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結尾解密
2018/07/14 23:17
瀏覽4,227
迴響3
推薦64
引用0
很多影迷覺得電影《2001太空漫遊》的結尾不是很清楚,導演庫布力克(Stanley Kubrick)大概是故弄玄虛也不出面說明,幾十年來任由影迷胡亂猜測,這本是電影欣賞的樂趣之一,但是很多影迷還是很想知道導演的原意到底是什麼.
話說這個電影的故事是導演庫布力克(Stanley Kubrick)和科幻小說家克拉克(Arthur C. Clarke)在拍電影時邊拍邊合作的結果,庫布力克版就是電影劇本,克拉克版成為後來出版的同名科幻小說.先有電影才出版小說,這可能是絕無僅有.我本非科幻小說迷,為了看看小說有沒有比較清楚去買來讀讀,竟因此書成了克拉克的粉絲.不過小說也沒有明確說明,何況兩人不見得有相同的觀點.
最近得知1980年時有位電影導演Junichi Yaoi(沒有詳細資料,也不知如何翻譯他的名字)曾訪問庫布力克談到這件事,不知何故這位先生從未發行訪談的錄影帶,現在才被人發現.原來庫布力克對那電影的結尾曾有說明,雖然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影迷們還是當作一件大事,我自然要記錄下來備忘.
影迷最關心的是片尾「巨嬰」的隱喻,庫布力克說那位太空人深入太空後被某一位「神」收容改造,變成有超能力的人,然後送回地球.電影只拍到超人的重生就結束了.由於電影用了德國音樂家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的交響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 sprach Zarathustra),曲名來自徳國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的同名書,尼采在那本書裡提出的超人理論,自然會讓人聯想到巨嬰暗示超人的誕生,不過一般影迷都認為超人是要來解脫世人的苦難,庫布力克卻說他的超人只是類似神話裡的半神半人的英雄,後事如何請大家自由想像.
話說這個電影的故事是導演庫布力克(Stanley Kubrick)和科幻小說家克拉克(Arthur C. Clarke)在拍電影時邊拍邊合作的結果,庫布力克版就是電影劇本,克拉克版成為後來出版的同名科幻小說.先有電影才出版小說,這可能是絕無僅有.我本非科幻小說迷,為了看看小說有沒有比較清楚去買來讀讀,竟因此書成了克拉克的粉絲.不過小說也沒有明確說明,何況兩人不見得有相同的觀點.
最近得知1980年時有位電影導演Junichi Yaoi(沒有詳細資料,也不知如何翻譯他的名字)曾訪問庫布力克談到這件事,不知何故這位先生從未發行訪談的錄影帶,現在才被人發現.原來庫布力克對那電影的結尾曾有說明,雖然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影迷們還是當作一件大事,我自然要記錄下來備忘.
影迷最關心的是片尾「巨嬰」的隱喻,庫布力克說那位太空人深入太空後被某一位「神」收容改造,變成有超能力的人,然後送回地球.電影只拍到超人的重生就結束了.由於電影用了德國音樂家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的交響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 sprach Zarathustra),曲名來自徳國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的同名書,尼采在那本書裡提出的超人理論,自然會讓人聯想到巨嬰暗示超人的誕生,不過一般影迷都認為超人是要來解脫世人的苦難,庫布力克卻說他的超人只是類似神話裡的半神半人的英雄,後事如何請大家自由想像.
迴響(3) :
- 3樓.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2018/07/15 15:19佛家之說,每一個「佛」都有自己的「願力世界」。主角已脫物質形體,其精神所及的「地球」一帶均為其「願力世界」之所在。當然這些只是「形容所思」而已,今日尚無法証實,但也不需去証實。
我同意不需証實.
吳怡仁 於 2018/07/15 23:29回覆 - 2樓.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2018/07/15 15:08
我是在影片推出後十幾、二十年才在加拿大專演老片的電影院再看一次。此時已進入中年,理解力不同,覺得那「奇特的結局」很有趣,於是買了本書來看看那影像不能表達的「思想」是什麼?讀完立即聯想到如佛、道兩家說的大能力:「無所不在」,亦即「天人合一」,已和宇宙融合一體,有我又無我,地球成為「宇宙自己」的子子孫孫的一部分。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體會,白人文化中沒有這種元素,不可能引起什麼共鳴的。謝謝分享並祝週日愉快。
謝謝深入的分析. 吳怡仁 於 2018/07/15 23:28回覆 - 1樓. 阿丙0.62018/07/15 06:19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化中……」
超人,既在我們的心中,也在不得知悉的某處……
無所不在,謝謝提醒. 吳怡仁 於 2018/07/15 06:3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