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是台灣一些知名軟體公司的資本額統計圖,當然我的軟體公司(登記負責人是我太太)是小到不會包含在內的!我的資本額是150萬「台幣」,換算美金不到5萬元!但我還是非常驕傲,我的小公司在台灣的影像辨識研發領域,絕對是舉足輕重的!業界都知道要買辨識力最好,速度也最快的車牌辨識軟體,非找我不可的!其他各類影像辨識,如閱卷、瓦斯表度數、貨櫃碼等等,只要眼睛看得清楚的目標,我們都做得又快又好!
事實上,軟體公司不需要廠房設備與原料等等投資,連帶地連人力也可以跟著精簡,一個老闆帶著一兩個有研發能力的RD就可以創業了!如我們公司現在的狀況,兩人各自在家上班,在家穿著拖鞋打電腦寫程式,上網與客戶溝通,就可以認真工作有生產力了,公司開銷除了薪水之外最多只是幫員工買一台好電腦而已,有150萬的資本額就夠用了!
我在2014年初辭去教職跨入業界,在某電腦公司旗下擔任研發長,其實只是帶著我的幾個蝦兵蟹將專責開發客戶需要的軟體而已。當時我還是領薪水的(不是股東),月薪有八萬多還不錯的,但是我的學生們就很慘了,還沒畢業的只月領幾千元當義工,已畢業的薪水也很低,低於市場行情很多。
2015年初(我54歲)基於很多主客觀因素,終於下定決心創業,自己獨立門戶開軟體公司。但是所有業界前輩們都警告我,靠軟體研發或技術服務創業的公司,十家有九家會在三年內倒閉!即使倖存的,也會經歷負債千萬以上的低谷,我這個空有技術,但根本沒有資金能燒的「空殼」公司,絕對撐不過三年的!
但是八年半之後的今天,我的公司還在,而且經營得不錯,營收穩定知名度日增,前輩們說的負債低谷真的有出現,我也撐過來了。但最糟的時候也只負債兩百多萬,沒有千萬那麼多,而且到第三年就轉虧為盈,第四年就還清債務了!過程中完全獨資沒跟任何人募資借款過,最多只跟銀行短期借貸就過關了!
更妙的是:多數軟體公司要翻身都是靠著某一個大案子的眷顧,或某個橫空出世的新產品大賣,「忽然」賺到很多錢才過關的,他們會稱之為第一桶金!但是我好像沒有?就只是一個穩健研發影像辨識逐步變好的過程,即使到現在八年多了,公司交易史上還沒出現過破百萬元的個案交易!就只是產品一個賣幾萬元,專案一個十幾到二三十萬元,點點滴滴累積進帳的!
回顧這些經歷其實我覺得還可以做得更好,但是千金難買早知道,很多事情我已經有非常好的市場觀察與應對,但畢竟每間公司的狀況與所處的時空環境都不一樣,我不可能一開始就完全不犯錯,知錯能改,掌握趨勢,減少犯錯加起來的結果,就是我的軟體公司沒如前輩們預期的三年內倒閉了!可是我真的感受到前輩不是嚇我的!多走錯幾步我真會倒閉的!
會忽然開始想當年,是因為剛剛回顧了創業之初寫的一些文章,發現自己當時的看法與作法就很合理,跟現在繼續做的理念與內容幾乎是完全一樣的!下面這篇就很有趣,我當時那麼想,現在幾乎是完全按當時的理念完美實現了!
我現在的業界角色,真的就是眾多SI(系統整合)公司的影像辨識產品供應商,甚至擴展到了相關技術顧問服務的角色!但是一開始我根本不知道這種業界分工的概念,連人家說SI時都懵懵懂懂聽不懂!還笨笨的以為賣車牌辨識系統就一定要軟硬體周邊工程一起全包?也就是把自己的公司開成一個SI了!
但這表示我必須做的事情非常多,也必須雇用好多人力,分別照顧到性質不同的很多工作,還必須買很多硬體材料設備,整個公司堆滿各式電腦、攝影機、WiFi設備、電池與各種工具,開「軟體」公司的初衷完全走調了!而且我只是一個很會寫程式的鄉下老師,硬著頭皮做太多自己不擅長的事,效率太差就開始賠錢了!
還好我懂得懸崖勒馬!上述文章是我開公司後半年(2015/9/7)時寫的,我先知道了市場上原本就有那麼多除了軟體技術不如我,其他方面都比我強的SI公司,我硬要跟他們做一樣的事情,既沒必要也沒效率,還讓那麼多公司都變成競爭對手?敵人變多了,合作夥伴卻沒增加,營運狀況怎能變好呢?所以當時我就有轉型的想法了!就是回歸到只做軟體的基本方向。
即使只做軟體,種類也極多極雜,大部分的軟體我也做得沒有如上統計表內的大軟體公司好。但我很意外的發現我的影像辨識技術很有發展潛力!至少是我開業的第一年唯一賺錢的項目!原因是做影像辨識需要的核心競爭力是知識與創意,比財力、人力或軟體開發經驗值,我都比不過其他大公司,比知識與創意呢?我就完全不輸任何人了!所以更大膽地把非影像辨識的軟體營業項目也都砍掉了!公司只剩下兩個人上班,業績卻變得更好,轉虧為盈了!
如果我一開始開公司就很「聰明睿智」的這麼做了呢?或許我根本就不必經歷負債的低谷,目前公司帳戶內也會多兩百萬了!所以想跟大家分享我的經驗,當事後諸葛好像這些事實狀況並不複雜,重點就是知己知彼,了解自己的優勢,找到在業界生存的最佳位置,不犯錯就不必賠錢繳學費,我反應快就少交了很多學費,公司才能度過創業初期的難關,如此而已!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