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與抗日戰役
2014/08/14 03:31
瀏覽917
迴響1
推薦0
引用0
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與抗日戰役  1937年8月在淞滬成軍, 至 抗戰勝利,歷經數十次大小戰役, 屢次擊敗日軍,名聲顯赫。 淞滬會戰 1937年8月13日,淞滬抗日戰爭爆發。 陸軍第五十八師(師長俞濟時兼) 由漢口奉調上海, 第五十一 師(師長王耀武) 由漢中至寶雞, 乘火車急運京滬線安亭, 8月19 日接替第五十四軍之第十四師施相公廟-曹王廟-蔣宅線防務。 第五十八師於8月21日接替蔣宅(不含) - 猛將堂- 野溝橋線防 務。兩師組建為陸軍第七十四軍,軍長俞濟時, 開始陸軍第七十四 軍的抗戰史。是時,第五十一師主攻羅店鎮敵第二十二聯隊; 第五 十八師主攻木杓鎮敵重滕聯隊,經激戰十餘次, 各多斬獲。敵不斷 向中國軍隊陣地猛攻, 均被國軍守軍奮勇擊退, 陣地屹立不移, 敵 我雙方傷亡均重。 敵登陸金山衛後,第七十四軍轉調青浦縣, 指揮第四十六師、 第一五四師, 於朱閣鎮- 青浦縣- 章堰鎮- 仇江(蘇州河)右岸之 線佔領陣地並構築工事, 掩護大軍西撤。 11月10日松江方面敵 第六師團主力向國軍全線猛攻, 第七十四軍奮力拒止, 固守陣地, 完成掩護任務。 民國26年1937年11月,58師長俞濟時升任74軍長,遺職調馮聖法継任,副師長張鏡明他調,遺缺以第172旅何凌霄升任,遞遺旅長職以第347團長朱奇升任,遞遺團長職以團附鍾學棟升任。副旅長樓月他調,遺職以第343團長戚永年升任,遞遺團長職以團附陳柬夫升任。
淞滬會戰後後,奉調南京,以傷亡巨大,撥金陵師管區補充兵第1、4兩團,及杭嘉湖師管區補充兵一營,從事補充。補充未畢,即擔任牛首山東門、水西門各附近地帶之戰鬥。
南京撤退後,先後收容官佐五百三十一員、士兵弍千五百二十五名,奉令調荊沙整補,以第140師補充旅撥補本師,以該旅旅長方日英為第172旅長,以該旅第一團,及原344團餘部,編為第344團,龍之章為團長;以該旅第2團及原348團餘部編為第348團,初以任(馬袁)為團長,旋改以蔣隆威為團長;以師屬補充團及原343團餘部,編為第343團,以陳柬夫為團長;以82師補充第2團,及原347團餘部編為第347團,以李嵩為團長;以第172旅長朱奇,改任第174旅長,82師補充第2團胡庸,為174旅副旅長,第172旅副旅長,仍以戚永年充當。
民國27年1938年4月,奉令集中花園,再以師屬榮譽團及四川壯丁數百補充,旋即奉調豫東參戰,第344團長龍之章,於韓道口之役他調,遺團長職,以蔡仁傑繼任;第172副旅長戚永年他調,以鍾學棟継任;第174旅副旅長胡庸他調,以黃懋継任。
七月,轉調南潯線,時以豫東戰役傷亡頗大,奉令撥江西保安第21團補充第347團,及第348團;以宜昌補充兵訓練處第3團,補充第343團;以第4團之兩營,補充第344團;以潯饒師管區輸送營之二連,撥補各輸送部隊;以傷愈士兵,撥補各團及直屬部隊。第172旅旅長方日英、副旅長鍾學棟他調,以前工兵營營長齊飛鵬継任;第174旅副旅長黃懋他調,以勞冠英継任,旋該旅旅長朱奇以目疾辭職,調為師附,遺職以副旅長勞冠英充遞,遺副旅長以龍之章継任。
九月,馬回嶺戰鬥完畢,第172旅旅長邱維達他調,遺職以廖齡奇継任,旋由預備第十師第37團,及新編第廿師之一營撥補各部。十月,萬家嶺戰鬥終了,奉調高安、上高整補,旋奉調汨羅,準備拒止沿鐵道南下之敵,又奉調湘陰,構築陣地,先以溫處師管區補充兵第二團之一、二兩營撥補第343團、第三營撥補第344團;金嚴師管區補充兵第二團之第一、二營,及原347團餘部編為347團,以王起霞為團長,旋仍以李嵩回任,其第三營則撥補第344團,後以閩海師管區補充兵第一團,撥補第348團及砲兵營,再以傷愈士兵零星補充各部,截至民國廿八年三月,仍在湘陰附近守備湘江東岸,構築工事,此師沿革之概要也,團長以上職任年曆如另表。
二、經過戰役
本師在未編成五十八師以前,於民國十六年在滁州一舉而俘直魯軍人槍四、五千、炮十門;合肥之役,懸守孤城,擊潰合圍之敵,俘獲人槍千餘,先後參加北伐諸役。13 日第七十四軍奉令調蘇州, 留第五十一師第三○六團第二營固守青浦城,掩護第五十一師之轉進。十四日敵猛 攻青浦城,該營營長尹元之誓死固守, 終使第五十一師主力安全脫 離戰場。是役僅營副方承荷率百餘官兵突圍歸隊, 營長尹元之以 下官兵均壯烈成仁。又第五十八師旅長吳繼光將軍亦在白鶴港激 戰中陣亡,團長鍾學棟重傷。烈士們為國犧牲精神,足為千古典型。 11 月16 日,第七十四軍任吳縣(蘇州) - 吳江縣沿太湖警戒, 拒敵由太湖登陸, 並阻敵西進, 同時命第五十一師派第三○五團 (團長張靈甫) 扼守望亭一三七號鐵路大橋, 阻敵汽艇向我後方滲 入,又奉令須徹底破壞寶帶橋阻敵通過。按寶帶橋全長約四百餘公尺,橋寬可並行汽車二輛, 橋為石造, 堅固而雄偉, 不亞於盧溝 橋,非爆破專家不能破壞, 俞軍長乃令各師工兵營以人力在橋之兩 端各挖掘深溝三道, 形成地障, 有效阻敵機動部隊之通行。 11月18日第七十四軍再奉調武進, 掩護友軍後撤。 21 日任務完成撤至 丹陽,奉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令開赴南京保衛首都。 南京保衛戰 第七十四軍與第六十六軍為南京外圍保衛戰先頭都隊, 第六 十六軍為左翼軍。第七十四軍以第五十一師佔領方山- 蘇家崗 - 淳化鎮之線;第五十八師佔領大勝- 板橋鎮- 大山之線, 為右翼 軍,阻敵西進, 並掩護核心陣地。 敵於11 月28 日至12 月8 日連番猛攻, 戰況激烈, 第五十一 師方面淳化鎮被敵機輪番轟炸,繼敵以步戰炮聯合隊猛烈攻擊, 第 三○一團浴血奮戰傷亡甚重,該團代團長紀鴻儒重傷, 另第三○五 團團長張靈甫亦在上方鎮附近重傷,以中校團副常孝德昇代團長。 第五十八師方面,敵戰車二十餘輛向板橋鎮進攻, 並以步炮空協同 攻擊。團長石補天在奮戰下負傷, 營長張介夫、姚永發陣亡, 連長 以下官兵傷亡亦重。 8 日晚, 第七十四軍奉令撤至賽虹橋- 水西門- 江東門- 清涼山之線陣地。 12 月9 日敵向雨花台- 光華門- 通濟門- 紫金山等處同時 發動攻擊,戰況較往日為烈, 光華門曾被敵突入兩次, 但突入之敵 二百餘人悉被國軍殲滅。次日午夜, 奉令轉移 至賽虹橋 - 沉宇 廟 - 關帝廟以東之線。 12 月11 日,敵第九師團主力向雨花台猛攻, 安德門- 鳳凰台 相繼失陷,14 時,中華門與水西門間之城牆角, 被敵炮轟毀, 敵軍 從缺口衝入。第五十一師第一五三旅旅長李天霞親率第三○六團 與突入之敵軍格鬥,卒將敵殲滅。 12 月12 日,沿京蕪鐵路攻擊之敵,集中砲兵火力向賽虹橋及 中華門西南城角國軍陣地轟擊, 旋以戰車、飛機掩護其步兵前進, 國軍賽虹橋陣地被突破數次,但被國軍官兵以白刃戰將其擊退; 第 五十一師第三○二團團長程智及第一營營長鄭溥生壯烈殉國, 營 長以下官兵傷亡甚重。相持至黃昏時,旅長李天霞、團長邱維達均 負傷,營長萬瓊、劉振武陣亡,連長以下官兵傷亡累累, 已無力挽回 戰局。 是役國軍第五十一師陣亡團長一員,營長陣亡四員, 全師官兵 傷亡近二千人。第五十八師營長陣亡四員, 全師官兵傷亡一千四 百餘人。 碭山戰役 第七十四軍渡江北撤後,奉令調駐湖北荊沙整補訓練4 個月, 其間失踪官兵陸續歸隊, 戰力逐漸恢復。 1938 年5 月初, 台兒莊暨徐州會戰之後,敵企圖西進, 第七十四軍俞軍長在鄭州遵諭示率 王耀武師長、馮聖法師長( 已接任第五十八師師長)乘鐵路篷車一 輛急駛蘭封,再改乘鐵路手搖車向碭山緩速前進, 中途手搖車出軌 數次。 5 月11 日土肥原師團陷濟寧, 繼向南進擊, 敵第九師團快 速部隊亦由徐州直趨碭山,情況緊迫。俞軍長即派馮師長率主力 迎敵,該師旅長方日英在韓道口遭遇敵戰車二十餘輛之衝擊,國軍以戰防砲集火力射擊,毀敵戰車六輛, 餘不逞而退。此時朱奇旅長 率李嵩團固守豐縣,奉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公電諭“: 處處固守, 兵 力分散,予敵以各個擊破之機, 惟李團應固守豐縣, 可牽制敵軍多 數兵力,應死守之。 ”朱旅長死守豐縣七天, 第三營營長李綬青陣 亡,全團官兵傷亡近半, 乃令突圍至歸德待命。 第五十一師防守碭山, 掩護大軍西撤, 防廣兵單, 與敵激戰三 日,第三○六團營長李實踐陣亡, 第五十一師傷亡官兵約二百餘人,第五十八師傷亡官兵約四百餘人。 5 月 23 日第七十四軍奉令 西移荷澤,迎擊土肥原之第十四師團。 蘭封、三義寨戰役 敵第十四師團(土肥原賢二) 由菏澤南進,先頭快速部隊, 在戰 車及飛機掩護下進迫蘭封, 第七十四軍(欠第五十八師) 奉令配屬 第二十師(師長張測民) 及砲兵第三團第二營向三義寨、曲興集攻 擊,第五十一師攻克三義寨時, 搜獲土肥原賢二師團由大阪出征以 來,富有情報價值之重要文件, 蒙軍事委員會特頒獎賞。第五十八 師配屬第六十四軍協力攻擊羅王寨, 該師砲兵營有六門德造克虜 伯山炮,砲身刻有大清光緒標誌與圓形祥龍, 雖火砲程序陳舊, 但 運用得當,射擊精度良好,故頗具威力, 第六十四軍兼軍長李漢魂 曾多次電話嘉勉營長龔橙生。第五十八師攻克羅王寨後於 26 日 歸建,為軍預備隊, 繼奉令開杞縣佔領陣地掩護大軍西撤。 6 月 9 日全軍轉進至泌陽縣整補。此役第五十一師第三○二團紀鴻儒團 長壯烈成仁,傷亡官兵約七百餘人。第五十八師傷亡官兵約六百 餘人 。 南潯路德安戰役 1938 年7 月, 第七十四軍由豫南泌陽南調江西德安, 構築鳥石門東西第二線主陣地工事, 並在剌巴嶺—回嶺—黃老門構築前 進陣地。 7 月25 日敵攻占九江後, 繼沿南潯路南犯, 國軍第一線 友軍突後撤,此時第五十一師第一五一旅周志道部守備前進陣地, 與敵松浦淳六郎師團激戰於馬回嶺—黃老門之線,敵傷亡甚重, 攻 勢隨之頓挫;友軍亦乘敵攻勢頓挫之間隙撤退, 週旅順利達成掩護 任務。 8 月18 日, 敵復對國軍主陣地猛攻, 經第五十一師、第五十 八師堅強抵抗, 陣地屹立無恙, 9 月12 日晚, 調永修西北地區集 結,準備迎戰由瑞昌、武寧方面來犯之敵軍。是役第五十一師第三 ○二團第二營營長胡立群、第三營營長翟玉本二員同日陣亡, 傷亡 官兵七百餘人, 第五十八師扼守鳥石門主陣地傷亡官兵六百餘 人 。 萬家嶺戰役 9 月杪,敵由瑞昌、武寧向西南壓迫, 第七十四軍佔領何莊— 獅子崖—廊上墩—長嶺—張古山—楊家之線陣地拒止敵人。 10 月1 日起,敵在空軍支持下向國軍全線猛攻, 戰況慘烈。第五十一 師右翼友軍傷亡重大,萬家嶺被敵攻占。第七十四軍奉令逆襲, 第 五十一師奮勇奪回萬家嶺, 第五十八師攻克細蘇, 其間曾三進二 出,兩師傷亡均甚重, 益以敵機輪番掃射, 繼之以炮轟, 附近房舍, 悉夷為平地,軍指揮所亦數度轉移, 通信網無法構成。但因國軍再 接再厲,奮戰不懈, 終於10 月9日將頑敵擊退,當時國內各報譽為 “雙十萬家嶺大捷”。 10 月12 日, 第七十四軍撤至南昌西山萬壽 宮以北及牛行車站附近地區整補。是役第五十一師第三○一團營 長陳銘、第三○五團中校團副於清祥、營長王之幹陣亡。 南昌會戰(修河、錦江間之戰鬥) 1939 年3 月23 日, 第七十四軍奉令著第五十一師以汽車輸 送至高安,佔領司公山(不含) —祥符觀街—楊家場—熊村之線陣地。第五十八師以火車輸送至清江,續向高安推進, 佔領松湖街— 石頭崗—高郵市—司公山之線陣地。另以第一一八、第一○二兩 個師歸第七十四軍指揮, 佔領蓮花山—茅竹嶺—城裡—獅子山之 線陣地。 3月27日起, 敵開始不斷向國軍陣地猛攻, 29 日14 時 許,第五十一師第三○五團第二營當面之敵攻擊頓挫, 李營長乘勢 全力反擊,敵竟施放噴嚏性及窒息性毒氣, 李營長及官兵中毒者一 百五十餘人,不得已全營退守原陣地與敵相持。 30 日敵又不斷向 祥符觀街附近攻擊,隨又施放毒氣並乘勢衝入國軍陣地, 周志道旅 長親率兩個連馳援,終將突入之敵驅退, 奪回陣地。是役國軍熊村 部隊中毒較重,李樾林連長以下官兵傷亡殆盡。 31 日敵又以毒氣 攻擊國軍司公山第五十八師第三○七團第二營陣地, 國軍百餘人 中毒,連長戴天猷、陳雲章毒重身亡, 陣地一角被敵突破。勞冠英 旅長急令三四七團團長鍾學棟率隊阻擊, 以白刃戰將敵擊退, 陣地轉危為 安 。 南昌會戰(攻占高安) 第九戰區決先以有力一部進出南潯鐵路截斷敵後方聯絡線, 主力預定於1939 年4 月24 日向南昌採取攻勢, 一舉擊破當面之 敵。俞濟時軍長奉令以第十九集團軍副總司令指揮第七十四軍、 第四十九軍於4 月20 日以主力指向高安, 開始攻擊。 第五十一師師長王耀武因病留醫吉安, 由副師長李天霞代理 師長,先以第三○五團攻擊高安城北及西門, 頗為順利。 22 日正 午,敵城外四個據點, 國軍一舉攻下其三處, 另以第三○一團進攻 東花街,第三○二團進攻火棱上, 迄下午3 時攻占以上兩地,, 繼分 向五口橋、七里山一帶之敵進行掃蕩。 23 日晨除以一部監視高安 城之敵外,主力續攻連城橋、趕車壟, 下午1 時先後攻占, 至是, 高 安城與姚村之敵已完全被國軍包圍。另由奉新馳援之輕裝敵軍一 股,遭第五十八師伏擊, 竄入白石嶺,入夜向國軍陣地守軍反撲, 反 复爭奪,形成拉鋸, 國軍沉著應戰, 敵未得逞。 26 日清晨 4 時許, 第三○五團出敵不意,攻占姚村, 敵逃入高安城內。李代師長天霞 及時至姚村督戰,該團一鼓作氣, 全力向城區進逼, 6 時許突破西 門一角,隨擴大突破口, 衝入城內,殘敵紛紛向東門逃竄, 國軍遂佔 領高安城。第三○六團對敗逃之敵跟踪追擊,迄晚19 時攻占隴雞 嶺、茅柴山、白石嶺等要點。 第五十七師(師長施中誠) 第三三九團先攻占大城萬壽宮東南 高地,為協力第五十一師之攻擊, 以第三三九團於24 日向趙家莊 山、觀音殿一帶敵之側背攻擊, 戰況至烈,雙方傷亡均重。 25 日 17 時,第三三九團協同第五十一師攻占黃家山, 敵又施放毒氣, 國軍 官兵中毒者五十餘人,但仍一意向前邁進。 第五十八師(師長馮聖法)第三四七團團長鍾學棟部於22 日下午2時攻占 廟前山、蓮花山。第三四八團第一營於23 日攻占血紅山後, 隨在 分水嶺伏擊由奉新方面來援之敵, 激戰至18 時, 敵傷亡甚重。第 三四四團於24 日下午2 時攻占豬婆大邱, 25 日進占劉卜山、沙子 崚、大力山各據點, 26 日第一七二旅團各攻占餘家山—城頭磯— 古山之線,敵向東敗退, 該旅向赤土街推進。 是役敵稱第七十四軍為“三五部隊”, 許為戰力最強悍。軍事 委員會委員長蔣公於4月28 日電令“: 俞兼軍長: 此次高安三失三 得,不僅表現我軍戰力之精強, 而使敵寇畏懾, 且能暴露其既不能 戰,又不能守之弱點, 使我官兵精神特別振奮,殊為快慰, 希督飭官 兵再接再厲,達成反攻之任務, 完成革命之使命也。 ” 是年10月, 第七十四軍在高安再與敵戰。 10月15日拂曉, 第五十八師以第一七二團在右, 第一七三團在左, 兩團並列, 向當 面之敵攻擊,為敵強烈炮火所製壓, 進展困難,但國軍仍勇猛直前。 第一七三團率先於15 日攻占青坑壟高地, 隨後第一七二團亦攻占 祥符觀西側高地。第一七三團主力於16 日午後4 時攻占沙固嶺敵陣鎖鑰部,擊斃大隊長以下官兵二百餘名, 擄獲聯大隊長旗一 面,武器器材甚多。敵於16 日午後起反復向國軍青坑陣地逆襲, 後經第五十七師側擊策應始轉危為安,敵全線退卻, 國軍則進出預 定到達線。 第五十七師步兵四營編成攻擊部隊向當面之敵攻擊, 主力控 制於獅子山北側地區,向東向北警戒, 以待第五十一師之到達。 16 日午後經苦戰佔領晚嶺萬步腦,及第五十一師到達米峰附近, 當即 以第一六九團增加第一線(原配屬攻擊部隊之營歸建) 與第一七○ 團並肩攻擊。是日薄暮,第一六九團迂迴到達沙子坑附近, 適值敵 第二一七聯隊之一個大隊正準備全營向青坑壟、沙古嶺夜襲, 其大 隊長正向部屬訓話中, 遂展開全團輕重火器, 向之急襲, 敵全大隊 被國軍殲滅,少數殘敵及砲兵狼狽向東逃竄。第五十七師續晝間 成果,16 日夜襲小嶺,經苦戰後克復之。第五十一師於 17 日攻占 虯嶺 。 鄂西會戰 1943 年4 月30 日,敵企圖擊破國軍鄂西野戰軍, 打通長江上 遊航線,攫取洞庭湖穀倉,乃抽集其精銳部隊七個師團, 總兵力約 十萬餘眾,分別集中於華容、藕池口、彌陀寺一帶地區, 大舉向國軍瘋狂進犯。 第七十四軍奉命於5 月上旬開赴石門以北地區, 使戰區主力 作戰,誘敵深入於山岳地帶, 以轉移攻勢,壓迫敵人於大江西岸而 殲滅之。第五十七師固守常德桃源,以保持機動策應, 軍部率第五 十一師、第五十八師由原駐地衡山等處渡湘、資、沅、澧四水, 兼程 前進。時值黃梅時節,湘中霪雨未停, 山洪暴發,軍隊行進受阻, 至 5 月 27 日始於石門附近集結完畢。 當時江防軍與敵激戰甚烈, 敵經國軍猛擊, 攻勢頓挫, 全線動搖,第七十四軍奉命向當面之敵第三師團主力攔腰進擊, 激戰三晝 夜,雙方傷亡均重, 國軍擊落敵機一架。至 6月3日已攻克新安— 王家廠—緩水街之線,8日復攻克街河市、西齋、寶塔寺附近地區。 10 日克車家咀、申津渡等地, 14 日克鮑關、谷升寺,並占公安城, 繼 續向藕池口、石首等處進攻, 進犯之敵遂被國軍擊潰。 常德會戰 常德居沅水下游,為洞庭湖一大縣市, 亦湘西水陸交通之一要 道,為濱湖一大魚米穀倉。敵自 1943 年 10 月下旬, 即佔領華容、 石首、藕池口等要地, 並由贛北、鄂中、皖南各方面抽調毒瓦斯、輜 重、戰車等部隊共約十萬餘人, 自11 月2 日起開始分路向國軍作 正面進犯。 第五十七師奉命固守常德核心陣地行韌強抵抗, 軍部率第五 十一師、第五十八師及第一○○軍, 由桃源原駐地經漆家河、黃石 市向慈利西北地區作堅固之守備, 阻止敵之主力。進犯之敵於 21 日以一部襲佔柳桃城, 24 日各路敵軍已攻進常德城郊, 包圍第五 十七師所守陣地,雙方展開激戰。第五十一師及第五十八師於 24 日由慈利經羊毛灘、盤龍橋, 向河伏及常德外圍之敵強行攻擊前 進,反复衝殺至28 日,前鋒部隊已攻占洪家橋—石板灘附近之線, 遭遇敵強大機群掩護其反擊, 雙方傷亡均重, 但仍作拉鋸戰。 27 日第一○○軍攻克桃源城,友軍第十軍攻占常德南面要點之德山, 敵傷亡慘重,仍不避犧牲,頑強增援, 集中敵機與火砲向常德城兇 猛轟擊,全城遂成火海。敵复施放大量毒瓦斯。第五十七師師長 餘程萬率部忠勇奮戰, 血戰三晝夜後, 傷亡慘重, 但各官兵仍抱與 城共存亡之決心,與敵白刃肉搏, 以至城內逐屋爭奪,彈盡糧絕, 無 法補給,遂以菜刀斬殺, 血染全城,真可驚天地而泣鬼神。至12 月 1 日敵仍陸續增援,攻勢益猛。第五十七師所部僅餘五百餘人, 已成敵眾我寡,剩餘數據點, 雖上自師長下至炊事兵,仍愈挫愈奮, 全 憑利刃與敵血戰,柴意新團長陣亡。城內戰鬥至 3 日若斷若續, 4 日上午戰爭即戛然終止。 6 日國軍各方面援軍兼程趕到, 第五十 一師、第五十八師及第一○○軍即協同友軍以排山倒海之勢, 向常 德之敵行反包圍攻擊, 利用熟稔地形, 猛烈爭奪兩晝夜, 即予敵以 致命之打擊,至8 日拂曉國軍攻克常德城, 擄獲頗多。國軍追擊, 迄11 日攻克安鄉附近, 戰役遂告結束。 常衡會戰 1944 年5 月, 沿洞庭湖南犯之敵共萬餘人, 企圖經酉港竄犯 漢壽、常德。國軍為保持機動打擊敵人, 並掩護側背安全, 以第五 十一師及第五十八師兵力各一營, 於5 月31 日, 出漢壽東北地區 堵擊酉港之敵。 6 月1 日晨, 於鴨子港西北地區遭遇千餘敵眾。 敵以二門汽艇強渡向國軍猛攻, 經奮勇阻擊, 先後攻占鴨子港、沙 咀上、毛家鋪、護國障等要點。 6 月 5 日第五十一師之一營又一個 連,猛力攻擊酉港。戰至下午 5 時左右, 酉港遂克。是役斃敵一百三十餘名,俘敵數名, 擄獲戰利品頗多。國軍傷亡官兵三十餘名。 第五十一師之第一五二團於6 日晨向沅江挺進, 遇敵於南江 鋪、石板灘, 乘勢將敵壓迫於土橋—百錄橋—上風橋之線, 7 日晨 展開攻擊,甚為激烈, 至黃昏前一舉攻占該線。 8 日晨敵增援千餘 反攻未逞,迄夜又大股增援來犯, 連同原有者二千餘人、炮六門, 激 戰終宵仍未得逞。 14 日拂曉第三連連長宋發其率隊鑽入敵後夾 擊,壯烈殉職。國軍部隊佔據蕭家灣要點​​, 逐日繼續推進,至21 日 拂曉攻克黃泥橋—揚梅山之線。 17 日晨沅江之敵三百餘, 汽艇十 餘艘,民船二十餘隻, 滿載洋藥、軍用品等向甘溪港行駛, 於七鴨子 附近為國軍第二連伏擊, 殲斃二百餘名, 俘敵三名, 偽軍八名步 槍、彈藥、器材及其他軍品和重要文件等頗多。是役國軍傷亡連長以下官兵百餘名。 第五十八師主力由桃江鎮向寧鄉前進, 佔領寧鄉城外圍陣地 固守之,其餘集結鴻水南岸上游策應作戰。敵之一部沿溈水兩岸 進犯寧鄉,於13 日午後至檀樹灣附近, 被第三營少校副營長馮經 偉指揮警戒部隊伏擊,斃敵四十餘名。旋以敵大部趕到, 乃陷於包 圍,該副營長負傷督戰, 奮不後退,壯烈殉職。午後 5 時敵機三架 低飛轟隆,被第一七三團第七連擊落一架, 墜於東門城外, 檢獲敵 文件一部,得知敵軍作戰主要動向, 使國軍指揮作戰更為有利。 14 日午, 敵增至四五千人,炮八門, 圍攻猛烈, 肉搏三次, 均被 國軍擊退。第二、八兩連傷亡過半, 少校營長宋純龍身負重傷沉著 督戰,激戰至 11 時,陣地屹然未動。此時寧城四面被圍, 經國軍逆 襲,將由東門竄入之敵百餘殲滅過半, 敵乃構據工事頑抗。由城西 向國軍猛攻之敵亦被擊退。次日拂曉,城周之敵又大舉猛攻, 守城 官兵,奮勇反擊, 肉搏多次, 由沙坪里附近由牛角灣竄渡水之敵數 百名都被擊退。 16 日早, 圍城之敵又增千餘、炮十餘門, 猛烈砲擊後, 攻入南 門與國軍巷戰,並施放毒氣, 肉搏爭奪終日惡戰迄夜, 敵利用牆屋 向國軍核心陣地逐步進迫, 通宵巷戰, 國軍以手榴彈打擊敵人, 敵 屍塞巷,血流成河。守軍官兵均裹傷作肉搏拉鋸戰, 堅守核心陣地 戰至19 日晨3 時, 國軍外圍部隊第十九師趕到, 經互相呼應雙方 夾擊後,敵乃向東潰逃。 是役國軍守城之四個營保衛寧鄉城,血戰六晝夜, 軍官傷亡五十餘名,士兵二千名, 殘部於彈痕瓦磚中誓死抗敵, 營長王炎城為 國犧牲。 7 月1 日,敵四十師團由湘鄉南犯, 國軍沉著血戰, 打擊敵人, 空軍連日協力轟炸使敵攻勢頓挫, 退據洪山、五里牌各要點, 頑強 對峙約兩日。 7 日拂曉,國軍集結兵力猛力攻擊, 8 日拂曉, 克復永 豐據點,9 日, 敵又增援反撲,國軍與敵激戰終日傷亡殆盡, 永豐得而復失。 10 日, 國軍突擊攻敵背後, 第一七四團第八連連長劉得 官率部奮勇攻擊,再度攻克永豐市,劉連長壯烈犧牲。 12 日以後, 敵據守觀音山以西各點頑抗, 國軍則不斷攻擊, 雙方傷亡二三百 人,趙杰清突擊支隊於7 月18 日俘敵三名,三八式步槍十五枝, 並 於月龍橋敵遺屍中搜得文件, 證明攻擊永豐之敵為第四十師團全 部及配屬炮工兵各一營。 7 月23 日, 敵主力向清江, 一部向寺門前南竄。第五十八師 主動出擊,鏖戰至29 日午後, 第一七四團攻占二○六高地, 下午 5 時衝入金蘭寺。該師於8 月1 日強渡蒸水, 猛烈追擊石頭山一大 橋鋪之線,敵退據雞窩山工事頑抗。 軍部於2 日到達火廠坪,奉令以第五十一師集結於永東江、金 蘭寺間地區為機動兵團, 以第五十八師協同友軍攻擊衡陽附近之 敵。第一七二團於3 日拂曉一舉攻占雞窩山—西連塘—竹山沖之 線,敵由一○六六高地俯瞰, 逆襲多日, 均未得逞。 8 日午夜第一 七二團向興寺、王家口攻擊, 第一七四團向一○六六高地至大水塘 攻擊,其第二營爭先攻占一○六六製高點。敵仍頑抗, 國軍再以第 三營加入戰鬥,爭奪達六七次之多, 卒將頑敵全部殲滅, 同時克佔 大水塘附近高地,第七連連長馬如龍以下三員均壯烈犧牲。 敵攻占衡陽後,積極補充並調整部署, 準備西犯。軍部即令工 兵團於畬田橋—雷打石—閔家衝—百丈山之線構築預備陣地, 令 各師加強現陣地,積極備戰。 8 月 30 日, 集結之敵分兩路進犯。第五十一師與之惡戰終 日,傷亡甚重。 9 月1 日起, 敵主力陸續到達, 攻勢洶湧,國軍為阻 敵急進,乃採取穩紮穩打法, 消耗敵兵之力。 27 日, 包圍邵城之敵計有步兵五千、騎兵數百、炮十餘門, 拂 曉再度猛烈攻擊國軍外圍各據點,其炮火同時向城內轟擊, 並發射 燒夷彈、毒氣彈甚多, 城內外十餘處起火, 火光燭天, 毒氣籠罩全 城,國軍官兵浴火冒毒與敵激戰至午後5 時, 外圍各據點已經四日夜之惡鬥,守兵壯烈成仁者約六百餘名, 營長方宗瑤隻身捍敵壯烈 成仁,第二營官兵所餘無幾, 城東北塔、雙坡嶺、資生亭據點守兵亦 大半壯烈殉職,敵傷亡三倍於國軍。午後 3 時, 敵千餘竄至東關附 近,在敵機轟炸下, 敵兵百餘由南門衝入城內, 敵另一股百餘猛撲 西門。國軍用戰防手榴彈投射,敵大部殲滅。戰至晚 9 時, 敵一股 五百餘,分向保壽亭、火神廟碉堡、太太巷南橘子園各據點攻擊, 同 時資水北岸之敵分股強渡,向北正街民津門攻擊。幸而國軍火力 猛士氣壯,激戰終宵, 陣地屹然無恙,並擄獲敵輕機槍三挺、步槍四 十六枝。 28 日邵陽城完全進入巷戰階段, 國軍官兵沉著苦鬥, 咸抱與 城共存亡之決心,慘烈無比。敵向各據點攻擊不逞, 則集中炮火併 放毒氣逐點猛攻,第一七一團官兵, 經旬日之血戰,至是所餘無幾, 佐屬人員雜兵均參加戰鬥,戰況慘烈無以復加。敵每衝至國軍據 點前二三十公尺時,國軍僅能以手榴彈集中投擲, 然兩日來, 亦殲 敵千餘,擄獲輕機槍五挺、步槍七十五枝。是日黃昏國軍仍守城東 北角、東南角、中山公園、火神廟、警鐘樓、文廟等據點之殘破掩體, 誓死固守。敵攻擊不逞,乃於夜半由西北方面偷渡邵水進攻, 被國 軍擊斃大半。 30 日邵城進入核心戰鬥, 核心陣地大部被敵摧毀, 國軍以血 肉長城與敵格殺,終日慘烈, 副團長以下,均持手榴彈率輕傷官兵, 以及砲兵編成突擊部隊施行逆襲,敵遺屍遍布, 確有二千餘具。次 日黃昏,火神廟、警鐘樓等據點守兵,無一生返。至 2 日晨 3 時, 國 軍官兵已無立足餘地,乃奉命轉移, 由杜團長率現餘官兵一百五十 餘名,分兩路突圍, 一路出西門, 一路出東南城, 出敵意表, 勇往衝 出。此一殘酷空前、壯烈無比之邵城守備戰遂告結束。 湘西會戰(雪峰山會戰) 集結潭寶路之敵於1945 年4 月上旬向新化後分三路進犯。 第七十四軍奉令迅速佔領真良—武岡—洞口—山門間,阻敵西進。 4 月10 日, 敵與第五十八師第一七二團警戒部隊發生戰鬥, 至16 日晚, 南路之敵已先後竄佔白沙及新寧城,有直犯武岡企圖。 第一七二團堅強阻擊,逐次抵抗, 敵進展困難。 第五十八師以一部逐次於關峽珠、玉山、武陽、唐家坊等地阻 擊、遲滯進犯之敵, 以掩護師主力新陣地之佔領。然頑敵乘勢緊迫 追踪而至,國軍武陽守兵一連奮勇予敵以重創後, 全部壯烈犧牲。 敵除留一部於武陽附近外,乃於5 月1 日向瓦屋塘西南國軍 陣地大舉進犯,企​​圖進占水口, 直撲洪江。第五十八師乃集中兵力與敵決戰,於空軍之協助下, 血戰五晝夜,其間可歌可泣事蹟不勝 枚舉,戰況之烈更屬空前, 敵屍遍野,勢難支持。至 5 日拂曉, 敵完 全被擊潰,統計是役傷斃敵千餘, 生擒者十餘名, 而擄獲之多更無 算矢。 進犯武岡之敵於4 月27 日乘武陽方面戰鬥激烈之同時, 由東 南西三麵包圍武岡城,數次猛撲, 均被國軍死守部隊第一七二團之 第一營沉著擊退,且予以重創。至 30 日, 敵主力陸續增至共約三 千餘,遂形成四麵包圍態勢。國軍死守官兵愈戰愈勇, 复友軍協 力,敵始終不逞, 迄5 月3 日, 其一部千餘乃向西北退竄。 5 月 7 日,經國軍反攻, 殘敵續向北潰竄,名城卒告無恙。 4 月29 日, 敵竄抵半江, 30 日續犯肝溪, 迄5 月2 日, 敵合計 步、騎、砲兵等共約六千餘, 先後分股向青岩、鐵山、天台界國軍第 五十七師主陣地線猛烈攻擊,企圖一舉攻占江口, 直下安江。經第 五十七師主力並第十九師第五十七團一部勇猛阻擊, 依空軍之協 助,以熾盛火力與敵苦戰八日, 反复肉搏, 殲敵大半。據留置敵後 部隊情報暨擄獲文件證明,敵似無後續部隊增援, 並決於5 月9 日 晨全線攻勢轉移。殘敵不支,狼狽潰散, 遺屍五百餘具。國軍又乘勝追擊,俘獲極眾。 敵之一部約六千餘於4 月12 日先由邵陽西北石下江發動攻 勢,企圖佔領龍潭司, 直趨安江,切斷國軍後路, 壓迫國軍於雪峰山 東竄。 14 日晚, 其先頭千餘已竄過紅岩、木敖洞之線, 猛烈西犯。 國軍第五十一師原集結於山門附近, 4 月16 日夜半, 奉命向棠浦 急進。前進間,即奉令截擊該敵。第五十一師全部展開與敵決戰, 敵雖來勢洶湧,而國軍官兵士氣旺盛, 與敵於木敖洞、紅岩各高地 血戰數晝夜,前仆後繼, 奮勇直前,遂挫敵鋒。是役雙方傷亡均重, 然國軍仍步步迫攻,使敵無喘息之機, 卒將敵殲滅泰半。殘敵仍憑 借高地頑抗, 經國軍反复衝殺, 血戰旬餘, 卒於5 月8 日依第十軍 之協力,將頑敵全部擊潰。復經第十八軍之追殲, 僅剩殘敵八百 餘,脫逃東竄 。 結 論 1937 年8 月, 中日戰火蔓延及於淞滬, 軍委會以陸軍第五十 一師及陸軍第五十八師在上海編成陸軍第七十四軍, 任命陸軍中 將俞濟時為軍長,師各轄二旅, 旅轄二團,另補充團一, 共計步兵十 個團,及軍師直屬部隊, 陸軍第七十四軍於焉誕生, 編成後即參與 淞滬會戰,嗣後轉戰於瀏河、青埔蘇錫一帶,繼又參與南京保衛衛戰、 碭山、蘭封、馬回嶺等會戰,而萬家嶺之役, 浴血苦戰殲敵松埔師團 卓著勳猷,遂奠定陸軍第七十四軍光榮事蹟之基礎。 旋長沙告急,第七十四軍星夜援湘, 軍委會復以第五十七師加 入第七十四軍之建制, 師各轄二旅, 旅轄二團。 1939 年 3 月南昌 失守,又奉令兼程馳贛, 克復高安, 阻敵西犯。 8 月, 軍長俞濟時升 調第二十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五軍軍長, 繼奉調第十九集團軍副 總司令兼第八十六軍軍長。而原第七十四軍軍長一職, 則交由副 軍長王耀武升任,於江西分宜宜春一帶整編, 改編為二三製之軍, 207即軍轄三師,師轄三團, 全軍共轄步兵九個團及軍師直屬部隊等, 疊經一次長沙會戰,湘鄂贛掃蕩戰等會戰, 尤以冬季攻勢之役, 第 七十四軍以機智沉勇, 攻克南昌外圍敵第一陣地帶, 擄獲甚豐, 肇 爾後改編攻擊軍之契機。 1941 年春, 南昌之日軍大舉西犯, 激戰 於高安、上高間, 苦戰達十日, 後各路友軍會合, 產生史乘有名之 “上高會戰”, 敵第三十四師團長陣亡, 其參謀長且切腹以謝日人 焉。 上高會戰後,第七十四軍之聲譽大增, 奉軍委會令改編為攻擊 軍,除步兵各師保持原制外, 軍直屬部隊增改為炮工輜各一團, 高 射戰防,搜索及通信各一營( 至預定撥配之戰車團則因地形關係作 罷)。爾後各單位陸續報到, 教育訓練幹部素質,均有進展, 校閱成 績優異。是年秋,奉令以第七十四軍參謀長率各級幕僚赴浙實施 參謀旅行,準備在第三戰區發動攻勢。 10 月日軍進犯長沙, 第七 十四軍奉令星夜調長沙增援,時湘北陣地已失, 第七十四軍於行軍 途中為敵三個師團側擊, 傷亡慘重, 陷於苦戰, 惟敵亦力竭後退。 旋第七十四軍奉令調萍鄉整補, 嗣調廣西柳州一帶訓練。同年 12 月敵三次進犯長沙,第七十四軍星夜車運株洲參加追擊。 1942 年 5 月,第七十四軍奉令溽暑長征, 控制於衢州南方山地待命, 由掩 護友軍,激戰於五峰山; 經大膽抽兵側擊, 造成廣豐大捷。 1942 年 9 月復調衢山整訓。 10 月日寇進犯鄂西,第七十四軍奉令橫渡湘、 資、沅、澧四水,集中於石門附近, 以主力側擊當面敵第三師團而破 之,使西犯敵後撤。 11 月2 日敵進犯我鄂西陣地, 爾後其攻擊重點復指向常德城,我守軍第五十七師受敵三個師團圍攻, 陸空聯合 炸擊之壓迫,堅強抵抗, 逐屋爭奪, 浴血苦戰達十日, 至12 月4 日 晨,常德一度失守。及我增援部隊到達, 展開反攻激戰三日, 於 8 日克復,並追擊至澧水, 史稱常德會戰。 1944 年3 月第七十四軍軍長王耀武升任第二十四集團軍總 司令,由副軍長施中誠升軍長。是年5 月, 日軍大舉南犯, 第七十四軍之第五十八師配屬第一○○軍堵截於寧鄉水豐等地, 敵繞越 南趨,6 月, 敵主力陸續達衡陽。第七十四軍兼程應援, 7 月 22 日 到達衡陽外圍金蘭寺附近, 為敵第十六師團之陣地所阻, 進展遲 緩。 8 月第八七一團擔任邵陽守備, 與敵逐屋爭奪,慘烈無比。苦 戰至10 月1 日, 除團長杜鼎率殘餘官兵一百五十餘人突圍歸還 外,餘悉壯烈成仁。邵陽之戰鬥, 雖僅常衢會戰之插曲, 然敵眾我 寡,戰鬥之烈, 除上高、常德兩會戰外尚鮮其匹。 1945 年4 月, 敵以進占芷江機場之目的, 開始湘西會戰, 第七 十四軍任洞口正面陣地之守備,受敵主力部隊第一一六師團猛攻, 激戰十四晝夜,但陣地屹立未動。爾後增援到達, 全線反攻, 使日 軍慘敗,匯成湘西大捷。不久迎來抗戰之勝利。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 :
1樓. 阿比巴巴
2014/08/14 15:22
拜祭英靈
兩岸抗戰將士後裔2014年2014年4月8日首度在衡陽南嶽忠烈祠共同拜祭英靈,並為新修復的國民革命軍第74軍58師師長廖齡奇墓揭幕
重修七十四軍五十八師長廖齡奇墓 阿比巴巴2014/08/14 15:31回覆
廖齡奇將軍墓前的“民族英雄”石牌坊 阿比巴巴2014/08/14 15:35回覆
廖龄奇将军生平介绍廖龄奇将军生平介绍 阿比巴巴2014/08/14 15:3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