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第443章[嘉義市東區] 檜意森活村
2025/08/16 22:33
瀏覽331
迴響1
推薦3
引用0
旅行日期:114.01.27 
關鍵字:北門車站、檜意森活村

寒流南下的小年夜,北回歸線附近的嘉義市同樣天氣陰冷,沿街行道樹稀疏的枝葉,更為城市增添幾分蕭瑟的氛圍。回憶起同樣是春節假期,小姑姑一家人曾經陪伴我們從嘉義車庫園區漫步至「森林之歌」,又從「森林之歌」走回北門車站;當時正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Alpha和Delta變異株流行期間,與家人的團聚備顯珍貴,而那些情景都已經是三年前的往事。

落成於日據明治45年(1912),大正七年(1918)開始提供客運,北門車站舊稱「北門驛」,是早期阿里山林業鐵路的起點,因為坐落在清代諸羅城北門遺址附近而得名。北門車站是一幢和洋混合式建築,木材源自阿里山紅檜,屋頂呈現寄棟造形式,屋脊周圍四個坡面覆蓋日本黑瓦;車站大門入口延伸出破風式屋簷,四周迴廊以木柱支撐。民國87年(1998),北門車站被列為市定古蹟。

迎接預計六月啟程的出國旅行,弟弟特地購買一支「360度全景相機」(omnidirectional camera)。不同於傳統相機,全景相機可以捕捉近乎一整顆球面的影像;除此之外,夜間同樣能夠產生畫質清晰的照片,相機更導入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後製影像,在不顯示相機伸縮桿的情況下,北門車站、車站前的人物,以及周遭木造屋舍一覽無遺。

1.

阿里山林業鐵路的通車,造就「木都」嘉義市的榮景;同樣蘊含濃郁的檜木香氣,天上眾神創造出阿里山,城裡人們則打造出「檜意森活村」。建築於大正三年(1914)至昭和18年(1943)之間,檜意森活村主要是由「嘉義市共和路與北門街林管處國有宿眷舍」和「嘉義營林俱樂部」共同組成;民國94年(2005)登錄為歷史建築的檜意森活村,最終於民國102年(2013)重新修復並且開放。

矗立三支阿里山紅檜原木的年輪廣場,象徵森林的生命力,廣場中央呈現的原木橫切面年輪,則是表達「生生不息」的意涵。「旺萊山嘉義檜意店」與「奇木風景館」是位在廣場周圍的商店,前者空間較為窄小,後者則相當寬敞;相近的地方在於,屋舍外牆為傳統日式實牆「直壁」式構造,屋頂形式為切妻式屋頂,其上鋪設黑瓦,走進玄關,室內不僅擁有稱作「居間」的客廳兼主臥房,也包含其他同樣鋪設榻榻米的「座敷」。

官舍群之間的荷花池,是檜意森活村別具禪意的景觀。池塘西側的羅漢松高聳筆直,北側對岸落羽杉色彩枯黃,是熱帶地區少數呈現冬日氣息的植物;池畔遊人熙來攘往,池中有時可以見到魚群在蓊鬱草木的倒影當中優游,彷彿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的楊萬里,曾經寫下一首仿唐詩作《小池》的意境: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2.

矗立在共和路上,現今作為旅客服務中心的「營林俱樂部」格外令人印象深刻。大約落成於大正三年(1914),俱樂部灰泥牆面搭配木板裝飾線條,模仿英國督鐸式建築(Tudor architecture)風格;事實上,早年阿里山林業鐵路沿線,總共設置十座提供林業人員休憩的俱樂部,如今僅剩檜意森活村裡的營林俱樂部保存完好。戰後,俱樂部曾經先後當作幼稚園、禮堂,以及宿舍,民國87年(1998)列為市定古蹟。

整體而言,舊時稱作「檜町」的檜意森活村,目前保留約29棟日式木造宿舍,宿舍群又可以被區分為高級官舍、判任官以下官舍兩種;不同等第的高等官舍,建坪皆有所差異,但是都屬於「一戶建」的形式,判任官以下的官舍則具備「一戶建」、「二戶建」,還有「四戶建」等不同規格。天氣寒冷的緣故,大多數村內店家門可羅雀,只有營林俱樂部隔壁的福義軒門庭若市,遊客爭相購買著名的餅乾和蛋捲。

3.

阿里山林業全盛時期,北門車站一帶享有「東洋第一大製材廠」美譽;戰後,原本由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經營的北門車站改隸屬於林務局(今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民國112年(2023)12月26日,鐵路北側的新站啟用,舊有木造車站從此功成身退;導入阿里山林業鐵路視覺識別系統,全新落成的北門車站運用鮮豔的火車紅、沉靜的森林綠,以及和煦的晨光白妝點色彩,金屬與國產木材則構成售票口的外觀。

民國113年(2024)啟用的福森號(Formosensis),取名自紅檜的學名「Chamaecyparis formosensis」,鋼構骨架、紅檜,以及扁柏組成福森號的車廂,質感細膩,是近年阿里山旅遊的嶄新選擇。17點05分,最後一班福森號駛抵北門車站;一年將近之時,昏黃晚霞當中,鮮麗的紅色機關車頭,捎來滿山新春的喜氣。

延伸閱讀:
9.戴震宇(2001)。台灣的老火車站。台灣:遠足文化。
有誰推薦more
迴響(1) :
1樓. 寧靜姐
2025/08/17 14:07
感謝詳細介紹和分享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