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不懂朝四暮三, 懂待遇不公
2025/08/16 00:02
瀏覽138
迴響0
推薦7
引用0
《莊子. 齊物論》狙公賦芧, 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 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 名實未虧, 而喜怒為用, 亦因是也.
莊子拿猴子以為「朝四暮三」比「朝三暮四」數量多的故事諷刺世人只變名目而不改實質的作為, 後代人把「朝三暮四」演化成形容反覆無常的成語.
莊子所說只是寓言, youtube 有一段 TED Talks 的錄影描述一個真正的猴子餵食實驗, 雖然沒有驚奇的結果但是有點意思. 他們把兩隻 Capuchin 猴子分置於兩個籠子裡各給一碗小石子, 先教他們用石子和研究員交換食物, 然後開始真正的實驗.
研究員手邊有一碗葡萄和一碗切片的黃瓜, Capuchin 猴子特別愛吃葡萄, 這點很重要. 最初研究員只讓猴子一顆石子換一片黃瓜, 幾次之後改讓一隻猴子換得葡萄, 另一隻仍然只得黃瓜, 拿到黃瓜的猴子發現不平等待遇後每次拿到黃瓜就「用力」丟回給研究員, 非常生氣的樣子.
兩隻猴子從頭就看得很清楚研究員手邊有葡萄和黃瓜, 雖然沒換到愛吃的葡萄卻都很滿意的樣子, 等到發現待遇不公後才大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