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抗戰期間悲壯慘烈的龍衢戰役
2014/08/14 03:08
瀏覽921
迴響1
推薦0
引用0

悲壯慘烈的龍衢戰役 馬民康

1944年6月,在浙江省龍游至衢州一帶發生了一場極其悲壯、極其慘烈的對日作戰,史稱龍衢戰役。龍衢戰役是豫中會戰、長衡會戰、桂柳會戰的一部分,雖然它與這三次會戰在地理位置上都有一定距離;但是,在時間和空間上卻都是日軍"一號作戰"的一部分;有力地牽制了日軍對湘桂戰場的調動和增援,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一、日軍"一號作戰" 1943年2月7日,日軍被迫從南太平洋的瓜達康納爾島撤退之後,戰局即相繼對日軍呈現出極為不利的狀態。日軍參謀本部作戰部長真田穰一郎少將與作戰課長服部卓四郎大佐,預計美軍在太平洋繼續發展攻勢之後,東南亞至日本的海上交通將被遮斷。因此打通大陸交通線,使陸上的鐵路、公路運輸,從馬來亞、泰國、越南經我國至朝鮮的釜山,就成為在陸上作長期堅守的重要環節。這一作戰,敵原來的目的為:第一:打通與確保大陸交通線,以利於在東亞大陸作長期的堅守;擊潰中國軍隊的主力,以免美軍在我國沿海的珠江口、長江三角洲、海州灣、山東半島登陸時,遭到戰略上的東西夾擊。第二:摧毀我國西南地區用以襲擊日本國土的空軍基地;利用攻占地區的空軍基地,掩護南中國海的海上交通;堅定日本國民決戰到底的信心;獲得交通沿線地區的持種資源,尤其是湘、贛兩省的鎢礦、鉛礦。圖1:來華助戰的美國飛行員和轟炸機日軍參謀本都及中國派遣軍,對上述第一和第二項,尤為重視。日軍參謀本部提出的這個作戰設想,卻遭到日本陸軍省軍事課西浦進大佐的反對。其理由是:這一作戰將消耗很大的軍事力量。會對太平洋戰爭帶來嚴重的後果,因而軍事課在一月間研究這一問題後,向當時的內閣總理兼陸軍大臣東條英機,陳述了他們的意見,其中歷述根據日本的國力,特別是船舶徵集和飛機生產方面的困難等等,今後對軍事力量的使用,必須保持重點。自1942年,美國空軍增強力量之後,於11月25日派出轟炸機由中國江西省的遂川起飛,轟炸台灣新竹機場;1943年美國生產的戰略轟炸機B一29,已裝備美國空軍。東條根據以上情況,綜合兩方面的意見,最後限定這次作戰的目的為:摧毀中、美空軍在西南地區的基地。上奏天皇后,1月24日,日軍大本營向中國派遣軍,下達了"一號作戰"命令,即: (一)作戰目的,在於摧毀中國西南地區的主要空軍基地。 (二)對湘桂、粵漢及平漢鐵路南段和沿線要地的攻擊、佔領,由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組織實拖。 (三)南方軍總司令官對中國派遣軍這一作戰,予以協助。 (四)本作戰的有關具體事項,由參謀總長指示。根據這一命令,日軍參謀本部以參謀總長指示的名義,向中國派遣軍下達瞭如下的"一號作戰綱要"。第一、作戰目的(一)擊潰中國軍隊,佔領和確保平漢鐵路南段與湘桂、粵漢鐵路及其沿線要地,摧毀中國主要空軍基地,以製止其活動。第二、作戰方針(一)中國派遣軍從昭和十九年(即1944年)的晚春由華北、夏季由武漢及廣東地區,相繼開始此一進攻作戰。擊潰中國軍隊,首先佔領黃河以南的南部平漢鐵路。其次是佔領與確保湘桂、粵漢兩鐵路及沿線要地。在作戰中根據平漢、粵漢鐵路情況,應及時予以修復。 (二)為策應中國派遣軍這一作戰,南方軍應對緬甸、印度支那發動局部攻勢。第三、作戰指導大綱甲、平漢路南段作戰(一)昭和十九年4月間,華北方面軍從華北開始行動,擊潰第1戰區部隊的主力,佔領和確保黃河以南的平漢鐵路及沿線地區。主要作戰時間,預定約為一個半月。 (二)作戰使用的兵力,預定為:華北方面軍第12軍4個師團,第5航空軍一部(第5航空軍正式編成為2月10日,此時仍為第3飛行師團) 。乙、湘桂作戰(一)昭和十九年之6月間,第ll軍從武漢地區,第23軍於7、8月間在廣東地區開始行動。主要是擊潰中央軍第9、第6戰區的主力,攻占至桂林、柳州附近,然後對湘桂、粵漢鐵路沿線地區的殘敵,進行掃蕩,並予以佔領。主要作戰時問,預定約為5個月。 (二)上述攻擊、佔領任務達成後,應急速攻占廣東的南雄及江西的遂川,並徹底破壞在該地區的機場群。 (三)如情況許可,在昭和二十年(即1945年)的l、2月間,由第23軍從南寧附近發起進攻,最後佔領與確保桂林至越南的鐵路、公路及沿線她區。 (四)第5航空軍在第11軍發起進攻時,首先用全力對中、美空軍實施殲滅作戰以便在作戰初期取得制空權。以後則根據敵空軍活動情況,適時予以打擊。在地面的作戰重要時節,要予以直接協同、配合。 (五)作戰使用的兵力,預定為:第11軍7至8個師團,中國派遣軍直轄的1到2個師團,第5航空軍2個飛行團。丙、南方軍的策應作戰(一)為策應中國派遣軍的進攻,南方軍的一部在雲南怒江地區發動進攻,以進行牽制。 (二)中國派遣軍在航空作戰的高潮期,南方軍的第3航空軍一部(至少1個飛行團),要對其進行密切協同配合。第四、後勤供應(一)本作戰給中國派遣軍增補的主要物資為: 地面彈藥,4個師團會戰份;航空彈藥,兩個飛行團的月用份;汽車用油,四萬千公升、航空用油、一萬千公升。 (二)以上物資,大部於3月至5月逐次運達,其集積比率為:華中六、華南一。 (三)隨著作戰位置前移,兵站輸送應盡量利用水路。第五、其他(一)為一號作戰,預定增加之兵力。見附表。 (略) (二)作戰名稱,全部為:一號作戰。前期稱平漢作戰,後期稱湘桂作戰。 1944年春以後,日軍發動了大規模的豫湘桂戰役,中國軍隊進行了頑強抗擊,史稱豫中會戰、長衡會戰、桂柳會戰。詳細情況多有記述,本文不再描寫。二、戰前敵我雙方態勢在計劃打通大陸交通線的作戰時,中國派遣軍原曾考慮將駐於上海的永津佐比重中將的笫13軍司令部也用於湘、桂地區的作戰指揮,後因從京、滬、杭三角地區與蘇、浙、皖三省治安方面的需要,所以沒有動用,屆時則由該軍派出一個師團,由浙江的金華向西沿鐵路攻向衢州,牽制國民黨顧祝同第3戰區的部隊,不能向湖南調動,以策應橫山勇的ll軍在湘、桂地區作戰;另將該軍所屬駐浙江金華的平田正判中將第22師團經海上調至廣州,歸23軍田中久一中將指揮,參加進攻桂林、柳州,將駐於揚州的船引正之中將的64師團調往湖南,歸橫山勇的第11軍指揮。 1、敵進攻部隊的編成敵第13軍以駐杭州的內田孝行中將第70師團,擔任從金華向西進攻的任務。該師團的司令部於6月1日晚間到達金華。其估計國民黨第3戰區在金華至龍遊鐵路兩側的部隊,約有兩個師。第l線佔據著白沙溪、第2線佔據著湯溪、第3線佔據著龍遊附近地區。敵第70師團這次進攻的計劃為:以主力從金華向西沿鐵路攻向衢州,另以一部在鐵路以南約30公里,向西推進,以策應和掩護主力沿鐵路兩側進攻,佔領衢州後,根據湖南的作戰情況(即橫山勇的第ll軍)適時返回金華。其作戰部隊編成為: 第13軍 司令官 永津佐比重中將 上海參謀長 佐佐真之助 少將第70師團 師團長內田孝行 中將參謀長 中川俊二 大佐第62旅團 旅團長 橫山武彥 少將(繼任) 原田久男 少將獨立步兵第121大隊 大隊長 大野博雄 大佐獨立步兵第122大隊大隊長 板倉堉雄 大佐獨立步兵第123大隊 大隊長山口靖 大佐獨立步兵第124大隊 大隊長 瀨尾浩中佐獨立步兵第104大隊 大隊長 野村慧 中佐(原屬61旅團) 獨立步兵第105大隊大隊長山口憲三大佐(原屬61旅團) 獨立步兵第50大隊大隊長 林茂一郎 大佐(原屬駐蘇州的60師團56旅團) 獨立步兵第112大隊大隊長 西垣正溫 少佐(原屬駐蘇州的60師團56旅團) 師團工兵隊隊長日下康久 少佐60師團工兵隊 隊長 原岡逸郎 大尉師團輜重隊隊長 下川浩 少佐師團通訊隊 隊長西川理助 少佐獨立山砲兵52大隊第1中隊第4野戰補充隊集成大隊敵第70師團從金華進攻至衢州,深入國民黨第3戰區的防守地域約80公里。該師團預計此次作戰可能遇到強烈的抵抗,而且進至衢州後。兵力已相當分散,後方將有遭到攻擊的危險,因此,在作戰前即確定前進至衢州一線之後即不再前進。當時該師團並不滿員,其輕火器、重火器都屬一般。即每個步兵中隊約130至150人,大隊有一個重機槍中隊,計有重機槍4挺,山炮l至2門,步兵炮2至3門。該師團於6月9日作了進攻的部署: (一)由橫山武彥少將指揮的獨立步兵第121、第122、第123、第104(該大隊後期被調至該戰場)共4個大隊,由金華的西南地區,沿鐵路兩側攻向衢州:以獨立步兵第112、第124大隊在金華西南約15公里的安地市集結,然後向西攻擊,經周村、搭石、溪口(龍遊正南約20公里)。大洲至烏溪江,迂迴至衢州城的以南地區,策應主力沿鐵路攻占衢州。 (二)航空兵第44戰隊直協機一架,由下斗米厚大尉駕駛,協同作戰。 (三)6月10日拂曉,主力渡過白沙溪(白龍橋南北一帶)開始作戰。 2、我軍參戰部隊情況1944年6月初,蘭溪、金華、湯溪方面日軍頻繁調動,西犯企圖明顯,當時沿這一帶鐵路布防的是我第3戰區王鐵漢第49軍所屬曹天戈的第26師,守備蘭溪、龍遊、湯溪一線,與在金華、蘭溪之敵對峙,第105 師在衢州附近整訓,預備第5師在江山附近整訓,軍部駐江山縣城。為防止當面之敵全線突擊,保衛龍衢、遲滯敵人西竄,第26師奉命就地配置警戒、監視敵人動態。在鐵路以南地區是李覺第25集團軍直轄段霖茂的第79師。在衢州鐵路以北地區為劉雨卿第2l軍的第145師和第146師。這些部隊利用鐵路兩側地區的丘陵和山地預築的工事,進行層層抵抗。還有李默庵的第32集團軍第88軍暫33師和突擊總隊也參加了龍衢戰役,關於突擊總隊需要介紹一下: 1942年9月,李默庵繼上官雲相接任第32集團軍總司令,負責浙東防務。總司令部設在麗水碧湖采桑,參謀長初為湯堯,後由曹耀祖、羅覺元繼任。當時第32集團軍總部僅轄第88軍一個正規軍,軍長劉嘉樹,所屬各師分駐浙東、浙南各戰略要點。李默庵帶來兩個突擊隊,每個突擊隊有五個加強營,亦稱突擊營,還有警衛部隊一個特務營。李默庵率部進駐浙東時,把第1突擊隊從江西靖安調到浙東,所屬各營分駐仙居、磐安、天台、嵊縣一帶;第2突擊隊在湖南祁陽整編後,調到浙江麗水,拱衛集團軍總部的外圍,作為機動部隊;西南幹訓班也從祁陽移到麗水碧湖對江的南山、松坑口,繼續招收一批知識青年,訓練通訊、工兵等技術兵種,成立通訊工兵連,並為編組第3突擊隊訓練骨幹力量。當時,突擊隊是屬於西南幹訓班編練的,它是1941年中英軍事合作的產物。英軍代表團副團長先後由英方詹森、傅瑞澤、駱克睦上校充任,偕藍士德、喬治少校等,隨同李默庵來浙抗日。傅瑞澤死在仙居,曾建墓立碑。英軍代表團部分成員擔任西南幹訓班教官或顧問。第1突擊隊還有英軍少校郭洛賽率領的十多名英軍組成的爆炸小分隊,參加浙江抗戰。第1突擊隊司令周淘漉,副司令胡旭盱,代號為"唱凱";第2突擊隊司令魏人鑑,代號為"歌凱"。司令相當於師長。 1943年,在第1、第2突擊隊之上成立突擊總隊司令部,相當於軍編制,李默庵兼總隊司令,胡琪三為副司令。 1944年擴編了第3突擊隊,司令劉建修。 3、我軍主要參戰部隊序列: 第49軍 軍長 王鐵漢中將副軍長 王克俊少將、應鴻綸少將第26師 師長 曹天戈少將副師長李佛態上校第76團 團長 李佛態上校(兼) 第77團 團長楊杰臣上校第78團 團長 於丕富上校第105師 師長 劉漢玉少將第313團 團長 魏恩銘上校第314團團長 安毓書上校第315團 團長 李大成上校預5師 師長 曾戛初少將第13團 團長 胡式武上校第14團 團長 袁九鵬上校第15團 團長 朱選峰上校第25集團軍 總司令 李覺中將第79師 師長 段霖茂少將第235團 團長曹樹炳上校第236團團長 李乃庚上校第237團 團長文禮上校第21軍 軍長 劉雨卿中將副軍長 岳星明少將、孟浩然少將第145師 師長 孟浩然少將第433團 團長 文學槐上校第434團 團長 羅心量上校第435團 團長 劉一上校第146師 師長 戴傳薪少將副師長馬國榮上校第436團 團長 駱週能上校第437團 團長 郭英上校第438團 團長 馬國榮上校(兼) 第147師 師長凌諫銜少將第439團 團長 唐少梧上校第440團 團長 陳維之上校第441團 團長 商世昌上校第32集團軍總司令 李默庵中將參謀長羅覺元少將第88軍 軍長 劉嘉樹中將暫33師師長 蕭冀勉少將第1團 團長 黃士韓上校第2團 團長 諶廷輝上校 第3團 團長 鍾學棟上校 突擊總隊 司令 李默庵中將兼副司令 胡琪三少將第1突擊隊 司令 週淘漉少將副司令胡旭盱少將第2突擊隊 司令 魏人鑑少將副司令李昊少將三、龍衢戰役經過金(華)衢(州)龍(遊)蘭(溪)之交,為浙江上游心臟,原野相錯,雞犬相聞,沒有高山大河為之防,沒有關梁險隘為之塞,北臨衢江,不能涉渡,南為丘陵山地,之間是平坦開闊地帶。是所謂進可以戰,而退不可以守的地方。壬午(1942年)的浙贛戰役後,日軍放棄衢(州)龍(遊)而退據金(華)蘭(溪)就是這個原因。甲申(1944年)6月,敵再侵衢州,威懾閩贛。圖2:戰前我軍分佈及日軍進攻方向圖5月30日,大雨。我駐防龍遊、蘭溪一帶的第49軍第26師發現當面之敵近日逐漸增加,並不斷以小部向我陣地擾襲,判斷敵人是在搜索我方行動。情報獲悉:杭州敵人增兵三千餘,企圖不明。此時接到第49軍軍部"軍辰卅戟"電令:立即與第105師交防,移駐江山整訓。全師立即整裝待發,令76團第一營於本日開赴衢州機場,接替第105師315團第一營的警備任務。其餘各部須於31日準備完畢,做好交接,各部笨重行李船運江山。 5月31日,第105師剛剛到達龍遊地區就被命令調回。換以第79師接替,第79師到達靈山卻不再前來交接,集結在靈山、鎮山、圩頭附近。 6月1日20時,敵第70師團師團長內田孝行中將與師團司令部進入金華。 6月2日,敵獨立步兵第50大隊由東陽(金華以東50公里)出發,向南馬市(東陽以南約16公里)挺進,以隱蔽企圖並欺騙我軍。 6月5日,敵人從杭州調兵三千餘人,炮七、八門,到達金華。先遣部隊,東路由金華趨永康,永康城陷落失守。同時南路日軍由武義趨宣平,有竄松陽、麗水的可能,北路從蘭溪跨江有浮樑三座,或北進淳安,或西襲龍衢,我軍不能判斷敵軍指向。石門附近敵陣地,連日加強工事,並破壞陣地前的橋樑。 6月8日,東南兩路敵軍皆退,北路因水漲,三座浮梁減為一座。金華、蘭溪,日軍暴滿,東路日軍退到金華,南路日軍退集於蘭溪,日軍兵力實增數倍。傍晚,日軍各以部分兵力佔領白龍橋(金華西南偏西10公里)、酒杯山(白龍橋西南5公里)附近的白沙溪右岸地區,於主力的渡河點偽裝欺騙我軍,以掩護敵主力渡河。 6月9日,日軍將要進攻的消息盛傳。下午,當局集議應變及疏散計劃。敵獨立步兵第112大隊(西垣部隊)從安地市(金華以南12公里)出發,18時進入中央坦(金華西南偏南約22公里),然後向龍遊一帶進犯。傍晚,獨立步兵第124大隊(瀨尾部隊)在大家圩(中央坦西南15公里)附近,驅逐我軍小股部隊後,渡過白沙溪。獨立步兵第105大隊的兩個中隊(吉川部隊)推進到梧桐村(中央坦以東偏東南4公里)。 6月10日拂曉,敵按計劃開始進攻,自古方沿正路西上,以部分兵力(獨立步兵第121大隊)從白龍橋以南地區,主力(司令部、獨立步兵第122、123大隊的基幹)從白龍橋以北地區,用折疊船開始渡河。老百姓人心惶惶,扶攜老弱,相繼向南北山中奔走逃難。日軍第62旅團的第122大隊,在前進至白沙溪以西約4公里時,遭到守軍第26師的抵抗。戰鬥開始,敵大隊長板倉即命令部隊展開,其右側的獨立第123大隊也同時向前推進。獨立步兵第124大隊排除我軍的抵抗,向塔石推進。 6時,這批敵軍攻擊前進至白龍橋西約7公里的開花鎮東北高地王家山一帶時,守軍第26師77團第一營以這一帶修築的工事進行抵抗。日軍這兩個大隊,集中火砲,對守軍的各火力點進行了近距離的直接瞄準射擊,結果不少火力點遭到封鎖和破壞,日軍又進行兩側迂迴,守軍第26師77團第一營難以抗阻,後撒至湯溪車站東北部的預設陣地。下午,到達守軍陣地前的日軍兩個大隊,仍以同樣的作戰方法,用火砲直接瞄準摧毀和​​封鎖火力點。同時空中的下斗米厚大尉的直協機投下了大量的小型殺傷子母彈。在鐵路南進行策應的第105大隊的第2中隊,到達了湯溪以南的附近地區,佔領了這一帶的高地,對湯溪進行夾擊,第26師77團第一營傍晚又從湯溪後撤至龍遊莘坂溪西岸。第26師令76團(欠一營,該營從戰役開始即失去聯繫)集結於希塘附近機動,令78團以一個營,由洋埠星夜南開,在下新宅南北之線展開,歸李佛態副師長指揮,協同77團戰鬥,令師直屬隊嚴密警戒,尤其防範敵偽漢奸。 6月11日,第13軍司令官永津佐比重到達了金華的軍指揮所。令第70師團修補被挖斷的道路,尋找在附近的守軍作戰,並作進攻衢州的準備。日軍即以4個獨立步兵大隊沿鐵路兩側西驅石亙,南面以遠平行的兩個大隊策應及空中一架直協機的配合下,於當天下午佔領了湖鎮。當日中午,下斗米厚大尉經空中偵察,發現第26師在龍遊及以南地區利用山地緊張構築工事,橫山武彥根據空中的報告,即率第121、第122、第123大隊和師團調給的預備隊第105大隊為右翼(北側)強攻龍遊以南、社陽港以西的獅子山守軍陣地。戰鬥相當激烈,一舉攻占獅子山東側高地前方的無名高地。此時,敵第62旅團旅團長橫山武彥陸軍少將(後追晉陸軍中將)趾高氣揚,正居高臨下指揮戰鬥,被我軍發現,曹天戈師長和李佛態副師長立即下令,由副營長宋啟文組織數挺重機槍集中火力向其猛烈射擊。橫山武彥少將身中數彈被守軍的濃密火力所擊斃。我南路軍拒戰於草鞋蛉,尚論崗等處,並擬以東北郊叢塚為鏖戰陣地,分兵防於浮石潭北御史墳。是日,衢州專署保安隊全部撤離。 6月12日晨,這批日軍攻占了龍遊。溪口也相繼失守。當日,率領部隊修路的獨立步兵第124大隊長瀨尾浩中佐,突然被守軍包圍並將其擊傷。至1 4日這個大隊仍被守軍包圍、攻擊中,直至西垣正溫率第122大隊前來救援後,才得以解圍。 6月13日,第79師守衛的靈山也陷於敵手。敵佔了龍遊、溪口後,第32集團軍第88軍暫33師和第2突擊隊奉命馳援,而後第1突擊隊也參加了戰鬥。第1突擊隊第二、第三兩個營由章村兼程趨天台,前衛抵東嶺時,得報新昌西山之敵一百三十餘人和偽軍一部正過嵊縣北漳向東林前進。我突擊隊在東林伏擊,將日偽軍圍殲,我軍收復溪口。 6月14日凌晨,敵步兵約五千餘,炮七、八門集結於全旺鎮以東地區;龍遊方面,也有敵步騎兵五百餘,在平山橋集結。六時許,敵軍開始全線進攻,敵機也輪番出動,敵人步兵在其炮、空協同轟擊掩護下,瘋狂猛撲,企圖一舉奪取我方陣地。我南路第26師,首當防衝,全線官兵沉著反擊,在我熾盛火力交織下,敵死傷累累,寸步難進。敵惱羞成怒,繼續硬拼,一波才退,一波又上。我軍官兵深入敵陣,作肉搏戰,敵死二百餘人,我軍傷亡也以百計。這一整天,在敵我雙方反复較量中,炮火、槍聲之激烈,戰況之緊張,達到了驚人的高峰。衢州先賢徐映璞老前輩在《甲申衢州抗戰記》結尾一段中寫到:"南路二十六師鏖戰之烈,為浙東諸役所僅見,若人盡如此,掃淨倭寇,收復失土,可也!"。第26師師長曹天戈巡視陣地時,對副師長李佛態、團長於丕富等說:"為民族尊嚴,為第26師榮譽爭口氣,今天我們大家只能咬緊牙關,支撐下去了!"直到黃昏,第49軍軍部前進指揮所發現我右翼東南側出現敵騎,似有敵後續部隊增援模樣,為增強衢州防禦,命令第26師趁即晚夜暗分頭向衢州東郊烏溪橋及其向南延伸的黃家之線後撤。第79師傍南山撤,第105師傍衢江撤。敵另一隊作為右翼,跨過龍北、平政浮梁,沿江北岸虎頭山,護帆船百餘艘,運輜重西上。 6月15日大雨,凌晨,突然發覺敵人緊逼跟踵而到,行進速度遠出意外,似有蓄意報復昨天一戰之恨的企圖,乘我立足未穩,突破我中央,分割席捲我右翼師部。第26師一部與敵激戰於橫路、賀邵溪諸丘陵地,敵不支退卻,我佔據山底葉、橫路,主力集結於野鴨壟、橫路後,對敵攻擊。第21軍第145五師奉命由衢州以西的開化馳援,限令在敵軍到達前先期趕到,布好防務,確保衢州。第145師奉命後,立即出發,死守潭石山,扼江路之衝,敵舟不得進。 6月16日,我南路軍第32集團軍第2突擊隊東進,攻擊於草鞋嶺以東至全旺之線,炮聲徹夜不息,第79師以一部佔領虎山、大栗山、橫路廟之線,主力集結於大洲鎮附近,對敵攻擊。第26師以76團為右攻擊隊,由夜貓山嚮東攻擊全旺鎮,爾後進出毛家,並與右翼第79師切取聯絡。第26師78團為左攻擊隊,以主力由下路頭向南攻擊全旺鎮,協同76團聚殲該敵,一部攻擊平土村。爾後向呂家方向挺進,我軍收復靈山。我第79師及第26師,佔領裡舍、松家山、山底葉、南山之線,向敵反攻。同時,第2突擊隊由里舍向長路崗、全旺鎮之敵夾擊,旋全旺鎮被我攻占,斃敵千餘人,並繼續向長路崗進迫。正在此時,從戰役開始就失去聯絡的76團二營營長何駿武突然出現在第26師師長曹天戈的面前,他囁嚅而支吾其詞的打算說明事由。曹天戈立即搖著手說:"甭開口啦。如果今天我思想上不是清算了軍對師這筆總賬,全師官兵非要你腦袋不可,現在撤除你的職務,姑且留下你一條老命,準備去管理農場過活吧"。按敵第13軍14日21時的命令,第70師團應在16日從龍遊出發,務必在5天內攻占衢州。但在這期間,我軍的抵抗強度逐漸增大,並在日軍剛佔領的後方進行襲擾。敵第13​​軍則從金華調兩個中隊至龍遊,以加強該地的守備,將第70師團留守在杭州的獨立步兵第104大隊也調至金華,此外又將從開封剛開抵上海,準備經海運去菲律賓的本鄉義夫中將的第62師團中抽出4個中隊調至杭州。當內田的第70師團先頭部隊越過石室鎮,到達烏溪江東岸時。我第3戰區開始在該師團的後方進行反擊。即一部扼守於烏溪江兩岸,進行防禦阻止敵軍西進,另以主力在其後方的大洲一帶。將該師團的一部進行包圍、攻擊。此時,我軍主力,除第26師、第79師、暫33師、第l45師之外,又增加了第l46師。 6月17日,敵傾力猛攻大洲一帶,我軍暫33師移師阻擊敵人正面,第1突擊隊配合該師從進攻敵人的兩側,並繞至敵人的後方,向佔據金旺之敵猛攻。敵增兵向南路猛襲,到達全旺以北各村落,邵家、巖頭、尹家均槍砲密集。敵另一隊向北侵犯安仁街,敵舟師亦西進至龍興殿。敵南我北,隔江對峙。我第145師陣地,為敵炮所中,傷亡二十餘人,遽向西北退蓮花鎮,繼又退雲溪。敵舟上溯盈川潭,據北岸山險搭柵欄守望,為旖角之勢。 6月18日,激戰於烏​​溪江兩岸。第105師入衢州城,嚴令居民遷避,挨門驅逐,不得逗留,城中惟兵丁而已。午刻敵竄毛家、清水橋,餘家山等處,第79師依山炮轟,第26師且戰且退,迄潘家壟、西伯壟、鬧橋以東而上。第49軍調整部署,第79師佔領仰天坪、後馬龍、學堂埠地區,第26師主力確保衢縣城郊要點,一部在塘塢附近集結整理,第105師313團位置於寺前附近保持機動。 6月19日清晨,敵兵突進石室街,第26師退響谷岩,隔東跡江炮轟甚烈。第105師在機場附近,第79師在黃壇,突擊隊在濟源,成三麵包圍之勢,激戰至下午三時,敵復不支,東走三十里,遇屯上下山溪一帶。時盈川之敵,竄高家西進,我北路第145師,由雲溪撤至楊家溪邊及上下瓜園,沿江居民,遷避一空,守軍亦不能駐足。 6月20日黎明,敵續到騎兵四百餘,步兵民伕約千數百人,沿公路越樟潭站,直達沙埠,欲強渡松毛潭,崇文灘,竄上葉、孔家、官碓等處。第105師主力進抵嶺背底、祝家山、古塘之線,於廣窯、子午山之敵對峙。暫33師集中兵力藉缸窯、寺前等丘陵地作戰,將敵包圍於衢州以南,火網甚密,炮聲達旦。北路敵軍由楊家溪邊,退蔣家灘。沿江之敵復由彰德埠上竄。敵70師團因前面受阻,後面又被圍攻。乃將先頭部隊後撤,集中了部分力量進行防禦。當日,第70師團62旅團新任旅團長原田久男少將到任,對進攻衢州城進行部署: (1)旅團攻擊重點,從衢縣城東南攻向西北。 (2)以下3個大隊為直接攻城部隊,其攻擊位置為:獨立步兵第124大隊攻擊南門西側(衢江東岸);獨立步兵第12l大隊攻擊南門;獨立步兵第123大隊攻擊南門東側地區,該大隊所攻擊的地段為突破重點。 (3)26日上午4時40分開始攻城,南側之獨立步兵第124大隊,於25日晚間,即應攻占城外的各村莊.以便向攻擊地段接近。 (4)為攀登城牆,各大隊應備足長梯,衙州城的南門爆破由工兵隊擔任。 (5)獨立步兵第122大隊於衢州城南之樟塘山,獨立步兵第50大隊於衢州以東地區,掩護攻城部隊。經過連續數天的攻、防作戰,直至6月24目,第70師團將駐金華的獨立步兵第104大隊調至龍遊,我軍的攻勢才開始減弱,並於當天主動後撒,退守衢州城。第3戰區長官部決定以誘敵深入的口袋戰術,用一部分兵力死守衢州城,要求固守三天,把敵人主力吸引住,有意讓敵人包圍衢州;然後以第74軍和第100軍從衢州南面山地迂迴到龍遊、湯溪一帶,斷其歸路;再以第49軍之第26師、第105師及第25集團軍第79師從江山方向,正面直攻敵人,將日軍壓迫於衢河南岸,一舉殲滅之。第49軍軍長王鐵漢、副軍長王克俊、應鴻綸,根據戰區部署決定以第26師78團為主力防守衢州城外,其餘撤至江山休整待命。另配以第105師315團的一個營、第26師工兵連的一個排,作為加強團來固守衢州城。預備第五師速即進出後溪街附近,準備向溪口、黃壇口之線增加,軍前進指揮所在後溪街。 6月21日,為舊曆五月丙辰朔(初一),大雨,第145師奉命以435團(團長劉一)為城區防守部隊,負責保衛縣城及飛機場的絕對安全。劉團長親率第145師435團一營住守衢州東南郊的飛機場,以副團長沈清源率餘部配合守城。 434團(團長羅心量)則堅守城南及子午山高地,與435團構成犄角之勢,密切聯繫,互相援應。 433團(團長文學槐)為師預備隊,保持高度機動性,適時支援兩團的作戰。各團按時趕到指定位置,佔領陣地後,即積極著手構築工事和戰鬥準備的應急措施。我軍官兵及民眾的一致努力,盡全日及一個半夜的功夫,就構築好工事,基本上達到勉強可以使用的程度。當日,炮聲益烈,東自烏溪橋,西迄十八里葉,首尾二十餘里,敵南我北,互轟不絕,雙方均有死傷。城南二十里山底村,斃敵大佐一人,敵退四里,哭聲大作,以為將東遁矣,而攻勢益銳,​​向西北進抵鏗溪,折而北竄,作圍城狀。北路彰德敵舟,進孟家灣,步兵登黃甲山。我第145師434團,退石鼓山、香爐峰、航頭街等處。下午,樟潭敵炮向北轟,第145師434團西撤。 6月22日,南郊鏖戰,自朝至暮。我北路第146師,渡江欲進城,旋過通和浮梁,駐守西側鹿鳴山;南路第26師78團團長於丕富受命後,率領全團進駐衢州城,78團一、二兩營分別扼守城南兩門,三營和團直屬部隊住城內靠西、北兩門,作預備隊。當日加緊構築野戰工事,至深夜始大體完成,準備次日加強工事,當晚無戰鬥。江面雞鳴塔以下,除敵舟外,交通斷絕;北路敵由黃甲山進踞白石山。第79師攻占石寶街、學堂埠。 6月23日晨,接得樟樹潭警戒部隊的報告,得知有兵力不詳之敵現已通過安仁向我西進,先頭部隊已與我警戒部隊發生戰鬥,敵兵力不斷增加等情。南路上葉、官碓之敵,皆北趨五坪、田鋪,逼近南郊;鬧橋、沙埠之敵,續渡東跡江。正午,北路白石山之敵,由上窯襲排門山,進金家山,成一大包圍圈,惟城西一隅沒有合攏。第105師部接報告後,即命令各團進入陣地,準備戰鬥。第105師以第315團的一個營,附平射砲及迫擊砲各二門守備衢州城;第313團為右地區隊,第314團為左地區隊,在右自黃壇口左至衢州城佔領陣地;兩地區隊應在大洲至樟樹潭線上派出警戒部隊;第315團(欠一個營)為預備隊,位置於二十里街迤南附近,師部在二十里街。各團就陣地前,即開始陣地構築。約兩天的時間已構成立射散兵壕的工事,在陣地前掃清了射界,並設置鹿砦等障礙物。當日中午已將我樟樹潭的警戒部隊撤回。敵人北起信安江、南至大洲以北之線向我陣地進攻,與我第105師左地區隊發生戰鬥。直到夜間,敵無進展。惟大洲以南尚未發現敵情。 6月24日晨,大洲附近已發現敵情,我大洲的警戒部隊亦被壓迫撤回。至午與我第105師右地區隊發生戰鬥。於是敵向我全部陣地(除衢州城外)攻擊,被我拒止。 6月25日凌晨,敵一部按計劃猛攻衢州。敵先遣部隊約一個多大隊,搜索前進,目標直指434團。在相距不到兩公里的地方,敵軍即行展開,用大砲猛烈轟擊,以掩護其步、騎兵攻擊前進,重點指向子午山高地。起初,我434團不發一彈,待敵近至陣地前沿,完全處於我火力控制下時,乃全線出擊,迎頭予以痛擊,並將擔任主攻的敵獨立步兵第123大隊長山口靖大佐擊傷,山口靖即在擔架床上繼續指揮攻城,但敵之攻勢頓挫,幾至不振。不甘心敗衄之敵,繼續增兵,不斷猛烈進攻,我軍亦不斷奮勇還擊。始以火力接戰,繼以白刃交鋒,自晨及午,戰鬥激烈,敵幾次敗退,我陣地亦失而復得。戰至入暮,雙方困極猶鬥,已成膠著狀態。圖3:日軍飛機轟炸衢州上午10時左右,敵復增援東跡渡,由正面襲擊東門。東門外有築機場時餘土,堆積成山,高與城堵相埒,敵前部約四百人踞之,向城射擊,守軍亦以機槍對峙。然後日軍開始對機場猛攻,另以飛機反复低空掃射轟炸。我固守飛機場的第145師435團約一個營的兵力在團長劉一親自指揮下,奮力反擊,大部分預先埋伏在機場昔年日軍所掘坑塹中,群起環攻,斃敵過半,先後共擊退敵人五次進攻,殺傷甚眾。我餘土為敵所利用,敵坑塹為我所利用,作戰之際, 瞬息百變,於此可見。當敵人第二次進攻機場時,劉團長就身中兩彈,部屬見其傷勢嚴重,都勸他到師部醫院接受治療,但他仍然堅持戰鬥,繼續指揮,決心死守陣地,與機場共存亡。敵最後一次進攻,增加了兵力,遂攻進機場。我官兵因傷亡大半,僅存不到一個連的力量,彈藥也將用盡,乃一齊裝上刺刀,以白刃迎敵,敵也改用短兵器砍殺。劉團長同士兵一起與敵人拚死搏鬥,奮勇廝殺。敵人認出他是指揮官,便將他包圍起來。在刀劈劍刺的圍攻中,他毫無懼色,視敵人如狼犬,奮力格鬥。在連續刺倒幾個敵兵後,他也身負重傷、遍體洞穿、血流被體,最後被一日軍大佐刀劈要害,氣竭力盡倒入血泊中,大呼"殺敵"數聲而氣絕。劉團長的警衛員柴雲、團部軍械官劉劍鳴一同犧牲。戰鬥持續到入暮前,劉一團長陣亡、其餘官兵已犧牲殆盡之時,敵始佔領整個機場。犧牲將士無人收屍,劉一團長屍骨無存。同時,敵對我第105師左地區隊攻擊也尤為激烈,均被我陣地守軍以工事的依據而拒止,敵無進展。敗退十里,至烏溪橋羅星水口,南路敵人看起來也少了很多。下午,炮聲疏落,以為不堪再戰矣。當日,為端午節。城中軍伍,屠宰豬羊,不敢宴於室內,列方台數百,置酒衢路相慶慰,自孔子家廟前,至南市街,群聚而飲啜者數千人,長達二裡,初更後,皆醉飽困倦。圖4:衢州城區和衢州機場鳥瞰6月26日凌晨,衢州一帶被濃霧所籠罩,日軍即利用濃霧向前運動,同時又集中炮火猛轟城東北角和古城大南門,在遭到連續爆破後,城東門被飛機大炮轟炸倒塌成一缺口,然後向我守備衢州城的315團的一個營猛烈轟擊,敵步兵即從缺口衝進衢州城。獨立步兵第124大隊於4時30分,主攻的獨立步兵第123大隊於5時15分登上了城牆,並乘機突破該營防地,突入城內,爾後即在城內向西北方向推進,分佈僻巷,鳴槍示威,紅綠信號,凌霄互起。我軍第105師315團,知形勢不利,紛紛向西城移轉,不欲戰而退。第26師阻之不獲。圖5:衢州古城與衢州機場守衛圖戰到午後,我方傷亡極大。城內我軍酒後應戰,不知敵所從來。由於城區多處被其轟垮,無險可據,我軍乃退守街道,繼續抵抗,與敵在城內進行巷戰。繼之由街道戰,轉為逐屋爭奪,寸土不讓。南郊之敵,亦炮聲大作,亟趨火車站,突入南新門,西南路敵,竄雙港口,奪取行商竹筏,浮江而下者數百人,襲通廣門;435團副團長沈清源雖負傷數處,猶堅持戰鬥,後因流血過多,為國獻身。官兵因失去指揮,也就各自為戰,而433團又被敵阻,增援不上,經過一天的戰鬥,終以三面受敵包圍,彈藥無法補充,致傷亡慘重。守軍被迫至西門水亭附近撤出城外,向西北渡衢江時,因船隻不夠,大部只能泅渡。圖6:衢州古城大南門起初北路第146師,欲由鹿鳴山入城,第105師不納,乃向西撤退,於是西北岸無接應者。城中守軍,紛奪西安、水亭兩門,奔走​​江濱,浮橋已斷。倉卒中,舟者,筏者,木板者,徒步而泅者,灘急水深,皆不得達北岸,順流下泛。敵追至南岸,與北路金家山、雷峰塢日軍,各以機槍,夾擊江面。日出後,敵機反复低飛掃射,江中我官兵無倖免者,屍骸蔽江,水為之赤,在突圍中,整個78團官兵,除少數倖存者外,均壯烈犧牲。殉難者有第78團團長於丕富,營長張雄虎、陳檄文等官兵約三千人,慘烈之極!真可謂"血戰江城赤,骨錚視死歸",壯哉烈哉! 圖7:第26師78團官兵壯烈犧牲的衢江第26師餘部轉進塘塢附近,衢州遂陷入敵手。於團長作戰英勇,能與士兵共甘苦,深得士兵擁護。他是山東德州人,1909年生,1936年6月畢業於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期砲兵科,當時第26師師長劉雨卿從將官班畢業,帶了一批應屆畢業生十餘人來到第26師,其中就有於丕富,隨後參加了淞滬會戰、上高會戰、浙贛會戰,很快升為團長。他懷著抗日必勝的堅強信心,很樂觀,經常對士兵說:"日寇侵華不義,必遭失敗;且無路可歸,還要我們遠道送他回去。" 衢州陷後次日,北岸居民在江邊打撈浮屍,發現其中一具衣袋上的符號標誌,知是第26師78團團長於丕富,衢州行政專員姜卿雲聞之,特為其築墳立碑。衢州失守之日,我第49軍軍部呈送笫3戰區長官部的戰報中,竟然將衢州陷落的責任歸罪於第26師於丕富團,幸經當時長官部參圖8:日軍進入衢州市區進行搶掠謀長溫鳴劍仗義執言,嚴正指出說:此次負責衢州城東門防守者是第105師第315團的一個營,而敵軍正是首先攻破東城而入的,諉罪於第26師於丕富團是無道理的。這才把第49軍軍部說得啞口無言,也才免除了於丕富團為保衛衢州而英勇犧牲的官兵一場含恨九泉、死難瞑目的不白之冤。正午,敵大隊入城,盤踞保安司令部、縣黨部等處,擄取物資。敵舟直達浮石潭載運,沿途張貼偽示,引誘人民入城,或於門巷粉書,"請你不要逃"字樣,皆粗淺惡劣,沒有一人響應。我軍移陣西郊及走南北山中。是役,第145師總計傷亡官兵約一千九百多人(包括輕傷不下陣地和重傷後堅持再戰者在內),434團第一營營長姚席豐及副營長朱松喬在反攻一開始,就身先士卒,奮勇殺敵,均身負重傷,幸賴三連連長汪尊賢迅速率領士兵十數名從彈雨中把他們搶救出來,方免於難。此外,第二營營長張伯飛,作戰時傷及要害處,胸背洞穿,血流不止,也幸得團衛生隊有一個排配屬該營,得到該隊隊長楊益敏的及時搶救。他由昏迷中復蘇過來後,仍然要求再次上陣。其英勇豪邁,實可欽佩! 433團因擔任預備隊,故其傷亡較小。但在多次增援縣城及機場的激烈戰鬥中,亦傷亡三百人以上。第105師亦傷亡一千餘人。敵攻占衢州後,全線沉寂,無大戰鬥,雙方對峙。因衢州城失陷,第105師左翼危急,第105師即命令左地區隊3​​14團的左翼陣地稍行後撤,轉向衢州城方向,用火力封鎖防敵出城。第105師預備隊315團以一個營接近左地區隊左翼,向西延伸至江山江之線,佔領陣地,拒止衢城之敵南進。命令右地區隊抽出一個營到二十里街,歸315團李團長指揮。第145師乃將433團及434團之一部後退配備在第二線上,佔領有利地勢;並派出一個營的兵力附重機槍一個連、迫擊砲兩個排,工兵一個排前進到城區附近,進行搜索並阻擊敵人,使師得有充裕時間作下一步的籌劃部署。第3戰區長官部、第23集團軍總部非常重視戰局的發展,派了多起參謀人員前來聯絡和督戰,有的還親自到第一線觀察。這對激發士氣、鼓舞鬥志起了很好的作用。當晚第145師師長孟浩然邀請了軍、總兩部派來的幾位高級參謀與本部參謀長李志熙、團長羅心量一道,共商對敵計策。主張採取"攻勢防禦",以達到攻防兼顧,使部隊不致陷於完全被動作戰的境地,同時有迴旋餘裕,再尋求戰機,扭轉形勢,從不利轉為有利。第145師師長孟浩然,行伍出身,以軍功累遷至師長職位,他對於軍事,課堂的講習很少,戰場的經驗甚豐,判斷問題敏捷、果斷,頗為中肯,多次立功受獎,為上級所重視。在龍衢戰役中,於6月20日昇任第21軍副軍長。 6月27日,敵又在飛機、大砲掩護下,向我陣地全線大舉進攻,均被我陣地守軍阻止。只有小部分陣地被突破,馬上由各地區預備隊填補,構成局部的凹形陣地,繼續對戰。敵復增二百餘騎,由江北岸抵航頭街,及西郊河上埂,排門山、雞鳴山等處,亦增搭數十棚,為前進及駐守狀,其實則為加強南北外圍防衛線。 6月28日,敵仍繼續向我陣地猛烈進攻,想利用昨天的突破點擴張戰果。第1突擊隊仍在衢州外圍奮戰,奪回石室街,肅清烏溪江東岸之敵。利用夜間對已突破的地方作了堅強準備,集中火力設施,使敵擴張戰果無效,全線形勢漸趨穩定。衢州失陷後,我軍預備第5師在溪口、後溪街一線佔領第二陣地,第3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又調第25集團軍李覺和第10集團軍王敬久各一部到達衢州外圍。 6 月29日,我第26師推進石塘背、萬川陳、和尚壟一帶,向衢縣以南雙江口進攻,第145師貓頭山、呂塘底、楊家、墩頭陣地,交由第79師接替後,協力全線反攻。敵70師團從金華攻擊至衢州,已孤軍深入約80公里,傷亡既大,補給也難。其新佔領的後方極度不穩,防守兵力不足,更懾於我三面大軍增援,不敢久戀。且所策應的橫山勇第ll軍已於6月18日攻占了長沙。因此,13軍於6月29日命令該師團開始撤退,返回金華原駐地。戰至12時,敵開始向東敗退。 18時,敵撤出衢州。南北兩路同時撤退,每一處退盡,則放火燒屋,故沿江、沿路房屋之被焚毀者頗多。我軍克復衢縣城。 6月30日午後,衢境無敵踪,惟龍遊尚有千餘敵人。南路靈山、北路潭石等處,亦未退盡。我北路第145師、第146師、第147師,南路突擊隊,踵敵東進,民庶亦還其所居。時衢縣縣長梁濟康,正徵派民伕,負荷箱篋,遠走上方。傍晚,專署由南鄉先遣回城。 7月1日,敵第70師團退到了金華。原在金華的敵第13軍永津佐比重的指揮所於當日撤消。 7月2日,我第49軍第26師協同第79師、第2突擊隊,分兩路追擊,乘勢收復龍遊。 7月3日,我第49軍第26師、第2突擊隊,進抵湯溪以東地區,日軍退守金華。戰役基本結束,逐漸恢復戰前態勢,我各機關次第回衢。四、龍衢戰役點評此時,日軍在太平洋、南亞和中國戰場已呈頹勢,而且敵正集中重兵於湖南,以圖打通大陸交通線,僅出動第70師團第62旅團全部,第61旅團、第60師團第56旅團各一​​部,約兩萬餘人、飛機數架。而第3戰區有第23、25、32集團軍所屬的七個軍(第26軍支​​援湘桂戰場未算在內)另一個突擊總隊,實際主要參戰部隊為第三戰區第49軍第26師、第105師及第5預備師,計一萬六千餘人,另有第79師、第145師及第32集團軍暫33師、二個突擊隊,約兩萬餘人,亦先後歸第49軍指揮。部隊訓練較有基礎,裝備也不算太差,對敵軍僅一、二個旅團的兵力,理應予以狠狠打擊,但從6月9日至7月3日共計25天的作戰情況看,第3戰區及第49軍的作戰行動並不理想。最關鍵的問題在於:高層指揮決策不力、調動不靈、情報遲滯、準備不足、倉促應戰。第26師原是川軍第20軍楊森、郭汝棟的部隊,後來劃歸到原東北軍系統的第49軍,與第49軍起家的第105師一直不睦,浙贛戰役後與第105師輪流防守龍遊、蘭溪一帶,從1944年1月起,駐守以近半年,已是疲憊之師,理應換防。大戰在即,軍部派第105師前來接防,剛一到達,就被調回,可見上峰已經掌握新的敵情。改派第79師前來,剛到靈山,停滯不前,因為敵人兵分兩路,南路敵軍已到。第26師不得不重新進入陣地,倉促應戰。以一疲憊之師倉促之間抵抗強敵,豈能不亂。第二階段,本打算以部分軍隊正面抵抗、誘敵深入,其他部隊外圍策應,調動大部分軍隊進行合圍。由於正面抵抗部隊之間派系紛爭,配合不力,互相推委(突出表現在第26師與第105師之間),部分部隊裝備瓠劣,供應不足,缺乏後勤保障,缺乏民眾的支援,正面抵抗部隊損失慘重。衢州城原為第105師防守,決戰之時僅留315團一個營,而配以第26師78團、第145師435團、434團防守,其他部隊調至二線,明顯是排斥異己、保存實力,造成彼此之間不相配合、各自為戰、竟相推委。被敵分別擊破,造成慘敗。因連日大雨,道路泥濘,增援部隊及重武器未能按時到達指定地點,主力部隊沒有形成合圍,未能達到預期目的--將敵第70師團圍殲,竟讓這股敵人倉惶逃逸。可見對敵情報掌握不靈,對敵企圖、動機分析不夠,對敵動向不能做出快速反應。但是,從總體上看,這場戰役確實起到了對日軍的牽製作用,擊斃了敵第62旅團旅團長橫山武彥陸軍少將(後追晉陸軍中將)和一名大佐,擊斃177人(內有軍官6人)、被擊傷555人(內軍官25人)、馬匹死37匹、傷20匹。阻止了日軍第70師團的進攻,牽制了第62師團、第22師團、第21師團各一部約兩萬多、騎兵千餘,有效地策應了豫湘桂作戰。自此以後,敵軍始有戒心,不敢輕於嘗試矣。保障河山,勝利信心,於是建立。這次戰役,將士用命、不怕犧牲、英勇奮戰,做出了巨大貢獻,屢勝屢敗,屢敗屢戰。衢州先賢徐映璞稱"南路第26師鏖戰之烈,為浙東諸役所僅見!乃聞長其師者,傳以消耗兵力獲咎,豈不異哉!"我軍傷亡慘重,犧牲團長二名,副團長一名,陣亡營、連長以下官一百三十三名,傷一百八十五員;陣士亡兵三千七百二十六名,傷三千另九十八名,失踪七百餘人。被日軍焚燒、毀壞、劫掠物資以百萬計。我軍在這次作戰中損耗的武器,計有:迫擊砲38門,彈藥328發;重機槍45挺,彈藥14,278發;輕機槍183挺,步槍2000支,彈藥214,965發;擲彈筒76個,手榴彈2145枚,各種彈藥消耗百餘萬發。戰役結束後,我軍於7月間在浙江淳安、江西廣豐召開了追悼大會,對犧牲的將士進行追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追贈劉一"少將團長"職銜從憂撫卹。第21軍副軍長、原第145師師長孟浩然特擬輓聯:《他鄉揮客淚淒風苦雨吊忠魂,何處覓君頭野草花間埋俠骨》。當地民眾亦在衢州城內修建了於(丕富)公祠,以志紀念。衢州先賢徐映璞作日記體紀實《甲申衢州抗戰記》,為龍衢戰役留下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五、龍衢戰役重要人物1、劉一團長:學名:劉金貴, 字:孑生,1904年生,成都南郊華陽縣白家場(又稱徐家牌坊)火燒橋人。舊制中學畢業後考入四川軍官學校投筆從戎。 1931年任劉文輝部24軍某旅部副官長,1932年任24軍某部營長,1934年任團長,後調至省政府( 主席劉湘)任職,1935年任21軍軍官學校教導總隊上校分隊長。 1935年下半年在成都娶縣長女兒楊圖9:壯烈犧牲的劉一團長玉聰為妻,1937年生子劉正蘆以紀念蘆溝橋事變。 1937年9月,川軍整編出川抗戰,任第23集團軍第21軍第145師436旅870團團長,1938年9月至1940年春,任23集團軍第50軍145師435旅副旅長,轉戰皖贛,身經百戰,為國家為民族戰斗在抗日前線,無法顧及家庭和妻兒,1938年、1940年子劉正蘆、妻楊玉聰在成都相繼病逝。 1940年春,各師廢旅改三團制,任第50軍145師上校師坿,1941年秋任第21軍第145師435團上校團長。 1942年5月回川,在成都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軍官高等教育班學習;1943年10月畢業回第21軍第145師435團仍任團長,1944年6月參加龍衢戰役壯烈犧牲。戰後開會追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追贈"少將團長"職銜從憂撫卹。 2、於丕富團長:(1909--1944.06)山東德州德縣城東邊臨鎮於架莊人,1933年7月15日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期砲兵隊學習,1936年6月畢業,隨劉雨卿師長到第26師任職,參加了淞滬會戰、上高會戰、浙贛會戰,1944年6月參加龍衢戰役壯烈犧牲,時任第49軍第26師78團上校團長。圖10:壯烈犧牲的於丕富團長2、曹天戈師長:(1901--1995)中將。字宣麾,號寒玉,浙江鎮海(今屬浙江寧波市)人。生於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 1922年畢業於上海英文高等專科學校。後曾任教師、翻譯。 1925年2月入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四期步科。畢業後參加北伐,歷任排、連、營長、團長、師參謀主任。 1934年入陸軍大學第13期畢業。抗日戰爭爆發後歷任預備第3師團長、第25師參謀長、第3戰區幹訓團少將副教育長兼教育處長,1942年任第49軍26師副師長,參加浙贛會戰,1943年12月任第49軍第26師師長,1945年6月28日授少將軍銜。抗戰勝利後,1946年任浙東師管區司令,1948年1月15日任總統府中將參軍,7月任第8軍副軍長,參加淮海戰役,1949年3月任第13編練司令部副司令,4月任第6編練司令部副司令,12月任第8兵團副司令官兼第8軍軍長,1950年1月23日滇南戰役中,在雲南元江被俘。 1964年12月28日獲圖11:曹天戈師長特赦。後任浙江省政協文史專​​員,1984年參加民革組織,擔任民革浙江省委副主委,浙江省政協常委兼文史資料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兼浙江組組長。 1993年11月當選為全國黃埔軍校同學會理事,1995年4月在杭州逝世。著有《龍衢之役中的第二十六師》、《蔣軍殘部流竄雲南被殲經過》、《滇南戰役國民黨第八兵團兵力簡況》等。 4、孟浩然師長:(1896-1950),名正光,字青雲,四川梁山人。第三戰區將校團、中訓團將官班畢業,長期在川軍任職,曾任第3混成旅旅長,1926年任川軍第13 圖12:孟浩然師長5、師1旅旅長,1928年6月任川鄂邊防軍4旅旅長,後任國民革命軍第21軍第4師第2旅旅長,1936年2月27日授少將軍銜。抗戰爆發後任第21軍145師第436旅旅長,出川參加抗戰,1939年11月任第50軍第145師師長,1942年參加浙贛會戰, 1944年6月20日任第21軍副軍長,抗戰勝利後退役,1947年1月7日授中將軍銜,1948年任大竹、渠縣、梁山、墊江、長壽清剿指揮部副指揮官,1949年11月任國防部挺進軍副總指揮兼第3縱隊司令,12月12日在四川渠縣參加起義。 1950年入歌樂山高級軍官班學習後,回家病故。 6、段霖茂師長:(1904~1975),別名:雨龍,籍貫:湖北薪水。南京安徽中學、 上海中華工業專門學校附中及土木工程科,黃埔軍校第三期步科、南京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中央訓練團軍事幹部訓練班第一期畢業。 1925年起任黃埔軍校第四期政治科大隊第三隊少尉區隊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宣傳大隊第圖13:段霖茂師長二支隊中尉支隊長,總司令部補充第五團三營十二連連長,第二師六十五團三營上尉連長,浙江寧波市公安局政治部少校宣傳科長,參加北伐戰爭。 1928年起任杭州黃埔同學會幹事,中央軍校軍官教育團少校區隊長。補充第八團第一營中校營長,第17軍政訓處中校宣傳科長。安徽省保安第三團營長,獨立第55旅第1團團附、旅參謀主任。抗日戰爭爆發後,任陸軍預備第3師11團上校團長、第52師副官主任、少將參謀長,軍政部第22新兵補訓處少將副處長。 1939年春任第79師少將副師長,1940年3月升任師長。參加上海抗戰、南昌會戰、浙贛會戰等。 1945年起任第98軍軍長。所部整編為第57師後,任中將師長。 1947年9月萊蕪戰役中所部在沙土集被人民解放軍全殲,被俘後潛逃。 1948年初任中央訓練團幹部總隊中將總隊附,福州綏靖公署軍官團中將副團長。 1949年到台灣,任國防部中將參議。 1952年夏入台灣革命實踐研究院學習。 1954年7月任第2軍團司令部中將高參,後入陸軍參謀大學將官班第一期受訓。 1957年底任國防部聯合作戰計劃委員會中將委員。 1966年1月退役。 1975年8月23日在台北逝世。台灣出版有《段霖茂自傳》、《段霖茂中將懷思錄》等。 6、劉漢玉師長:號璵珊,遼寧遼陽人,1900年生。畢業於東北陸軍講武堂、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三期。早年加入東北軍,曾任第67軍團長。抗日戰爭中任第49軍第105師師長,在浙江、江西等地作戰。 1945年6月28日授少將軍銜。解放戰爭中被俘,在關押期間病故。著有《第一0 五師參加衢州戰役的概況》、《古北口外的青石梁戰鬥》、《浙贛戰役中仙霞嶺戰鬥》。 7、橫山武彥旅團長:日本廣島縣人。 1913年5 月26日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25期步兵科。 "九.一八"事變後,隨部赴中國東北,在關東軍中供職。 1939年晉升中佐。 1938年7月20日任獨立步兵第2大隊大隊長。 1939年3月9日晉升大佐,同年6月30日日本大本營為加強華中派遣軍,編成第39師團,8 圖14:橫山武彥旅團長月1日橫山武彥被任命為第39師團第231聯隊聯隊長,進入長江中游地區。 1940年5月在湖北宜城南瓜店一帶率部與張自忠將軍作戰,張自忠將軍壯烈犧牲。 1941年1月23日,橫山武彥被提拔為獨立混成第18旅團旅團長,駐湖北當陽城附近傅家坡,與何基灃將軍所部對峙作戰時受傷,誤傳被擊斃。 1941年3月1日任東部軍軍附,被派往日本東京大學任特務機關長,專事對學生進行軍國主義教育。 1943年8月2日晉升少將,任中國派遣軍第13軍第70師團第62旅團旅團長,再次赴中國華東進行侵略作戰。 1944年6月11日在浙江省龍遊地區作戰中被中國軍隊擊斃。死後,追晉陸軍中將。六、主要參考資料1、《日軍侵華戰爭(1-4卷)》王輔,遼寧人民出版社2、《浙江抗日戰爭史》樓子芳1995年6月第1版3、《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機密作戰日記》 《第二十六師曹天戈部機密作戰日記》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國檔案出版社4、《閩浙贛抗戰--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 中國文史出版社《龍衢之役中的第二十六師》曹天戈《甲申衢州抗戰記》徐映璞《第三十二集團軍在浙東南的幾次戰鬥》樓絳雲《第一0 五師參加衢州戰役的概況》劉漢玉5、《川軍抗戰親歷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成都《衢州保衛戰》羅心量《夜襲紹興敵軍和衢州之戰》楊家銘6、《劉一將軍編年表、遺像》毛建墀,劉一將軍親屬7、《侵華日軍高級將領大結局》李一安,珠海出版社8、《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劉國銘,團結出版社9、《第三戰區所屬各部隊主官姓名番號代字駐地指揮系統表》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館藏檔案,全宗號787案卷號2648 10、《抗日戰史--各地游擊戰(五)》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1982年11、《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譯稿.一號作戰之二.湖南會戰.下冊》 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著.天津市政協編譯委員會譯12、台灣國史館《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 卷名:八年血債(六十一)典藏號:002090200085293 主題:政治-抗日戰爭 人名資訊:李覺、劉一、於丕富地名資訊:衢州(浙江)、重慶(四川)、鉛山(江西) 、龍遊(浙江) 內容描述:{#顧祝同#}電{#蔣中正#}第二十六師等部隊於二十七日克復衢州城並分隊追擊潰竄龍遊方向之日軍(1944 -07-04 ~)。卷名:八年血債(六十一)典藏號:002090200085308 主題:政治-抗日戰爭 人名資訊:於丕富、劉一、李覺地名資訊:衢州(浙江)、重慶(四川)、鉛山(江西)、龍遊(浙江) 內容描述:{#顧祝同#}電{#蔣中正#}第二十六師等部隊於二十七日克復衢州城並分隊追擊潰竄龍遊方向之日軍( 1944-08-19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辦公廳機要室 來電紙自鉛山發33.8.19 號次17367 特急,重慶委員長蔣,已(6月)卅(30日)計一電,計呈孚密戰況,據李覺豔(29日)卅(30日)各電稱: (一)拂曉突入衢城之敵,與我145師435團及26師78團巷戰,呈為激烈,該435團長劉一,78團長於丕富,並營長四員,均壯烈殉職,士兵傷亡十分之七八,我被迫退出,衢城遂告失陷。 (二)感(27)日拂曉,我重整部署,以145、26師兩師,向衢城反攻。突二隊以一部扼守石室街,主力向莊仁聖截擊敵後,105、79兩師努力擊退各當面之敵後,迅即不失時機會攻衢城,各部分別開始後,​​激戰至豔(29日)申(15-17時),105及79師,即攻占西山、崖下、何家、雙塘頭之後,酉末(17-19時)復佔六馬橋,敵向東北方向退竄,該兩師跟蹤進擊並分向衢城,迫時我攻城部隊正向衢城大南門及小西門猛攻,敵不支紛向龍遊方向潰退,我於18時克復衢城,正分隊跟蹤進擊中,等情,謹閱,顧祝同,午(6月)支(4日)達戰,未(7月)皓(19日)重發印。 26師龍衢戰役陣亡浙江籍官兵(615名) 姓名 籍貫所屬部隊 級職 死亡時間蔡同興樂清二六師七七團迫砲連一等兵19440600 俞長福黃岩二六師七七團二連一等兵19440600黃洪香杭州二六師七六團二連中士19440600 陳子根杭州二六師七八團輸連上等兵19440600 餘廣週淳安二六師七八團迫砲​​連上等兵19440600 吳開才淳安二六師七六團特務俳一等兵19440600 徐江山遂安二六師七八團二營炮二排一等兵19440600 李銀生遂安二六師七八團四連一等兵19440600 張志位桐廬二六師七七團下士19440600 徐禎祥鄞縣二六師七八團迫連中士19440600 陳岳雲鄞縣二六師七八團迫連上等兵19440600 趙忠清鄞縣二六師七七團二連一等兵19440600 周桂生鄞縣二六師七七團三連一等兵19440600 楊阿海餘姚二六師七八團衛生隊上等兵19440600 岑成新余姚二六師七八團機槍連上等兵19440600 方阿榮餘姚二六師七八團特務排二等兵19440600 柯學和鎮海二六師七七團一連上等兵19440600 葛子雄寧海二六師七八團一營少尉19440600 陳正富寧海二六師七八團迫砲​​連上等兵19440600 李芝芳寧海二六師七六團機連上等兵19440600 史九木象山二六師七六團六連一等兵19440600 黃海乾紹興二六師七六團通訊徘上等兵19440600 馬校生紹興二六師七六團六連上等兵19440600 沈阿毛紹興二六師七六團輸送連上等兵19440600 孔炳雪紹興二六師七六團二連上等兵19440600 蔣云成紹興二六師七六團一連上等兵19440600 李月祥紹興二六師七六團一連上等兵19440600 吳傳友紹興二六師七八團八連一等兵19440600 何立先諸暨二六師七八團一連上等兵19440600 雲飛嵊縣二六師七八團七連中士19440600 裘希文嵊縣二六師七七團三連少尉19440600 王兆中嵊縣二六師七八團機連上等兵19440600 丁香林嵊縣二六師七八團迫連中士19440600 周漢清黃岩二六師七七團三連一等兵19440600 週甫六黃岩二六師七七團四連一等乓19440600 李先達黃岩二六師七七團六連一等兵19440600 陳璜黃岩二六師七七團七連二等兵19440600 餘旺黃岩二六師七七團五連一等兵19440600 項欽腳黃岩二六師七八團四連上等兵19440600 張天保黃岩二六師七八團二連一等兵19440600 李光初黃岩二六師七八團四連少尉19440600 郭太田天台二六師七八團三連上等兵19440600 賈言盧天台二六師七六團七連一等兵19440600 裴弟來天台二六師七七團九連上等兵19440600 陳金標永嘉二六師七七團九連一等兵19440610 孫秋生溫嶺二六師七七團二連下士19440600 徐儀生仙居二六師七八團一連中尉19440600 應美玉溫嶺二六師七七團五連二等兵19440600 張崇保溫嶺二六師七七團三連下士19440600 江仁梅溫嶺二六師七八團三連下士19440600 江有旺溫嶺二六師七八團輸送連上等兵19440600 楊克照溫嶺二六師七八團二連二等兵19440600 謝茂香溫嶺二六師七八團二連一等兵19440600 趙運隆溫嶺二六師七八團二連上等兵19440600 樹月富景寧二六師七八團八連一等兵19440600 張松林遂昌二六師七六團機連上等兵19440600 王炳全松陽二六師七八團七連下士19440600 葉青松陽二六師七八團八連下士19440600 潘世坤松陽二六師七八團三營部一等兵19440600 邢永亥青田二六師七八團機連上等兵19440600 吳足錢青田二六師七八團三連上等兵19440600 賴慶龍青田二六師七八團八連一等兵19440600 謝長候青田二六師七六團三連一等兵19440600 嚴鍚義青田二六師七七團機一連下士19440600 應文祥金華二六師七八團八連二等兵19440600王祖民金華二六師二六團三連一等兵19440600 胡文升永康二六師七七團迫砲連一等兵19440600 盧茂池永康二六師七八團九連上等兵19440600 嚴邦水浦江二六師衛生隊上等兵19440600管連續江山二六師七八團衛生隊上等兵19440600 吳維藩江山二六師七八團衛生隊上等兵19440600 蔡高祿江山二六師七八團三連一等兵19440600 王明仁江山二六師七七團七連一等兵19440600 毛金魁江山二六師索連二等兵19440600 董四仂蘭溪二六師七七團上等兵19440600 張保清開化二六師七七團一連一等兵19440600 餘芝菁常山二六師七八團上等兵19440600 姜維祺瑞安二六師七六團機槍連上等兵19440612 徐龍奎平湖二六師七六團機連上等兵19440612 梅月斌平陽二六師七六團機槍連上等兵19440612 葉維西平陽二六師七七團機槍連下士19440612鄭周錫永嘉二六師七七團一連一等兵19440612 金作福永嘉二六師七八團八連二等兵19440612 陳日祝臨海二六師衛生隊上等兵19440612 金老卓臨海二六師衛生隊一等兵19440612 金守朋臨海二六師七七團迫砲連一等兵19440612 陳起明臨海二六師七七團機一連一等兵19440612 沈良元臨海二六師七七團七連一等兵19440612 梅彩珠臨海二六師七七團五連一等兵19440612 吳有明麗水二六師七七團三連一等兵19440612 方德誠瑞安二六師司令部少尉附員19440616 許志松昌化二六師七六團機槍連上等兵19440617 徐有桂蕭山二六師七六團二連一等兵19440617 沈興論平陽二六師七六團八連一等兵19440617 謝三淦永嘉二六師七六團八連下士19440617 林國華永嘉二六師七六團六連一等兵19440617 葉大梅泰順二六師七六團八連一等兵19440617 婁有福義烏二六師七七團二連一等兵19440618 鄭官周永嘉二六師七七團五連一等兵19440619 楊洪巧永嘉二六師七七團四連一等兵19440620 王勇卿衢縣二六師七八團七連一等兵19440626 張志成龍遊二六師七八團一營炮排一等兵19440626 洪財根義烏二六師七八團四連一等兵19440626 林大土永嘉二六師七八團二連一等兵19440626 潘崇岩永嘉二六師七八團三連一等兵19440626 洪益其永嘉二六師七八團三連一等兵19440626 林英永嘉二六師七八團二連一等兵19440626 吳嘉健永嘉二六師七八團迫砲​​連上等兵19440626 張學德永嘉二六師七八團迫砲​​連上等兵19440626 葉子清永嘉二六師七八團迫砲​​連二等兵19440626 高阿土蕭山二六師七八團輸送連上等兵19440626 李德祥孝豐二六師七八團二連上等兵19440626 鄭定本平陽二六師七八團三連下士19440626宋三每平陽二六師七八團三連一等兵19440626 葛小輝臨海二六師七八團五連下士19440626 任全福臨海二六師七八團五連上等兵19440626 林金彩臨海二六師七八團機連一等兵19440626 李啟臨海二六師七八團五連一等兵19440626 莫可第麗水二六師七八團二連一等兵19440626 章貴廷縉雲二六師七八團九連上等兵19440626 王官伍縉雲二六師七八團三連上士19440626 李玉林慶元二六師七八團五連上等兵19440626 鄭成德杭州二六師七七團三連中士19440700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 :
1樓. 學圃新人
2015/07/02 15:41
我的父親楊繼先,黃埔軍校十一期畢業,當時也隨著王鐵漢的部隊參加了龍衢會戰,1943年九月在龍游某地區山頭,被日軍飛機的機槍子彈打穿,讓我們子女對這段戰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謝謝你的文章,詳細的記載了當時的戰爭場景與留下了珍貴的歷史紀錄,讓我們又能重讀這段抗戰血淚史,真的分常感謝!    楊偉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