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 : 美國聯邦政府加計通貨膨脹修正趨勢圖
這則新聞似乎嗅出歐巴馬會走向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
華爾街貪婪又詭計多端 歐巴馬誓言整頓亂象
2008-12-19 今日晚報 【法新社】
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今天提名三位金融監管老將肩負鐵腕祭出新市場監理規範的重責大任,並矢言端正華爾街「貪婪和詭計多端」歪風。
歐巴馬認為,目前經濟情勢動盪不安,「沒有迅速採取行動防患於未然的失職」政治人物和監管當局,難辭其咎,並矢言「端正讓我們收拾今天爛攤子的貪婪和詭計多端文化」。
「若金融危機有讓我們從中學到教訓,那就是監管失靈和失職不僅僅傷害牽涉其中的人,且可能拖垮整個經濟。」「我們禁不起如此的失敗。」
歐巴馬提名53歲的夏皮羅(Mary Schapiro)接掌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金融危機爆發以來, SEC已遭外界炮轟失職,成效不彰。
夏皮羅的任命案若獲得參議院認可通過,值此華爾街和美國經濟處於罕見的風雨飄搖之際,她將臨危授命,成為SEC首位女性掌門人。
*************
中國的改革開放的啟動,也是造成全球貿易的失衡,也是美國金融危機”為什麼會發生?”重要原因之ㄧ,不能切割,但又不得不切割開來描述!! 先簡單看看中共的改革開放的啟動前發生了甚麼事?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鄧小平逐漸掌握了中國的最高權力。
1980年2月召開十一屆五中全會上,中共中央主席被撤銷後恢復的中央書記處總書記職,分權,行使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民主集中制”;
1980年9月華國鋒國務院總理職務被免;
1980年12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華提請辭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職務,被批准。
中國的改革開放終能在鄧小平的意志下正式的啟動了!! 中國的改革開放也是ㄧ個值得探討的題目!!
回歸正題。
***********
新聞稿中說 : “…金融危機有讓我們從中學到教訓,那就是監管失靈和失職….”這非常的簡化及片面化,不可能只靠換個人就可以解決的,後續要看新任的美國國務卿(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State),希拉蕊·黛安·羅德姆·克林頓(Hillary Diane Rodham Clinton)引導政策法案修訂發展的方向!!
讓我們著重美國的法規層面來探討過去幾十年----發生了甚麼事? 為什麼會發生? 能夠避免嗎?
1944年7月44個國家的代表們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不列敦森林集會討論達成的以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經典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宏觀經濟”( macroeconomics)為理論基礎建立的對古典資本資本主義進行改良的戰後經濟體系。
1974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海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和瑞典經濟學家貢納爾•默達爾(Gunnar Myrdal)以表揚他們”在貨幣政策和商業週期上的開創性研究,以及他們對於經濟、社會和制度互動影響的敏銳分析”。 海耶克堅持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反對社會主義、凱恩斯主義和集體主義,他被廣泛視為是奧地利經濟學派最重要的成員。
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傅利曼(Milton Friedman) 1946至1976年傅利曼任教於芝加哥大學,主張自由市場、自由企業、採取浮動匯率、控制貨幣供給、反對政府干預、由中央銀行對抗通貨膨脹,提倡讓貨幣供應量穩定增加的金融政策。 他的論點後來成為倡導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芝加哥學派”經濟思想的基礎。….
往後,又有好幾位”芝加哥學派”的經濟學家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在這個趨勢風潮下,古典資本主義在穿上” 控制貨幣供給新衣”後復活成為了”自由資本主義”!!
1979年,英國保守黨瑪格麗特·希爾達·柴契爾(Margaret Hilda Thatcher)贏得組閣權,開啟了長達11年的執政。
1980年,美國共和黨的羅納德·威爾遜·雷根(Ronald Wilson Reagan)擊敗當時面對”停滯性通貨膨脹”一籌莫展的,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吉米·卡特(Jimmy Carter) 。 開啟了長達8年的執政。
英國保守黨和美國共和黨所主張的”小政府理論”;”芝加哥學派”經濟思想,也為當時英國及美國政府對抗通膨、減稅與減少政府干預等政策提供理論基礎,進而創造了1990年代美國低通膨與低失業率的環境。 ”芝加哥學派”影響與逐步的擴大,理論服膺者並成為政府的政策官員。
1930年訂定許多控管金融投機熱潮的法規,逐步的被修改;設立的監控機構,逐步的被縮編; 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Glass-Steagall Act),在1930年代大危機後的美國立法,將投資銀行業務和商業銀行業務嚴格地劃分開,保證商業銀行避免證券業的風險。 該法案禁止銀行包銷和經營公司證券,只能購買由美聯儲批准的債券。 這個法案規定設立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FDIC)) 日本戰敗,美國將這法規引入日本,台灣也是引用這個規範。
1974年起,”自由資本主義”思想漸漸的盛行,加上英美保守黨和共和黨的執政,全球大環境的改變,對金融規範新法規就陸續的通過立法了 :
1980年; 放鬆存款機構管理和貨幣管制法案(Depository Institutions Deregulation and Monetary Control Act) 放鬆了對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管制---允許銀行進行合併。
1981年,美國共和黨提出了經濟振興稅法案(Economic Recovery Tax Act)允許加速折舊;利息支出可以抵稅---鼓勵舉債,為槓桿併購(Leveraged buyout)創造了條件;
1982年; 加恩-聖日爾曼法案(Garn-St. Germain Depository Institutions Act) 這個法案的全名為 : "使住房建築業恢復元氣經由增強房屋貸款借貸機構的財政穩定並保證房屋抵押貸款的可獲得性的法案。(An Act to revitalize the housing industry by strengthening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of home mortgage lending institutions and ensuring the availability of home mortgage loans.) 。 哇,好長的法案名稱---靠,2008年往後好苦長的經濟噩夢,就是由此開始的!!
1999年; 格拉姆-李奇-布林黎法案(Gramm-Leach-Bliley Act) 廢除禁止銀行承銷證券的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Glass-Steagall Act)。 新法案也將允許銀行、保險公司及證券公司互相在彼此的市場進行競爭。 1933年將投資銀行業務和商業銀行業務嚴格地劃分開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Glass-Steagall Act),在經過二十五年來12次的提案廢除後,終於在1999年年底正式宣告廢止。
順便ㄧ提,台灣2000年,這時剛好換到民進黨執政,ㄧ次金改;二次金改;的”屁”事就在這個背景下展開了!! 哈,很會跟流行喔!!
潘朵拉(Pandora)的盒子打開了,美國金融業的這場兼併風潮完全沒有限制了!! 美國金融業的"創新”沒有限制了----高財務槓桿併購(或稱為”惡意併購”)(Leveraged buyout); 垃圾債劵(Junk Bond)及名目內容繁雜”金光黨”式的衍生金融商品(Derivatives)---到了這ㄧ步,大家就只能眼睜睜的等著”該發生的就讓它發生”吧!! 人類的集體的瘋狂---ㄧ定要走到沒路了,才會回頭的!!
要採取什麼措施改善了?
沒有人有把握,這情形就像中國的改革開放的情形----摸著石頭過河!! :
下圖 : 傅利曼(Friedman Milton,1912年7月31日~2006年11月16日)圖像
下下圖 : 海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圖像
(John Maynard Keynes)學派主張的”大政府”,由1975年~2008年----整整33年,ㄧ代的時光!!
- 2樓. 金刀2009/02/09 10:29不簡單 ^^
近百年的美國政治經濟發展 您做了相當精要的說明
不過您提了整個金融海嘯的背景脈絡 似乎少了幾個大浪:)
講講高財務槓桿的財務創新在次貸風暴 二房危機 甚至連動債 的實際傷害吧^^
小弟很期待喔^o^ (我也不想當金光黨的糧食@@)
"...著重美國的法規層面來探討過去幾十年----發生了甚麼事? ..."
------- 各種管制的失效及金融衍生物是事務層面的必然!!
這篇是對政策面的討論如何由凱因斯學派的大政府財經政策轉向到芝加哥學派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小政府財經政策;
政策環境決定方向----"高財務槓桿";"二房超貸";"衍生金融商品";"亞洲金融風暴";"墨西哥金融的崩潰".....等等都是這些芝加哥學派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小政府財經政策必然的"衍生事物"-----許多的評論都"陷於微觀的現象中"!!
理性認識為什麼會發生? ㄧ定要有宏觀的角度----由政策面認識發展的方向!!
Tomas 於 2009/02/10 15:41回覆
- 1樓. 童心~~Tracy2008/12/20 14:33雖然不懂
我已經很努力看完文章囉!
還是一知半解~~~~
TRACY-- 祝福大家平安!幸福!
喔,那麼,先前有關這ㄧ系列的文章都要讀ㄧ讀,往後,這ㄧ系列的文章更要仔細讀!!
不知不覺也沒什麼不好-----還可以擴大各種"金光黨"的生存空間!!
Tomas 於 2008/12/22 02:4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