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說鄭愁予的名詩《錯誤》不是情詩而是描述戰爭的殘酷, 讀後得知這是詩壇的一件舊事, 我雖然很欣賞這首詩竟然沒聽過這個內幕, 稍作研究後有一點感想.
《錯誤》是詩人鄭愁予 1954年的詩, 大家都以為描述閨中思婦等盼歸人的情懷. 據說過了大約 60年後鄭愁予才解說其實是幼時戰亂逃難的記憶, 他推想可能是用第一人稱寫法讓人誤以為是情詩, 如果用第三人稱就不容易被誤解. 不知何故他等了這麼多年才出面解說, 有何難言之隱? 如果語氣同樣含蓄, 我不懂用第三人稱如何比較清楚.
1982年歌星羅大佑拿這首詩, 加了一些詞句編成一首與詩同名的歌, 多年後鄭愁予在美國遇到羅大佑才向他抗議, 認為加的詞句與原意差很多, 羅大佑道歉獲得原諒. 羅大佑的詮釋無異於絕大多數的賞詩人, 沒有什麼了不起. 但是不請教可以找到的原詩作者, 修改他的詩自用, 我不談合不合法, 只知極不合「禮」, 我把詩和歌詞並列如下:
《錯誤》 鄭愁予 |
《錯誤》 羅大佑 |
我打江南走過 |
我打江南走過 |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般開落 |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般開落 |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
恰似青石的街道向晚 |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
還有每次你那如泣如訴的琴聲 | |
可曾挽住你那幽怨哀傷的夢 | |
還有每次你那如泣如訴的琴聲 | |
可曾道出你那幽怨哀傷的夢 | |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
還有每次你那温柔纖纖的玉手 | |
可曾挽住那似鐵郎君的心 | |
還有每次你那温柔纖纖的玉手 | |
可曾挽住那似鐵郎君的心 | |
我打江南走過 | |
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
- 4樓. 中子(東籬居士)2024/09/19 03:59
擅用他人創作,未徵求本人同意,本不可取。又擅加改原詞,簡直變造了。
白居易的詩<花非花>專研解析古詩詞者說,這首詩是描述唐代旅人招來青樓女子伴宿,夜半來,黎明即去;宛如做了一個春夢,就像清晨的霧,消散得無影無蹤,因成此詩。
但顯然現代人理解這首詩時,應該是把這首詩當作浪漫的情懷和心境吧!
<藝文志>杜鵑、櫻花及綠繡眼-論影像的真偽與虛實
https://blog.udn.com/jong2020/173528643謝謝補充. 吳怡仁 於 2024/09/19 04:19回覆 - 3樓. 安歐門2024/09/15 11:36
羅大佑的錯誤,確實是大錯誤,
比對之下,慘不忍睹。
添加的詞句自是不能和原詩並列, 「若」改成「似」, 「底」改成「的」頗無聊.
吳怡仁 於 2024/09/15 20:20回覆 - 2樓. 陳正華 牧師2024/09/14 04:14
謝謝您,很好的分享!
我一向不欣賞這類歌詞形式。
例如鄧麗君唱的《無言獨上西樓》....
把李後主的詞「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硬改成讓鄧麗君唱成意境完全不對的「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可憐無辜的鄧麗君小姐,那麼好聽的聲音,卻配上那麼不對味兒的歌詞!
所以,寫歌詞的人,有本事自己創作;如果一定要用人家的作品,就最好一字不改!
我同意一字不改最好, 謝謝迴響.
吳怡仁 於 2024/09/14 04:23回覆 - 1樓. Flying Eagle2024/09/14 00:37
你這篇文章發了兩次,分別是第一和第三篇,還是我眼花?
第一次發的毫無蹤跡, 就再發一次, 我只看到一篇. 吳怡仁 於 2024/09/14 00:42回覆找到了, 藏在 Faye Wei Wei 那篇之下, 已刪除. 吳怡仁 於 2024/09/14 00:4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