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發現有人冒稱鏡堂公後人,為免海外宗親尋根被騙,特公告保留法律追訴權利。
真譜
4世 氣 公生於秦始皇二十二年丙子歲公元前225年 配呂氏,生二子:運享、二世祖運豐(生於公元前205年)妣姜氏生文義。公元前207年,值漢高祖入關,氣公年方二十。知漢室將興,隱居待時,公居許州安要鄉,落成里東嶺,離城三十五里,有祖墳三十六處。氣公墓據載是坤山來龍,巽山入首,丙山壬向;另載:葬許州襄城東廂,丁山癸向,左右有石獅,石虎,石馬等。漢景帝(公元前156-141)時三世祖文義公任許州牧始纂鍾氏族譜,奉始姓氣公為一世祖,以下世輩同,我公開提齡公祖傳真譜 二世運豐公-文義-純佑-秸-儼-僎-良-洧-逢治妣孔氏生子二楠,桂。 十一世祖中興漢室名臣鍾桂(公元前五年-公元六十四年)起兵助劉秀平王莽復漢﹐劉秀即位光武帝誥封佐衛大將軍光祿寺正卿﹐賜金銅寶圖,滿門叔侄有功者皆榮封受祿,潁川鍾氏家聲大振 桂-煥-增-鑣-縣-餘-立-宏-斌-大有-貴-先-酉-簡 晉朝五胡亂華八王之亂﹐中原大亂天下沸騰﹐ 二十一世貴公(265-334)妣孔氏生才,先。離開世居地河南潁川(許州襄城)南遷安徽鳳陽鍾離山。 二十二世先公(291-366)任揚州令妣閔氏生酉 二十三世酉公(318-383)妣孫氏生寶,簡,範 二十四世簡公(341-399)妣褚氏生善,聖,賢。 二十五世賢公(公元377-437)誥授威武將軍閩中都督﹐三兄弟遷江西贛州,寧都﹐福建汀州﹐賢公在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奉詔入閩平叛“六戎”事件(六戎:即繞夷、老白、耆羌、鼻息、戎央、天剛),嗣後任“閩中都督”全家移居寧化石壁,到宋明帝泰始丙午二年(公元466年),子鍾朝襲其爵位,為都督大將軍,鍾朝攜同後母馬氏和妻子遷鄞江(今福建長汀)白虎村居住,12年以後,馬氏於宋順帝開明二年戌午(公元478年)在長汀住所逝世,鍾朝之子:遠、道、逸三兄弟將祖母葬於後山九龍岡癸山丁向。 賢公妣黃氏,馬氏(著名的馬氏祖婆公元398-478年),均葬新羅鄞江(汀州舊稱)九龍崗,惟馬氏祖婆葬正穴三龍口卯山丁向,一代名墓毀為府衙,現為長汀一中高三和圖書館中間的草坪 善,聖,賢三兄弟於420年庚申歲五月二十一日辰時攜譜帶眷渡長江遷進江西避五胡亂華大難,善公遷浙江紹興府會稽縣,聖公遷江寧府上寧縣,賢公居江西虔州陽都縣(贛州寧都)竹壩斜 二十六世朝公字會正(407-469)襲父職封黃門侍郎妣歐陽氏生逸,道,遠。遷福建寧化石壁村,再徙鄞江(今福建長汀)白虎村居落籍。 二十七世遠公(439-497)妣孫氏生詮,訴,益 詮-純-有嘏-巂-藎-寅-其才-文煥-天錫-三十七世大海(679-747)官知府,妣歐陽氏,區氏,生三子林輝,林耀,林旭(鍾馗)。 三十八世祖林輝(公元698-759年)唐玄宗開元十六年戊辰科進士任虔州府太守朝廷國師奏報九龍一穴必出天子,唐朝開元二十四年丙子歲公元736年朝廷下旨始設汀州府築城,將府衙設於九龍崗馬氏祖婆墳上以鎮皇氣,民間傳聞捉鬼鍾馗就是林輝公之弟三十八世林旭字馗,鍾馗殿試高中奪魁,皇帝問曰何風水能連科高中?鍾馗答曰:來勢九龍面朝七虎。玄宗駭懼,命國師查訪回奏後下令筑汀州府城將府衙設於九龍崗馬氏祖婆墳上以鎮皇氣. 林輝-淡明-圭-本錫-洪-木-穆-逵 四十四世穆公唐懿宗辛巳科進士山西平陽太守﹐ 四十五世逵公(863-933)妣馬氏生七子,即:禮、恭、寬、廉、敏、惠、節。唐僖宗時欽點狀元封金精光祿大夫,無奈之下盡舍家產七子各散居(七子散汀州),僖宗光啟二年公元886年汀州府馬知府上奏朝廷,准每年清明節遜府堂三天,讓鍾氏子孫進衙祭祖,自此祖婆散居各州裔孫每年清明雲集汀州府祭祖四十年間香火不斷,932年許猷任汀州知府,族人照例祭祖被拒發生爭鬥。 四十六世祖禮公(884-951)妣田氏生一子濬。遷福建上杭南陽鄉 ﹐北宋年間 四十七世濬公(904-962)妣陸氏生子武 四十八世祖武公(933-994)宋太祖時任博州太守,遷居福建武平象洞千家坪妣梁氏生二子大始,大初。 四十九世祖大始公(968-1025)妣余氏生尚 五十世祖尚公(997-1062)妣鄒氏生山,岱,巒。 五十世祖尚公(997-1062)妣鄒氏生三子山,岱,巒 五十一世祖山公字俊秀(1023-1067)妣李氏生子友文,友武,友勇, 山公英年早逝,友文等三兄弟幸賴叔父岱,巒二公養育成才,山公父以子貴追封龍源公 岱公(1026-1084)字俊奇妣劉氏生友盛。 巒公(1032-1086)字俊岳妣謝氏生友才,友能,友瑞。 友字輩同族十四人十三兄弟北宋年間全登進士,朝廷振動名滿東南。 北宋年間五十二世祖友武公(1046-1109)神宗熙寧三年庚戍科(1070)進士﹐官左侍郎妣劉氏生三子剛,理,齊。兄弟上表反對王安石變法,鍾氏兄弟弗旨革職(1074),元豐八年乙丑歲(1085)以司馬光為相,凡在熙寧元豐年間被罷職者存者復其官職,亡者示其子孫,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奸臣蔡京立元祐黨人碑,逼害朝中元老及其子孫,揚言要誅鍾友文九族﹐排除異己迫害忠良﹐友武公遂攜子理公逃隱避難﹐由福建武平象洞千家坪逃奔廣東梅縣﹐為鍾氏入粵始祖。 五十一世祖山公字俊秀(1023-1067)妣李氏生友文,友武,友勇。友字輩一門十四子十三人登進士,朝廷振動名滿東南, 五十二世祖友武公(1046-1109)年神宗熙寧三年庚戍科(1070年)進士﹐官左侍郎﹐與兄弟有文,有勇,有盛同朝為官,上疏反對王安石變法,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奸臣蔡京立元祐黨人碑﹐排除異己迫害忠良﹐鍾氏一門盡皆四散逃難五十二世祖友武公(1046-1109),1070年熙寧三年庚戌科進士,官大夫中丞,左侍郎。妣劉氏生三子剛,理,齊。 1074年解官歸田,攜子理公棄官逃隱避元祐黨難﹐ 宋徽宗崇寧 三年(1104年) 由原籍福建武平象洞千家坪逃奔廣東梅縣(舊稱程鄉),為鍾氏入粵始祖。 宋徽宗政和元年辛卯歲(公元1111年)下旨敕封﹐立廟追封奉祀友武公四兄弟為龍源助國尊王,建龍源宮在福建武平(南安)象洞鎮千家坪。鍾氏逃奔各地者盡復姓不再稱郎。 鍾氏入粵始祖五十三世祖理公字正懋(1078-1143)妣李氏生一子大相。理公逃難時稱二十八郎,五十四世祖大相公號四十郎(1110-1179)妣李氏生三子天鑑,天柱,天棟。 宋徽宗追封友文,有武,有勇,有盛為龍源助國尊王,立廟奉祀,理公聞訊由梅縣返閩,後病逝故鄉。 五十四世祖大相(逃難稱四十郎1110-1179年),妣李氏生三子 天檻,天柱,天棟 五十五世祖天柱公(1144-1217),宋孝宗乙未科(1175)進士,武官廣州刺史封鎮蠻大將軍,妣何氏,李氏生朝政,朝璧,朝清。 天柱公和李妣合葬東莞清溪鎮大利葵湖村蒲蘆嶺,坐北向南丙山午向右水倒左水走辛戌會壬午局廣大旗峰朝拱喝蒲蘆形,碑高四尺五寸,碑文大唐廣明庚午歲吉旦立公元一九九三年春重修,鍾氏大始祖鎮蠻大將軍天柱公妣李孺人之墓,五大房壁基毯坦堂等子孫奉祀,抄手刻紫金鍾負責重修 原老碑文刻明子朝政孫饗曾孫提遐禎祥瑞齡。墓額書“威震華夏”,左右聯為“江南領袖,越國簪纓”1993年癸酉歲重修 鍾氏大始祖鎮蠻大將軍天柱公之墓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g0OTU2NDY0.htm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TpZAPkaZn8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g0OTU2NDY0.html
上表以烈公啟算世輩,事實啟姓祖是其曾孫氣公,氣公一世排起則天柱公應為五十五世,天柱公(1144-1217),宋孝宗乙未科(1175)進士,武官廣州刺史封鎮蠻大將軍,妣何氏,李氏生朝政,朝璧,朝清。 五十六世祖朝政公(1169-1247)妣陳氏生任,遠,饗 五十七世饗公(1204-1290年)妣何氏生五子(五齡公),壁公字提齡,壇公字遐齡,坦公字禎齡,基公字祥齡,堂公字瑞齡。 黃帝第一百一十九世,氣公五十八世,壁公字提齡原籍程鄉(梅縣)﹐宋理宗淳祐八年(1248年)戊申歲五兄弟隨父遷五華華城鐵爐壩開基立業;壇公字遐齡遷五華琴江都南嶺(後建永安縣割籍龍川陂下)開基立業;堂公字瑞齡遷五華華城嶂下開基立業;坦公字禎齡、基公字祥齡遷程鄉、東莞。
入粵新譜
新譜遷粵一世大始祖壁公字提齡(1229-1315年)、提齡公生於公元1229年,1248年公定居長樂禪定村鐵爐壩(今廣東五華華城),後攜妻羅氏劃籍過興寧馬臍塘寨仔腦,公與羅妣葬於興城東門花螺墩寨仔腦葵花向日形,墳額刻“雲山拱綉”兩旁刻 “系接汀邦遠,澤開興地長”。一九六0年,因建飛機場移民建房規劃(後因當地群眾抵制,沒有建成移民房,提齡公墳地原址至今尚在),而被遷移至興寧永和錦洞腳庵里鵝公嘴,諺有雲:'鵝公咀,鴨公頭,誰人葬得到,世代出公侯’墳塋巽山兼已乾向,故又雲:'乾山乾向水流乾,代代出狀元’。 黎妣葬五華縣華城鎮鐵爐壩李坑“金龜駝印”形,巽山乾向,公元一九九五年仲夏月重修。藍妣葬龍川縣。
江西遂川潁川堂鍾氏開基祖鏡堂公派七大房甲午年秋祭祭文 維 公元2014年歲次歲次甲午年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溯日,奉祀裔孫二十一世建雄,建文率二十二世煜晟既各房代表等, 謹具香燭果品剛臘楮饌財帛之儀致祭於開粵太祖壁公暨開贛太祖鏡堂公鍾氏列祖列宗之靈前祝而言曰: 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本固則支裔綿長,根深則枝葉蕃昌。時值仲秋溯日,敬率長幼各房裔孫拜謁靈前,冀我祖德佑我後人, 千秋興旺,百世其昌,靈其不昧、永享此祭。 伏維尚饗
饗公(1204-1290)於1248遷五華鐵爐壩﹐長子提齡公在五華(古稱長樂)開基﹐
轉新譜開基一世祖壁公即提齡公(號應朝﹐1229-1315)。妣黎氏,羅氏,藍氏,生三子有始,有甲,有賢 .二世祖有始公生於1254年,妣吉氏生三子昇達,昇逵,昇遞 二 世 有始公 提齡公長子 黎妣生。 有始公妣吉氏生 升達升逵升遞。公妣及子媳合葬五華潭下鎮新田小左雞棲角山頂“金盤載寶” 形壬山丙向碑鎸九位佳城。 附錄二世有甲公生於1257年,妣李氏生四子升遠,升迎,升近,升造 二世有賢公生於1267年,妣李氏生二子珍寶,琳寶 公元1279年宋亡,元朝開始。 三世祖昇達公妣黎氏生文振,文康,文亮 三 世升達公有始公長子,妣黎氏,公妣附葬有始公墓。 生三子文振,文亮,文康 三 世升逵公有始公二子,妣余氏蔡氏, 公妣附葬有始公墓。生一子文能(裔孫住五華,有遷移紫金柏埔等地立業者)。 三 世升遞公有始公三子,妣盧氏,公妣附葬有始公墓(一雲鐵爐芒蔗下有墓,疑為紀念冢),生二子友亮、源亮。 三 世升遠公妣李氏,張氏,生一子滿亮 三 世升迎公妣張氏生二子文旺,武旺 四世祖文振公(1309-1400)長樂舉人妣劉氏陳氏生六子,明洪武二十年戊辰歲1387年江西安遠人週三率兵犯興寧三年全縣不死則遷僅存二十餘戶,歸附長樂縣代管,明洪武二十三年辛未歲(1390)朝廷派夏則中任興寧知縣招民復縣,文振文亮二公年事已高,各攜眷由五華鐵爐壩劃籍遷入興寧縣,文振公是長房因居馬臍塘寨仔腦祖宅,後裔分遷各地摘居,其弟文亮劃籍入興寧崗背。 七世祖運遠公妣何氏生六子,由馬臍塘寨仔腦遷居興寧葉南麻嶺下明成化六年庚寅歲(1470)始築堡龍圍巳山兼午,後人慣稱翰塘圍(今地名旱塘尾鍾屋)。
傳至十世祖九有公(龍公)妣凌氏生二子寧治,永懷。於明朝正德年間(1506-1520年)由興寧葉南翰塘圍遷居永安(紫金)黃塘﹐後再遷烏石倉前即今紫金縣城東門築宅建祠﹐肇居紫金城東門﹐其裔孫人文蔚起﹐詩禮傳家代代功名﹐所居街道稱儒林街紫金東門望族也﹗ 十一世祖永懷公妣李氏生三子應昇,應昂,應昊。 十二世祖應昇公字可輝(1608-1669)妣鄒氏生四子 十四世祖連雲公貢生﹐清廷賜諡貞穆 十五世廷雅公諱琅﹐貢生,妣黃氏生九子﹐諡文恭。 十六世祖汾敬公字翰臣,國學生,妣張氏生四子。 十七世祖乾閭公﹐字泰禎﹐ 十八世祖富有公,生四子譜名安,邦,定,國。 十九世祖逢聖公諱鏡堂,皇清咸豐年間秀才設館教學桃李滿門著有聲譽﹐妣余氏旗招太儒人生二子學棟,學樑。學樑執業中醫,抗戰期間舉族北遷江西遂川縣左安鎮瓜塘村落籍開基,學棟學樑後人從此轉籍江西遂川。
十九世祖妣余旗招太夫人葬在瓜塘村自家山林風水寶地。
皇清顯十九世祖諱逢聖字鏡堂鍾公畫像
光緒三十一年西元1905年余妣之二子二十世祖抗日英雄學棟公在儒林街故居出生,公睹國難方殷投筆從戎,考進黃埔軍校五期畢業,歷任國民革命軍陸軍八十八師參謀,74軍58師指揮官,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中將總隊長,國民政府特派中將戰地視察官 鍾學棟將軍(1905-1955)。 1932年一.二八滬戰時任國軍八十八師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代隊長 國民革命軍第74軍58師指揮官國民政府特派戰地視察官 鍾學棟將軍攝於1932年一.二八滬戰時任國軍八十八師少校參謀 中央軍校教育總隊代隊長 上海圖書館藏抗戰圖片庫藏 鍾學棟將軍黃埔軍校第五期畢業照 http://farm8.staticflickr.com/7211/7160394473_7507aa23c3.jpg 1905年出生 1927年8月15日在南京行畢業禮,時年23歲 姓 名 鍾學棟 別 名 公僕 年 齡 23 籍 貫 廣東紫金城 身 份 學員 職 務 時 間 19260300-19270815 學 期 第五期經理科第六學生隊學生 出 身 略 歷 通訊處 東門內儒林街
偽譜
http://shanbusheng.blshe.com/post/3314/614121
http://shanbusheng.blshe.com/post/3314/614121
http://farm8.staticflickr.com/7228/7159793181_35a2e68d71_k.jpg
http://farm9.staticflickr.com/8155/7345008460_6face8f026_k.jpg
http://farm8.staticflickr.com/7102/7159803495_7456364b6b_k.jpg
http://farm8.staticflickr.com/7232/7345014456_bd13bd0e89_k.jpg
真譜是十八世祖富有公生四子譜名安,邦,定,國。
傳 皇清秀才顯十九世祖考諱逢聖號鏡堂鍾公 公設館教學桃李滿門,葬在祖籍廣東紫金墓在解放後已被掘毀 顯十九世祖妣余氏旗招廣東紫金縣烏石鎮龍湖村秋河人,生三子學明(早夭),學棟(將軍),學樑。 余妣先世開基祖余熾慶公乃明朝洪武年間由江西奉新縣遷至廣東之開基祖 二十世祖學棟公(將軍)原配妣廣東梅縣人黃墨莊生一子武昌,武昌公1949年遷居香港。
繼妣方玉仙太夫人生一子方茅居浙江寧波。 二十世祖學樑公妣葉氏壽英太孺人,抗戰時二公奉母命回遷江西祖地在遂川建祠落籍開基,學樑公生五子建寧,建名,建雄,建中,建文,散居南昌,上海。
二十一世祖武昌公1949年遷居香港,妣伍氏生三子一女,妣鄭氏生二子一女,遷泰國繼妣陳氏生一子,繼妣丘氏生三子二女,共九子四女。 二十一世方茅公妣童氏生一子伊高,居浙江寧波。 鏡堂公妣傳下七大房子孫近千人已遍布全球 顯二十世祖妣黃氏墨莊太夫人遺像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440/3706666590_07c61b46a5_z.jpg 壼範足式﹐福壽全 歸﹐堪為全國婦女楷模﹗ 晚凊愛國詩人廣東梅縣外交家黃遵憲(字公度)先生之長孫女﹐廣東省參議員﹐留日早稻田大學生黃季偉的長女﹐光緒末年(1908年)生於廣東梅州舊式禮教大家族﹐幼年移居上海﹐﹐1931年入讀同濟大學並奉父母之命與鍾將軍在上海訂婚﹐在上海同濟大學畢業後﹐1936年在湖北孝感與抗日英雄鍾學棟將軍結婚﹐1937年在武昌同仁醫院誕下長子鍾武昌﹐惜逢國難當頭抗戰爆發﹐遵夫囑攜幼子返鄉。抗戰勝利後移居南京﹐1949年鍾將軍在前線失蹤下落不明誤以為自己守寡﹐太夫人不願隨軍撤往台灣﹐獨自攜子南返廣州﹐隨後移居香港﹐獨力守節撫孤!命運之坎坷與折磨讓她益發堅強﹗居住新界鄉間養豬種菜﹐含莘茹苦獨力撫孤成人﹐畢生青春貢獻與家庭兒子﹐撫育兒孫﹐她的堅強與偉大確實是無法以言語形容﹐獨力無依無靠在一個陌生環境裡艱苦求生﹐可謂那個大動亂時代的楷模﹗晚年患糖尿病受盡痛苦﹐堅強地與病魔戰鬥﹐1991年在港病故﹐終年八十三歲。 鍾將軍長子二十一世祖武昌公(1937-2005),妣伍氏,鄭氏,繼妣陳氏,生九子一女散居港,台,美,加,泰國各成家立業。 壼範足式﹐福壽全歸﹐堪為全國婦女楷模﹗ 顯二十世祖妣鍾母方玉仙太夫人 二十世祖學棟公妣方氏,生子方茅1948年生,獨力守節含辛茹苦撫孤成人,堅強不撓!鍾將軍次子方茅文革期間受盡迫害辛存性命!妣童氏,生一子伊高1979年生,居浙江寧波。 顯二十世祖妣方氏玉仙太夫人遺像 1923-1987 壼範足式﹐福壽全歸﹐堪為全國婦女楷模﹗ 顯二十世祖考學棟公顯二十世祖妣黃墨莊太夫人生一子武昌遷香港,顯二十世祖妣方玉仙太夫人生一子方茅居浙江寧波。 顯二十世祖考學樑公妣葉氏遷江西遂川縣左安鎮,生五子建寧,建名,建雄,建中,建文。 顯二十一世祖武昌公遷居香港,妣伍氏生三子一女,妣鄭氏生二子一女,遷泰國繼妣陳氏生一子,繼妣丘氏生三子二女。 二十一世方茅公妣童氏生一子伊高。 入粵祖璧公派下後人贛南一脈
皇清秀才顯十九世祖考諱逢聖號鏡堂鍾公府君遺像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428/3611087108_dcb3d80652.jpg
皇清顯十九世祖妣余氏旗招廣東紫金武石秋河人,道號太安,1952年仙逝享年八十六歲,共生三子學明(早夭),學棟,學樑。 學棟學樑二公抗戰期間舉族遷江西遂川開基建祠,後人轉籍遂川,祖籍廣東紫金無宗枝後人 二十世祖學棟公妣黃墨莊廣東梅縣人生一子武昌遷居香港,妣方玉仙太夫人生一子方茅居浙江寧波。 二十世祖學樑公生於光緒己未1907年六十三歲無病而終,妣葉氏壽英太孺人享壽九十三歲,均葬瓜塘村自家山林風水寶地。生五子建寧,建名,建雄,建中,建文,散居南昌,上海。 二十一世祖武昌公遷居香港,妣伍氏生三子一女,妣鄭氏生二子一女,遷泰國繼妣陳氏生一子,繼妣丘氏生三子二女。 二十一世方茅公妣童氏生一子伊高,居浙江寧波。
特聲明鏡堂公在故鄉紫金並無後人,敬希全體宗親慎防被騙
故鄉廣東紫金鍾氏壁公源流誌 嚴重失實,亂接我祖上世宗源及後裔宗支!
族譜內容失實!疑有族人為佔據鏡堂公祖居篡改族譜冒稱鏡堂公後人! 。故鄉紫金故居對面即儒林街七號鍾氏宗祠﹐因為是1927年中共第一個蘇維埃政府辦公地,現為縣保護文物單位﹐ 紫金東門宗祠文物保護匾 http://farm8.staticflickr.com/7043/7084526909_ea0656e7bc_b.jpg
江西遂川 提齡祖二十二世裔孫 煜晟
承命聲明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