球最重要的歐亞大陸板塊之外。美國如果不挑撥歐亞大陸的軍事衝突,那麼美國就被邊緣化成為地區強國;美國如果挑起歐亞大陸的任何戰爭,後勤補給就成為問題。伊拉克太孤立了,薩達姆的軍事領導也有問題,才會落得慘敗和亡國。只要有大國在後面支持,美國就贏不了它發動的戰爭。
美國不是傻瓜,為了解決後勤補給的問題,二戰以後美國的軍事政策就是全球佈防和當地供應,譬如日本是朝鮮戰爭的美軍補給基地,台灣、菲律賓與新加坡在越南戰爭中為美軍提供補給。但這種方式是不夠的,有些關鍵彈藥的補給和武器的維修還是要從美國本土提供,譬如巡航導彈與隱性戰機。只要戰爭的規模稍大或戰鬥的時間一長,美國的後勤補給就成問題。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在伊朗問題上想方設法要使中國與俄國即使不能贊成也必須置身事外。
伊朗不過是中型偏大的國家,美國已經有所顧忌,中美軍事對抗所需要的後勤保障美國是承擔不起的。
(三)YST 個人的評論
讓我們在中美的軍事對峙上做一個總結。
1. 戰爭因素平分秋色
上一節我們列舉了六項戰爭因素。
美國在時機、裝備和外交上有優勢;中國在時間、士氣和後勤補給上有優勢。
從項目數字的比較,中美可以說平分秋色。
2. 戰爭能力各說各話
但是六項戰爭因素所佔的份量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看這六項因素來評斷戰爭能力所得到的結論當然不同,而且差距可以很大,可以各說各話。軍事上的評估並不是完全的科學,否則日本當年怎麼會得出「三月亡華」的結論。
其實還有一樣非常重要的戰爭因素,那就是「動員能力」。YST 沒有列入這項因素的原因是本系列討論的「中美軍事對抗」只限於地區對抗,並不包括全面戰爭(all out war),後者肯定會引發世界大戰,因此完全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之內。
當然,即使是地區對抗也可能導致國家的動員或局部動員(譬如朝鮮戰爭)。所以YST 也簡單說兩句。
在戰爭的動員能力上,毫無疑問,中國是首屈一指。中共政府的動員能力遠遠超過任何國家,2003年「非典」(SARS)發生的時候,中國大陸用七天就完成一座一千個病床的隔離醫院,這,就是動員能力,令全世界瞠目結舌。中共一旦下令進入戰爭動員,中國大陸輕而易舉地就可以徵召到一千萬名高素質的士兵,龐大的民生工業可以迅速轉變為軍事工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汽車製造變成坦克製造。
中國的動員能力是任何國家都望塵莫及的。
真到了魚死網破的時候,恐怕沒有任何國家是中國的對手。
附帶說一句,中國的核武工業與核武科技非常先進,但是中共在核武器上非常低調,堅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也不會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同時對核武器的數量嚴格保密。西方的估計認為中國只有四百個核彈頭,中國不吭聲,讓你猜。其實這是西方的試探,傻瓜才相信,但是除非開打,這永遠是一個謎。美俄的核談判是一個表演秀,毫無意義,中國的核政策是正確的。
3. 裝備最能震撼人心
從實際觀感來說,美國軍事力量給世人的感覺是處於絕對優勢。這是因為裝備是最耀眼的,因此它在六個戰爭因素中所佔的比重自然嚴重偏高,尤其對絕大部份不懂軍事的人更是如此。想想看,一般世人看到美國的11艘超級航空母艦沒有不印象深刻的,也沒有不害怕的。其實這是一種非常膚淺的看法,我們要知道戰爭不僅非常科學,也是一種藝術。
如果戰爭的評估是把武器和人員排出來數一數就可以得出結論,那也把軍事看得太簡單也太無趣了。數數飛機、軍艦、坦克、大砲,再比較一下人員和火力,誰不會?
但是不可否認裝備最能震撼人心,美國在裝備上領先世界。
4. 硬實力與軟實力
YST 列舉的六項戰爭因素只有裝備和後勤補給是硬體(也就是硬實力),其他四項都是軟體(也就是軟實力),軟體因素不但比硬體因素多得多,而且軟體因素是不能量化的,所以這些比較都是個人根據本身的知識作出的主觀判定,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這也是文章和討論有趣的地方。
一般說來,只要裝備的差別不超過一代,硬實力的落後可以由軟實力彌補。
5. 針對性的比較
六項戰爭因素各有其針對性,我們進一步論述如下。
a. 時機對時間
美國有時機的優勢,有主動發起戰爭的能力,這叫先下手為強;
中國有時間的優勢,有後發制勝的戰爭能力,堅毅、刻苦、耐性是中華民族的民族性。
b. 裝備對後勤補給
美國的裝備好,幾乎有絕對的優勢,但是美國的補給線太長,一旦補給被切斷就什麼都完了。
即使補給線沒有被切斷,後勤也會出問題。高科技的裝備是燒錢的玩意兒,海灣戰爭時戰斧巡弋飛彈在開戰一個星期後就打光了,生產根本跟不上,百萬美元一枚的造價財政上也無法長期負擔。美國一旦進入有大國支持的消耗戰,除非進入戰時經濟否則無法獲勝。
戰時經濟所施行的第一件事就是配油,譬如每一輛車每月10加侖汽油,美國人有這個心理準備和承受能力嗎?
後勤補給是打高科技戰爭最大的困難,科技程度越高困難也就越高,這是一刃的兩面。所以美國這些高科技武器平時嚇唬人很好用,打起仗來就成為負擔。我們舉例說明。
F-22造價每架超過一億四千萬(純生產,不包括研發費用),每飛行一小時要耗費30小時和花費四萬四千美元來維護,這是盲目追求高科技的結果,逼得美國政府不得不在製造187架以後正式宣佈停產。
F-35 也陷入類似的問題,原先設定單價不超過五千萬美元,現在的價錢已經超過八千萬美元,有可能上漲超過一億。如此昂貴的戰鬥機 YST不看好它的前途。
軍火商總是吹噓武器的超級性能來說服這些天價產品的合理性,其實沒有任何高科技產品是不能反制的,反制的手段通常便宜很多,美國軍事工業這樣搞下去一旦發生戰爭後勤補給必定出現問題。
c. 外交對士氣
美國的外交優勢是超過半個世紀強大國力所累積的成果,囊括了所有第一世界的國家成為它的盟友,這是了不起的成就。
但是自從小布希上任美國在國際上的聲譽越來越糟也是不爭的事實,歐洲國家對美國的不滿越來越烈,尤其是經濟受美國的拖累和歐元遭美國的打壓,歐洲國家經常敢怒不敢言,尤其是英國。
美國在海外過度用兵也開始造成軍隊士氣的問題,主要的打擊來自美國政府不能合理化它發動的戰爭,也就不容易激勵士兵的作戰意志。在上一節我們說過資訊的發達導致美國人民的政治覺醒,美國航母上那位女軍官的談話充分暴露了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在戰事順利進行的時候並不顯著,一旦遭遇激烈的抵抗或嚴重的傷亡,這個問題就會導致厭戰和反戰的嚴重後果。美軍在海外作戰時士兵逃亡率升高就是這個問題的具體表現。
作為比較,解放軍的政治工作就做得非常好,因為解放軍是“雙首長”制,一個軍事單位除了軍事指揮的長官,同一個單位還有政委,政委顧名思義就是做政治工作的,政委的首要之務就是教導官兵的思想,知道為何而戰。譬如一個團除了有團長還有團政委,團長管作戰,團政委就是管思想的,包括士氣。中共的軍事傳統,政委的職位要比同單位的軍事指揮官高半級,可見中共對作戰士氣的重視。其實這在文職也是一樣,廣東省委書記要比廣東省長高半級。以黨領軍和以黨領政是中共的傳統。
(四)結論
1. 美軍有三個特色:
- 遠距離作戰能力
表現在海軍的大型船隻(航空母艦與核子潛艇)和空軍的戰略轟炸機(B52、B1與B2);
- 遠距離投射武力
表現在強大的空運能力(C5與C17運輸機)和兩棲作戰能力(黃蜂級直昇機母艦);
- 全球佈防
表現在遍布世界的大約一千個海外基地。
2. 上面三個特色都是中國不具備的。但是優點也是缺點,遠距離作戰與全球佈防都非常耗費國力,美國的軍力如此發展也必須如此發展因為美國本身的地理位置非常孤立,所以這些優點也正好暴露它的缺點。
美國的遠距離作戰能力對付小國還可以(譬如巴拿馬與伊拉克),對付中等國家就很吃力了(譬如阿富汗),對付大國或有大國支持的中等國家(譬如越南)是不可能的。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對伊朗遲遲不敢下手。
YST 個人認為解放軍只要不遠離國境作戰,譬如不超過一千公里,美軍就贏不了。
用上面這個標準,解放軍在台灣海峽和朝鮮半島的作戰能力超過美軍;在阿富汗和伊朗解放軍不具有優勢,只能打代理人戰爭。
3. 美國是全世界公認的第一軍事強國,這一觀點 YST也非常同意。但是這並不代表美國與中國作戰就必定得勝。美國給全世界軍事無敵的印象主要是因為它的裝備精良,高科技的武器是最容易震懾人心的,因此武器的重要性也被過分誇張。
但是高科技的武器非常昂貴,在後勤補給和維護上都會有問題。我們用隱形戰鬥機F-22做例子,美國國防部長在2009年06月29日正式宣佈F-22終止生產,總共生產了187架,遠低於最早計畫的750架。
YST 認為美國終止F-22的生產肯定有內情。美國人不是傻瓜,F-22的研發費用花掉了280億美元,這是永遠無法收回來的固定成本,所以每架一億四千萬美元的生產價格實在算不了什麼,不可能是停產的原因,只有在性能出現重大而又無法彌補的缺憾的情形下才足以導致停產。美國國防部曾經有官員透露F-22每飛行1.7小時就會出現“重大故障”,YST 認為F-22肯定有性能上的難言之隱,再加上維護上太過嬌貴,這才是它被終止的真正原因。
想想看,F-22在宣傳上已經被神化了,但是後來在實際作戰能力和戰區保養維護上出現重大和難以糾正的問題,一旦有一架被擊落,不但F-22的神話就此破滅,更重要的是致命的弱點被敵人找到,以後F-22的戰術運用也會變得非常困難。這種情形就發生在也是隱形戰機的F-117上,1999年03月27日一架F-117在南斯拉夫被擊落,隨後另一架被擊傷,導致全部的F-117提前退休。
美國軍力給人的印象就像F-22的神話,過分地被誇大。
後勤補給是美國大規模作戰和長期作戰的致命傷。
這就是為什麼 YST說美國的軍事力量並不像它外表看起來那麼強大。
上面這句話表現在美國在阿富汗的戰爭上再清楚也不過了。美國贏不了阿富汗戰爭的,明年七月到了歐巴馬宣稱全面撤軍的時候這句話就得到應驗。
4. 中國有幾千年的戰爭經驗,特別精於謀略。對美軍這種極度依賴高科技武器的軍隊,解放軍的對策是採用「不對稱戰爭」,這是一種以弱擊強的戰略。
5.「不對稱戰爭」是 YST論述中美軍事對抗的下一個題目。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4樓.2010/07/06 18:19老美敢動手嗎?
我認為老美目前還不會向大陸動手,試探和騷擾卻是不會停止的。 - 3樓. B.B.Q2010/07/05 22:52樓下的仁兄, 你夢快醒了
黨軍, 不可否認, 是人的組成, 要放假外出, 以前台灣國軍有規定, 大約
一百公里, 超過要假條, 一天時間也不允許, 外出看多了, 心理就產生變
化, 說的好聽 保國衛民, 不知薪水可有比富士康多, 沒有, 免談, 沒有尊敬,
黨委, 政委, 多級委員, 除高壓外, 有紅蘿菠嗎, 天天鬼扯教條, 主義, 愛國,
外面一片燈紅酒綠, 你很清楚, 这些委員天天晚上在幹什麼,
03年中山三乡廠区外, 一家接一家的四川小館, 湖南小炒, 三元回鍋肉便當,
五元單點一大盒, 老乡們「幹」的要死, 各方面, 包括被當地人欺負
06年北京朝陽区, 一頓飯二三十是正常了, 瀋陽的火鍋店三四層的不下十几家,
晚上七奌到 處找, 一位難求,
加州, 阿開迪亞市, 加拿大, 溫哥華, 數以萬計的貪官在此享福,
樓下仁兄, 饒了黨軍的兄弟吧,
- 2樓. 雪绒花2010/07/04 15:15党军的战斗力要高一个档次
“作為比較,解放軍的政治工作就做得非常好,因為解放軍是“雙首長”制,一個軍事單位除了軍事指揮的長官,同一個單位還有政委,政委顧名思義就是做政治工作的,政委的首要之務就是教導官兵的思想,知道為何而戰。譬如一個團除了有團長還有團政委,團長管作戰,團政委就是管思想的,包括士氣。中共的軍事傳統,政委的職位要比同單位的軍事指揮官高半級,可見中共對作戰士氣的重視。其實這在文職也是一樣,廣東省委書記要比廣東省長高半級。以黨領軍和以黨領政是中共的傳統。”
补充一下,这段话实际就是说:党军的战斗力,要比武器、人员素质等其他条件相当的军队要高一个档次。这在中外历史上是有先例的。
以中国的历史为例:北伐战争前后,由于有了国共两党的政治动员,战斗力比起北方军阀那是相当强悍,整个北伐军中越是国共两党党员占优势的部队,战果越显赫,比如叶挺“铁军”。46~49年的内战就不说了,个人认为解放军的政治动员要比国民党要强(比如诉苦运动),虽然国民党也有战斗力强的部队,但木桶原理导致总战斗力不如解放军。
但是大国的较量,不仅仅是战斗力的较量,更是国家整体实力的较量。这个问题比较大了,呵呵
- 1樓. 卡城老李2010/07/01 02:09请教一个问题
我有一事不明。美国通过战争,怎么就能把负债变没了呢?歷史上,美國當年欠西班牙和英國的錢就是通過戰爭解決的。
今天美國如果能在局部戰爭中打敗中國或是造成中國的經濟困難或是中國和他國(特別是美國的代理國)的戰爭遭遇任何困難需要美國來“調停”,美國就可以用債款來談條件。
日本就更容易了,它不是一個正常國家,是美國的附庸國,任何時候美國都可以下令日本write-off欠債。不提2戰的舊帳,就說60多年的照顧費和保護費日本人賣身也賠不起。美國的駐軍就在東京灣,成立了國中之國,美軍如果發動斬首行動日本政客沒有一個逃得掉。日本政客不是傻瓜,敢不聽話嗎?
戰爭創造機會,任何機會都有可能,只要你能把握,剩下的就是趁人之危的狠心了,什麼都可以擺在檯面上談,錢是最容易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