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台灣島上即存在著多元複雜的種族與居民,兼之以頻仍的政治變革以及持續進展的地方開拓,使得島上的地名不斷發生著多樣化的變遷。
最初,台灣島上的地名多有以土著「高砂族」的固有語言命名的高砂族地名。之後,在荷蘭人與西班牙人佔據時期,又加入了許多以荷蘭語或西班牙語等歐洲語言命名的特殊名稱。等到漢族(鄭成功與清國)統治台灣以後,又大幅改用漢字地名,包括使用北京語的支那(中國)名以及用台灣語音的台灣名。不久,日本佔領台灣,又在某些地方使用日式地名。雖然現今這些地名大多已捨棄不用,而以現代漢字地名取代,但其中有為數不少的地名原意已全然凐滅喪失,多數已很難回溯其源,難以認清其地名來源究竟是承襲原有的漢字名抑或是轉自外來他語。
以下就針對現今台灣地名稱呼的起因及轉訛的原則大致舉例說明於下:
一‧依天然的「地形」及「位置」而命名者
例1 依其所在的河海,溪谷,湖沼的地形位置而命名者
例如:港口,港東,湖東,水流東,港西,西溪,港墘,港仔嘴,海口,海尾,海墘,海埔,溪州,溪尾,溪東,溪南,溪北,溪頭,溝頭,陂頭,潭墘,中洲,南灣,灣潭,青潭,直潭,塗潭,草潭,獅潭,鯉魚潭,頂潭,下潭,水尾,深澳,澳底,湖頭,湖口,湖內,東港,西港,深水,滾水,南岸,大塭,新塭,舊塭,塭仔內,塭仔,塭港,塭底等等。
墘:乃岸,畔,邊緣之意。如港墘,港子墘,海墘,潭墘,溪墘,溝子墘,潭子墘,埤子墘等。
洲:乃浮洲,中洲之意。如大洲,中洲,小洲等。
潭:乃是指“平埔開窩,積水甚深,魚蝦多蓄其中”者,也就是指平地天然或人工挖掘的深蓄水池,例如日月潭,龍蛟潭,鯉魚潭,考試潭,牛屎潭,青潭,直潭,塗潭,草潭等皆是。
塭:乃“浸水的窪地”之意,或者也可以說是一般人所說的沼地,多用來養殖魚蝦,如塭港,塭底,新塭,舊塭,大塭,塭子,塭仔內,塭仔。
海埔:指“沿海新長之地”。
溪埔:指“沿溪新長之地”,或者也稱“沙埔”。如青埔,荒埔,牛埔,浮埔等。
例2 依其所在的山地,山谷,丘陵的地形位置,或者因所在地之大自然形狀而命名者
例如:山頂,山腳,後山,北山,坪頂,崁頂,下崁,崁腳,南崁,崁仔腳,崎頂,崎腳,大崙,中崙,下崙,沙崙,二崙,青草崙,番子崙,深坑,後坑,老坑,北山坑等。
崁:乃崖之意,指於河岸,溪谷中突起之山崖或階台。如崁頂,崁腳,崁頭,南崁,崁下,第一崁,第二崁等。
崙:是平原上較高之小山,小丘,高台之意。如崙背,崙頂,沙崙,尾崙,中崙,三條崙,海口崙等。
坑:指的是山間匯水而下流的小溝,也就是一般俗稱的“坑溝”,另外,也含有山谷之意,台灣鄉間以坑命名的地名相當多,如深坑,後坑,南坑,老坑,直坑,坑子口,粗坑,幹坑,頂坑,下坑,坑子內,竹坑,沙坑,北山坑,崩山坑,三叉坑等等。
例3 依其所在樹林,森林的地形位置而命名者
例如:林口,樹林,竹林,坪林,員林,林仔邊,竹仔腳,大坪林,坪林尾,頂員林,三角林,四方林等。
例4 依其所在的平地,埔地的地形位置而命名者
例如:內埔,外埔,大埔,外埔,埔心,平埔,東勢,老東勢,東勢角,南勢,南勢角,北勢,西勢。
埔:本為原野之意,一般是指未開墾的原野而言,也就是指那些不能當成宅地,田園甚至漁塭的土地。如荒埔,山埔,海埔,溪埔,公埔,埔園等。
二‧以形容天然的「特殊地形」而命名者
例1 關於山峰者
例如因山頂形狀平坦而得名的“坪頂山”,因土色深紅而得名的“赤山”,因山丘形成特殊的圓頂形狀而得名的“圓山”,因山峰屹立形貌好似觀音菩薩端作而得名的“觀音山”,至於“玉山”則是因為它長年積雪不融,晶瑩澄澈有光,天晴時遠望之輝耀炫目,有如白玉而得名。其他類似的地名尚有鳳山,半屏山,龜山,旗尾山,鼓山,尖山,雪山,插天山,崩山,石門等。
例2 關於河海者
例如因為溪水時常呈現渾濁而得名的“濁水溪”,基於兩溪合流而取名的“雙溪”,因溪水隨海水逆漲而略帶有鹹味而得名的“鹽水溪”,此外,還有因溪水流勢十分險惡,當地人渡溪甚感危險不便引以為苦而得名的“苦溪”,因浮出水中之狀近似鹿耳而得名的“鹿耳門”等等。另外還有淡水溪,二層行溪,三叉河,四溝水,五溝水等地名亦是。
例3 關於島嶼者
例如因為島嶼形狀猶如一隻大海龜浮在海中而得名的“龜山嶼”,而“雞心嶼”,則是因為島嶼形狀呈雞心狀而得名,此外,如香爐嶼,筆錠嶼,方錠嶼,馬鞍嶼,花瓶嶼也都是因取其島嶼外型近似而命名者。
三‧基於擁有天然的「特殊物產」而命名者
例1 關於動物者
與動物有關的地名在早期台灣各地頗為常見,例如“鯽魚潭”,是因為盛產鯽魚而命名,“鳥嶼”是因為鳥兒群聚產卵而得名,“鹿滿山”則是因為當地是野鹿群生之處而得名。其他較有名的地名還有猴湖,猴洞,猴坪,龜洞,龜仔港,熊空,兔仔坑,白雞,鷺鷥岫,牛眠山,大牛稠,牛稠港,牛欄河,牛闊,牛相觸,水蛙潭,鯉魚潭,鴨母寮,雞母寮,鹿寮,鹿場,打鹿埔,鹿谷,鹿港,羌子寮,山豬窟,山豬窩,山豬湖,蚵寮,蚵殼港,蚵埕等等。
例2 關於植物者
林:林內,大林,中林,林頭,子前林,林子尾,烏樹林,員樹林,南勢林,大坪林,大莆林,林仔邊等地名。
竹:竹崙,竹仔寮,竹篙寮,竹林,桂竹林,竹圍仔,竹仔腳,竹頭崎,竹仔港,竹篙灣,頭竹圍等地名。
楓樹:有楓林,楓仔林,楓林瀨,楓樹湖,楓樹腳,楓樹坑,楓樹橋,楓樹窩等地名。
茄苳:有茄苳,茄苳腳,茄苳坑,下茄苳,上茄苳,茄苳林,茄苳湖,茄苳溪,茄苳子等地名。
柯仔:有柯仔林,柯仔寮,柯仔坑,柯仔湖,赤柯子,赤柯寮,赤柯山等地名。
藤:有藤坪,藤湖,藤寮坑等地名。
芎蕉:指屬於香蕉一類之果樹,果實較香蕉略小,甜度也較高,此類地名有芎蕉坪,芎蕉腳,芎蕉灣,芎蕉坑等等。
松樹:有鳥松,鳥松腳,松子腳等地名。
樟樹:有樟樹林,樟樹坪等地名。
蘆竹:有蘆竹,蘆竹腳,蘆竹濫等地名。
九芎:有九芎林,九芎橋,九芎湖,九芎坑等地名。
拔仔:也就是現在的番石榴,有拔仔埔,拔仔林等地名。
花生:以花生煉製而成之花生油,為當時生活之必需品,煉花生油必須利用所謂的“油車”,故與“油車”有關之地名亦為數不少,如油車子,油車口,油車坑,油車莊,油車行,油車港及油窩等。
其他:類似因植物原因而得名的地名還有苦苓,苦苓林,苦苓坪,苦練腳,莿桐,莿桐腳,竿蓁林,竿蓁坑,竿蓁湖,龍眼林,柚子宅,檳榔宅,雞油林,雞油凸等等。
例3 關於礦物者
例如“鹽埕”,“鹽田”,“頂鹽田”,“下鹽田”都是因為當地製鹽或盛產鹽而得名,又如“磺山”,則是因為山中產硫磺而得名,“台灣府志“亦有記載:”磺山,土可煮磺,故名“。另外,與金子有關的地名還有台灣北部之金瓜石,金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